首页 > 玄幻奇幻 > 长生:不苟到无敌,绝不出山

长生:不苟到无敌,绝不出山 第59节

  只要底牌足够多,就不怕暴露底牌。

  敌人有他这张底牌的应对之策,未必能挡住他另外一张底牌。

  就比如承武帝想要复制昔年威远公击退镇北天王时的办法,不是不可能。

  只要再暗中请出云老祖出手,就可确保万无一失,不说能留下无生天王,但至少不会有大燕大军大败一事。

  “我身上算得上底牌的东西并不多,堪堪一千张飞剑符,但受制于我的修为,只能同时激活十五张飞剑符。”

  “堪比先天后期横练先天的肉身,以及青天境、感灵镜,不,感灵镜算不得底牌,感灵镜的存在,大燕皇族应该有不少人知晓。”

  “底牌还是太少,还得想办法增加一些底牌。”

  楚尘默默盘算着己身的底牌,顿觉己身底牌不足。

  说到底,还是他的修为太低。

  若是他的修为足够,就能同时激活更多的飞剑符,而且,能修行火球术、风刃术。

  修为的提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非能得到足够的灵石,强大的灵药,又或者可以增长修为的丹药,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修为。

  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

  一旦这些东西现世,就可能吸引无数人前来争夺,楚尘就需要跟人拼死争夺,才能获得。

  这非他所愿。

  “还是安心修行,最为稳妥。”

  楚尘扫除心中杂念。

  时间是他最大的优势,何必急于求成。

  再修行个几十、上百年,他必然能突破练气五层、练气六层。

  到那时,他就能修行火球术、风刃术,同时激发更多飞剑符,底牌自然而然就增多了。

  还是那句话。

  无尽岁月的积累下,足以让他积攒下足够多的底牌。

第71章 圣人自污

  承武六年,八月初二。

  威远公平定江洲府等地叛乱,镇压灾祸,收复失地,俘虏数十万叛军,捷报频频传回,引得民间百姓欢呼雀跃。

  但。

  大燕朝堂上的氛围却有些怪异,其原因就在于对威远公的封赏。

  威远公已是国公,爵位再往前近一步,就只剩下一个选项。

  异性王。

  但谁都知道承武帝不可能将威远公封为异姓王,藩王之祸尚未解决,康王、晋王的威胁,还近在眼前。

  承武帝又怎么可能重蹈覆辙?

  可是,威远公如今平定南部叛乱,于国有大功,不可能不封赏,这就导致如今大燕朝堂怪异的氛围。

  皇都内一度有流言传出,此番威远公回朝,承武帝必将封威远公为王,以奖赏威远公数次挽大厦之将倾的功绩。

  这个说法愈演愈烈,在皇都甚嚣尘上。

  “威远公曾数次平定叛乱,又训练出威远军等数只善战之军,战功卓绝,此次回朝,定可封王。”

  隔壁云兮楼的朱掌柜,言辞凿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是承武帝。

  “陛下意在削藩,不可能再允许有人封王。”

  李三反驳道。

  两人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不时询问楚尘几句。

  楚尘没有发表意见,只是笑着打哈哈。

  “这是有人要把威远公架在火上烤。”

  看着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李三两人,楚尘若有所思。

  李三、朱掌柜都在议论此事,可想而知,这个消息在皇都内传播得有多广,说是人尽皆知都不为过。

  此事背后必然有人推波助澜。

  承武帝、许相、某个与威远公不对付的大人物,都有可能。

  实际上,威远公平定叛乱的功绩虽大,但远没有达到封王的程度,承武帝完全可以给威远公其他赏赐。

  但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就不一样了。

  威远公尚在镇压叛乱,手握二十万重兵,一旦处理不当,就是惊天剧变。

  以威远公之能,再加上二十万大燕精锐,数十万叛军俘虏,所能造成的影响,比康王、晋王之流,大了不知多少倍。

  不过。

  这场可能席卷大燕的滔天巨浪,很快就消弭下去。

  承武六年,六月初八。

  有妇人敲响皇都府衙的鸣冤鼓,状告威远公始乱终弃。

  这名妇人正是威远公的结发妻子,林氏。

  数十年前,威远公得张太后看重,赐婚威远公,张氏嫡女张荷下嫁,林氏则被威远公所休,孤身一人离开皇都。

  张氏败落,张荷同样受到牵连,被威远公所休,打入大狱,于一众张氏族人发配边疆之地。

  威远公虽然后来纳过几门妾室,但再没有取过妻。

  十数年前,威远公因为怀念往昔的日子,曾找到林氏,与之春风一度,结果,没想到林氏因此有了孩子。

  威远公似是毫不知情,从没过问过林氏与孩子的情况。

  这便有此次林氏状告威远公的事情。

  “不愧是威远公,老当益壮,能常人所不能。”

  李三听闻消息,当即阴阳怪气了一句。

  朱掌柜气急,又与李三争吵起来,他将威远公视作偶像,容不得他人侮辱。

  “威远公非常人!”

  楚尘同样感慨一句。

  不是因为威远公五六十岁还能生子,而是感叹于威远公的算计。

  通过锦衣卫、江湖百晓生搜寻而来的情报,他了解到皇都内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都出自于威远公之手。

  甚至,就连林氏状告威远公一事,估计也是威远公安排的。

  “圣人自污。”

  楚尘在看到情报的第一时间,就明白了威远公所有的算计。

  威远公自知己身名望太高,功高震主,很可能引起承武帝的忌惮。

  是以,威远公抢先一步出手,先行引动舆论,又让林氏状告己身,给己身抹上污点,破了己身的贤名。

  这么做,不仅可以消除承武帝对己身的忌惮,同时,能消弭这场舆论风波。

  果不其然,林氏状告威远公的消息传到江洲府后,威远公写下请罪书,言称己身私德有亏,不便再统帅大军,将返回皇都,自束己身,入皇都府衙接受问询。

  请罪书送入承武帝案前,承武帝当即作出批注,驳回威远公入皇都府衙接受问询的请求,却是默认威远公不再统帅大军,由偏将赵铭安接手。

  承武六年,六月二十一。

  威远公带着数十名亲卫返回皇都,亲入皇都府衙,将林氏接回威远公府,奉为正室,其子嗣同样成为威远公府的嫡子。

  自此,尘埃落定,无人再提及威远公封王一事。

  承武七年,春。

  赵铭安统帅大军,班师回朝,皇都百姓们夹道欢迎。

  楚尘去看了眼,赵铭安年岁不大,但卖相极佳,面如冠玉,眸光睥睨,如若苍鹰,好似戏文中的白袍小将。

  赵铭安是威远公一手提拔起来的军中小将,被寄予厚望,威远公想要将之培养为大燕军中新一代领军人物。

  赵铭安没有辜负威远公的培养,展露出不俗的领军才能。

  平定无生教叛乱之时,赵铭安曾数次领军,深入无生教腹地,斩杀了数位无生教高层人物,上万无生教教众。

  因此,在大燕军中已有不小名声。

  威远公返回皇都之后,赵铭安接替威远公,掌控平乱大军,出色完成镇压叛乱的收尾工作,功绩不俗。

  一回到皇都,承武帝就召见了赵铭安,亲开玉口,询问赵铭安想要什么奖励。

  赵铭安请赏:“臣爱美人,还请陛下赐几个美色为妾。”

  “英雄爱美人,此乃佳话。”

  承武帝笑道,欣然应允。

  除赵铭安之外,随军出征的诸多将领,威远军的各级将士都得到不同的赏赐,或是金银,或是升官,又或者美人。

  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通过这次赏赐,不少威远军的中高层将士被调离威远军。

  承武帝又将己身人手安插进威远军,一步步消抹威远公在威远军中的印记。

  皇都的传言终究影响到了承武帝,让他开始若有若无的打压威远公。

  这一切,威远公仿佛不知道一般,安心呆在府邸中。

  哪怕有威远军将士上门,也拒之门外。

  再后来,威远公更是主动请辞,辞去坐了三十余年的兵部尚书以及威远军大统领之位。

  承武帝拒之,威远公再请,承武帝无奈,只能答应下来。

  自此,威远公手中再无兵权。

首节 上一节 59/3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做太平犬也有错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