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北美新神

北美新神 第369节

  “1500美金!再加上莫里埃的那1000美金,没想到这一趟居然没白跑。”

  韦恩这边其实还有更大的惊喜,

  在房间里从一堆地图里翻出一份来,在上边稍微比划了一下,“刚才我还和罗素先生见了一面,按照他的说法,这段、这段,还有这一片区域里的蒸汽列车路线安保,以后就都预定给我们侦探社了。随时可以签约。”

  琳娜的眼睛一亮,刹那间明艳得像是影视剧里那种出道就拿大奖的新晋天后:

  “那我们以后岂不是不用破案都有一大笔稳定收入了?那个提利尔牧师现在不是接任主教了嘛,他大概什么时候也去世?”

  啊这……

  不是这样算的喂。

  但是琳娜的兴奋也没持续多久,很快她就也意识到了问题,犹如“本来以为能拿奖,结果其实只是提名在陪跑”的女明星:

  “可是按照侦探社目前的人手情况,这么大的一片地方,光是巡视一遍估计都得按月算了,办事处也根本开不过来嘛。”

  韦恩这时候已经初步有了想法,“实在不行,可以考虑先用‘正式探员加外围成员’的模式凑一凑,形成框架以后再慢慢查改问题。这个等伊妮莎回来以后再聊吧。你这边这么多人,今天有什么收获?”

  “那可就多了。不过孩子们知道的消息往往都比较‘表象’,还需要整理好了再看。只从目前而言,至少没有要‘大清洗’的迹象,各界都安静得可怕。”

  那是,绝大多数人现在估计都跟侦探社一样,还在忙着打探消息呢,

  眼下需要防着的,反而是可能知道消息又态度不明的家伙,比如说本地的特工组织之类。

  把道格叫到房间里,韦恩很快就把自己想到的话术和理论跟他说了一遍,然后让他先去招降地下室里的那几个俘虏,顺便初步判断“可用不可用”之类,

  有意向的再慢慢聊,不行的也可以有人先唱黑脸,免得合伙人亲自出马都搞不定,那就只能往“杀鸡儆猴”的方向走了,不至于不至于。

  顶多也就是客客气气把人送到教会就能解决的事情,没必要还把自己的脸给压上去。

  和琳娜一块审核小孩子们送过来的情报,不得不说,虽然这些小家伙们干的都是些报童、擦鞋匠之类的活,但能在街头讨生活的人,确实会显得比较机灵一些,平均水平应该都能胜过黑石镇里的托尼,

  尽管他们能出没的地方有限,不过不少孩子的观察力都不错,分布的范围也广,有些据说是跑了大半个里士满过来的,光是把他们知道的“昨晚出事的地方”汇总起来,整个视野就都显得不一样了。

  “昨晚这都不是一般的‘紧急事态’了。单纯发生案件的地点,居然都有这么多,还好我们没有被波及。”

  随着孩子们挨个地提供消息,琳娜手边的两份地图很快就被划了一大堆的“圈圈”和“叉叉”,一份单纯用于记录,另外一份则会在信息被交叉验证以后再标记,排除掉可能的假消息和干扰项,

  可哪怕是这样,也能看出昨晚的里士满其实安静得相当“热闹”。

  韦恩这会儿探着脑袋在旁边凑着,伸手一指,“这个点距离我们餐馆也太近了,才隔了一个街区,不会是针对我们来的吧?”

  “不清楚。不过我之前已经让利亚姆过去看过了,那边没发生命案,是房东今天看完报纸感觉不对劲以后,过去看过发现一堆人都没了,就给租客报了‘失踪’。现在都传言那里闹鬼。”

  “非凡恶灵?”

  “不太像。利亚姆在这方面还挺敏锐的,有时候连彼得都会被他发现。真要有恶灵,他肯定跑得比马都快。”

  这么厉害,居然能得到琳娜和彼得的认证?

  那去第一办事处接替的人选,现在就已经有一个了,

  哪怕干不成事,至少也不用担心被“团灭”,好歹能留个活口回来报信啥的。

第539章 改造计划

  几个俘虏比想象中的更配合,相比因为“刺杀案”而被送去教会,基本上都更愿意选择成为侦探社的“外围成员”——有最低服役年限的那种,

  考虑到这些俘虏有再次叛逃的可能,道格虽然不太懂技术,但也还是提前申明了侦探社对待叛徒的规矩,以及侦探社拥有指纹辨认以及特殊非凡能力之类的可以长期追踪的能力。

  “不太懂技术”这时候反而成为了优点,韦恩听着道格的简单汇报,甚至都能想象他拿着之前的报纸,可以把侦探社夸张到什么程度,

  也就是这帮家伙当场被俘虏的时候,可能都感受过伊妮莎能力爆发前的威压,所以没有质疑罢了——也说不定是“质疑了但不敢讲”。

  而且道格已经提前想到了“家访”这一招,提出在正式入职之前,侦探社有可能会到他们自己提供的家庭生活地址去进行背景调查,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向合伙人申请家庭成员保护之类。

  这事确实可以做,

  背景调查是公认有效的甄别办法,至于所谓的“家庭成员保护”,则可以考虑在黑石镇里搞个小型社区之类的地方,用不了多大的地皮,没准还会挺有效,说不定真能减少一部分探员的后顾之忧。

  但是稍微琢磨,又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尤其韦恩听说跟着道格一块回来的利亚姆,刚才也跟着去“劝降”了以后,不由得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又往里边添油加醋了,

  比如说“当心我们老板回头杀你全家”之类……

  旁边的桑德斯很熟练,看到韦恩的表情不对,已经再次撸起了袖子,

  利亚姆立马就躲到了道格的身后,半个脑袋偏了出来,“老板!我今天应该还没做错事吧?!”

  你还打算给我“按天来”是吧?

  韦恩想了想,“你去找一下莱恩,跟他说是我让你去找他的,让先他带着你熟悉一下第一办事处的情况。他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这是要到办事处加薪了?!”

  利亚姆先是高兴了一下,接着又立马表情一变,停住脚步咽了一口唾液,“您总不会是要让他们到时候把我吊在野外吧……?不然我还是配合一下桑德斯?”

  “Go!”

  “Aye,Boss!”

  相比眼前的人力空缺,几个俘虏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且也不是一上来就能用,起码还得接受一段时间的专门统一培训什么的,

  这方面韦恩暂时也只能“抄作业”,不打俘虏、不搜腰包、伤者治疗、愿留收编,然后还有“消除疑惧”、“诉苦运动”、“改教结合”什么的。

  但有案底的就不能轻易放掉了,“默默逃走的”或许还能勉强忍一忍,至于“临走还咬一口”的……

  暗中提醒做好预防,看看有没有“案例”自己跳出来吧,到时候一定要办成“典型”,杀鸡给猴看。

  探员们这边可能也需要适应,毕竟“可以信任的”和“有案底的”,多少还是会有区别,

  不然就把探员们的徽章也给稍微改一下?

  分成金、银、铜、铁什么的……金的不太好,又沉又贵又招贼,做成资深探员或者竞技场的纪念章反而还行。

  既然这些俘虏可以用,那么现在还在大本营里养伤的俘虏,其实也可以考虑,

  大本营里的俘虏还是科恩制药那边的人,说不定回头还能送回去反向卧底……哪怕人家其实没被策反,侦探社也可以考虑这么宣传,能把怀疑链给送进去也不错。

  把想法跟琳娜一说,她那边同样也有不少鬼主意,

  就是应该怎么形容呢?多少带点“有伤天和,但不伤文和”的味道。

  唔……侦探社毕竟只是民间的小组织,没必要搞成生命学派或者真理教派那样。

  感觉伊妮莎不会过审的——猎人协会不搞这些,要么和平相处,要么连屠宰都追求“干净利落”。

  不过琳娜的招倒是可以用来“威慑”,光是在课堂上当做隐匿组织们的“先进经验”来讲解一遍,就已经够刺激了,没准还能试验到“典型案例”里,

  正常情况下,韦恩还是更愿意采用他知道的“平和且效果更佳”的办法,半岛上战绩可查,实践成效斐然。

  一边完善着规划、一边听孩子们汇报,晚餐过后,伊妮莎才带着康纳尔和“震荡”回来,

  她对收编俘虏的改造计划没什么意见,反而是康纳尔他们听完以后显得有些意外,“震荡”更是忙着写信去了:

  “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居然要提供给那些俘虏?我得赶紧催一催那些不愿离开堪萨克城的家伙们才行,免得到时候跟俘虏们一个待遇。”

  额……

  难怪我刚才看到道格也在抽空写信……

  但是问题不大,现在光是罗素先生的委托,就至少够开好几个办事处了,之前堪克斯城的那些小伙伴,怕是全来了都不够用。

  伊妮莎把晚餐带到了房间里,韦恩和琳娜则在旁边开始汇总和分析目前所有的情报,

  这边的情况说完,伊妮莎那边的收获似乎也不少:

  “那个案子确实存在疑点,很可能真如提利尔牧师给的名单上的记录,是里边相应的人员所为。

  “我们今天走访了案件的一些知情人,有人注意过当时房屋周边曾经有可疑人员出没,而且到现在都还对对方的相貌有印象。如果我们按照地址去确认目标的长相和身份,又假设条件相符,尽管不一定能推翻案件之前的判决,却也有可能发现新的线索。”

  韦恩之前没关注过伊妮莎眼下在查的这个案子,好在伊妮莎的记忆力足够可靠,光凭回忆都能把当时报纸上的新闻复述出来,

  简单地说,那就是一起普通的凶杀案,死的是一名在里士满生活了多年的本地记者,没啥背景,被审判的凶手则是他租房的邻居。

  虽然单从作案动机上来说,凶手因为和死者的关系一直不太好,当天又被人目击到曾与死者发生争执和肢体冲突,并且还公开扬言“要用床单勒死对方”,怎么看都稍显有些单薄,

  但是死者从第二天起就开始失踪,最后还真的被人发现是被床单勒死了自己家里,这就有点太过“不巧”了。

  于是有证人、有动机、有作案能力、没有不在场证明,陪审团成员们又一致认为他有罪,

  哪怕凶手本人并不认罪,这位外来的公共马车夫也很快就被送上了绞刑架。

  如果放在以前,韦恩可能还不太会怀疑这类案子的结果真实性,

  可是经过汤姆·哈根的“大教堂刺杀案”这么一折腾,他对本地某些人作案手法的隐蔽性,就已经有了新认识。

  假设这个案子的背后还有“真凶”,而且本来就已经计划要行凶,

  那么在看到或者知道目标和别人发生争吵之后,临时改变一下作案手法,听起来好像也很合理……

  至少在直觉上,要比“受害人把仇人请进家里”,要合理许多——关系不好的人找上门来,如果是在黑石镇里,两人不直接在门口打起来就算不错了。

  记者……

  你是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事情吗?

第540章 叛逆

  该说不说,这年头的美利加东海岸,在某种意义上还真是犯罪者们的天堂,

  哪怕是发生在室内的命案,绝大多数的犯罪现场通常也都没有“长期保留”的条件。

  只要警方的调查完成,房东们或者接手的屋主们往往很快便会收拾得焕然一新,

  除非房屋依旧还在归受害者的家属们使用,不然隔着几个月还想回去找实锤线索,基本上和“做梦”也差不多。

  ——毕竟在发展得较好的城镇里,房屋这类的不动产都是需要每年缴纳财产税的,这笔钱如果没有租客们分担,那就只能让房东自己掏腰包。

  一般的房子,想在美利加东海岸的城镇里成为“知名凶宅”,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要么位置得足够偏僻——比如说像侦探社的大本营那样——闲置成本不高、市场需求也不大,

  要么溢价就得跌得足够惨——比如庄园或者被放置的豪宅那样——屋主转手会导致账面大亏,只能静待有缘人。

  正常情况下,人们肯定还是会以“生活优先”,

  死过人就死过人吧,租客们人来人往,过段时间就没人知道了,哪怕偶尔有知道的,那也只能是“太介意的就别住,不太介意的就稍微给点优惠”之类。

  相比案件本身,韦恩其实对可能存在的“幕后真凶”的动机更好奇,但好奇心也就那么一点点,

  伊妮莎这边的调查虽然已经足够细致了,还到图书馆去查阅了当时的所有报纸新闻,但因为一手线索已经近乎湮灭,在命案现场住过的租客都已经换到了第三拨,基本上还是只能“主要靠猜”。

首节 上一节 369/4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猎人开始成为道祖

下一篇: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