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武圣血条太厚 第603节
然后是第三位,第四位
很快,大殿内近乎三分之一的官员都站出来表示反对!
叶择安担任首辅已经四十八年,过往他提出的政令并非没有被人反对过,但像现在这样同时被这么多人反对。
这是第一次!
反对之声如潮水般朝叶择安涌去。
丹陛之下,他神色如常。
龙椅上,皇帝看着平静的首辅,缓缓开口:
“首辅,你有什么要说的?”
“诸位的担心,臣都听到了,前朝青天府的前车之鉴,臣亦知晓。但臣并非要建立一个新的青天府。”
叶择安如此说道:
“三大案的根源,在于对地方的监察出现了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仅仅出在地方官员身上,江湖门派,各地世家,豪强,均参与其中。
臣以为,监察体系官员定期跨省调换,能够解决地方官员的问题,但却没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臣想要单独建立一个机构,专门用于监察各地的江湖门派,世家豪强。”
他说完后,大殿内迅速安静下来。
刚才那些站出来反对的大臣们面面相觑。
不监察官员和百姓,而是监察江湖门派,地方豪强?
这就是把重点从官场转移到了江湖。
这个思路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
“首辅所言,监察各地的江湖门派,世家豪强,岂不是各地止戈院的职权?”
龙椅上,皇帝问道。
无论是江湖门派还是世家豪强,掌权之人多是武者,所以受止戈院的管辖。
这些势力并不是没人管的。
叶择安从容应对:“各地止戈院虽有监管之权,但院内的武者也几乎都出自当地,止戈院和当地的势力难免会有所关联,从而受到影响。
在中枢单独建立一个机构,定期派人巡查地方,和止戈院双管其下,才有可能杜绝今日三大案之祸。”
李飞听到这话,立刻就想起了曾经的兴城。
兴城的止戈院首尊就和虎刀帮勾结,院内很多武者都出自虎刀帮,在这种情况下,止戈院怎么可能管得了虎刀帮?
即便当时的监察院被总长把控,但监察院只能监察官员,没法越过止戈院直接去处置武者。
所以虎刀帮才能那么猖狂。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
地方豪强,江湖门派、还有世家大族,他们和官府勾结,偏偏又不受太多来自官府的监管,所以才能逐渐壮大,行事猖狂。
三大案暴露出的问题,其实是大蓝朝存在多年的积弊。
“首辅大人,何不像你之前提出的那样,让各地止戈院的武者也定期跨省调换?”
一名阁员突然开口道。
比起新成立一个机构,大家还是更愿意在‘体制’内做改变。
叶择安摇摇头:“止戈院的武者来自地方,虽然会受到各地势力的影响,但同样也能反过来影响各地势力,更方便调解纷争。此事利弊皆有,不能只看到弊端,就选择一刀切。”
止戈院要做的事毕竟和监察院不同。
监察院只需要按章办事,把所有违规违法的官员都找出来处理掉。
但止戈院没法这样。
很多江湖恩怨,纷争,各大势力之间产生的争斗,都是没有对错可言的。
想要处理好这些江湖事,平息纷争,就必须真正了解当地的情况,且最好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定期调换止戈院的人就不合适了。
圣人言:乡愿,德之贼也。
但很多时候对于地方的管理,只能用‘乡愿’。
这就是叶择安哪怕明知道止戈院会被地方势力影响,也不愿意调换止戈院武者的原因。
显然,这位首辅大人并不是高高在上地坐在内阁里想当然地去推出一条政令。
他是真正了解各地的实情,充分考虑过可能存在的变数和结果后,才提出自己的想法。
大殿内,李飞第一次亲眼见证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首辅大人是如何‘治理’天下的。
他以前总是下意识觉得这些身居高位,又相对清廉的文臣们身上难免会有几分书生意气,会有些理想主义。
但真正听过叶择安的发言后,李飞才发现原来这位首辅大人并没有如他想象地那般引经据典,高谈阔论。
论说话的文采,对方甚至不如大殿内的很多人!
对方的发言简单务实,但直切要害。
“关于新成立的机构,臣以为可以将监察阁的几位蓝巡特使划入其中,作为官府的代表。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江湖上那些有威望的大派,世家各自派出代表加入,与朝廷共同治理江湖。”
叶择安继续说道。
李飞闻言一怔,没想到此事居然还和自己有关?
大殿内一阵骚动。
邀请江湖大派和世家一起治理江湖?
这又是一个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提议。
但仔细想想,群臣又不得不承认叶择安的这步棋堪称妙手!
中枢专门成立一个机构去管理各地的江湖门派和世家豪强,这等同于给大蓝朝的江湖强加了一把枷锁,必然会引起江湖的强烈不满和反击!
哪怕明着不敢乱来,暗地里也有的是手段。
可如果朝廷愿意拿出一部分名额和权力,主动分出去。
这就不一样了。
试想如果‘一楼一阁,三山四派七大家’这些江湖大宗都派出代表参与其中,整座江湖反击的力度还能有多大?
这样一个机构要管理整座江湖,是不是会更加有分量?
拉拢一批,分化一批,再打压一批。
这种政治手腕对叶择安来说,简直是驾轻就熟!
“具体的事项,臣已经写在这份《关于成立蓝巡阁的奏疏》之中。”
叶择安再次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卷宗。
“蓝巡阁?”
皇帝念出这个名字,笑道:“这名字倒也贴切。”
殿内群臣见皇帝这个态度,心中顿时就有数了。
等冯诚将这份新的奏疏呈上,这一次皇帝看了许久。
他将手中的奏疏放下后,重新看向众人:
“诸卿,对于首辅刚才所言,成立蓝巡阁,你们有什么看法?”
“.”
刚才站出来反对叶择安的大臣们相互对视,此时都沉默了。
他们已经鼓起勇气站出来反对过一次,结果发现叶择安提出的想法并没有他们以为的那么‘可怕’,现在让他们再反对第二次,难免有些犹豫。
“陛下,臣以为此举可行!”
突然间,一名年轻的阁员站了出来,选择支持叶择安。
此人正是叶择安的学生,被当成下一任首辅来培养的胡廷钟。
在胡廷钟发言后,陆续有大臣站出来支持叶择安。
事实上以叶择安的影响力,他精心策划提出的政策,哪怕再惊世骇俗,这大殿上也绝对会有支持他的人。
然而刚才那么多官员站出来反对他,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他说法。
而现在,大殿内全是支持他的声音!
李飞看了一眼这位站姿挺拔如松的首辅,回想起对方从起身发言到现在的一系列变化,有些回过味来了。
不由得心生敬佩!
如果说治国和政治手腕也有境界,这位首辅大人绝对是武圣和真君这一档次的!
二十多分钟后,本次大朝会结束。
御前太监冯诚宣布退朝。
关于叶择安最后提出的两条政令:
监察体系官员定期跨省调换和成立蓝巡阁。
虽然并没有在大朝会上直接将这两件事敲定,但最终事件的走向让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两条政令最后大概率是会实施的!
现在欠缺的只是对具体细则的讨论。
借助三大案对朝堂的冲击和带来的负面影响,叶择安顺势拿出了仅次于明新变法的手笔!
当然了,推出政令是一回事,最后具体的实施效果又是另外一回事。
接下来还有千难万阻在前面等着。
若是最后能成功,或许这位首辅能为大蓝朝再续命几十年!
群臣陆续走出正蓝殿,叶择安是最后一个走出大殿的。
这位首辅大人突然在殿门口停下,抬起头,一双重瞳看向天空。
冬日的阳光落下,映照出他鬓间的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