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劈柴开始了悟万法 第627节
长老们多强他们都觉得正常,但是同境之人这么强,他们才知道差距到底多大。
不过这样说明,至少他们还可以做的更好,并不是境界的限制。
哪怕不如谢渊,却可以靠近。
子弟们想着刚刚的示范,皆是若有所思。
谢秉望着将长枪丢还回去的谢渊,等他走了过来,道:
“我会再去的。”
“啊?”
谢渊倒有些没反应过来。
谢秉魁梧的身躯挺立,望着又开始练习的子弟们:
“怎么斗争,都不该牺牲这群年轻人的前途。
“你治家如何我不知道,但你能教人。实在不行,你就到龙武院来。”
谢渊闻言,露出笑容:
“好。”
当天下午,谢秉便整装待发,直接往天云圃所在地而去。
消息很快便长了翅膀一般传遍谢氏族地,不知多少人露出异色。
有长老连连摇头,脸色阴沉:
“谢秉这个首鼠两端的家伙,那谢渊一去龙武院给他许诺点蝇头小利就变节了。鼠目寸光!等成为家主,想怎么安排还不就怎么安排?”
他对左右这样说,完全不提自己的谋算中可没有让谢秉上位或者扶持龙武院的计划。
药房的谢闻也是跳脚,神色明暗不定:
“这谢秉,怎么又乱来?一点没点大局观,真让那谢渊坐这位置,谢家能好么?
“可恶至极,本来再给我个五天十天,药房一空,到时候我就直接弹劾家主不作为!这下倒好……罢了,他也不一定能这么快解决。”
谢闻眉头皱着:
“不过谢秉实力这么强,真被他把王家打跑了怎么办?唔……没事,到时候天云圃恢复供应,我药房倒是正常运转,也有好处。
“嗯,左右我不吃亏,这就叫双赢。”
谢闻想通之后,心情稍定,不像其他长老那般跳脚,静观其变。
谢秉的动静破坏了许多人的计划,让人暗恨。
这谢渊,一回来就搞小动作,真是招人烦。要是他在外面没回来或者哪怕晚些回来就好了……
听闻谢秉出动,不少族人也安定些许,期待着强大的龙武院长老彻底解决问题,恢复大家伙的供应。
不过许多长老没那么乐观,王家出手必定不好对付,得看谢秉要多久才能解决了。
但谢氏族内的局势稍稍安定下来,谢渊刚回来处理了这个麻烦,稍稍歇口气,静静等待谢秉的好消息。
而他也有时间好好总结一下自己这次天外天之行。
在自己院里的练功房里,谢渊点上一株凝神香,静静盘坐。
连番大战,圣山纵横,谢渊在实战中熟悉了自己现在的实力,好处不少。
夺得圣火,教主洗礼,谢渊功力大增,血气大进,实力再次飞跃。
而后便是和姬轩的连日缠战,谢渊尚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强的对手,纠缠中战技与日俱增,进步极大。
谢渊闭目将战斗一一在脑海中过了遍,感悟良多,微微颔首。
而后其他的,治疗失魂症的方子也拿到了,跟丈母娘也请过安了,慕家的事情也有了一点点进展,而最后还见到了慕朝云,温香软玉满手满怀。
这也是极大的收获……
此次天外天之行,事后来看,可称圆满。
谢渊满意的点点头,总结过实力进步和诸次战斗之后,时间已经过去许久。
他呼了口气,放松些许,神思飘忽:
“现在我也离宗师很近了。目前修行上,就是内外不一,内息太强,而血气相对来说,有些弱。”
谢渊有些沉吟,境界的提升比自己预计的都快,这血气的问题,现在就得想办法了。
那最后的佛韵迟迟不得,看来是没什么佛缘,该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实在不行,谢氏武库去找个转修功法,早做打算……当然这样损失有些大。
谢渊一时犹疑,顷刻间下不了主意。
“灶教教主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谢渊又在想着。
求佛问道,不如求己。是指功法么?还是其他。
谢渊两手各取出东西来。
一枚铜钱,和一个金灿灿的佛牌。
那铜钱一直普普通通,从张均一那里赢来,谢渊也不知有什么用,或许就是个纪念。但他又总觉得,这或许是身上最有用的东西。
摇了摇头,看不明白先不细究,他又看向变得金灿灿的佛牌。
佛牌上一尊大佛慈眉善目,熠熠生辉,端坐宝座之上。
而宝座之下,不知道什么时候,竟出现了熊熊滔天的红莲业火。
谢渊看着这和之前大为不同的佛牌,望着火焰炙烤中的佛像,忽然心头有所触动。
第314章 佛韵,不灭!
谢渊感觉自己的视野突然变了。
恍惚中,他感觉自己站在不知多高处,又似乎站在很近处,看着一个灰衣芒鞋的年轻和尚。
这是一处石头搭建的佛寺。
说是佛寺,只是因为里面有许多僧侣,但建筑风格看起来原始而粗糙,一点也不像现在的佛寺,而且大殿里也没有佛像。
大殿中只有同样衣著简朴的老和尚和一些年龄不一、形貌各异的僧人,甚至还有留发居士,颇有些混乱。
谢渊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但看起来像是在送别。
全都是西域人,多半是个西域小庙,看起来实在是没什么香火的模样。
谢渊不知从何处而来的目光扫过一圈,又停留在中间那个年轻和尚身上。
年轻僧人双手合十,跪在地上,向着老和尚拜别,然后转身离开了石头小庙。
他的神色十分坚定虔诚,在虽然衣着简朴但有着同样神色的同门的目送中,一路往东而去。
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
谢渊看着这名僧人越过雪山,越过沙丘,越过高原,越过古国、战场、河流、高峰。
他一路讲经说法,传授经书,扶弱济穷,发展信众,渐渐的在沿途建起许多佛寺,培养了不少新的僧人。
每在一处留下佛种,他就翩然离去,继续前往下一处佛光未照之地传播信仰。
在这样的旅途中,僧人遭遇了许多凶险,却屡屡凭借佛法化险为夷,渐渐从佛经中领悟出了不俗的武学,有了一身惊人的艺业。
他逐渐老去,从高鼻深目、面庞白净、朝气蓬勃的僧人变成了风霜满面、目光沉静、眼角生纹的大和尚。
直到有一日,他走到一条在阳光下金灿灿的百丈大江,顺江又行千里,也未见尽头。
他有些疲累了。
他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东方古国,天下中心之地,大江沿岸就该是中原核心。
那如果在这里开山建寺,传扬佛法,想必也能让无边佛光,普照天下。
僧人站在江边,随手折下一根芦苇,踩在上面渡过宽逾百丈的大江。
而后他选定一处山势开阔之地,与一路上逐渐聚集的追随者与弟子一起,开垦荒山,伐木搭梁,立下一间小庙。
和那最早的小庙如出一辙。
等到小庙建成,大和尚刻石立碑,题了两个字,就立在山门之处——
般若。
小庙于是有了名字。
和尚广收弟子,点化信众,小庙愈发壮大,弟子逐渐繁多。
临到坐化之前,和尚总结毕生所学,留下七十二门绝技,而将其中最根本的一门金钟罩,传给了继承寺庙的弟子。
谢渊望着承接住持之位的和尚身上亮起了一点莹润金光,虽然细微,却不生不灭,坚定如一。
他略有所悟。
而后一眼万年。
谢渊看着那点金光随着小庙壮大不断传承,保卫这间山寺渡过无数劫难,跟随住持一脉的传人降妖伏魔、护佑众生。
这点金光分成了千份万份,在中原各地生根发芽,出现了许多简化版本,甚至流落到了江湖之间,成为了寻常的功夫。
他隐隐看到了其中一点微弱之光从冀北到雁州又传到了云州,最后在一处小镇生了根。
但这天下的这一脉硬功,最先却都是从这一点金光传承而来。
谢渊若有所思。
金光继续在般若寺传承下来,历代传人皆坚守着护卫山门、保佑众生之责。
直到有一日,天地生变。
火雨从天而降,红莲业火燃烧大地,众生尽皆哀嚎。
一点金光骤然亮起,佛陀现于世间,顶天立地,盘坐莲台。
他头顶火雨,台镇地炎,一点金光如同大日,笼罩人间,不受末日侵扰。
任天崩地裂,金光不灭。
谢渊仰望着那尊大佛,而那大佛微微低头,慈和的目光俯视着他。
上一篇:综武:开局满级嫁衣神功
下一篇:聊天群:一键满级,投资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