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地仙只想种田

地仙只想种田 第102节

  只见上面有许多名字,这些名字的位置并非一层不变,偶有变动、跳动。

  此榜单总共有七七四十九人上榜,乃是这次内门大比,最有可能筑基的。

  林东来看了看,看着徐长春的名字排在第五,心中道:“徐长春师兄的气象如此不凡,竟然才排第五?”

  路南北更是排到第12名。

  此外,李云泽排在第33名,姜碧灵排在第45名。

  其余许多,都是林东来不认识的,可能是一直在九峰中积蓄的内门天骄,也可能是林东来一心种田,接触不多。

  于是查看徐长春前面四名。

  第一名:斗剑峰韩方元。

  第二名:纯阳峰林静

  第三名:紫电峰杨保国

  第四名:素女峰白涑浈

  接着便是金霞峰徐长春了。

  林东来心道:“这几个名字,怎么没有听过?”

  于是朝着周边弟子打听,其实不必打听,他们各自就都说明抖落了出来。

  韩方元,乃是斗剑峰内门弟子,斗剑峰主亲传,天生的剑道种子,在外执行宗门任务之时,曾被七名邪道练气圆满高手追杀。

  但这七名邪道高手,都被其一一斩杀了,为此,还引来了一位邪道筑基长老。

  韩方元却也临危不惧,直面筑基斗法,三战三败,三败三逃,硬生生逃出生天不说,还借助邪道筑基压力,为自身提前炼成了一道筑基剑意。

  就这,都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自那后,这位就一直在斗剑峰养精蓄锐,以待争夺筑基丹。斗战能力正是内门公认的第一。

  第二名的林静,炼体修成小神通不说,还是宗门培养的道将种子,精通双鞭,外出执行任务之时,硬抗邪道筑基三击不死,还打断了其一根手臂。

  第三名的杨宝国,雷武双修,将雷法和炼体结合,修成了[闪电奔雷拳],虽无单挑筑基修士的战绩,却也有轰杀五名练气圆满邪修的战绩。

  第四名的白涑浈,据说是之前,素女峰凌涵霄大修士的转世之身,八年前那场大雪,便是其身死之后所成。

  而后巉霞真人亲自出关,接引回来了一个婴儿。

  也就是说这个白涑浈满打单算,从转世的一刻到如今,也不过八岁。

  不过转世如何,胎中之迷如何,都很难说。

  林东来听到这话,却念起周华莹大长老,心念:“莫非周长老,知道这场转世?也是,有福地在,门中也刚好有筑基长老坐化,那位太上长老肯定会忍不住试验一番,而且还成功了。”

  但是周华莹长老对转世也没有那么热情,经常道未必还是自己,可见胎中之迷厉害,并不能令转世身继承前世修为,或者记忆,最多继承一些气数之类的东西。

  毕竟是福地碎片,不是真正的福地。

  不过能够找到转世之身,立即寻回,拥有第二世仙缘,已经比许多普通练气修士要好上许多了,至少这个八岁就争夺筑基丹,确实有些离谱了,至少也得练气九层,甚至是已经圆满了。

  便是在娘胎里就开始修炼,也不过如此。

第157章 金丹气数

  看完榜单,林东来倒是对争夺筑基丹的内门弟子,究竟是什么水平有个感念了。

  只是十粒筑基丹,这些筑基灵物,究竟能出多少筑基修士?

  青木门号称有五十多筑基修士,这些筑基修士,包括内门长老、各峰峰主、以及真传弟子。

  内门筑基丹是每三十年左右有一批,乃有三十年为一辈弟子之说。

  门中筑基的修士,基本都是40-60岁左右选择突破。

  而筑基修士的寿元在200岁到240岁左右,那么算起来,差不多就是五辈一个轮回。

  每三十年间,就至少有十位筑基老死,也最少要十位成就筑基补上,才能门中常驻50位筑基。

  这次筑基丹直接提前了十多年有一批,便给许多弟子逆天改命的机会,门中筑基说不定能突破50人,达到60人。

  多一些筑基,最上层的太上长老,便多一些气数供养。

  筑基丹这种东西,也是被上宗严控的的,也很难用别的什么灵物催生主要灵药玉髓金芝。

  “就算服用了筑基丹也不是一定能助人成功筑基的,只用筑基灵物也不一定会失败……”

  “或者和宗门气数也有关系,宗门气数总量就是这么多,下面的凡人就是这么多,乃至于每五年收入门中的外门仙苗也就是那么多……”

  “这便控制着宗门的筑基修士,也在一个稳定的数目,筑基数目稳定,紫府便亦是如此……”

  林东来疯狂运转脑海,开始计算宗门如果想要托举出一位金丹,需要多少气数。

  首先需要至少供养五位紫府的气数,因为金丹就是五府捧真。

  五位紫府,可能需要80-100位筑基才能供养,要维持常有80-100个筑基,基本就要每三十年便有15-20个成功筑基的。

  而要提供这么多筑基,以门中比例来看,便需要有5000名外门弟子。

  这些外门弟子,又是从坊市、从凡人城池收来的。

  林东来脑海之中生出一个念头:“太上长老要求证金丹,光有福地碎片只怕还不够,福地碎片,也许可以抵消一个紫府修士的气数,但最少还差一个紫府的气数才能足够托举。”

  “而这次筑基丹发放、加上下次筑基丹发放,约莫就是30年发放了两次筑基丹,门中筑基修士多了20名,死去的筑基如果可以借助福地碎片转世……”

  林东来显而易见的得出了一个答案、结论:“只怕以往的门中产业,便不够供养这些个筑基,加上太上长老还有求金之意,那么接下来,门中就必须去掠夺人口,去扩张地盘,去消耗、去抢夺……”

  林东来的道行已经有了足够的增长,考虑问题的视角,也从放眼当下,变成了看到了十年、二十年后可能会发生的事。

  这便是经历炉火锻炼出无常意境的[杨柳木]所带来的一些基本能力。

  不仅仅是远虑、还是提前布局。

  “青木门周边,一为太渊白家,一为赤焰门。”

  “青木门气象为木属,是灵植夫发家。”

  “赤焰门是气象是火属,最克木属,其门中也有两位紫府修士。”

  “而太渊白家,只有一位紫府修士,太渊万岛之地,又生活着许多凡人,水又能养木。”

  “如此分析下来,门中要对付的对象,那么就显而易见了。”

  林东来捏着杨柳枝,脑海中念起那株二阶上品的太渊柳,心道:“若能同参那株太渊柳,我便有可以暴露到最高修炼到筑基后期的修为,也就是显露出最少中品道基的气象。”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而已。

  “若是师尊能更进一步就好了。”林东来心中暗道。

  随后林东来又一念:“姜碧灵师姐好像说过,她老家在太渊万岛之地。”

  林东来想起福田之中种的那株太渊柳树,还是姜碧灵给的上品太渊柳的柳枝扦插成活。

  至于瓶中这根,则是徐长春给的一阶极品柳枝,后面锻烧成二阶也是徐长春出力。

  “若是能在太渊之地,占据一处岛屿,成为岛主就好了。”

  林东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将来林家家族驻地的问题。

  “太渊之地,要是能成为我的道场,还能在那里训练虾兵蟹将,排兵布阵……”

  林东来再次看了一眼姜碧灵的内门排名,第45名,光靠她自己争,只怕是争不到筑基丹,最多有缘法兑得一粒辅助灵丹,没有筑基帮衬,便是想要兑换到合适的筑基灵物都难。

  “可以结缘。”林东来暗暗记在心里。

  离开功德殿,林东来回到既济峰,在伍德序的洞府前,仔细查看着清净竹林。

  虽然之前在福田之中,炼过一套竹山飞剑,但那套在门中拿不出手,只能在外界用用。

  由于有祭炼[东极青华宝莲]的经验,林东来在炼器之道,也是开了窍,况且这竹山飞剑也不是传统炼剑炼器之法,乃类符器。

  林东来两相结合之下,便直接在还在生长的清净竹上镌刻对应符文。

  这竹子,得当初伍德序一阵青风催生,后面又得不少林东来春风拔苗术滋润,已经发根生长极快,几乎长成几近一亩大小的一片竹林了。

  林东来走入竹林深处,找到了最初镌刻符文的清净竹,感应着金水二行灵气将其滋养得极为坚硬,洁白的竹节,隐隐泛有金属光泽。

  当即点点头,金能生水,水能带财,财乃辛金,如此庚金作刃,辛金作饰,清净竹作身,倒也比最原本的竹山教炼剑之法,要稍微改进些,更契合自身。

  当即运起金镰折割术,将这竹子斩断,又根据竹节,将其分割,顿时又是一套竹山剑阵的剑胚被炼化出来。

  稍微打了几个法诀,这九柄竹剑便显露出飞剑之形。

  这边刚刚炼完飞剑,林东来便听到聚仙钟响起。

  一是这届仙苗,两年仙苗期已到,又是一届仙苗大比。

  二是外门所有弟子,一应在门中的修士,都可以报名参加外门大比。

  等这二场大场大比比完,就是内门大比了。

  林东来心念一动,这届仙苗,林东来并没有心思去做这个外门接引,也没有去灵犀峰讲课。

  不过推荐权在林东来这里,外门接引便交给了灵植殿后辈去做,至于灵犀峰讲法堂的灵植大课,则给了宁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虽然拜师伍德序,但林东来没有继续霸占外门仙苗灵植第一这个名头,且也没有专门心思培养出一个天才出来。

  萧尘自从拜师掌门,林东来就再也没有见到了,只偶尔有令牌传讯,却也是许久才回。

  估计和周华萤一般,都进入福地碎片中修行了。

  林东来亦不想太多暴露于太上长老眼皮子底下。

  现在已经出的风头够多了。

  “东来师弟!”黄月在竹林外呼唤:“去外门仙考峰吧,仙苗大考之后,就是外门大比,这次大比,你不是要试试斗法么?”

  林东来当即收起竹山飞剑,同黄月一并往仙考峰赶去。

  仙苗大考,可以直接角逐出一些内门弟子,会有筑基长老专门收徒,作为仙门基石,还是比较重要的。

  反而是外门大比,其实都是比的一些年纪超过30岁才突破练气后期的修士,选拔出外门执事、外门长老。

  这些职位,虽然重要,但也不是那么重要。

  毕竟如果三十岁之前突练气七层,就直接成为内门弟子了。

  再往前,天资悟性俱佳的,也被提前收入内门九峰塑造了。

  这两道筛选之下,剩下的外门弟子,要么是三十岁前还没有练气七层的,入门不到十五年的弟子。

  要么就是三十岁以后,还没突破练气七层的,可以角逐外门执事。

首节 上一节 102/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天:从笑傲岳不群开始

下一篇:秦时:我在天宗误入歧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