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 第361节
“对啊,”表哥也气愤道,“全市采挖河沙的,有几个证件齐全?凭什么不扣别人的船,专门扣我的?这他妈是有人在下黑手!”
宋维扬笑道:“这事儿我不清楚,问我爸去,他的人脉更广。”
“对对对,我就是来找他的。”二舅急切道。
宋维扬自个儿回房玩电脑去了,二舅和表哥跟着进屋,在郭晓兰那里哭诉一阵,终于见到了宋述民本人。
宋述民和颜悦色的安抚道:“不要急。采砂船的事情,我打声招呼就能解决。不过嘛,你们还是要把证件补全,而且那些河沙的产权是全村的,所得利润你们也不能吃太多。”
“又不是我一个人得好处,几个村干部加起来拿三成。”表哥不高兴道。
宋述民收起笑容:“那你说,拿好处的村干部都有谁?我让人好好去查查。”
二舅道:“这有什么好查的,都村里自家人,沾亲带故的。”
宋述民一巴掌轻轻按在沙发扶手上:“开采河沙,我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别搞得太过分了。兔子还不吃窝边草,你们在村里横有意思吗?还有你那个副镇长,没把你一撸到底,我已经够给你面子了。我这样说,你们明白?”
“是你让人搞我?”二舅顿时气得跳起来,“妹夫,没你这样做事的啊。你不帮我就算了,还让人弄我,胳膊肘不能往外拐!”
“滚!”宋述民沉声道。
见宋述民真的发火了,二舅没来由的感到心虚,口干舌燥道:“妹夫……”
“好自为之!”宋述民起身送客,“以后再打着宋家的招牌鱼肉乡里,别怪我真的翻脸。你想当官,当闲官就行,管农业属于害人。你们要开采河沙,也可以,但不要自己吃肉不给村民喝汤。我只说这么多,请回吧!”
表哥问:“姑父,那我的采砂船……”
宋述民道:“把手续补办齐全,把不该拿的利润都送回去,你的采砂船自然就没事了。跟村里的那些干部都说一声,这是我的意见,有谁不服就让他来找我。其实坐牢也不难受,我体验过,他们也完全可以进去体验一下。”
“姑父,你不能这样啊!”表哥一脸郁闷。
宋述民笑问:“你也想去监牢里体验一下?”
“那可是好几万啊!”表哥肉疼无比,但又打心底害怕宋述民,焦躁跺脚道,“算了,算了,多少还能赚一点!”
宋述民又对二舅说:“安心做好农村扫盲工作,把全镇的识字率提升上来,做好了你就能升官。明白了吗?”
二舅跟吃了苍蝇一般难受,搞妇联搞扶贫也比搞扫盲有油水啊,这破玩意儿纯属费力不讨好。眼看没有挽回的余地,二舅只好赔笑道:“妹夫你放心,我保证把农民的识字率提上来,三年之内我要让全镇都没有文盲!”
“嗯,我拭目以待。”宋述民笑道。
两人灰溜溜的离开宋家,一出小区便低声咒骂。但骂归骂,他们又不敢作妖,实在是宋述民翻脸的时候六亲不认,他们在以前就体会过的。
宋述民敲门来到宋维扬的房间:“上网呢?”
“嗯,泡一会儿聊天室。”宋维扬说。
宋述民坐在旁边说:“教教我怎么拨号上网,蹲几年牢出来,都快跟社会脱节了。”
“拨号上网很简单,”宋维扬笑道,“首先要买只猫,喏,就是电脑旁边这玩意儿。然后从这里点进去,输入163xxxxxxxx。什么网络协议这些你别管,我会帮你调好,遇到问题给我打电话就行。”
“是挺简单,”宋述民随口问道,“那个小陈,你是怎么想的?要是没有结婚的想法,就别耽误人家的青春。”
“这事我自己处理。”宋维扬说。
“你有把握就好,别到时候后院起火。”宋述民告诫道。
宋维扬说:“我知道。”
宋述民说:“我在监狱里,看了不少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报道,听说你也参与进去了。说说看,这对国内有什么影响?”
宋维扬笑道:“接下来几年,国内环境无非有两个:第一,稳健的货币政策;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
“详细讲讲,别怕我听不懂专业名词。”宋述民道。
宋维扬解释道:“稳健的货币政策很好理解,东南亚的事情挺吓人的,中国政府肯定要谨防金融风险。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前几年国内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加剧,国家一直在调控,但宏观调控得刹不住车,国内经济反而变得低迷,投资和消费双双转冷。其次是亚洲金融风暴,让中国企业的出口量暴跌,政府肯定要拉动内需。而偏偏现在又内需不足,即便利息下降了,老百姓也选择存银行而不是消费。接下来两三年,政府的动作肯定很大!”
“你觉得都有些什么动作?”宋述民问。
宋维扬说:“一是降低存款利率,鼓励老百姓消费。二是降低贷款利率,鼓励企业贷款发展,贷款难的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三是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几年,水泥、钢材、煤炭等商品将价格疯涨。四是政府会加大采购规模和投资力度,有官方背景的人要赚翻。”
这些内容,宋维扬在金牛会的聚会上都没说。
宋述民颇为欣慰道:“这几天看《新闻联播》,我也看出些苗头,中央一直在喊拉动内需。但你说得更详细全面,这很好,比我更厉害,你那边不用我操心了。酒厂因为白酒限产的原因,接下来几年都发展困难,所以我准备做建筑材料,先弄个水泥厂和砖厂出来再说。”
“做水泥和砖肯定赚钱,只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基础建设投资,这些建筑原材料都是供不应求的。”宋维扬说。
五粮液是怎么快速发展的?
就是在白酒行业低迷的时候,疯狂发展副业,赶上90年代末的大机遇,随便干什么都能赚钱。
至于去年那些无脑兼并的企业,则很多都死得不明不白。他们只要再晚一年搞兼并,就能顺风顺水滚雪球,可惜提前把摊子铺太大,根本无法挺过1997年的经济寒冬。
第303章 【交通规划】
有句戏言,叫做“炒房兴邦,实业误国”。
如果把这句话放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其实还有那么几分味道。
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后采取的措施,有些效果良好,有些却乏善可陈。
效果良好的有基础设施建设,从1998年开始,中央每年发行1000亿—1500亿建设国债,专门提供给地方建设项目。这意味着什么?地方政府上马一个项目,根本不缺启动资金,银行抢着给贷款,这种“政府投资、银行跟进”所形成的投资规模相当惊人,地方政府可以放开手脚跨越式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繁荣。
这种模式,放到二战之后的欧美国家肯定不行,必然造成“挤出效应”,导致私人投资和支出下降,并且市场利率也会上升。但中国有特殊制度,特殊国情,特殊时期的经济环境,连续这么搞了好多年,“挤出效应”几乎没在中国出现,市场利率不升反降。
所以当时有那么多西方经济学家唱衰中国,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经济规律,怎么推算都感觉中国经济要崩溃。
但在拉动内需和增加民间投资方面,中国政府的努力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