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113节

他当然不是每一天都这么忙的,但说实在的,他现在真的有些能够体会朱元璋之后历代明朝皇帝的辛苦。也能理解为什么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会变得那么大。

可是不行啊,这套皇帝、司礼监、内阁的体制运行到这里,整个国家都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了。这个时候,必须得拿出当年太祖的干劲,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然后才有可能扭转这个局势。

如果这个时候对工作偷奸耍滑各种休息,那可能要不了多久他就能永远的休息了。

“臣曹文诏拜见殿下。”

“嗯。”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上个月是哪个千户所去蓟镇轮训?”

“第七千户队。”

“哦,黄得功那个家伙的队伍啊。嗯,马世龙的千户队轮训三个月,战损如何?”

“阵亡七人,伤残必须退役的二十三人。战马损失四十五匹,耗费的子弹什么的大约两万余发。累计交战七次,击毙、斩首鞑子一千三百二十五人,俘虏三千六百二十人。俘虏中有两千三百余人是妇孺老弱。按照殿下的规矩,年轻的妇人和孩童,我们将其卖给了松嫩平原的女真各部。年老的都给了一匹驽马,让他们自己往草原深处走”

“嗯,还不错。那个林丹汗有开始集结部众的举动么?”

“殿下,我们轮训的队伍最远的时候,从蓟镇前出草原深处达五百里之远,未发现对方有集结的迹象。”

“哎,这个软货!吾都这么欺负他了,他居然还不想着集结主力来干一架!罢了,除了把黄得功的那个新千户队派出去轮训外,也把赵率教的千户队派出去。”

“是,臣领命。”

女真的问题得到暂时性的解决后,蒙古的问题自然变得重要起来。当然,这个时代的蒙古,由于经受了大明两百多年不间断的军事、政治特别是经济上的打击,确实变得有些虚弱了。但是,这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天然的比农耕民族强嘛,再说了,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可是草原上的民族,都是追逐水草而居,而且居住极为分散。要想对蒙古的问题来一个总解决,那必须得像昔年朱厚照那样,吸引蒙古的大汗率领主力南下,然后双方用一场决战的结果说首发

所以朱由栋的算盘是:派出横海卫的各个千户不断的到蓟辽、宣大轮训,不断主动的深入草原进行袭击,以此刺激林丹汗。只要林丹汗能够发出大汗令,集结起漠南蒙古各个部族的精壮男子南下,朱由栋就可以率领整个横海卫北上,进行雷霆一击。

说起来,现在的横海卫,已经扩军到了十个千户所,全部战兵达到12500人,军医、厨师、工匠、文书、长期随军民夫等各类辅助人员3000余人,西洋马与本土的混血战马五千匹,八磅炮三十门,十二磅炮。在朱由栋的构想里,这就是以后未来十年内,在火药、枪械以及大炮等武器没有出现革命性变革之前,大明的标准师。

接下来,君臣二人又就横海卫内的训练、士兵动态、武器消耗等各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到了早上七点,两人把该说的事情都说得差不多了。朱由栋道:“说说,你和赵焕孙女的婚事谈到哪一步了?”

“嘿嘿”曹文诏羞涩的扣了扣自己的脑袋:“本来是准备今年二月完婚的,但这不碰上太后薨逝么?等国丧期完毕后,就准备完婚了。”

“不错,你和刘招孙手里,捏着的是吾的刀剑,你们两个,一个娶了朝廷吏部尚书的孙女,一个娶了兵部尚书的孙女。也算没有给吾丢脸。”

“这都是殿下栽培、提携。若不是殿下点名要臣来横海卫就职,说不得臣还在辽东苦哈哈的忍饥挨饿呢。”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吾不过是让你早一些发光而已。不过,文诏啊。”

“请殿下示下。”

“吾让你们重点学习历代军制的盛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军人,若是长期待在首都这样的繁华之地,难免沾染诸多烟火气,最后腐化堕落。”

“殿下说得是,臣也对此极为关注。不过臣坦言,由于殿下给的薪俸很高,所以我们的士兵完全不用担心家人的生活,故而可以全力投入训练和作战。各级军官的薪俸更高,也不容易被一些小恩小惠腐化。加上军中除了每月派出一个千户进入大内宿卫殿下外,其余各千户驻地均远离京师至少三十里以上。军中的宪兵时刻巡查,夜校时刻教育,而且还在不断的到边镇轮训。所以,臣敢保证,只要殿下需要,横海卫随时都是殿下值得信任的,最锋利的刀!”

“好,吾再说一件事,吾准备以横海卫的标准再建一支新军,此事你可要大力支持,不要舍不得把卫里的精干拿出来啊。”

“臣惶恐,横海卫从里到外,包括臣的一切,都是殿下的。殿下要组建新军,臣决然全力支持,便是要臣把横海卫重建一遍,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好,有你这份决心就好。”

朱由栋说完这话,拍了怕手:“方正化,去把李纯忠叫过来。”

待得李纯忠进来后,朱由栋道:“吾准备以方山学校的学生以及大明军事学院年龄在18岁以下的学生为主要军官,以最近人口普查中发现的各地确实不好安置的流民中的精壮为士兵,再建一支新军。这支新军的指挥使,就是李纯忠。”

“啊?”咋闻这个消息的李纯忠顿时惊慌起来:“殿下,臣今年才满十八岁啊,而且现在在横海卫也只是一个百户。那么多的千户不考虑,一下子把臣提拔上去做新的指挥使,只怕是有人会心怀愤懑。”

“你这家伙。”曹文诏用力的拍了拍李纯忠的肩膀:“你没听出来么?新军的所有军官,全部是方山或者军事学院的青年,这说明什么?殿下要建立一支全新的青年团啊!这样的军队,除了你这个从小跟着殿下一起长大的伴读,谁有资格来当指挥使?”

第二五一章 盐税应该很多

“臣毕懋康拜见殿下。”

“毕卿免礼。”

“谢殿下。”

“嗯,毕卿,知道这次调你入京是要做什么么?”

“臣在接到殿下的教令时,传令的公公已经提醒过了。殿下的意思,是要整顿盐政。”

“正是如此,如何,毕卿可有方略?”

“略有一二,请殿下指正。”

1615年1月15日,在山东担任巡盐御史的毕懋康在接到调令后迅速的入京,然后马上得到了朱由栋的接见。君臣奏对的时候,毕懋康大体的说明了他对整顿盐政的想法。

“殿下,臣以为,待臣在北京户部做侍郎一个月,对户部的运转大致熟悉,并且和北京户部的诸位同僚熟悉后。殿下应该让臣南下,去南京做户部尚书。”

为什么毕懋康会这么说呢?倒不是因为想升官,而是因为,大明帝国全国的盐引,都是南京户部印刷、管理的。

不过朱由栋对毕懋康的这个想法,不置可否。但是,已经越来越具备一个成熟统治者素质的朱由栋,已经开始习惯于先对臣下进行观察,再逐渐的进行引导了。

“毕卿若是去了南京,准备怎么做?”

“臣去了南京后,首先要把历年来朝廷拖欠良民的盐引进行偿还,不如此,以后的盐业新政,将无人信服。”

“嗯,理当如此。那么毕卿,你准备怎么偿还呢?”

“殿下,现如今盐场拿不出盐给有盐引的良民,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宗室、各路达官贵人无偿拿走了太多。其二,盐场的官员自己贪墨了太多。臣去了南京后,将首先下令,所有盐场先暂停出盐。让持有旧盐引而迟迟不能兑现的良民到南京,由臣更换新盐引后,直接督促盐场先偿还这部分的盐引。”

“不可。”

“殿下?”

“毕卿,你这样做,那些奸商会趁机烘托盐价。我大明的盐价,现在市面上大约是250~300铜币一斤,已经是始皇帝统一华夏以来,历朝历代最高的了,百姓苦于口淡久矣。若是再高个两三倍”

“殿下英明,可是,若不先偿还那些老实为国家运粮的良民的盐引,这国家的盐政如何取信于民?”

“毕卿,我们先跳过这一环,先来说说,若是你顺利的把历代盐引都偿还后,接下来怎么做?”

“自然是旧盐引全部作废了!殿下,臣已经注意到近期朝廷发到各个布政司的专用黄册纸,纸张韧性强,不吸水不说,还都有暗花。这样的纸张,完全可以拿来做新盐引。”

“然后呢?”

“然后臣自然会严格发放盐引的规矩,殿下放心,臣是强项令,绝不会因为宗室亲王,各路达官贵人的压力就胡乱发放盐引。如此,盐政就能规范,开中法也能恢复了。”

听完毕懋康的话,朱由栋心里非常的失望:这位的想法,终究没有摆脱既往的思维桎梏,以为只要严格管理,主官清廉就能搞定一切。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如果都这么简单,为啥历朝历代的变法还会那么难?

罢了,术业有专攻,你毕懋康的清廉、强项我是知道的。但是,你的天赋真的不在这上面,等盐政整顿完了,你还是去方山实验室吧。

大明由于有了围海晒盐法,所以这产盐量是远超历代前朝的。经过两百多年的太平岁月,大明的人口也是远超前朝的。而且盐这个东西,对于人类来说是刚性需求,是每天都必须要摄入的。

做一个简单的算法:假设大明人口为1亿,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为4克(21世纪国家推荐剂量为每天不超过6克,古代副食缺乏,应该比6克更多一点才合适)。那么,大明每年的食盐消耗量就应该是:292亿斤。按照大明现在每斤盐征税20文计算,每年的盐税就应该是584亿文。

明代的银铜比价是始终处于变化中的,一方面是大量海外白银涌入,银价不断贬值。一方面又是朝廷财政困难,铜币质量越来越差。所以,在白银和铜钱都在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即便取一个偏大的数值,以一两白银兑换1000枚铜钱来算。理论上,大明每年收取的盐税也该有584万两白银。而若是按照现在银元与新版铜钱的兑换比值1:250来算,啧啧啧,光是盐税,朱由栋每年都该有2336万银元的收入!就算是现在新版铜钱比既往铜钱含铜量高,盐税征收要在每斤20文的价格上下调,但无论如何,盐税收入朱由栋每年都该至少有1000万元以上。

而事实上呢,现在大明全国的盐税只有130万元。

去年朱由栋补贴给北京户部370万元,如果盐税能够收齐,这国家的财政哪里还需要朱由栋来补贴?他不就有更多的钱去扩军了么?

所以,必须要整顿盐政。

而盐政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人家北宋用大灶熬盐,每斤在被朝廷抽税30文的前提下,市面售价才50文。而明朝围海晒盐,朝廷每斤才收税20文,市价却300文

所以,整顿盐政,第一个问题:奸商!

而明代的盐商,背后却都是权贵。或者说他们自己都是权贵!

而且明代的盐业,往往是宗室扎堆的地方:大明中央政府经常没钱给朱家的这么一大堆亲戚按时发放俸禄,很多时候被逼急了就用盐引去冲抵:反正盐引也是纸片印出来的,在宝钞印多了变成废纸后,盐引还是值钱的嘛。然后宗室们就靠着自己的身份,用手里的盐引提前把盐拿走出去卖高价

因此,第二个问题:宗室。

第三个问题,官员。第四个问题,管理。第五个问题,运输停!这么多问题,别指望能一个一个的解决。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一刀切的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呢?

有!

“毕卿,孤的意思,从今年开始,试行盐场私有化。”

“啊?殿下,这,这违反祖制啊!”

“时移世易嘛,孤违反的祖制还少了么?比如说废除太祖时制定的剥皮实草,就是诸位阁老和尚书们一致要求孤做的。”

“啧!”毕懋康很是无语的咂咂嘴:叶向高的离任审计,使得朱由栋在大家一致的支持下废除了剥皮实草的制度,从此之后,谁说朱由栋改变祖制,朱由栋就拿这个出来说事儿

“毕卿,你想啊,盐场私有化以后,朝廷不能再发盐引了,那些宗室、达官贵人就不能凭借手里的权力去白拿盐引,白拿食盐。因为这样做,买下盐场的商人会破产的!”

殿下,你很毒啊!能够买下盐场的,是普通商人吗?其身后还不是宗室甚至达官贵人?你这么一招,一下子就把士绅、豪商、宗室们给分化了啊。他们将无法团结一致对抗您对盐业的整顿,相反,他们还得拼命讨好您,看能不能以优惠的价格买到盐场!之后,没有盐场的贵人想白拿食盐,自有买了盐场的贵人站出来与其打擂台。国家和皇室就不再有这方面的烦恼了!

“殿下,您的意思是,要买盐场的,先得偿付以前那些空有盐引,却没有拿到食盐的良民么?”

“对呀,现金或者食盐补偿都可以,孤反正不管了。”

“殿下的意思是,盐场卖出去后,国家派驻官员入场,实行就场征税制吗?”

“不不不。”朱由栋把头摇得飞快:“以我大明现在的官员操守,我让官员入驻盐场收税,搞得不好现在一百多万的盐税会变成一百多元。孤准备实行定额税制。也就是说,国家把这个盐场卖给你的同时,你每年该给国家缴纳多少盐税也是标好了的。你觉得有利可图,你就买下。你觉得不能承受,那就别买。至于说你拿到这个盐场后,改善生产方法,提升了产盐量什么。那是你有本事,该你多挣!”

“可是殿下,这么一来,以后我大明百姓增加再多,盐税也就这么一点了。”

我就是要靠短时间迅速提升盐税来缓解国家缺钱的燃眉之急啊,至于以后?等我扫平了蒙古、日本、东南亚,华夏有了倾销地之后。特别是蒸汽机研发完毕,开始工业革命后,盐税对于国家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不要紧的,毕卿。国家统管所有盐场这么多年了,又能收到几个钱?放开之后,盐税大涨不说,私盐什么的也会被各大盐场主自行解决,而且盐价还会下降——各大盐场要抢夺市场嘛。”

“殿下英明,臣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讲。”

“若是各大盐场主丧心病狂,联合起来抬高盐价呢?”

“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第一,发卖盐场的时候,不能全部卖光。东南西北,总得有一两个国家直属盐场。这直属盐场平日的产量不必太多,甚至不必大量售卖。一旦市场不稳,国家盐场的存货就可以入市平稳盐价。第二,国家会制定一个指导性盐价,各盐场主售盐不得超过这个指导价的两成。如果超过了”朱由栋的双眼一道寒光闪过:“孤屠了他全家!”

果然手里有刀的人说话就是硬气啊。到了这里毕懋康再也没有迟疑:“殿下的方略臣拜服,殿下放心,臣一定会在今年把全国盐政整顿好。臣请殿下定下额度。这全国除了少数核心盐场外,其他所有盐场发卖所得不得低于多少?以后每年定额盐税不得低于多少?”

“嗯,孤这人是不会太贪的。这样吧,今年发卖各大盐场所得,至少不低于1亿银元。每年的定额税制,不低于1500万银元。”

“呃殿下果然不是太贪。臣领命!”

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

1615年3月12日,山西,太原城的东门。

这一天的大清早,昨夜守门的士兵在睡梦中被人推醒。这位军爷还来不及因为自己清梦被扰而发火,眼睛里出现的景象瞬间便让其清醒了过来。

无他,这会儿站在他面前,要他赶紧起来组织人手打开城门的,却是晋王府的亲兵!待得他站上城楼,招呼自己的手下开门时,偷空朝城内看了一眼,哎哟,光看仪仗,全都是在太原,甚至整个山西都响当当的人物。

现任晋王朱求桂、代王朱鼎晙,以及杨家、王家、张家、马家等四大家的家主,齐齐亲至!

首节 上一节 113/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