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203节

如此一来,沟通中华帝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自隋代开通以来,随着南方经济反超北方后,朝廷对于这条经济大动脉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具体到明朝来说,从朱棣迁都北京开始。每年,大量的粮食、税赋都要通过大运河运输到北方。而民间的经济往来,也主要是通过大运河得以实现。

通过大运河的运输,叫做漕运。而依赖漕运而活的力夫、工匠、船夫等,统统叫做漕工。

“各位,自成祖定鼎北京以来,漕运大兴。依赖漕运而存活的百姓也越来越多。通过黄册清理,户部目前掌握到的情况是,运河两岸的船工约十七万人,拥有大小船只一万九千多只。专职负责堤岸维护,堰塞疏浚的河工十三万余人。沿途专门负责装货、卸货的力夫九万五千余人,这帮人控制了沿河的三百多个大小私人仓库。此外,还有各种帮闲、伙计,杂七杂八算下来也有五万余人。以上四十四、五人,连带他们的家人,大约是两百三十万人。都是靠着这条运河吃饭。”

许弘纲报着数据,在座的诸多官员心里都在不断发紧。

还是那句话,能够坐到国务会议的官员,每隔十天就要通过这样的高端会议接触到国家的方方面面,对于大明此时的全局,都是有一定认识的。

漕运形成如此规模,有经济原因,但更多的是历史原因:永乐以后,大明对外政策变得越来越封闭,海贸萎缩,航海技术倒退,使得南北沟通极度依赖漕运。到了嘉靖年间,整个海面都被大明自己的“海商”和倭寇占据,漕运更是成了无可替代的选择。以至于漕运规模越来越大,在使得运河两岸地区经济畸形繁荣的同时,依靠着这条运河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

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人多了,为了不受欺负,为了豁取更大的利益,自然的就要拉帮结派。然后这些帮派又和两淮盐商深度勾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紧紧的依附于大运河,靠着盘剥这条经济大动脉上的诸多商人而生存:运输货物必须要用他们的船,中途卸货装货也要用他们的仓库和工人。更有恶劣的,还有勾结当地官府,将一些特殊地段的运河堵塞,强迫过路商人缴纳疏浚费用。

可以说,到了万历、天启年间,大运河的效率已经变得很低了,沿河的治安问题也及其严重。除了两淮盐商,各路商人早就怨声载道。便是大明自己的官员,也对漕运的缓慢感到极为不满。

现在,日本已经完全降伏,朝鲜更是变成了福国,南洋地区,成了大明的中南总督府。可以说,大明沿海,此刻已经是水波不兴,安全至极。如果单纯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看。彻底的改漕运为海运,是非常可行的大明此时的造船技术不但复兴了,还远超成祖时期。海运,单船载货量是漕运的五到十倍,路上的时间更是可以从两三月缩短到十余日。已经有很多大明官员接连上书朝廷,要求改漕运为海运。

可是,这是牵扯到两百多万漕工及其家属生计的大事,是能说改就改的么?更不要说,漕工的身后,除了两淮盐商,还有运河两岸,一千多万普通百姓的利益了:君不见,历史本位面,京九铁路一建成,运河两岸经济马上陷入停滞么?

“各位,运河毕竟只是一条河,承载能力有限。随着蒸汽机技术的放开,各地物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条运河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各省份之间的物资流动需求。故而,海运必须放开。但是,海运一旦放开,漕运将急剧衰落。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先给这两百多万漕工的去处,想个好地方。

经过户部推演,我们预计,海运彻底放开后,漕运的运量短期内会下降六成。如果两三年后济南到南京的公路修通,运量还会再降两成。若是五到十年内,两京铁路修通,漕运的运量将十不存一。因此,短期内,户部计划迁徙一百万漕工及其家属移往他处。未来五到十年,将陆续再迁移一百万。”

说完了漕工的问题后,许弘纲话锋一转:“各位,除了漕工需要安置,军户的安置也迫在眉睫。目前,我大明有旧式战兵八十余万,连带其家属,一共是三百一十万。诸位,因为军黄册尚未重新清点、重建,所以户部预估,待得曹帅北征返回,重新清点军黄册后,实际所得人数,估计在四百万左右。”

这番话一出口,兵部尚书王象乾挑了挑眉毛,但终究是没有说话各地卫所的军官其实跟民间的士大夫差不多,还不是大量隐瞒人口。老许方才说的已经很客气了,按照他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若是真要按照前些年皇上重建民黄册的认真劲搞,只怕军黄册的人口会膨胀到五百多万。

“在北征结束后,按照皇上的旨意,朝廷将削减北方九边重镇的驻军。计划将战兵从五十万减少到十万。目前,九边重镇册子上的军户有一百九十万。战兵减少了八成,军户也会减少八成。那就起码又涉及到一百五十万口的迁徙。加上漕工及其家属,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五年内,户部要迁徙两百五十万以上的人口。今年是第一年,户部的计划是至少要完成三十万人口的迁徙。”

如此事情,无须强调,当然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大事了。

九边重镇的军户不用说了,常年和蒙古人拉锯,就算不是战兵,这里的老弱妇孺也是相当有战斗力的。而两淮地区呢?历史上南北割据,南方政权虽然一般都定都于长江以南。但是在国防上,基本都是靠着两淮地区的兵源才能和北方对抗。

所以,这次动的,都是民风彪悍,战斗力强的地区。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激起了大规模的民变,整个国家都要地动山摇。

“众卿。”就在众臣心情沉重思索的时候,朱由栋开口了:“九边、两淮百姓的迁徙,势在必行,大道理,朕就不多讲了。按照朕和诸位阁老以及户部、兵部、工部商议的结果。天启三年,先试着迁徙三十万。这三十万里,海运方面,要吸纳五到六万人。各地的工程队,以及修建公路、铁路配套的水泥厂、炼钢厂等,要吸纳五六万。剩下的,计划全部安排到台湾府以及中南五州去。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也是涉及到我大明长治久安,乃至新纳入领土能够迅速的汉化,进而成为我大明稳定的固有领土的大工程。众卿,各部,务必要高度重视,精诚团结,不惜一切代价,将此事办好。”

“臣等领旨,敢不尽心竭力!”

第四六一章 进入铁甲时代

天启三年二月,春寒料峭时。天津港。

朱由栋带着兵部、工部、司礼监、御马监、东厂、锦衣卫诸多部门的一众官员,以及方山的许多师生,大明军方的诸多经年老将齐聚在这里。当然是来观看大明的两艘铁甲舰的试航。

不过,在这热烈而满怀期待的气氛里,也有一点那么异类的存在。

“皇上,行不行给臣一个准话啊。臣有了消息,才好回去办事啊。”

一众绯红色高阶官服的身影中,一个身着青色中级官员服饰的男子显得特别的岔眼,此刻的他,虽然难掩倦色,但是双眼仍然非常明亮。双手更是胆大无比的拉扯着朱由栋的袖口:“皇上,臣要求也不多,十万,第一批就十万。这可算是循序渐进,稳得一比了吧?”

“我t!”能够对着朱由栋说出如此有穿越者风格语言的官员,毫无疑问,只能是方山系出身,现任新加坡州知州的李嘉了。

这家伙十二月初从新加坡出发,一月中旬抵达北京。然后就听说朝廷准备今年组织三十万人口迁徙。大喜之下再去一问,结果是十二万分给海运和工程队,剩下的十八万中南五州与台湾府平分。大失所望之下,他赶紧靠着师生关系求见了朱由栋,一开口就是:皇上,这十八万人我们新加坡全包了。

然后他就被朱由栋顺手抄起桌案上的奏折打了个满头包。

你那新加坡州现在连着军人、军属才两万人。你有什么本事吃下十八万?那么多人一起涌入,你安置得过来?

结果这个家伙恬不知耻的不断纠缠,每被打一次就主动降一万,从北京一直纠缠到天津。嗯,他也不是每次光减一万,而是每次都能提交非常细致的安置计划书:您给我多少人,我把他们如何安置,计划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处理或者做好预案要是没有这些安置计划书,朱由栋哪里还能容忍这家伙如此作死?

看着李嘉在朱由栋面前各种做作,远处老老实实按照官衔站在边上的孙传庭内心一阵发紧:这个李嘉是他的同年,当年华北大蝗灾,作为新科进士,他们下去监督赈灾粮款发放时,还有过一起被追杀的经历,算得上是生死之交。但此刻双方是竞争关系,什么生死之交都得放一边:要是新加坡州捞了十万汉民,他这个台湾知府却只带回了几千人,他怎么跟自己的同僚交待?

“那个,雨农贤弟,愚兄不是方山出身,在皇上面前不够亲密。你是不是”

“啥?”此刻站在孙传庭旁边的,也出身于方山学校,现职为锦衣卫台湾府百户的陈孝天差点跳了起来:“太守,您不会让我像李嘉那个不要脸的家伙一般,去皇上身边各种跪舔吧?这个,大家虽然都是方山学生,但是每个人性格有异,那种事情,我做不出来!”

看着沉默不语的孙传庭,陈孝天想了想道:“太守,其实您不必担心。不管从地理位置、发展程度还是现有汉民数量,我台湾都远胜新加坡。新加坡若是能安置十万汉民,那我台湾安置二十万都不在话下。您知道的,朝廷其实有数百万汉民需要安置,只不过是皇上想求稳,第一年先计划迁徙十八万出海而已。我觉得吧,由着那姓李的傻瓜去闹,他只要能闹出十万来,那我们自然就有二十万。”

“啊?哈哈哈,雨农言之有理,那我们就静观其变好了。”

因为今天来这里的,大都是朝廷三品以上的高官,所以孙传庭、陈孝天两人其实是站在队伍的边上的。而在这支队伍的另一端,也有一个身着青色官服的年轻官员,目光炯炯的盯着拉扯着朱由栋衣袖的李嘉。

这当然是仰光州的知州,洪承畴了。

“哎,我真是昏了头了,回北京抢人,怎么不把州里出身方山的同僚带上至少一个呢?不行,一会得去找人。听说锦衣卫同知许显纯昨晚也到了,不知道这会在哪里。虽说平日里跟他们接触很少,但再怎么说,他的办公地点也是在我仰光啊,无论如何,得让他帮我们仰光州说话!我仰光州可不容易啊,仰光河对面就是葡萄牙人,不,现在是西班牙人的殖民据点沙廉。这海外五州,边防压力最大的就是我仰光州,不多给我们州安置汉民怎么行?”

就在海外各州官员心思各异的时候,突然,人群里发出了一声喊:“出来了!”

然后大家的目光就统一的向着海面凝聚了过去。

作为被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两只巨手环抱的内海,渤海海面总体是波澜不兴的。所以,朱由栋干脆的让两艘铁甲舰直接开到海面上接受检阅。

首先驶出来的,暂时唤作铁甲一号。总设计师是毕懋康,而李国助、颜思齐等海军将领也在其中耗费了不少心血,简而言之,这艘舰,纯粹是这个时代的人,在有了蒸汽机后,试着设计的产品。

全舰长65米,宽13米。在船的舯部两侧,各自有一个巨大的轮形铁罩子,里面是如同水车一样的明轮。在船体的甲板上,仍然设计了三根桅杆以悬挂风帆。

这艘船开出来后,除了朱由栋等少数几人外,其他的一众人等全都发出了一阵阵惊呼。

“真的是铁甲啊!”

“哎哟,这可不得了,铁砣子也能浮在海面上?”

“这位公公,其实这舰的骨架还是木头,只是在外面包了一层铁皮。”

“哦,原来如此。但,这也了不得啊!咱家虽然不擅水战,但也知道,这包了铁皮后,贼子的炮弹以后可就打不穿咱们的军舰哪!”

“哈哈,公公说得极是!”

隐隐的听到从岸边传来的惊呼声,坐镇舰上指挥的李国助、颜思齐相视而笑。然后李国助对着指挥席附近的铜管吼了一声:“现在的速度?”

一会儿,铜管里传出来一个声音:“现在速度,六节!”

“给甲板上的兄弟传话,鼓满风帆,锅炉压力上到最大!全速跑起来!”

“遵命!”

很快的,在一号舰水手们的操控下,这艘军舰的三张巨大的风帆也升了起来。整艘军舰的速度,迅速的上升到了接近十节。舰首劈出了巨大的浪花,直让岸上的人们又是一阵欢呼雀跃。

“哈哈哈”坐在指挥室里,任由大门敞开,听着岸上传来的欢呼和摇曳的旗帜。李国助一阵开怀大笑后,又对着另一个铜管大吼道:“瞭望台,靶船看到了没有?”

“看到了,我舰六点钟方向,目前距离两千米。”

“好,转向,抵近到一千米后开始炮击,兄弟们都给卖力点!三轮内命中的话,本将下船后招待全舰弟兄去飘香院!”

这句话是对着一排铜管齐吼的,然后很快的,很多个声音从各个铜管里传了回来:“提督威武”!

一号舰迅速的转向,然后接近了靶船开始炮击。应该说,这艘舰的将士们为了今天的出场都做了认真的训练和细致的准备。所以,很快的,150巨炮发出的炮弹,就在靶船的四周掀起了巨大的水柱。到了第二轮炮击的时候,巨大的卡啦声响起命中了。

岸上的欢呼声更热烈了,但是朱由栋的眉头却皱的更紧了。

这,这t是什么船啊?长宽比居然只有五比一!后世除了航母,其他的船只长宽比都不会只有这么点啊。

这么扁的船也就罢了,关键是动力方面,还是用的明轮。所以,这船现在跑到十节已经是极限了这还是因为有风帆的助力。

当然哪,不管这艘船设计得怎么失败。作为皇帝,都必须要保护这个时代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即便他们因为历史的局限性,走上了弯路,要把他们拉回来,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就在朱由栋的沉思中,连续被命中的靶船终于四分五裂了:因为无烟火药的原因,现在一号舰上的火炮也是后膛炮了。炮弹的射程、威力都强了很多。加之又是抵近射击。所以,这艘本来就老朽不堪的靶船,很快就解体了。

在岸上观礼台的人群更加热烈的欢呼声中,李国助、颜思齐从指挥室里出来,登上舰楼,向岸上众人挥手致意后,心满意足的退场了。

当观礼台的温度稍稍下降了一些后,一艘修长的军舰驶进了人们的视线。

第四六二章 进入铁甲时代(二)

在一号舰退场后,进入岸上众人眼帘的,是一艘刷了苍黑色油漆,全身显得极为修长,没有明轮,也没有风帆,其外型完全颠覆了除了朱由栋之外,在场众人对“船”的日常认知的,全新的铁甲舰。

这艘船的外型草图是朱由栋画的,但将其具体化的是朱由校。此刻,这艘二号舰的总设计师,就坐在船上进行指挥。

“目前我舰航速?”

“六节。”

“动力室可曾发现异常?”

“尚未!”

“好,加压,把速度提升到十节。”

“遵命!”

朱由校在朱由栋的指点下设计、监造出来的二号舰。长115米,宽11米,标准排水量1850吨,满载排水量2300吨。

这是一艘至少在此时的大明来说,真正的,纯粹的铁甲舰:和一号舰是在木头外面包裹铁甲不同,这艘军舰从龙骨到甲板再到外壳,全部都是钢铁。

由于电磁研究方面的滞后,此时的大明距离电气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此刻的二号舰上面的各门大炮,是别想搞什么电动旋转炮塔了。不过,作为穿越者,朱由栋当然知道旋转炮塔才是正道,所以他提出了建议:能不能手工旋转?

这个当然是可以的,但是真要实施起来,一个手工旋转炮塔用到的齿轮、杠杆,其咬合精度,材料的耐磨性,都瞬间有了极高的要求。

但是,大明幸运的就在于,他们拥有一个天赋异禀的工程师,而且这个天才工程师还因为“辅”的原因,对朱由栋这个神经病无条件服从。

对于朱由栋诸多超越这个时代的要求和想法,朱由校并没有像其他设计师那样大吼办不到,说什么皇上您这是强人所难。而是老老实实的去组织人手攻关。虽说朱由栋仍然有相当多的要求没有达到。但至少在旋转炮塔方面,朱由校还是将其做出来首发

因为旋转炮塔的研制成功,二号舰上的150主炮就不用两侧同时配置了。按照后世巨舰大炮时代的标准,这艘二号舰的甲板上一共设置了前二后一三个双联装旋转炮塔,合计六门主炮。

至于105的副炮,那还是老老实实的在船体两侧各自安放了四门。

甲板上除了这十四门炮之外,还在长达一百余米的船体上,依次放下了指挥塔楼、两个巨大的烟囱、瞭望桅杆等。至于甲板之下,像那些传统风帆战舰那样的诸多的安放大炮的“孔洞”,则是一个都没有了。

如此一艘完全颠覆普通人常识的军舰,使得二号舰出场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一号舰那样众人一致的欢呼。相反,一时之间,岸上的一众大明精英们,都有些失神,反倒显得岸上安静了不首发

在高达三米的舰塔上,透过玻璃远远的看了一下岸上众人的反应。朱由校嘴角扯了一下,然后对着铜管大吼道:“现在的速度?”

“九节!”

“锅炉压力到顶了么?”

“回殿下,压力表显示只到了七成!”

“继续加压,加到九成!”

“遵命!”

号令一下,锅炉房内的工匠更加卖力的开始往着锅炉下方的燃烧室送煤。随着两座巨大的锅炉更加汹涌的输出蒸汽,联动的两台蒸汽轮机其转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通过更多更复杂的联动装置的传导,使得船尾位于海面下的两架螺旋桨也越转越快!

最终,二号舰跑出了十二节的速度。其尖尖的舰首,劈出了更大的浪花。

在得到“本舰航速已达十二节”的报告后,朱由校没有要求继续加速了:虽说在前几天晚上偷偷的试航中,这艘舰跑出过135节的极限速度,但那样做是有很大风险的——这个场合,容不得冒险。

“维持现有速度,靶船发现了么?”

首节 上一节 203/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