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国 第222节
“存之今晚辛苦一下,把刚才我们说的,先跟关白交个底,明天白天的会谈,我希望能顺畅一些。需知,除了日本,我还要去暹罗呢。”
“好,此事便交给我来办。长卿呐,这门开了朝左拐就是温泉浴池,里面有我为长卿准备的一点小节目,还请不要嫌弃。”
“哈哈哈,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
第五零七章 科举制度将变
“呜箜茨,箜茨”
当温体仁在日本享受温泉浴的时候,一列火车,顶着北中国晚冬的寒风,从天津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驶,缓缓的停靠在了北京火车站。
“起兄,这里!”
“咦?建斗贤弟,你怎么知道愚兄是这班列车?”
“哈哈,自上个月接到兄长的书信,说是要体验一下京津铁路,小弟就去查了列车时刻表。大致算出来起兄不是今天这班,就是明天这班。”
“贤弟有心了。”
所谓起兄,自然就是连续参加会试十次都落榜的老举人震孟。而这位建斗贤弟,则是震孟的忘年交,现在正在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念四年级的卢象升了。
“哎,不得了啊,愚兄近三十年每三年都要进京一次。前些年从天津到京师,路上得花两三天。三年前乘坐京津公路上的四轮马车,朝发夕至。今日乘坐这火车,全程不过一个半时辰!日新月异,日新月异啊!”
“是啊,而且这火车的装载能力可比四轮马车又强了许多。”
“正是如此,以前的四轮马车,最多装六人,这车资也贵得很,至少五个银角,而且还要求乘客不能有太多随身行李。而现在,一列火车装载起码不下五百人,路上耗时减少了两三个时辰不说,这车资也降到了一个银角,至于随身行李,只要不是把家搬到火车上限制就不太多就是不知道这火车一兴起,那些刚刚贷款买了四轮马车跑京津运输的商贩怎么办啊。我记得三年前入京的时候,我乘坐的那辆四轮马车的车行老板,可是找银行贷了三千块银元呢!”
“哈哈哈,起兄这还不是状元郎呢,就在操心国家大事了。商海浮沉,有立于潮头的风云儿,也有沉下去淹死的,在所难免啊。”
“咦”玩味的看了卢象升一眼:“果然是尚了公主,驸马爷已经是从云端俯瞰芸芸众生了么?”
“呃”抓着震孟的行李正往前走的卢象升听到这句话,背影整个儿的顿了一下,他转过身来,放下手中的行李,很认真的对震孟拱了拱手:“起兄,朝廷不能什么都管,只能是做到尽量的保障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的利益。
就说这个京津铁路通车后对公路上经营四轮马车商户的影响吧。朝廷在开工这条铁路之前,就已经提前三年在六大报上做了通报。工商总局的李国俊局长,也公开撰,对京津铁路通车后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如此情况下,还傻乎乎的不断往四轮马车里投钱的,怪得了谁?
再说了,就算是这铁路通车,公路商运受到打击。但我大明现在很多地方都是通了公路,而铁路正在修建甚至根本没有规划嘛。这些四轮马车,也可以转到其他地方去嘛。
总之,这经商之人,只要稍微有点脑子。总不会手足无措,困顿而亡的。”
“原来如此。”
两人顺着汹涌的人流,慢慢的走出了车站,早有一辆车顶金黄,车厢两侧有日月标记的四轮马车停靠在了那里。
待得震孟上车后,一抬头,就看见车内坐了一个面相清秀,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整个人全身流露出一种知性美的女子。
“啊?呃,草民,拜见长公主殿下。”
“起兄长不必多礼,这里不是大朝会,不用讲这些虚礼,我就是陪着卢郎来接兄长罢了。”
“哈哈哈,起兄,且宽心坐下。这车厢虽然空间还可以,但也没法让你站直了啊。”
“哦。”到底是徵明的子孙,傲气傲骨还是不缺的。所以老举人也就是刚才稍微被震了一下,待得在车厢内坐好了,很快的恢复了过来:“哎呀,我说建斗啊,你来接我就罢了,怎么把殿下也带出来?万一愚兄今日没到呢?岂不是让殿下白跑一趟?”
“呵呵。”卢象升和朱徽娟什么都没说,只是彼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相视着温柔的一笑。
“哧!”这狗粮洒的!
老举人是风流才子的后人,稍稍转转脑子后自然就明白过来了,这两个家伙此时正处于热恋期这个期间的恋人,那是巴不得时时刻刻都缠在一起。一起来接人接不到怎么了?正好明天继续接嘛!热恋中的男女,只要在一起,做什么事情都是充满了甜蜜的。
哎呀,说起来咱们这皇上真是大度啊。还没正式成亲呢,就让这两个年轻人单独出来约会了?这要是擦枪走火搞出人命来可怎么得了?
不过呢,这种先谈恋爱再成亲的方式,真的很不错啊!想当年,自己在洞房花烛夜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正妻。那可真是先上床,再谈恋爱了这感觉就差了好多啊!
“起兄,前些日子你随信送来的章我看过了,真是让人佩服不已啊。兄长的章,已经是炉火纯青了,这一次会试,必然高中!”
“哎,贤弟啊,愚兄这心里。”自嘲的一笑后,震孟对着朱徽娟拱拱手:“长公主殿下可能也听说,草民已经落榜十次了。这一次,应该是草民最后一次参加会试了。若是这次再不中,草民就准备去吏部报备,申请将来去新建的蒙学什么的做个教师了。”
“兄长的章,我请方山几位进士出身的教授看过了,都说已经趋于大成,所以这一次,应该是能够中的。”温柔的笑了笑,朱徽娟注视着震孟的双眼:“皇兄自登基以来,就对科举有轻微的调整。而这一次,则是把经义、诗词歌赋的考试时间都从三天减到了两天。如此一来,留给策论的时间,足足有五天。”
“此事,草民在去年就已经知悉了,看来,皇上是越来越看重未来朝廷官员办实事的能力了呀。”
“是的,不过我看皇兄的意思,他还是觉得仍然不够。他经常跟我们这些做弟弟妹妹们的说,以后我大明的官员,其知识绝不能局限于四书五经,必须要理兼备,而现在的科举,除了少数天才,很难选出他满意的大量的官员。”
话说到这里也就够了。震孟十次会试不中,并不意味着他傻。朱徽娟的话已经非常清晰的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科举制度即将发生大变革,这次再不中进士,以后就是想考,估计根本就中不了。其二,既然科举制度要大变革,那么这次会试的策论题目是什么,还用猜么?
1622年二月初九,天启四年的会试正式开考。
这一次科举,朱由栋再次进行了微调。
其一、经义、诗词两场考试时间从各三日降低到各两天。
其二、策论的时间,从三天,提高到五天。
其三、评卷改“极佳、可取、弃”等模糊的评语为分数。三卷满分皆为100分,但考试结束后,三卷的分数要进行折算。其中,经义和诗词各占15,策论占比为70。
这个微调,着实让大明内部很多官员全身冒出一身冷汗:这标准要是放在自己中进士之前,说不得,我们多半也中不了!
不过呢,作为取得了进士资格,在朝廷任职的官员们来说。虽说他们一阵冷汗,但却基本上都支持皇上的这个微调:最近十来年,尤其是最近三五年,大明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这对官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科举还不改,选拔出来一大群人骚客有个屁用!还是选拔一些能够做实事的家伙出来,分担我们日益沉重的工作压力是正经!
在职官员们基本都支持了,那些还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们,乃至更下一级的秀才、童生们,意见再大,也没有什么用了。
总之,震孟在参加这次科举的时候,到了二月十三日,策论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果不其然的看到了这样的题目:试论,今日之大变局下,如何为国家选拔良才?
按照穿越者的风格,大明的科举策论部分,从六年前开始就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再是单独的一道题目,而是有大量的资料。
在这次天启四年的策论题目下面,有大约近万字的材料。详细的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世袭任职、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自隋代以来的科举制。并且对科举制在隋唐、宋明时代的变化也做了充分说明。与此同时,还列举了这些人才选拔制度在其刚刚诞生时的社会情况,以及后续社会发展的变化。
总之就是告诉你:时代变,制度变,我中华帝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现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和与世界各国竞争的加剧,大明帝国的官员选拔制度,肯定要做彻底的改变!
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炼内功
“皇上,天启四年的会试已经结束,考官们正在紧张的阅卷,因为今年的会试采用了新的评卷标准,所以考官们还不太适应。本次的主考官张以诚申请延长阅卷时间。”
“需要延长多久?”
“呃,君一的意思是,半个月。”
“哎,朕的张先生,对人才总是充满了关爱。当年在方山,以状元之尊,对待久考不中的老童生,也是悉心指导不过,虽然他想要慎重以至不遗漏人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五天,朕最多只能多给他五天。需知,这次科举微调已经引起很多举子不满,若是阅卷时间太长,流言蜚语只怕会越来越多。”
“是,臣明白了。稍后就亲自去考场内通知考官们加班加点尽快完成阅卷。”
现任礼部尚书,软软的吴道南说完这事刚刚坐下,又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皇上,臣还有一事需要上会。”
“讲。”
“关于吕宋岛、棉兰老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分封,目前礼部已经接到了二十三家亲王的转封申请”
“啊?”
吴道南这话一出口,参会众臣们全都微微的惊了一下。
大明建国至今两百多年了,排除今上登基时封的五位亲王外,还有28位亲王。其中,周、唐、福、桂四王已经分封到了海外。这么一来,也就是说,剩下的二十四家亲王,除了一位以外,其他的都愿意去吕宋作王?那种海外蛮荒之地真的有这么好?
仔细一想,倒也觉得可以理解:反正都是要分封出去的,早点分封出去,还能拿到人口稠密的封国,若是出去得晚了,那真的要去做野蛮人之王的。
再说了,没看现在周、唐、福、桂四王过得很滋润嘛?实权国王啊!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其他该有的权力一点不少。虽说权力大了,责任也大,事情也多了不少。但总比被当成猪给圈养起来混吃等死的好吧?
所以说,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傻子。有的人或许反应慢了点,但现在大家都已经看明白了,那还不得拼命去争?
除了已经被内定分封缅甸的蜀王一系外,其他的23家亲王,这次都盯上了吕宋:地理位置太好了,只要开发得当,商贸必然繁盛。而且现有人口也还不算少,关键是,常住民中,汉人占比高!
如果拿不到吕宋,那就只能去棉兰老,这就明显的差了很多。至于大明最近拿下来的什么爪哇、帝汶啥的,各路亲王是真的兴趣不大。
这就导致最近这段时间,内阁以及各部大佬们被亲王们骚扰得很厉害,便是朱由栋的后院,他的皇后和贵妃那里,也有不少人前来说项。
可惜,现在的皇帝一言九鼎,他不发话,其他人根本不知道皇上到底属意的是哪一家亲王,也就没人敢收受亲王们送来的巨额贿赂:这钱收了,要是事情没办成,风声传出后,皇上可不会轻饶了自个儿啊!
能够坐在国务会议上的大臣们,大多都是从万历时代走过来的,有的甚至经历过隆庆时代。他们非常清楚,最近的十余年,是大明帝国自张居正去世后,发展得最好的十余年。不,是比张太岳在位的时候发展得还要好!本届内阁在皇上的领导下,对外,收纳朝鲜,切割日本,生撕暹罗,建立中南总督府,威震东亚,其声势甚至超过了当年成祖时期。对内,各项民生极大改善,国内的许多沉珂痼疾都在逐渐的好转乃至痊愈。
如此好的局面,大家安安稳稳的保持到致仕,然后青史留名不好么?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亲王把自己乃至全家的前程搭进去?
所以,这段时间亲王们的代表在京师四处奔走,但各路大佬却没办法应招。
“咚,咚,咚。”敲了一会桌子后,朱由栋笑了笑:“大家雀跃着想去海外就藩,这是好事嘛。但这么多家亲王都想去吕宋,别说你们为难,朕也难啊。都是亲戚,封了一个,其他22家都会问为什么不是他。所以,朕觉得吧,不如召集这二十三家亲王入京,也搞一个策论考试。让他们自己写,他们如果去了吕宋作王准备怎么干。然后由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老进行闭卷评分。分数最高者,就去吕宋作王好了。”
“诶,皇上这个办法好。哎,可惜那时候臣已经致仕了,看不到诸多亲王参加考试的壮观场面了。”
“哈哈哈,大宗伯,你还想怎么样?十一年的礼部尚书啊,我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哪个大宗伯像你这样做了这么久?”
“哼,大司马不也一样,十一年的兵部尚书,前所未有啊!”
“哎,宦海沉浮数十年,就这十年干得最痛快,十年,做成了多少事啊!军黄册清理干净了,军镇兵和卫所兵的生计问题解决了老夫已经完全无憾了。”
关于内阁换届的问题,其实朱由栋早就和重臣们做了充分的沟通。虽说官位这个东西,一般人还真的舍不得一下子舍弃。但是这届重臣们心里都清楚:虽然在今上的领导下做事很愉快,但大家的任职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若是不想君臣猜疑甚至相残的事情发生,那大家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恋栈的好。
总之,这是自朱由栋出任监国搭建起班子开始,本届内阁举行的最后一次国务会议了。
“众卿,十余年共事,朕与大家携手,做成了很多事情。大家心里不舍,朕也不舍。但正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朝廷嘛,是一个有进有出的地方,所以,调整是必须的。当然,为了对本届内阁的卓越工作成效表示感谢,同时也考虑到本届内阁十一年来做了太多事,也得罪了很多人。所以,朕决定,本次内阁调整后,但凡完全致仕的,一律每人每年给予一万银元作为养老之资,同时从御马监调派一个总旗对其做贴身保护。”
“臣等多谢皇上厚恩。”
1622年2月底,大明完成了新一届阁臣的调整。经过重组后,新的重臣们分别是:
内阁:首辅,温体仁。次辅,袁可立。三辅,李戴。
吏部尚书:孙承宗。
户部尚书:王绍徵朱由栋出镇南京时的应天巡抚,朱由栋回到北京后被任命为顺天巡抚,历史本位面的大阉党。
礼部尚书:张以诚。
兵部尚书:杨镐兵部职能已被极大削弱。
刑部尚书:熊廷弼。
工部尚书:徐光启。
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彦。
顺天巡抚:顾秉谦。
应天巡抚:李标。
广东布政使:成基命。
福建布政使:孙传庭。
云南布政使:洪承畴。
中南总督:陈时济
随着这份阁臣及部分地方官员调整名单一同公布的,还有新的科举制度改革决定。
朝廷决定,本次微调后的科举制度,在未来两届会试中不做任何改变。九年后,也就是天启十三年起,会试将做重大改变:诗词歌赋与经义合而为一,在科举中占比分数为10。策论占比50。另外新增一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占比40。由于会试将在九年后改变,所以自天启十二年起的各地府试、乡试,全部都要先于会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