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250节

“很好,你去了那里,要重在宣传和引导,要让当地人从思想上转变,如此,才能长治久安。当然了,为了让那些僧官们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朕除了调拨一队亲卫给你差遣外,也会让满桂尽力配合你的工作。”

“是。”再次深吸了一口气:“臣何时出发?”

“哎,慈燚其实很喜欢你的,这些年你也把他教得很好。这样吧,你跟慈燚好好谈一次,然后就尽快出发吧。相关的官身任命手续,朕稍后让方正化拟旨,加急送往北京吏部完成。”

“是,臣领旨。皇上放心,满将军都下定决心解民倒悬,臣身为方山学子,亦当以此为念。雪区只要还有一个农奴,臣绝不生还中原!”

第五七零章 最后的一堂课

“臣李嘉拜见皇长子殿下。”

“李先生不必多礼。先生今天来的很早啊,用过朝食没有?学生让下面的人给先生重新准备一份?”

“臣已经吃过了。呃,殿下,臣这次来,是向殿下辞行的。”

“辞行?先生是要离开学生吗?敢问学生哪里做得不好,让先生要离我而去?”

“不敢,臣能够有殿下这样的学生,实属三生有幸,乃是皇上那边有了新的差遣。”

看着对面这个只有十来岁,但完美遗传了其母亲,那位来自山西军户的游贵妃英气勃勃的容貌、矫健身材的皇子。李嘉在内心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这位皇长子殿下,长得帅,心肠好,脑袋也聪明,学习也很用功。简直就是完美的学生,不,在李嘉看来,简直就是完美的储君人选。

可惜,礼法大过天,在皇后已经有了两个儿子的情况下,这位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他在那里神游天外,那边朱慈燚已经将他递过去的满桂奏章的复件看完了。当十岁的皇长子再次抬起头的时候,满脸写满了不忍:“这,简直是惨绝人寰啊!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的地方,先生,父皇是要让您去解救此地的百万农奴么?”

“殿下,这种功德无量的事情,臣一个人可做不到,臣是去那里尽一份绵薄之力的。”

“先生”十岁的少年扭捏了一会,脸都快憋红了,终于还是开了口:“要不,学生去向父皇请旨,跟您一起进藏吧?”

“殿下万万不能有这样的念头,雪区都是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光照又极强烈,你现在这个年纪上去了,说不得会有生命危险。”

“再说了。”看着皇长子殿下仍然有想进藏的念头,李嘉赶紧继续道:“殿下跟着皇上一路行来,天下间的惨事,难道还看少了么?”

“嗯。”听自己的先生这么说,朱慈燚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以前在宫里的时候,听母妃,身边的宫女宦官讲父皇的种种事迹,如何拨乱反正,如何振兴国家,还以为我大明已经民富国强,再无隐忧了呢。谁知道出来这么走了一圈,看到了太多的不忍言之事。”

他向前踏出一步,声音也变得低沉起来:“在两淮,每年汛期仍有大量灾民,卖儿卖女的事情也有发生。在南直隶,工厂里的工人拿着微薄的薪资,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若是一不小心受了工伤,就被雇主弃之不顾。在福建,山多地少,台风海侵无一年不至,百姓辛苦耕作一年,仍然难得温饱,不得不冒险出海经商。在湖广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无数百姓备受血吸虫之苦,年纪轻轻便肝脾肿大,肚有腹水。在湘西川东的武陵山区域,丝虫病、大脖子病仍然泛滥。在两广、云贵,疟疾依旧肆虐据闻我大明的民生,南方远胜北方,这南方都是如此了,真不知道北方是一副什么模样。”

“臣最喜欢殿下的,就是殿下仁爱百姓之心。皇上这次巡视天下,殿下一路上最重视的便是民生,这是臣最欣慰的。”夸奖了一句,李嘉正色道:“所以殿下啊,便是我大明的中原地区,民生也是非常艰苦的。我中原地区的百姓,被当地的土豪劣绅也欺负得不少。那些因为疾病、天灾而破产,不得不卖身为奴的人,若是碰上一个心肠好的主人还算可以苟活,若是碰上黑心肠的,只怕也是难逃一死。”

“先生说的极是,不过,我大明自太祖开国之日起就废除了奴籍,虽说前些年朝纲失之于宽,使得蓄奴之风在我大明中原地区再次兴起。但父皇自担任监国之日起,通过清查黄册,重整户籍,已经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蓄奴的泛滥,现如今,我汉人为奴的现象,已经不多了。再说了,我汉人再怎么苛待奴仆,了不起就是打死,无论如何,都没有整个阶层虐杀奴仆的集体行为。”

“殿下说得极是。”看着这孩子还没有打消上高原的念头,李嘉心里也有点急了:这要是真让这孩子去找皇上说了上高原的话,皇上还不得打死我?不行,一定要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所以啊,殿下,这受苦的百姓到处都是。虽说雪区的百姓苦难深重了一点,但顶天不过一两百万人。而我大明的中原百姓,可是上亿啊。”

“嗯先生的话学生懂了。学生才疏学浅,就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好帮助的人帮起。待得将来学生在中原做出了成绩,若是那时候先生还在雪区,学生一定前来与先生共同努力,消灭农奴制。”

哎?好吧,只要你不再坚持马上进藏就好。

“好了,闲话说到这里就够了,殿下,接下来,臣为殿下上最后一课。”

“是,请先生赐教。”

“今天我们不讲书本上的知识,殿下,这是臣昨天从皇上的通政司随员那里拿到的最新奏章抄本,你且先看看,然后分析一下里面有什么门道。”

“是。”

李嘉拿给朱慈燚的,是一堆奏章,不过这堆奏章,虽然上奏的人不同,采差异也很大。但就内容来说,却是基本一致的:淮河两岸的官员、士绅,一致众口交赞大明信王殿下,淮安御史朱由检,工作认真负责,办事雷厉风行。出任淮安御史三年间,挖出贪官污吏九十八人,涉案差役无数,查没脏银两百余万元。

“殿下,如何,可有什么想法?”

“六叔好厉害啊!先生,六叔可能是最近几年,我大明风头最盛的御史了吧?”

“哈哈,以亲王之尊担任御史,查起案子来百无禁忌,信王殿下当然是最近几年风头最盛的御史了。嗯,除了这一点,殿下还想到了什么?”

“呃”苦苦思索一阵后,朱慈燚轻声道:“莫非,淮河两岸的贪官污吏还有很多?而且和当地士绅勾连得极深。他们如此称赞六叔,其实是想让六叔升职,然后调走?”

“哈哈哈,殿下真是聪慧过人,不错,这便是这群官吏、士绅的本意。”

“可是,先生。如此浅显的门道,连学生都看得出来,那父皇会看不出来?”

“皇上当然是看得出来的,但皇上也能从里面看到当地官僚士绅的第二层意思。”

“第二层?这个,请恕学生愚钝,看不出来。”

“这第二层意思,就是当地士绅豪商们在向皇上示威。信王殿下搞到这个程度,已经是他们能够忍受的极限了。现在让信王走,那大家面上都好看。若是还不让信王走,那他们就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了。”

“好胆!”轻轻拍了一下桌子后,朱慈燚又转为担心:“他们不会对六叔不利吧?”

“难说。”李嘉深吸了一口气:“当年臣还是新加坡知州的时候,苦于新加坡汉人数量太少,想要从内地吸纳百姓到新加坡定居。当时皇上刚刚定下废漕运转海运的国策,百万漕工眼看就要生活没有着落。臣想着,如此一来,我带你们去新加坡应该没有阻力了吧?结果臣去了那里招募百姓,差点就被漕帮给淹死。”

“殿下,你要记住,任何时候,动了既得利益者的东西,那对方一定会非常不满的。若是你本身足够强大,那他会表面隐忍,暗地里使坏。若是你本身并不够强大,那对方就会直接操刀子捅你!臣当年不过是想招募一两万百姓去新加坡而已,这点人数,对于百万漕工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就是这样,还让漕帮下了黑手。现在信王殿下都把两淮的官场给闹翻天了,那些家伙能够忍到现在,已经是因为皇室这些年威严日盛,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忍罢了。不过,这些奏章居然公开送上来了,那就说明,他们不想忍了。”

“哎呀,那六叔岂不是很危险?”说完这话,朱慈燚又很是丧气的说道:“可是父皇若是把六叔调开,那岂不是前功尽弃?”

“以臣对皇上的了解来看,皇上是不会受这样的威胁的。而且以信王殿下嫉恶如仇的性子,就算这会儿皇上要调他走,他也会上书争辩。所以,接下来,皇上肯定是加派人手,加强对信王殿下的保护。不过殿下,这些,不是为师想教你的。”

“先生,学生明白了。只是抓了几个贪官,当地士绅就有了杀害国家亲王的念头。若是学生对太子之位有了心思,那对方的反击就不是想杀人这么简单了。”

“殿下能够想到这一点,臣至此方才放心了。殿下,臣入藏之后,就没法在您身边为您抵挡各种明枪暗箭了。所谓天家无情,是因为他涉及到了人世间最大的权力和利益,在这方面的争夺,容不得半点私情。殿下是极好的,臣一直深信,殿下将来一定会取得极大的成就。但是要做到这一切,现在的殿下,必须要韬光隐晦。从你跟着皇上出巡开始,这近两年的时间,你比皇次子殿下耀眼了实在太多”

“是,学生明白了,谨受教。请先生放心,学生一定保护好自己。未来,要么先生从雪区出来,学生请先生去我的封国出任首相。要么,学生入藏,与先生共同消灭这万恶的农奴制!”

第五七一章 除恶必须务尽

“万岁爷,这是今天下午李先生和皇长子的对话,奴婢觉得这内容有点所以还是劳烦万岁爷亲自过目。”

除了皇上,任何大明的重要人物都要在东厂的有效监视之下大明帝国现任东厂厂督,魏忠贤。

此刻,老魏带着一副极为普通的老农面孔,面无表情的站在朱由栋身前,向皇帝交上了这天下午李嘉和朱慈燚对话的内容笔记。

作为穿越者,朱由栋虽说百毒不侵,虽说其改革总体算是循序渐进不是太过激进。但他到底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他也害怕落水死。因此这东厂和锦衣卫在他执政期间,势力都略微的有所膨胀:只是略微而已,真的搞成特务治国了那还是要不得的。

现在魏忠贤担任厂督的东厂,连带宦官、锦衣卫调拨过来的人手,以及东厂自行招募的暗线等,总的工作人员有七千余人。这个数目,比起其鼎盛时期的上万人当然不如。但现在这七千人,可是优中选优。完全能够实现从亲王到普通百姓各个阶层的全覆盖,而且能够保证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近距离监视。

如此大的监控范围,每天汇总起来的情报也多如牛毛。对此,魏忠贤的办法是:由十名亲信初筛,然后由他再筛查一遍,最后拣选出他认为有必要的东西,上交给朱由栋。

在这项工作上,为了避免情报来源过于单一,锦衣卫的田尔耕也有这样的权力。而且两人是互不负责,单独行动。

不过现在嘛,因为田尔耕要坐镇北京,这边是魏忠贤跟着朱由栋巡查全国。所以这会儿的情报工作,就是老魏单独向皇帝负责了。

皱着眉头看完了魏忠贤递交上来的谈话记录后,朱由栋思索了一会,然后开口道:“忠贤啊,淮安那边的士绅们,真的已经是忍无可忍了么?”

“皇上,不光是淮安府。您知道的,信王殿下出任淮安御史后,起先是清查漕工安置专款的使用情况,结果后来越查越多,黄淮两岸堤坝的改造专项费用、两淮私盐泛滥问题、两京南北京铁路修筑款项问题等等。这些东西,都不可能光在淮安府就能查清。所以这些年来,整个南直隶,甚至浙江、江西、山东、河南等省份,都留下了信王殿下的足迹”

听着魏忠贤的话,朱由栋也只有苦笑。

这位历史本位面上以多疑、刻薄闻名的崇祯陛下,虽然这一世是当不了皇帝了。但是他这样的性格,在御史的位置上,也掀起了滔天巨浪。

淮安府这个地方在明代,是运河的重要节段,漕工很多。同时,他也是这个时代黄河入海的地方,水患非常严重。

北宋真宗年间,封禅泰山的神棍皇帝被一个叫做李垂的书生上的导河形胜图给忽悠瘸了,居然想以人力扭转黄河河道,迫使黄河河道向南那时候渤海湾是在辽国手里,如果黄河的出海口真的越来越靠北,最后在渤海湾出海,就意味着辽国以后打宋朝可以沿着黄河畅通无阻的进军。

结果呢,大宋的官员们在黄河面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黄河河堤被挖开了,但是他们却堵不上了,而且那时候黄河完全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向南流,反而是向北流。结果,到了北宋末年,完颜金还没有打进来,河北、山东、河南三省都被黄河给折腾得差不多了。

完颜金打进中原后,面对到处乱流的黄河,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整治:整个金朝全盛时期不过五千余万人,每年投入到修筑堤坝封堵、引导黄河的壮劳力都是数十万人。史书记载,最多的一年,投入了850万人次修筑河堤

这种持续数十年的工程,耗干了金朝的国力,但总算是有了点效果:黄河被绑回了河道里。

但是到了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堤,淹没了沿途各县,最后在淮阳这个地方,夺取了淮河的河道整个淮河两岸,原本的膏腴之地,成了黄泛区。金朝最富庶的地方瞬间成了重灾区,其国力以秤砣落地的速度掉到了谷底。

金朝灭亡后,接盘的元朝在其九十多年的国祚里,从头到尾都在治理黄河,最后治理出来了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的红巾军大起义。

可以说,黄河的改道和反复折腾,在很大程度上伤到了北宋、金、元三个朝代的真元。而这一切,都起源于北宋某位奇葩皇帝的荒唐决策。

明朝建立后,黄河完全夺取了淮河的河道。对这样的结果,明朝历任皇帝包括现在的朱由栋在内,全都认了:不认不行,后世黄河从新改道山东入海,那一次是把半个河南和小半个山东都给淹了啊,朱由栋根本没有在这个时候再次让黄河改道的想法和勇气。

但这么一来,原先的淮安就彻底不安了。

每到汛期,淮安府上下无论官民,全都枕戈待旦:堤坝出现小的险情,拼命补救、加固。若是出现大的险情,那大家还是快点逃吧,不然滔天洪水席卷而来,大家都要做了鱼虾的养分。

在穿越者拿出水泥之前,大明的河堤没钱的州县修竹筋夯土堤,有钱的修筑条石堤,条石之间用糯米汁沾合这些堤坝面对普通的洪水还能应付,真的碰到超大型洪水,还是力有未逮。

在中央政府有钱后,工部尚书徐光启就下了决心:要把全国主要干流的河堤,全部换成钢筋混凝土。而淮安,就是最重要的工程节点所在。

所以,淮安这个地方,除了最近几年有大量的漕工需要安置不说,每年工部拨到这里的工程款项更是天数字:基本上,每年各类款项拨付到淮安府的,起码有两百万银元。

也正是因为如此,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彦就把刚刚入职的朱由检给派到了这里。

正如老魏所言,朱由检不是普通的御史:他是亲王,有贴身侍卫保护,可以随意调遣当地的锦衣卫,路过的东厂番子被征用到了也只能服从。他更能靠着亲王身份震慑当地官员,而下面那些出于各种目的向他靠拢的官员、百姓在他面前也敢于和盘托出所知道的一切。

有了这么大的优势,再加上这位怀疑一切的性格,自然就接二连三的掏出了惊天大案。

现在,他不过出任淮安御史三年,前任以及前几任淮安知府全都被判了斩监侯。连带的附近的凤阳总督、徐州知州、扬州知府甚至河南巡抚、山东布政使什么的也全都完了蛋。在这些地方长官以下,各级佐贰官、吏员、差役什么的,噼噼啪啪一大串,全都被揪了出来。

而且信王殿下查起案子来讲究除恶务尽:我不管你当初是出于什么目的贿赂,反正行贿也是罪!于是淮河两岸的商人们也倒了大霉被朱由检抓去坐牢的不知凡几!

可以说,朱由检在淮安府这三年,搞得淮安以及周边地区,是真真的官不聊生,豪商丧胆。

也难怪当地的士绅们忍无可忍,公开向朝廷上书,以夸奖的语言行摊牌之举了。

这些奏章是昨天由朱由校转送过来的,朱由栋在看完这些之后,就把他们分别给了李嘉和赵彦其实就是想让这两位把其中的内容拌碎了讲给两个儿子听。

但,皇子的教育是一方面。可这朱由检在淮安搞出这么大一摊子,到底要不要支持呢?

“老魏啊,你觉得淮安的事情该怎么办?”

“啊?万岁爷这个问题可问到奴婢了。奴婢只是负责为皇上打探消息,这治国理政,奴婢不懂啊。”

“没事,你就着你自己的本心说说。”

“是。万岁爷,奴婢因为得万岁爷厚赐,在红河实业里有股份,这每年的分红不下十万元,所以奴婢是不差钱的,也自然不会去贪。但是奴婢知道,现今我大明各类工厂出品的东西日新月异,海外的奇珍也源源不断的涌入。这,各地官员的俸禄虽然已经涨了三次,但真要是靠那点俸禄,是决然过不上很奢华的日子的。所以,虽然这些年我大明的官风好了很多,但伸手的,确实不少。”

“嗯,你接着说。”

“奴婢以为,正因为伸手的还是太多,所以这肃贪一事,还得持续高压。”

“这么说,你是支持信王继续弄下去的咯?”

“呃,奴婢觉得,信王这么做,也太过于激进了。淮安,始终未安。这个地方若是对当地士绅逼迫过紧,是要出乱子的。万岁爷,信王殿下要是光在淮安折腾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还把手伸到了扬州府。那个地方的盐商,因为万岁爷的盐政改革,是受损最大的一个群体,早就对皇室心存不满了。若是再这么逼迫下去,奴婢是怕”

“怕什么?造反?”

“嘿,万岁爷,朝廷现如今兵强马壮,造反啥的奴婢是不怕的。只是害怕扬州府出了乱子,那个地方可是膏腴之地啊。”

“哈哈哈,忠贤,你果然还是只适合给朕打探消息。”

扬州府的繁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是江北运河的起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东西要北运,都要经过扬州。可是现在,河运改海运了,马上两京铁路就要通车:就如同后世京九铁路通车后,扬州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下去一样。这个时代,扬州的落寞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罢了。

“魏忠贤。”

“奴婢在。”

首节 上一节 250/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