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31节

“臣惭愧。臣今年三十五岁,是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三甲同进士出身。”

“哦,如此说起来,你和孤的孙先生还是同年呢。”

“是,恺阳兄是我们这一届的榜眼,实乃我辈楷模。”

“呵呵呵,宽仁啊,虽说你官话讲得很好,但孤听你的口音,黎系广东人乜?”

“聪慧无过殿下,臣是广东顺德人。”

“哈哈哈,宽仁不必紧张。刚才咱们已经把梁永弹劾你的事情讲清楚了,这会呢,就是孤和你拉拉家常。你也知道,孤今年才六岁,还需要不断的学习。这了解地方上的情况,也是学习的一种。所以,今天就当是孤向你请教、了解地方上的情况了。”

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六年了,而且起点极高:一出生就是理论上的大明第三人。所以,朱由栋看问题从来都是从全局上来思考。

具体到梁永这个事情上来说,朱由栋并不在意一个县令是不是受到诬陷什么。他在意的,是想借此机会,找陕西的地方官了解一下当地的具体情况。

按照历史本位面的记载,若是他什么都不做,静静的等着上位的话,那得干等二十年。这种局面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这些年他从开蒙后有了自己的班底开始,就拼命的做事、积攒力量。

两年下来,成绩还算不错。皇帝喜欢并且信任,他自己呢,也把手插进了东北和西南。

但是,对于大明来说,虽说后来的南明是亡于满清。但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明金或者说明清之间的战争,只要明朝自己不作死,就算萨尔浒之战战败,明朝一样可以干翻满清。

真正要命的,是始于陕西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所以,他必须要未雨绸缪,尽可能的了解西北的真实情况。这才是他让陈时济进京的目的。

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机已现(二)

“来,宽仁请喝茶。这可是孤从皇爷爷那里讨来的明前,一共也就拿到二两。”

“臣,多谢殿下厚待。”

“宽仁老家是广东的顺德,嗯,孤地理不是很好,这个,顺德沿海么?”

“回殿下的话,顺德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西岸,也算是沿海吧。”

“哦,珠江出海口啊。”穿越前作为吃货一枚,央视的寻味顺德朱由栋可是一集不拉全都看完了的,如何不知道顺德在哪里?他用这样的话题起头,无非是想尽量把气氛搞轻松一点,方便他得到相对真实的情况罢了。

“宽仁,顺德既然是出海口附近,那就是位于珠江三角洲了吧?这土地应该是极为肥沃的了?”

“殿下真是能举一反三,确实如此,臣的老家土地肥沃,水稻一年至少能种两季,有的甚至能种三季。而且每亩的亩产还不低。若是当年年景好,台风没有登陆的话最好的上田大约每亩能收七八石稻谷。”

“嗯。”轻轻的盖上茶盖,朱由栋眼睛转了转:“宽仁看起来对田垄间的事情还比较熟悉嘛。”

“臣自幼家贫,在中举之前,也是要亲身到地里耕种,才能读得上书的。”

“哦,难得难得。那,宽仁,你现在主政的咸阳和顺德比起来如何?”

“这”

“孤也跟你说实话,这次请你进京。梁永的事情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原因,是孤想了解西北的具体实情。所以,宽仁尽管放开了说。无论你说什么,孤都认真听着。”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陈时济站起身来对着朱由栋深深行了一礼:“臣其实心里明白,若不是太孙殿下维护,估计那梁中使的一道黑状就能让下官免职。所以,臣就当现在是白身一般,跟殿下说一些不太好听的话。”

“嗯,你讲,你讲,孤要听的,是真实的东西。无所谓好听不好听。只要是真的就好。”

“殿下刚才问顺德和咸阳的差别。呃,这么说吧,顺德在广东布政司里,只能算是中县。而咸阳在陕西布政司,是无可争议的上县。但是,咸阳和顺德比起来,那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或许是朱由栋一直以来营造的气氛起了作用,又或许是陈时济自己本身也想讲。所以这时候他干脆离了座位,走到了厅堂的中央。

“殿下,一个县好不好,首先要看出产。顺德的水稻一年二三熟,亩产平均在四石左右,一年也就是八石。而咸阳的土地一年只能种一季小麦或者黍米,亩产平均在两到三石之间。光是这一点,咸阳就差了顺德实在太多。

其次,顺德虽然也有坐拥上千亩良田的大户,但大多数农户自己手里多少有个两三亩水田。臣在中举之前,家里就有二十亩水田,家里除了臣,还有一位兄长和两个弟弟,四兄弟齐心协力,足够让一家人衣食无忧。而在咸阳,由于土地出产较少,故而家中有个两三亩薄田根本无济于事。所以在咸阳,无地的农户极多,都需要耕种别人的土地求活。”

说到这里陈时济深深的叹了口气:“殿下,我大明的佃农,一般来说,租种别人的土地,这地租一般是当年收获的五成。在臣的老家顺德,由于出产较高,所以地主一般会把地租定到四成。而在咸阳,由于出产偏低,这地租一般是五成五分甚至六成。如此算下来,咸阳的一个无地农民,至少要租种二十亩土地,才能勉强够上温饱。”

朱由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很明显,大明南方的农民,就算名下没有土地,但只要租种五六亩别人的土地就能混个温饱。而北方的农民,却至少要租种二十亩土地才行。

而南方的农民不管手里有多少土地,但总的来说有个几亩地的自耕农是大多数。而在北方,完全无地的农民却是大多数。

先不说有没有那么多的土地给人耕种的问题,关键是:人的力气就是那么点。一个农民只管五亩土地和管二十亩土地,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可以精耕细作,后者就只能是粗放式耕种,近乎完全靠天吃饭了。

本来北方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利亩产就低了,再加上如此的粗放式耕种,整个儿一个恶性循环!

“宽仁啊,如此说来,咸阳的农户,这日子过得比顺德的要差许多了?”

“正是如此,殿下。顺德的农户,只要家里有个一二十亩水田,而且家中没有病人的话。就敢供至少一个孩子念书。而咸阳的农户,便是家中有个两三百亩土地,要供一个孩子念书,那也是要反复考虑才能做出决断的。”

“嗯,宽仁啊。土地和粮食当然是一个家庭的根本。但是以孤看来,这百姓们,应该不会光种田吧?”

“殿下圣明。这农户嘛,除了少数愚夫愚妇,大多数除了种田,还是要做点其他生发的。譬如在臣的老家顺德,我们除了种田,也要养鱼、打些河鲜海产出去售卖。呃,还有便是,想来殿下也知道,顺德离海很近,这私盐”

“呵呵呵,无妨无妨。作为太孙,孤当然要说必须严厉查缉私盐。但是今日你我二人对话,孤对这个听了也就听了。”

“多谢殿下体谅。殿下,陕西的农户,据臣在咸阳任职两年多的观察来看,他们在种田之外的生发,主要在于茶叶贸易。在二三十年前,据说茶叶的收入能够占到一般农户收入的五六成。不过最近这些年,这收入却是锐减得近似于无了。”

陕西在地理上与蒙古、甘肃、青海等地为邻。在明孝宗时期,大明放弃了哈密卫后,陕西已经是大明西北的边境省份。

在其周边的地域里,由于那里多数都是游牧民族,平日里以肉食为主。所以,这茶叶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刚需。在明武宗、世宗乃至穆宗时期,陕西的茶叶远销整个大西北。诸多的陕西农民因此而受益。

“嗯,宽仁啊,陕西的茶叶贸易孤是知道的。可是为什么你刚才说,现在陕西的百姓从中几乎没有受益了呢?”

“还不都是因为那些荆蛮子!”

“嗯?”

陈时济说的荆蛮子,就是湖广人明朝时期湖南湖北是一个布政司。湖广在明代中后期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号称“湖广熟、天下足”。在发现边境茶叶贸易的高额利润后,湖广人开始把大量的产自湖广的茶叶往陕西倾销。

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湖广的茶叶哪怕是经过长途运输来到陕西,其价格仍然比陕西本地茶叶便宜很多。所以陕西的商人便不再收购本地茶农的茶叶,反而是当起了二手贩子:从湖广人手里买入茶叶,然后转手卖给西北的诸多游牧民族。

如此一来,湖广的茶农、商人,以及陕西的商人都发了财。但是本就穷苦的陕西农民,其有限的生发却又少了一项,变得更加的贫穷。

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

“嗯”手指在椅子的扶手上反复弹了几下后,朱由栋抬起头:“宽仁,陕西的农户,除了种田、茶叶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生发了?”

“殿下,除了这两项之外,陕西的百姓还可以养马。不过我大明现在的马政,呃,请殿下恕臣直言,这马政,在陕西其实也是名存实亡了。”

大明立国之初,为了继续和北元进行战争。朱元璋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指定部分百姓担任马户,负责为朝廷养马。并让这些马户用缴纳的战马代替赋税。这种理想主义当然没能持续多久:人有勤奋懒惰聪慧愚笨之分,不同的马户养出来的马区别很大。这对于军队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再加上永乐时期明朝对蒙古的强力、反复打击,使得蒙古力量大为衰减。所以,让百姓给国家养马的马政在仁宣时期就渐渐的废弛了。

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战马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但明朝政府更多的是通过贸易来获得战马:茶马贸易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逐渐的走向兴盛。

“殿下,自杨襄公武宗朝名臣杨一清在正德年间整顿马政通过贸易获得马匹的新政,给茶马贸易定下规矩后。正德、嘉靖年间,陕西每年仅仅是通过茶马司官方售卖出去的茶叶大约价值二三十万两白银,可以为国家买入一万匹以上的优质战马。除此之外,还能给国家额外提供一万两以上的税银。至于民间的私下贸易,更是十倍于此由此能够使得上百万的陕西百姓受益。但是从隆庆年间开始,大量的湖广茶叶进入陕西,摧毁了陕西的茶业不说,也摧毁了陕西的马政”

说到这里,就是格局问题了。作为陕西的一个县令,陈时济的立场当然是站在陕西一方,对低价倾销,导致陕西经济凋敝的湖广茶叶,他是充满了各种愤怒,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诋毁。但是对于朱由栋来说,他看到却又不一样:大明这个时候的生产力,已经出现了严重过剩!

陕西经济的凋敝,除了气候的持续恶化,自然环境的退化以外。更重要的是明朝已经立国两百多年,全国经济已经紧密的联系为一体。在海贸不通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力过剩的时候,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只有向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进行倾销。然后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殿下,陕西是以前的关中地区,成就过强汉盛唐的辉煌。但是从北宋开始,就已经露出了疲态。到了我大明这一朝,更是振作乏力。前些年,杨襄公整顿后的马政,可不光是百姓参与,陕西的诸多军镇更是其中的主力。由于湖广茶叶的倾销,导致陕西马政的破坏,陕西百姓的民生极为困苦不说,便是军镇的士兵,也是穷困不堪啊!”

这话朱由栋信:以前陕西茶叶远销西北,把持贸易的肯定是陕西本地的官员、军将。但是茶叶还是需要老百姓和军户去种嘛。然而现在直接从其他地方买过来转卖一次就能赚钱,谁还愿意苦哈哈的去一个村一个军队卫所的慢慢收茶叶啊?

“宽仁,你给孤说说,陕西的百姓现在日子过得到底怎样?”

“殿下,臣的咸阳县,因为地处关中平原,有渭河流过。所以咸阳的百姓总的来说只要勤快一点,家中没有人生病的话,基本还是不虞温饱的。但是在陕北的情况就很不好了,那里气候干旱,水源萎缩。当地的百姓便是租种三十亩以上的土地,缴纳了各种地租、赋税后,也是无法温饱的。以前有茶叶可以补益,现在是种多少亏多少总之,陕北诸县,基本每年都无法完税。当地的税额虽然很低,但臣观陕北的诸位同僚,每年能够完成朝廷定额的六成就已经算是能吏了。但即便只收六成,每年还是有不少农户逃亡,成为流民.

至于军镇方面,臣是牧民官,对武人们的事情不是很清楚。但是陕西的普通军户,逃亡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坚持下来的军户,呃请殿下恕臣直言,跟乞丐也没多少差别了殿下!”

看着朱由栋一点没有生气的意思,反而听得更认真后。陈时济胆子再大了一点,他缓缓的向前踏出一步后对着朱由栋道:“殿下,湖广茶叶行销陕西,摧毁的是陕西的根本。臣在此斗胆恳请殿下,请殿下向皇上进言,禁绝湖广茶叶入陕!”

“嗯宽仁啊,这个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吧?陕西布政使难道就从未向朝廷进言?”

“呵呵”苦笑了一会后陈时济道:“殿下,此事在万历初年陕西就和湖广闹过一次。那时候是张太岳当政,而张太岳是湖广人啊。呃总之,万历初年,陕西和湖广为了这事在朝堂上争论很久,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朱由栋抬头呆呆的看了一会儿装饰华丽的大殿屋顶,内心充满了无奈和乏力感。

历史本位面上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发源地陕西,农业方面是地力匮乏出产不足,商业方面又遭受经济先进省份的重击。百姓的民生当然是极为困苦的。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陕西,已经是遍地干柴,只要稍微有点火星

不应该啊,大明过剩的生产力不该在国内这样互相祸害,而是应该从东南出海啊!

不应该啊,陕西在21世纪是内陆,但在这个时代就是边境啊。而且他还是游牧农耕交界的地方。这个时代搞边境贸易,难道不该搞得很好很发财么?

至于向万历皇帝进言,在陕西禁绝湖广茶叶的事情。朱由栋是绝对不会去做的:首先是国家内部搞贸易封锁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其次则是这么做了,湖广人的感受呢?

“宽仁辛苦了,多谢你对孤坦诚相告。今天你说的事情,孤会一字不漏的向皇爷爷奏报。嗯至于你嘛,梁永的事情就不要放在心上了,孤会给你摆平的。”

“臣多谢殿下!”

“嗯,难得来一次京城,就在京城好好逛一逛吧。待得皇爷爷的圣裁下来了再回去。”

“是,臣遵命。如此,臣告退。”

当晚,朱由栋连夜进宫,祖孙俩点着蜡烛商议了许久。

第二天,大内发布命令,梁永从陕西调回。同时,陕西不再派驻新的矿监。

至于陈时济,由于其三年的任期未满,这时候当然是回到咸阳继续做他的县令。但毫无疑问,此人已经进入了朱由栋的视线中。

而朱由栋不知道的是,在这个事情之后,万历到了慈宁宫,和李太后商议了很久很久

第七十三章 搬迁势在必行

“嗯嗯嗯好!好啊!栋儿,此物甚好,爷爷很喜欢。”

“呵呵,皇爷爷喜欢就好。不过皇爷爷啊,此物的背面有水银,虽说已经装在匣子里了,但到底是有轻微毒性的,所以这镜子,平日里照照是无妨的,但可不能放在爷爷的寝宫里。”

“哦,水银有毒吗?爷爷怎么记得,小时候世宗皇帝炼丹,几乎都加的有水银呢?”

所以说朱厚熜那个家伙死得早啊。嗯,不对,这家伙好像活了快六十岁,已经是明代皇帝中高寿的了。哎呀,还好这家伙吃了那么多水银,这种极度自私的人若是还多坐几十年皇位,恐怕等不到我穿过来,大明已经亡了。

“呃皇爷爷,总之,这个镜子还不是最终成品,孙儿还会和庄子里的师傅们进一步的改良,做出成像更清晰,安全性更好的镜子,进献给皇爷爷。现在这块镜子呢,皇爷爷先用着,只是真的不要放在寝宫里。”

没得办法啊,银镜反应朱由栋是知道的。但是这个学渣穿越前已经高中毕业很多年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几乎忘了个一干二净。前些时候,他本来雄心勃勃的准备跳过近代玻璃镜子成像的锡汞合金初级阶段,直接通过银镜反应的原理把白银镀到玻璃上去。结果,反复折腾了一个多月后,可耻的失败了。

实验失败不要紧,要紧的是西南和东北都还要银子去维持。所以急着推出镜子来进一步圈钱的朱由栋不得已把银镜反应交给徐光启去继续研究。这边工坊里先上了锡汞合金的镜子至于铝镜?呃,这个太高大上了,日后再说吧。

也对啊,现在上锡汞合金镜面,以后再上镀银镜面。一个东西卖两次钱,哎,我真是天才啊!

“还有更好的镜子?呵呵,栋儿啊,这个镜子已经很好哪!你要知道,以前的铜镜,工匠们不知道要打磨抛光多少次才能勉强看清人影。像这样,如此清晰的镜子,哎,真是天造之物啊!”

“呵呵,爷爷觉得好,那就请给这个镜子取个名字吧?”

“嗯,本来这么好的镜子,爷爷准备是取名叫大明镜的。不过你说还有更好的爷爷委屈一点,就叫它万历镜吧!”

“是,孙儿多谢皇爷爷赐名!这个还请皇爷爷手书万历镜三字”

“嗯?嗯栋儿啊,这个。”万历市侩的搓了搓手:“这个东西是要上市的吧?”

“是啊。孙儿现在还负责西南和东北的部分饷银呢,不上市生发怎么行?”

“这个,你准备如何定价啊?”

“呃,像今天送给皇爷爷的这块能够把整个人都清楚映出来的,孙儿准备卖五十两白银一块。那种巴掌大小的,一两银子一块。半个脸盆大小,可以把整张人脸都映清楚的,十两银子一块。”

首节 上一节 31/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