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42节

惨笑一声后,陆凤仪又道:“草民在黄册库供职多年,曾经将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的黄册拿出来比较。这里面的问题更大。比如说,隆庆六年的军黄册显示,福建省福宁州的户数,比洪武年间少了三分之二,丁口少了五分之三。嘉靖四十一年的民黄册显示,就是咱们现在所在的应天府,其人口比正德年间少了整整一半。哈哈,真是奇也怪哉,这两个地方,尤其是应天府,那可是膏腴之地。近百年来除了倭寇闹腾过一下子之外,又没有遭遇其他什么灾祸。怎么可能人口减少这么多?还不是黄册失控后,地方豪族通过包荫、冒合、逃户、隐匿、篡改等手段,把大量的人口给私吞罢了。

这国家掌握的户数越来越少,可是每个县的赋税可不会减少。如此,官府便变本加厉的压迫剩下的良民,之后这些良民,要么脱寄于豪门之下,要么就只有丢弃一切成为流民。”

说到这里,就不用再接着讲下去了。因为这种局面一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出现,任何一个对历史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标准的亡国之像!

陆凤仪一开始说的,若是他再活久一点,怕是要当亡国之民。这可真的没有乱说:黄册库的官员对于国家的兴衰,是最敏感的。

房间内静得可怕,特别是王承恩、张世泽和李纯忠三个小孩子。虽说作为太孙伴读,他们接触到了很多高层次的东西。但是面对这样残酷的景象,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早了。

不光是这三个小孩子怕,便是徐光启、赵士祯这样的成年人,这时候也在竭力控制身体的发抖:作为官僚,他们如何不知道国家出了很多问题。但是直到今天,他们才知道这问题是多么的恐怖。

至于李世忠、刘招孙这样的武将。这时候也没有站出来说杀光一切的昏话:户籍都乱了,便是你军神无敌,难道还强的过项羽?

“陆先生。”到底还是穿越者,明朝灭亡的惨烈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却无数次的读过。所以,朱由栋此时的情绪还算稳定:“孤愿不顾一切,整顿黄册。哪怕前面有千万凶顽之敌,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会因此失去储位而死无葬身之地。只要一息尚存,绝不退却。先生,有以教我?”

“殿下!”规规矩矩的大礼参拜后,陆凤仪在张世泽、李纯忠的搀扶下起身:“殿下,欲整顿黄册。首先需要整顿黄册库的人员。多年来,由于始终不受待见,黄册库的官员、小吏乃至入湖监生,早已失去了当年为国家捍卫根基的气势。已经堕落为比乡间小吏还要不堪的蠹虫!”

“此话怎讲?”

“殿下,黄册库的各种耗费自宣德后多年来全靠江宁、上元两县摊派。由于黄册库的黄册越来越多,需要的费用也越来越高。以至于江宁、上元两县也苦不堪言。于是相关费用经常不能及时送达,黄册库官员、监生经常挨冻受饿。迫不得已之下,黄册库想了一个生财的法子。”

“嗯,是不是黄册库复核时,发现地方上送来的黄册有误时,除了责令地方复审重做之外,还要罚款?”

“聪慧无过殿下。但是此例一开,地方上非但没有不满,还非常高兴的故意把黄册做错。”

“哎,是了,他们又可以以此向百姓摊派了嘛。”

“殿下,一个主要是清理审核保管的衙门,若是因为手中的那点微末权力居然可以生发。那这个衙门,将不可避免的朽烂。再也没有国朝开国那会为国守根的气节了。所以,现在的黄册库草民不知道殿下今天去了黄册库对那里的官员观感如何。至少草民在任上的时候,那里具体管理的官员,其操守,真的不堪一提。”

“孤明白了。整顿黄册,先从整顿黄册库这个衙门的风气开始。”

“正是如此。”说到这里陆凤仪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一咬牙:“殿下,草民斗胆,再给殿下说点隐秘之事。”

“隐秘?无妨,就在这里讲。”

“这好吧。殿下,黄册库说起来是为国家守护根本。但其实权力很小。殿下想想,我大明近百年北京户部经常入不敷出。现在黄册库这个小衙门因为罚错有了一大笔收入。各个有实权的部门还不前来索要?”

“陆先生是想说,孤一动黄册库,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止如此。”陆凤仪说到这里干脆由跪了下来:“殿下,这笔钱不要说各大实权的部门了,就是皇室也盯上了。嘉靖三十五年,世宗皇帝下旨给黄册库,让黄册库出银一万七千八百七十八两,转给南京织造太监,以便南京织造为世宗皇帝购买帝服、后服以及其他物品。此事发生时,正好是草民担任南京户科给事中,主管黄册库。而草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黄册库内刚好有罚银一万七千八百七十八两零二钱八分。”

朱厚熜!你大爷的!

其他衙门打黄册库的主意就算了,你这个皇帝怎么能打黄册库的主意?这是国家根本,也是朱家子孙能不能继续当这个皇帝的依仗啊!

后世满清编明史,说什么明实亡于万历。那其实是在给万历扣屎盆子。明朝踏上亡国之路,在朱由栋看来,根子还是在明世宗朱厚熜身上。

这位自私到极致,只想着怎么修仙成功以便万寿无疆的王八蛋。弄坏了明代稳定的皇帝、内阁、司礼监三角平衡。弄坏了明代一百多年来稳健的财政。东南让倭寇肆虐,西北让俺答汗做大这厮居然还做出如此没有立场没有下限的事情?

事实就是这样,嘉靖把大明开上了亡国的方向,在这之后,除了张居正费尽力气把明朝这架破车往回拉了一截之外。历代皇帝,隆庆、万历、天启都没能扭转方向,只能是尽力的往已经失灵的刹车上猛踩。而崇祯皇帝,不过是把油门当成刹车来踩罢了。

哎,什么穿越者的竞争先暂时缓缓,我得先把刹车修好,然后才能有时间把定死了的方向盘修好。

第九十七章 枪杆子出政权

到底是年纪大了,陆凤仪在坚持着说完后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力不能支。朱由栋遂吩咐吴有性趁着夜色赶紧的把老先生送回去:虽说老头子八十多了,但是能够让人家的晚年少点烦恼还是应该做的。

在吴有性离开后,看着大厅里跃跃欲言的众人,朱由栋一甩衣袖:“今日之会,其一,内容不得外传。其二,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然后三日内向孤提交如何整顿黄册库的意见。今日就到这里,都散了吧。”

“是我等恭送太孙。”

回到后面的寝宫,在宫女的服侍下更衣、沐浴后,吃了一点夜宵,又让王承恩去找了一个擅长按摩的宫女来给自己按头。这么折腾一番后,郁闷的心情和疲倦的身体总算都好了一点。然后他让所有人都离开,自己再一次陷入了双肘靠膝,双手撑额的长考状态。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作为阴差阳错被选中的穿越者,朱由栋从来都不认为自己一个人全知全能可以包打天下。从他转生到这个时代后,已经反复思考过自己的路要如何走。而且多次思考的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

大明拥有这个时代最多的人口,最勤劳聪慧的人民。只要能够充分发动他们,能够安心的依靠他们。在未来与其他穿越者的战斗中,朱由栋或许会有失败,但绝对能够迅速的重新站起来!

可是这已经基本崩溃的黄册库,让他非但不能去依靠百姓,还得面对全国到处汹涌的流民潮。

而且,从黄册库的瘫痪便可以看出,整个大明的官僚机构,从上到下,已经全部烂完了。如果不把百姓安居乐业和官僚机构清廉高效这两个目标达成,呵呵,不要说和其他穿越者竞争了,恐怕自己都要做亡国之君了!

看来自己的皇爷爷看得还是比自己深远啊。当自己还执着于搞点科技发明,赚点小钱,或者在木邦、宽甸这样的小地方小打小闹的时候。这位爷爷已经强行把自己推到了更高的位置,只是为了让他看得更多、更远!

大明的官场从整体上来看,确实是烂完了。但就个体而言,确实有很多有理想的官员为了挽救这个国家而付出了实际的努力。

比如海瑞。

海刚峰做应天巡抚的时候,深知黄册库的问题。也清楚由于黄册的失控导致民间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他采用了一个很笨,但确实有效的方法:一件一件的慢慢捋。

可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少呢?就是你海瑞不要命的干到死,又能捋清楚多少?而且,他这边刚开了一个头,近乎满朝武都齐齐对他施压。最后他也只能黯然去职。

真正做出了成绩的,是张居正。

一条鞭法的核心,就是化繁为简。什么田赋、徭役、加派,统统合而为一,统一折算成银两。农民以后交税什么都不用算,就单交一笔钱就行了。

作为穿越者,朱由栋是非常赞同这个想法的:这个时代,百姓识字率低,由于统治成本的原因,皇权又无法下县。你税种越多,各级小吏和乡里的村霸便容易上下其手。最终的结果是朝廷没收到多少钱,普通农民纷纷破产。而税种化繁为简后,各级官吏想要上下其手,这难度就增大了太多。

尤其是允许徭役折银这一政策,那是大大的善政。一个农夫要出去服徭役,家里缺乏劳力容易导致家里的人饿死不说,还得自带干粮,搞得不好死在外面。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徭役就是双重乃至多重伤害,一个不小心就家破人亡。而当允许徭役折银后,小农的利益就得到了有效保护。而只要普通小农不大量破产,国家的根基就还是稳定的。

可是小农不破产,士绅们怎么扩张呢?

所以,一条鞭法毫无疑问的触动了官僚士绅阶级的利益,但在张居正在世的时候,有政治强人强行施压,一条鞭法还是有效推行了下去。但是当张居正死了之后

对张居正的身后,朱由栋是很惋惜的。但在短暂的惋惜之后,他陷入了一个新的长考:为什么海瑞刚刚开了个头就被迫辞职,而张居正却能强硬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两者对比,那当然是张居正比海瑞有更大的权力,当朝活太师,有明一朝唯一一人!

可是问题又来了,张居正再怎么权力大,就算像他自己说的我非相,乃摄也,是摄政王吧。但他的权力还能大过皇帝?可为什么后来皇帝却无法保护一条鞭法,以至于在张居正死后不到二十年,一条鞭法就近乎名存实亡了呢?

反复思考后,朱由栋眼光一亮:张居正不光是内阁首辅,臣之首。在他执政的时代,他还有军队的支持!

其他的不说,戚继光、李成梁,那个时候都唯张居正马首是瞻。而那两位的部队是当时明帝国最能打的。所以,管你官僚士绅有再大的不满,真要撕破了脸皮往死里整的话。你们只能不断的用奏章、舆论来批判张太师的灵魂,而张太师却可以用武器来批判你的身体。

张居正之后,惊魂未定的臣们迅速隔绝了武将和皇帝的联系。从此之后,皇帝再想振作,也是没有办法了。

想到这里,思路似乎清晰起来了。

天朝太祖一语道破的真谛,我怎么就忘了呢?这句话,不光适用于打天下,更适用于守天下!只要我有足够的力量,管你什么豺狼虎豹、魑魅魍魉,统统一刀砍下去这个世界就清净了。

哼!等小爷掌握了足够的力量后,你们这些大明躯体上的蛀虫就会发现,张太岳对你们算是温柔的了。在当前生产力不够发达,农业税确实没法免除的情况下。小爷的学习目标可是历史本位面上我大清里的雍正。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

虽说雍正推出这三条,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割汉族地主官绅的肉去养那几百万不事生产的八旗子弟,但这三条政策真的很好,是不是?

一条鞭法你们都不喜欢了,这三项政策你们肯定更不喜欢是不是?可是在历史本位面上,面对雍正的赫赫屠刀,你们最后不都捏着鼻子认了么?

雍正能够办成的事情,我这个穿越者没有理由办不成。只要,只要能有一支绝对忠诚于我,并且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军队。

当然,光有军队还不行,还需要其他很多配套的东西。比如说,后世研究就发现,一条鞭法就算张居正能多活几十年一样会失败,因为这个政策受限于明代政权体制,天生的在技术操作上存在较大的隐患。

但是这些,对于穿越者而言都不是问题。

“哈哈哈哈哈”随着南京皇城里的更夫敲响五更钟的时候,南华宫的书房里,响起了一阵孩童畅快的笑声。

“王承恩!”

“小爷,奴婢哎哟,小爷,您的头发?”

“嗯?吾的头发怎么了?哎,没事,快点,扑纸磨墨,趁着这会脑子里的念头还算清晰,吾要给皇爷爷写信!”

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

“皇爷爷膝前:孙臣于二月初五抵南京,当日于神烈山上祭拜孝陵……次日登后湖入黄册库,所见所闻,触目惊心……呜呼!若不能痛加整顿,孙臣深恐不忍言之事,当在不远矣!孙臣身为朱家子孙,不敢为一己荣辱顾虑太多,当为太祖创立之基业,国祚之延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臣立志整顿黄册,牢固国家之根基。无论前方何等强敌,无论事中遭遇何等辱骂、污蔑、阴谋诡计及至暗杀、背叛……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详尽的向万历报告了黄册库近乎崩溃的现状并且慷慨陈词的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后,朱由栋笔锋一转,开始向万历分析到底要如何才能整顿好黄册,由此稳固国家根基。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整顿黄册,动的是天下所有贪官污吏、豪绅恶霸,而且是动则牵全身。所以,在手里没有绝对的力量之前,万万不可整顿黄册。

总之,他朱由栋不怕死(黄册整不好他未来也一定不得好死),但是他也不愿意傻乎乎的就这么直接冲阵白死。所以,他在信的后段很直白的的告诉万历:我要弄一支军队出来,这支军队不需要你调拨给我(话说万历也做不到),我自己从无到有的慢慢建设出来。

总之,兵源我自己找,兵器火枪我自己造,士兵的薪俸我自己去挣。我要打造一支这个时代绝对听命与我并且战无不胜的强军!

“孙臣蒙皇爷爷厚爱,于襁褓之中册立为皇太孙。四岁开蒙,府中老师皆是各方俊杰。若孙臣真有心怀不轨,理当留于京师,故作伪善,于皇爷爷膝下承欢。若孙臣真为大逆不道之狂徒,又何苦如此冒险?静待数十年有何不可?然,国家根基已朽,万民被国蠹残害过多,孙臣不过至南京两三日,竟有摇摇欲坠之感。若不以壮士断腕之决心,下除疴猛药,数十年后,我等皆愧为太祖之子孙矣!孙臣一点赤子之心,伏祈皇爷爷明察!”

写完这封信,朱由栋的脑门儿在晚冬的天气里已经是出了一头的大汗。他认真的反复阅读,确定信中没有明显的疏漏后。颓然的倒在了靠椅首发

稍稍缓了一口气,他再一次起身,一手拿起信纸,一手找到信封。然后不再犹豫的装入,封口、滴蜡、盖印。

“呼~~”再一次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行了,若是皇帝信不过我,要废了我的太孙储位,那我就彻底认命,到时候找个地方胡吃海喝的享受十几二十年,等着别人来取我的性命吧。”

没得办法,大明朝这会儿虽然对基层的掌控基本完蛋了,但朝纲这会儿还是严整的。没有皇帝的允准,朱由栋只要敢自己私自练兵,说不得,兵没有练好,剿灭他的各军镇、各卫所全都在来的路上了。

但是,也正得益于这会儿朝纲基本严整。所以,文臣们虽然隔绝了皇帝和武将的直接联系。但文臣要收拾武将,必须要经过皇帝本人。要调动士兵,也必须要经过皇帝本人。因此,只要万历能够支持自己,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无论流言蜚语再多,无论弹本奏章有多少,他都能坚持的把事情做下去。

所以,必须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在不能自曝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把一切问题掰开了跟万历讲清楚。你支持最好,你不支持我认命就是。

这种把命运完全交给别人裁夺的感觉,当然让人非常不爽。可是人活于世间,真正的、完全的逍遥自在哪里有呢?

想好了这些,朱由栋把蜡封已经干透的信件贴身放好,然后抬头朝着屋外喊了一声。

“王承恩!”

“奴婢在。”

“吴又可回来了么?”

“吴先生昨夜送陆老先生回家后,已经于三更时分回来了。”

“嗯,他起来了之后让他来见我。”

“奴婢领命。呃……”

“呃什么呃,没其他事情就快点去御厨那里搞几块生姜来,吾一夜未眠,都有斑秃了!生姜拿来后,你亲自来给吾擦一擦。”

昨天一整天的现场教育,到今天早上就已经有了明显的收获。那便是朱由栋身边的人,再也不会劝说朱由栋不要如此操劳了。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明白了朱由栋作为皇太孙,作为一个六岁的孩童,为何一直如此忙碌。而且,朱由栋能够从王承恩身上感觉到:这个八九岁大的孩子,都明显有了紧迫感。

当然,收获还不止这么一点。

“小爷,其实从昨晚四更开始,曹公公就已经在外殿等着小爷了。”

“大伴?他又有什么事?让他进来吧。你…….”

“奴婢这就去御厨给小爷准备生姜。”

疲倦的转身,回到书桌后的靠椅上一趟。曹化淳低着头进来了。

“大伴,有什么事情?”

“奴婢是来向小爷认罪领死的。”

“嗯?嗯!”

首节 上一节 42/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