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82节

“我等请殿下示下。”

“除了给你们物资和教师,帮你们开展耕种之外。孤给你们六部定几条规矩吧。第一条,六部之间,不得妄自攻伐。如果某两部彼此有矛盾调和不了,先召开六部集会,由其他四部一起来协调。还是协调不下来的,报送我大明辽东巡抚,由辽东巡抚裁决。”

“渣,奴才们领命。”

“第二条,你们把松嫩平原开发出来之后,肯定有汉民想要北上耕种。这种事情如果出现了,你们可以把土地租给他们,收他们的租子,但一定要保证汉民的来去自由和人生安全。

第三条,孤回到燕京后,会向皇爷爷请旨,多开放几个边境榷场,供你们与内地交易。新开的榷场,一律只征收入场税,其他税种全部取消。

第四条,我大明会在你们六部的土地上屯驻一支不超过五百人的军队,他们的供养由你们负责。耕种你们土地的汉人如果犯了事,你们只能交给他们处置。

第五条,孤除了给你们聘请老农教你们耕种外,也会聘请内地的秀才甚至举人来你们的部落开办学校,教你们的子弟念书。到时候,你们这些贝勒都得给孤带头,把你们的儿子送进学校。

第六条,你们六部,每年要给孤送一百名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孩子,到孤麾下的横海卫参军。作为补偿,我大明就不找你们征收各种赋税了。

以上六条,只要你们好好遵守,未来称王称霸可能做不到了。但是关起门来,做一个舒舒服服的小方伯还是没有问题的。”

“多谢殿下体恤,奴才等决然遵命执行。”

1612年3月3日,在赫图阿拉的阅兵场,朱由栋让六大贝勒召集了上十万的女真人集会。在会场上,杨镐、李如柏、布占泰、布扬古等人历数努尔哈赤多年罪行,并引导参会众人高呼口号后,由代善亲自操刀,将努尔哈赤斩首。

至此,建国不到十个月的大金国,没有了。

关于后金战后处置的几条说明

看了书评,不少书友对作品里,作者对后金处置很不满,认为过分宽大甚至丧权辱国。这个我写得时候有一定预感,但是实在是没想到这么严重,简单的解释一下吧——虽然严重涉及剧透,但读者们的感情我是要照顾的。

首先当然是现在的大环境下,不能写种族屠杀,否则这本书就没有了。当然,就算是现在环境很宽松,我也不准备写,因为我真心觉得,这样搞不是好办法。

其次是明代的东北地区,山高林密,人口稀少。从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迁徙大量内地汉民出关,花了整整两百多年,辽东汉人才把势力基本铺满辽河平原。在小冰河气候越来越发威的情况下,让本来就显得人口不足的辽东再向松嫩平原扩张,是不可行的。

在不能搞种族屠杀的前提下,你得要让这六十万人活下去,不然他们还是会起来造反。所以,让他们去开拓当时还是荒山野岭的松嫩平原是一个办法。至于他们把生土地变成适合耕种的熟地后,汉民想要,那还用说吗?

但是现在你得把地权给他们,否则人家又不傻,怎么会有积极性?

在对后金六条里,大明已经拿到了治外法权,拿到了血税。敞开榷场交易的结果,只能是经济发达的大明始终处于入超地位。所以,即便大明不征收女真的农业税,但大明超群的经济实力,足够把女真的利润吸干。

主角在和其他穿越者的竞争中,迟早是要进行工业革命的。一旦这个发动,市场就显得特别重要。而除了内销,更重要的是汉民之外的市场——把别人的钱赚进来。而女真不过是大明的一个小试点罢了。

举个例子吧:一个工厂的工人,能够用他们的工资把这个工厂的当月所有产品全部买下么?当然不可能。因为工厂主有利润啊!所以,如果不把汉民之外的钱赚进来,工业革命开始后,国家将会贫富急剧分化,产生更大的社会问题。

而有了这样一个经济落后,没有独立的司法权,没有自主关税的集团。大明就可以将其变成原料生产地和工业产品倾销地。

大明以前吞安南就不得不吐了出来,如果搞经济殖民,这效果是不是要很多?

这其实就是为什么历史本位面上,西方列强慢慢的由直接占据殖民地变成了扶持代理人,实行经济殖民的道理所在。比如今日之法兰西,如果不是西非诸国持续的被它吸血,法国早就衰落成渣渣国家了,哪里还有今天大家有事没事闹罢工玩的闲情雅致?

当然,大明的土地殖民和经济殖民,本书里都会有的。开疆拓土是很有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全吞下来。地图上开疆拓土,结果遭遇被占领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和表面上维护对方主权独立,但却一直舒服的吸血比起来。我更喜欢后者。

第一八二章 连场围炉夜话(修)

1612年3月12日,在新的女真六大贝勒率领各自分到的部众先后离开苏子河周边地带后,朱由栋命人将赫图阿拉城付之一炬,然后也率领大军西返。

18日,大军重新回到萨尔浒。在这一天,天空中稀稀拉拉的飘起了小颗粒的雪花。

“这应该是这个冬天最后的一场雪了吧,在这之后,冬去春来,山河解冻,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哎,此情此景,想想都让人向往啊。”

“呵呵,怎么,杨经略,此刻可是有了诗意?那就吟诗一首?”

“节寰公,杨镐这些年虽然远在辽东,但金陵日报还是经常能看到的。昔年殿下那首咏蛙,那句哪个虫儿敢发声,真真霸气十足。要我说,今天殿下在此,哪个还敢吟诗作对?应该是我们请殿下赋诗一首才是!”

“就是就是!”对杨镐送上的这个狗腿,文臣们还是比较矜持的微微点头。武将们却立刻鼓噪起来:“殿下,我等虽然不通文墨,但当年殿下那首咏蛙,便是我等也拜服不已的。今日殿下率领我等拿下如此大胜,加之此情此景,还请殿下赋诗一首。如此,后世之人在念到殿下名作时,也会大概想到当初殿下在作诗时还有我等在侧,于是我等便也跟着殿下青史留名了。”

“哧~~”听着这些武人很没有内涵的马屁,朱由栋微微笑了笑:“诗,这会儿是没有的。不过词倒是有一首,诸君且听好。”

“我等洗耳恭听。”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沉默许久后,袁可立带头,周边文武齐齐下马双膝跪地:“殿下龙威,臣等敬畏万分!”

哎,这哪里是我的龙威啊,分明就是主席的龙威啊。不过这首词,在这个时代,这个时刻,也真的算应景了。

“众卿请起。”

“殿下!”杨镐首先抬起头,双目内竟有泪光闪动:“此词一出,天下何人再敢吟雪?臣能在殿下身边亲眼目睹此词之诞生,真是三生有幸!”

一向情感外露的熊廷弼此刻已经泪流满面:“殿下这阙词,道尽千古帝王,吞吐无限霸气。臣只觉得,有此词相伴,这五年多来,在辽东所受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臣……臣能为如此雄主效命,真是不枉此生!”

“殿下!”便是如袁可立这样的人,也是双目发红:“我等得遇如此明主,便是将来粉身碎骨,真也不枉此生了!”

“哈哈哈哈~~众卿言重了。孤今年才将满十二岁呢,什么明主不明主?明主?那是孤的皇爷爷!走吧,加快行军速度,今日我们便要进入边墙!”

“臣等领命!”

一路之上,在袁可立、熊廷弼等人有意纵容下,这首词以极快的速度在全军上下飞速传播,所到之处,尽皆引发三军齐呼威武。于是全军士气陡然爆棚,脚程迅速加快。终于在这天晚上,全军顺利进入抚顺关。

到底这具身体还不满十二岁,骑着马在马背上颠簸了一天之后朱由栋多少有点吃不消,所以在入关之后,朱由栋便让人找了一处房间,自去睡了。

但是此刻心潮澎湃的文武众臣,却没有一丁点的睡意。他们按照平日里的远近亲疏,纷纷各自叫上几位交情深厚的,在各个自以为偏僻的角落里,升起一座火炉,围聚在一起开始夜谈。

“来,指挥使请上座。”

“哎哟,杜帅,您这么做不是折煞末将了么?这怎么当得起?”

“哈哈哈,当得起当得起,萧指挥,大半个月前的萨尔浒大战,大家都看得明白。我们这些家伙拼死拼活打了一天,战果寥寥不说,还差点就战败了。结果你的宽甸卫一出手,建奴马上溃败。今天,老夫给你搬凳子,你完全当得起。”

宽甸都司萧伯芝这会儿心里虽然是满满的得意,但脸上却不见任何波动:“杜帅,您虽然来辽东做总兵不久,但想来也知道我宽甸以前是个什么地方。那是我辽东边墙之外唯一的汉人聚居地,李帅在的时候都是准备放弃了的。若不是殿下援手……呵呵呵,可能末将回到边墙内后,还得从最底层的小旗做起吧。”

“是啊,殿下之能,经过这次征伐建州,老夫算是彻底服气了。别的不说,若不是殿下赐下的盔甲,老夫说不得就战死在萨尔浒了。”说完这话,杜松转过身来对着横海卫的千户,他的侄孙杜弘域道:“弘域,你真是好运道,能够在殿下麾下出力。以后可得更加努力,我杜家,以后定然誓死为殿下效忠!”

“二爷爷,”年轻的杜弘域仰头道:“我横海卫本来就是殿下的近卫军,便是全天下都与殿下为敌,我等也必然为殿下奋战到底!”

“说得好!我大明多少年了?就没有看到一个像殿下这样霸气侧漏的明主。我杜家,以后定然唯殿下马首是瞻!”

而在另一边,李如柏也把自己的几个弟弟、侄儿叫在了一起。

“世忠,你觉得殿下今日在大庭广众之下,吟出这首《沁园春雪》,可有其他深意么?”

“呵呵,二叔,您是想说,殿下这么做,是不是太招风了一点?”

“是啊,如此霸气绝伦的词,应该是皇上吟唱出来才最恰当。太孙这个时候吟唱出来,稍微早了一点。”

“二叔,侄儿却不这么认为,相反,此时吟唱,时机恰到好处。”

“哦?”李如柏的脸上浮起一抹狡黠:“为何这么说?”

跟着朱由栋磨炼了七八年,早就不是当日吴下阿蒙的李世忠坦然道:“虽然殿下在战后的奏报上把运筹帷幄的大功让给了杨经略,但是人多嘴杂,这场战事的真相如何,有心人只要稍加打探便能清楚。如此,不喜欢太孙的人,只会对太孙更加忌惮。太孙想要稳定储位,只能是趁势表现出自己的志向,让那些本就对太孙心怀希冀的人,增强对太孙的信心。所以侄儿说,此时吟唱这首词,正当其时。”

“哎……”李如柏长叹一口气:“说实在的,那努尔哈赤是我李家养出来的一头恶狼,若不是太孙及时出手,这恶狼就彻底失控反噬主人了。如此,父亲必然声名扫地,我李家也将彻底衰败。可以说,太孙对我李家恩同再造,更不用说我李家与太孙早就捆绑在一起,切割不开了。只是,这涉及到储位乃至皇位的争夺,一不小心就是人头滚滚啊。”

“呵呵呵,二叔,侄儿是这么看的。从侄儿到太孙身边服侍开始,太孙就是一个非常光明磊落的人,对待皇上,太子,也是极为纯孝。可是随着太孙的光芒越来越耀眼,太子对太孙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经过此次大战,估计皇上也会对太孙心生忌惮。但是,这又如何?皇上已经迫于群臣压力停了矿税,若不是太孙挣钱补贴大内,我大明连打这场仗的银子都凑不出来。太孙在江南已经有了自己的班底,有了这天下最能打的横海卫。此刻若是还不清楚表明自己的志向,那才是要让我等追随者寒心了。”

“嗯。”站起身来,李如柏缓缓的将眼神对着李家诸人一一扫过:“诸位,这次出征前,父亲亲笔书信,要我李家对太孙倾囊相助。现在看来,还是父亲看得准啊。我李家这会儿看起来家大业大,可是在本朝以文抑武的大气候下,当年张鹤鸣那种小人都能一本参倒劳苦功高的父亲……总之,这现状不改变,我李家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

深吸了一口气,李如柏道:“但是天幸有了太孙,多少年了,我大明终于有了一个有本事,有担当,对臣子有情义,对我等武人不歧视的储君!这样的储君,可是我大明所有武人的希望所在。所以,今儿我以李家二代最年长者跟大家打个招呼,以后不管朝局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对太孙支持到底!”

武将们这会儿其实都如李家、杜松这样在相互串联。但总体而言也不过是表忠心,统一认识。而文臣们这边商议的,那就有些阴森了。

“咕噜噜。”好整以暇的喝了一口茶后,袁可立斜着眼睛看了一眼张景岳:“张大夫,您是今年年初给太子诊察过身体的。您觉得,太子的身体如何啊?”

作为早年专为权贵富豪看病的张景岳,在听到袁可立如此露骨的话后,脸上稍微有点惊慌,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太子精元亏损极为严重,若不是这些年我们集思广益,用一些补药吊着,早就站不起来了。”

“嗯……”轻轻颔首后,袁可立道:“我现在不是大明的臣子,只是殿下的西席,我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只会为了东翁的利益着想。”

旁边的熊廷弼却是爽朗的一笑:“我现在是大明的臣子,但太孙才是我的君上。”

吴又可、张景岳等人互相看了看,也很光棍的道:“我等是殿下的学生,师傅有事,弟子服其劳,理所当然!”

“很好。”袁可立对着众人点点头:“所谓树大招风,殿下经此一役,得到的支持和效忠多了不少,但由此引来的非议和敌视也肯定极多。我们做臣子的,一是要坚定信念,要相信殿下才是能引领我大明走出这治乱循环的唯一人选。二是要抱定牺牲的决心,谁敢对殿下不利,我等必将不择手段将其除之!”

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

“少司马早啊。”

“呵呵,李郎中早。”

1612年3月25日一大早,去年年底才就任兵部右侍郎的温体仁,在上职的路上,不断的被人主动招呼。而温体仁果然也是人如其名,对这些或熟悉,或素不相识的官员,一一的,极为温和的回礼。

说起来,单就官位而言,朱由栋的五个老师(沈鲤、吕坤、利玛窦除外)里,就数这位温体仁爬得最快了。

他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而且还是庶吉士。但在入仕之后,花了六年的时间才爬到了礼部的一个主事位置上。结果担任太孙的试讲才两年,就调换到了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的位置上。虽然都是主事,但那是吏部专门负责遴选官员的啊!组织部里的组织部!

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将近六年的老温,虽然一如既往的不结党,但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受过他的恩惠。所以,当老温因为太孙征伐建州的战事,被调到兵部来担任侍郎,但他这个侍郎,就是尚书见到了也得谨慎以待。

“下官见过大司马。”

“呵呵,长卿来哪。”

现在的兵部尚书叫王象乾。这位虽然是文臣,其仕途和杨镐一样,一直都是和兵事相关。不过和杨镐一路败绩比起来,这位王大人从讨平播州杨应龙叛乱到出任蓟辽总督打得蒙古诸部不敢侵犯,那可就要生猛得多了。

“殿下七天前在萨尔浒做的沁园春雪,长卿可听说了么?”

“已经听闻,殿下的威仪,真是……”

“嗯,本官听说,昨日这阙词传入北京后不久,大宗伯今儿一早部堂都没有去,直接上了慈庆宫。”

“嗯?”温体仁微微抬头,却看见王象乾玩味的笑容:“本官还有要事,先失陪了。”

“不敢,下官恭送大司马。”

明代流行复古,喜欢用西周的官职来称呼现在的官员。大司马,当然是兵部尚书的别称。而大宗伯嘛,当然是指礼部尚书郭正域了。

说起来,这些年里,最不爽的朝廷大佬就是这位郭正域了。

他已经做礼部尚书很多年了,照理,礼部尚书是公认的储相,在沈一贯那一届内阁调整的时候,他自认自己该入阁。谁曾想叶向高、李三才先后入阁都没有轮到他,着实的让其颜面扫地。

仔细寻找原因,郭正域自认为只有一个:太子不受宠,他这位太子的老师也跟着吃挂落。没看见李三才那个无耻小人了么?都不是太孙的人,只不过交了一篇投名状,就轻松入阁了:他们东林党人为了李三才入阁可是摇旗呐喊好几年都没有办成啊!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是太子的老师,又是现在东林党在朝人员中的领袖之一。想改换门庭也改换不了啊。再说了,太孙那种性格,他是真的不喜欢。看来看去,还是觉得太子最顺眼,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气质。所以,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臣,拜见太子殿下。”

“哦,郭先生来了,请坐。”

“殿下。”看了看周围,这会儿太子殿下身边只有一个王安,而且王安还朝他微微点了点头——已经清场,可以放心讲话。“昨日传入京师的那篇沁园春,殿下看到了么?”

“哼!怎么会看不到呢。徽娟、由校他们几个,都领着宫里的孩子大声诵读呢。”

“那殿下是否知道,这首词传入京师后,六部官员在谈论时,很多人都直呼太孙为殿下。”

首节 上一节 82/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