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红楼春

红楼春 第973节

  多的话我也不好说,你只看凤丫头就是,生了个儿子恨不得满天下的嚷嚷,整天抱在平儿跟前炫耀,欺负平儿生了个闺女……

  你们俩的情况又有甚么分别?且就这样罢。

  果真有甚么委屈的,也先将孩子生下来后,回头寻他去算账再是。”

  ……

  沙滩上,海浪一叠又一叠的冲刷着岸边。

  椰树下,黛玉心情显然不是很好,坐在沙滩椅上,生着闷气。

  尹子瑜、宝钗从远处走来,刚坐下,却听黛玉取笑道:“你也是金枝玉叶,走路迈那么大的步子……”

  子瑜洒然一笑不理,两人自那夜被贾蔷哄着共宿一晚后,关系愈发亲近了。

  往常客气倒是客气,却总是拘着性子来。

  那晚后,黛玉常会与她顽笑,而她呢,不想回应时就不搭理,不似从前那样,要大礼相对,累人。

  再者,家里人口愈多,人心各异,都要黛玉一个人掌着总,她也体谅。

  宝钗却啐道:“蔷哥儿不在了,你本性毕露,又成原来模样了,再不放人一点好。”

  黛玉会怕她?冷笑道:“怎又成蔷哥儿了?当着面不是叫蔷哥哥么……哎哟好姐姐,我说错话了,饶了我这遭罢!”

  眼见宝钗羞的一张脸涨红,前来寻她不是,黛玉果断伏低。

  宝钗自不会真的上手,只轻轻掐了掐黛玉的俏脸,没好气道:“都多少孩子的母亲了,还这样淘气!”

  尹子瑜脸带轻笑的在一旁落笔道:“许多孩子的母亲,也可以活的轻快些。都是凡夫俗子,本就生而不易,又何必刻意往苦里熬?”

  黛玉闻言却眉眼灵秀的赞(取)叹(笑)道:“也不知怎么活过来的,这般透彻,姐姐有大智慧。怎么这般聪明呢?”

  尹子瑜坐在藤椅上不搭理她,眺望不远处的大海,看几只海鸟盘旋,听着海浪声,眼眸中浮现一抹惬意,嘴角尽是浅笑。

  黛玉有样学样,也望起远方来。

  宝钗钦佩这两个“高人”,但更关心现实,小声问黛玉道:“大嫂子怎样了?可不敢出甚么事……”

  黛玉没好气道:“还能怎样?该说的都说了,让她只瞧着凤丫头就是。她心思那么重,有甚么委屈也等孩子生了后再说……也就这么着了,我还能求着她不成?”

  又见子瑜老神在在,春风不皱秋水波澜不惊的超然模样,她奇道:“你真就一点也不恼?”

  尹子瑜又莫名的眼神“告诉”黛玉:恼甚么?

  宝钗在一旁见之,忍不住笑出声来。

  见黛玉委屈的生气,尹子瑜执笔道:“寻常高门内宅里多因这些事撕扯,终不过‘家业相争’四个字。你不是俗人,不将这些放在眼里。只是不忿这些破事糟心……不过劝你大可不必。他先前拿出一副舆图来,告诉说将来所指之地,皆为贾氏天下。土地辽阔,一个人断无法掌控。所以莫说儿子,连闺女都有一份。略去这个苦恼后,其他的,都是小节。你为当家主母,瞧哪个不爽利,随你怎么处置就是。”

  最后一句话,是顽笑,但也不是顽笑,就看黛玉怎么想。

  黛玉当然没好气白她一眼,随后左右看了看,周遭除了远远的有健妇嬷嬷跟着外,并无她人近前,就靠近子瑜小声问道:“我自不是因为争劳什子家业……只是你说蔷哥儿也是个混帐,咱们多时候拘束过他?怎么偏好偷摸这些身份不清不楚的……他偷摸宝丫头时,咱们说甚么了?”

  宝钗闻言,羞的几乎想在沙滩上寻一条地缝钻进去,却见尹子瑜落笔道:“原我也想不清,可那晚上瞧着他那样折腾你,连我也觉得很不同时,就大致明白了……”

  不等她写完,黛玉就慌了神,想赶紧将纸笔夺过来。

  这姐姐疯了,啥都敢写!

  宝钗却是得了意,伸手极快的抢在黛玉之前,取得了纸笺。

  黛玉“哎呀”了声,起身去抢,宝钗却惊笑着逃开,沿着沙滩往前跑去。

  纵是被海水浸湿了绣鞋也不在意……

  黛玉在后面追着,不过跑了稍许后,她忽地低头看了看沙滩上宝钗踩过的脚印,又看看自己脚下的,一行深,一行浅,忽地蹲了下去,肩头颤抖着笑了起来。

  宝丫头,再叫你贪嘴吃海鲜!

  ……

  三日后,养心殿。

  尹后坐于御座上,李暄另坐一位,诸顾命军机则于殿下分坐。

  独贾蔷站于殿中……

  尹后招其来,却未先说事,而是同韩彬等微笑道:“后宫原不该干政,太上皇龙体欠安时,让本宫暂执朱笔御批,也是太上皇口授,本宫笔录罢。如今皇上登基,偏他过去只是惫赖皇子,未入部堂观过政,诸事两眼一抹黑。你们这些顾命,又怕压不住他的贪顽性子,巴巴将本宫请出来。只是少不得,将来有人骂本宫一声牝鸡司晨。所以本宫将话说明白,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本宫出面看着皇上些,不让他耍性子闹脾气是可以。但正经朝廷大事,本宫一概不理。甚么时候你们觉着皇上是个好皇上了,最起码性子稳重了,就早早开口,本宫也可得清闲。”

  韩彬等苦笑摇头道:“娘娘言重了……”

  尹后却不难为他们,摆手笑道:“说正事罢。今年天灾还有人之祸不断,苍生罹难,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好在大燕国运长存,有诸贤臣齐心协力,助我大燕度过难关。其功,由皇上议定后颁下。不能说诸位已经位列宰辅,礼绝百僚,就有功不赏了。元辅、林相、御史大夫、李大人,皆于社稷有殊勋,为我大燕无双国士……快起罢,你们当得起这四个字。”

  叫起谢恩诸臣后,尹后话锋一转,又道:“但是据钦天监所算,明岁庚子年,只怕灾情还会更重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咱们也别谋万世了,且谋好明年就好。先前本宫将贾蔷的话告诉了诸臣,你们觉着说的不透彻,那就将他叫来,你们当面说清楚。只一点,国事为重。”

  贾蔷笑呵呵道:“其实臣能说的,娘娘都说了。但说甚么,用处不大。不让他们亲手操持一番,他们不会死心的。凭甚么臣能办到的,他们会办不到?臣看不如这样,就让武英殿诸贤才先去办一办。办成了皆大欢喜,办不成……臣再接手就是。”

  还谈甚么?

  再谈无非是叫他让步,只是又怎么可能?

  尹后闻言,深深看了贾蔷一眼后,微微一笑,同韩彬道:“元辅以为如何?”

  韩彬缓缓道:“那就,暂且如此罢。”

  这一步,武英殿着实没脸退。

  即便选择相忍为国,也要等试一试之后。

  ……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平海王

  神京西城,宣德侯府。

  苍梧堂。

  贾蔷看着跪在堂下垂着头无颜面对老父亲的董川,很是不厚道的呵呵笑出声来。

  当日他派董川带兵回董家,软禁了董辅,甚至开枪打伤……

  其实这些倒可以原谅,遭受重伤,却是一个脱罪的由头。

  只可惜,武英殿似乎没理会这些戏法,直接罢免了董辅步军统领衙门大都统的差事。

  董辅才升回一等伯,执掌九门,一等一的重要位置,转眼间就因为董川丢了……

  便是以董辅的城府,也恨不能将这忤逆子砸扁了。

  董川着实没法子,只能求助贾蔷。

  贾蔷登门后,董辅起初根本不见,显然对这个幕后黑手,恨之入骨。

  可贾蔷想见他,也由不得不见。

  当贾蔷落座苍梧堂候着时,没一盏茶功夫,董辅到底还是出现了。

  看着头戴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腰间系着碧玉红鞓带的贾蔷自顾坐在客位上吃茶,董辅即便心中憋恨发狂,也只能低头问安。

  贾蔷看了眼董辅脸上如顽石一般的阴沉,“啧”了声,同董川笑道:“子仪,怕是没甚么好法子。不过有两条路,可让你父子相合。”

  董辅对贾蔷有自知之明很满意,但对他如此自大更不满,重重冷哼一声。

  董川面色苍白,抬头问贾蔷道:“敢问王爷,哪两条路?”

  贾蔷竖起一根手指,笑道:“其一,于朝廷立下灭国之功。只是眼下短时间内难,去西北的话,有几分可能。听说那边准葛尔蒙古又生了些事……只是,以你的资历想去西北当主帅,几无可能。对了,还有一条捷径,估计你老子也打这个主意。若是办成了,不仅你父亲能升官加爵,你也一世荣耀。”

  董川闻言,刚想问是甚么捷径,随即面色陡然一变,惊怒一声:“王爷!!”

  还有甚么捷径,比干掉贾蔷,更能得武英殿那些人的欢心?

  只是董川都做到这一步了,连他老子都干翻打伤了,再这样说,未免刻薄。

  贾蔷哈哈笑道:“你不识逗……第二条路,就是你去小琉球练兵。我以祖宗的名义保证,五年后,你必以世袭罔替之实封国公,再临此地。相信到那时,你老子必不会如此待你……”

  又听到董辅重重一哼后,贾蔷呵呵一笑,道:“眼下嘛,你当信孤三成,等去了小琉球见识到那是一处甚么样的地方后,当信孤五成。一年后,你会信孤八成。”

  说至最后,却是看向了董辅,意味深长道:“本王说话,从来一言九鼎。出去打听打听,何时骗过自己人?就怕有些人睁眼瞎,拜错山门认错主子,那才是倾家灭族之祸!”

  ……

  皇城,武英殿。

  林如海让户部左右侍郎并四个郎中一并至此,以备诸军机垂问。

  整整一天功夫后,至天色已暮时方止。

  户部郎官退去,留下诸军机一个个面色难看之极。

  诸大学士中,原本以尹褚、叶芸资历最浅,当位列末位。

  只是,今日叶芸急着去清点常平仓,不在宫中,尹褚却又是四顾命大臣之一。

  顾命自然在前,如此一来,李晗就成了末席之人。

  这个时候,通常是末席先开口。

  地位最高者,最终拍板。

  虽然心里不怎么是滋味,李晗还是率先开口道:“林相,户部财政怎就到了这个地步?!且不说诸省藩库的税银已经入库了,就是朝廷这半年内抄家……抄出了几百万两银子,也不该打饥荒才是!”

  林如海风轻云淡的笑了笑,缓缓道:“子升啊,历朝历代遭逢如此大旱大灾,而未出民乱,路上无饿殍,无易子相食惨事者,你可听说过?”

  “这……”

  林如海摇头道:“不仅你未听说过,老夫也未听说过。数省大旱呐,赤地千里!这原是要动摇国运,大伤国本之灾厄!可是,朝廷却用尽全力赈济,使得虽仍有不少灾民饿死,可是相比于数百万灾民,只是微小之数。这其中,每个灾民口中粮、身上衣,哪个不要银子啊?海粮,也需要银子呐!再加上,新政始终未曾停止。想要地方官府跑腿,推新政,就得发俸禄,京官更是如此。

  还有边军的军资,赏银等等……你问问元辅,当初我等预料中,至少要有数十万百姓饿死,还密令各省驻军严防匪灾。

  能撑下来,大体平静安宁,原在意料之外。”

  李晗闻言语滞,无奈退下。

  尹褚出面,缓缓道:“林相,再怎样,也要留足今年半年的朝廷预算才是。如今便是想寅吃卯粮都难,天灾之年,也没道理再搜刮百姓。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银子如何是好?”

  林如海微笑道:“怎么会没银子?平海王不是已经给出了解决法子了么?户部发现国债,皇家钱庄购买,再以这些银子赈济,维持朝廷运转。熬过了明年,以大燕亿兆黎庶的底蕴,很快就能恢复过来。趁着灾年,大力推广新政,要老夫说,明岁直接将摊丁入亩按下去。灾年越重,反倒越容易些。如此一来,等熬过庚子年后,一旦风调雨顺,朝廷的财政收入将会迎来暴增。最多三年,国库之充盈,将会达到盛世之准。”

  韩彬闻言,忍不住笑道:“果然有其徒,必有其师。如海,你这画饼的能为,不比平海王差啊。”

  林如海摆手笑道:“关键要看看,这饼到底做成了没有?当初辽东抗旱农物是一桩、往辽东迁移百姓、往小琉球迁移百姓是一桩,再加上,海粮,海运,又是一处。这些饼,哪一个没画成烙熟?哪一个,不是利国利民?

  半山公,依仆之意,武英殿和贾蔷划清界限是应该的。对他提防警戒,也是应该的。私自调兵进京,还明目张胆的另起炉灶,换做是我,我也一样重重防备。

  不过,他的情况也是大家一直看着的,到底有没有反心,也都清楚。

首节 上一节 973/10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财运亨通

下一篇:重生商纣,开局怒怼圣人女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