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拯救大明美眉

拯救大明美眉 第278节

  多尔滚振臂高呼,神情激动。 “是啊,皇上英明神武,是我大清之福啊。”

  豪格当然也不甘心落后,上前躬身施礼,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嘴里赞美着袁承志。 多铎只是跟在多尔滚之后,多尔滚躬身的时候,他也跟着,显然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我哥哥怎么样,我就怎么样。 “呵呵,大清江山的稳固,还要依靠睿亲王和肃亲王你们来辅佐才行啊。”

  袁承志微笑着,凑近多尔滚的时候,忽然轻声道:“睿亲王,你想不想训练出自己的这种高素质的士兵啊?”

  袁承志的目光瞟向了哈木儿及其他身边的士兵。 “想!当然想!”

  睿亲王多尔滚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如孩子得到一件好玩具时一样,兴奋地大声应道。 “好,那……这样吧,你让哈木儿从他的侍卫中挑十名士兵,帮你训练一下吧,训练时间,三个月,至于火枪嘛,我会尽快想办法帮你的!”

  袁承志嘴角一勾,露出一个潇洒的笑容。 “谢皇上!”

  多尔滚再次躬身,豪格却不干了:“皇……皇上,臣……臣有本奏。”

  “哦?但说无妨。”

  袁承志脸上露出理解的笑容,他当然知道豪格说话的意思,可他豪格不说出来,袁承志就是故意装作不知道。 “皇上,我也希望我手下的儿郎们一个个象他们一样!请皇上成全。”

  豪格说话时,指着哈木儿身边的士兵,羡慕之色异常明显。 “哦,我明白了,呵呵,这个简单,哈木儿,你也帮肃亲王挑选十名军事教官,即日起上任,训练时间也是三个月,到时候我可要验收训练成果的。”

  袁承志吩咐哈木儿道。 “是!皇上放心,我一定要将他们训练成为忠于大清,忠于皇上的铁军!”

  哈木儿眼里的崇拜之色,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的。 “谢皇上。”

  豪格也不敢再称呼袁承志为弟弟了,躬身道。 袁承志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尽管自己的侍卫队士兵训练的是睿亲王和肃亲王的军队,可是经过这些教官们的努力,到时候,他们肯定会成为只忠心于袁承志的具有铁的纪律的军队的!这一点袁承志当然有自信,他相信他派出的士兵,会完成他交给的任务的。

第164章 覆巢之下

  腊月和正月,倒也是练兵的最佳时机,因为练兵的时候,是要让所有的士兵们受罪,用教官们常用的话说就是:如果你们有一分钟舒服,那就是我的错误!豪格和多尔滚的士兵们,经过了哈木儿派出来的教官的训练后,每天都是一个个精疲力竭,恨不得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无奈教官们一个个如狼似虎,稍有不如意,便连打加骂,下手也极是狠毒,士兵们一开始对教官们非常痛恨,到了一个月后,士兵们都发放了***,训练打靶的时候,士兵们才看到了教官们的笑模样。 士兵们这才发现,原来这些教官对自己是那样的关心,那样的爱护!教官对士兵的爱,就是体现在平时训练的严格要求上,甚至是近乎虐待一般的残酷训练,这才是对士兵的好。教官们经常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三个月来,袁承志流连于大小玉儿、香儿诗儿之间,有时还与李香君手谈一番,宁玉莹对待袁承志也是极尽媚惑之能事,她从别人的口中知道,现有的皇帝是一位大有作为的好皇帝,将来肯定会君临天下,于是心中更加爱极了袁承志。 孝庄皇后被封做了皇太后,博氏(就是太子妃)做了皇后,香儿诗儿还有宁玉莹都被封作贵妃,袁承志与李香君相处之时,并不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是一位富家公子,难得的是,李香君居然也不询问,只与袁承志谈棋论道,吟诗作画,渐渐地看向袁承志的目光里,似乎就多了一些什么。 沈阳的大清众臣不知道的是,袁承志每天都会从飞鸽传书中获得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信息,有许多事情,多尔滚和豪格等人也不知道,袁承志当然不会随便透露给他们,就孝庄皇后,也被袁承志蒙在了鼓里。 袁承志每天闲闲地游荡于几过个女人之间,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就连知道一点他底细的多尔滚,也是心中暗暗焦急,却不敢跟袁承志进谏,只能静观其变。三月初的时候,豪格、多尔滚和多铎,竟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袁承志和哈木儿不见了!什么叫不见了?多尔滚询问孝庄皇太后,她也不知道,皇后博氏不知道,多尔滚甚至找到李香君的住处去询问,李香君当然也不知道!袁承志究竟去了哪里? 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让北京城陷入恐慌的是漫天飞舞的传言,先是有人说,李自成的大军已开出关中,进入了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北京了;又有传言说,大明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发生了严重的地震,震动了大明朝的龙脉。传言中最可怕的是说有人夜晚经过紫禁城正门,经常会听到鬼魂的喧闹和哀嚎,那些鬼魂好象是大明朝曾经的皇亲国戚们。总之一句话大明朝气数已尽了。 和北京城内的恐慌比起来,皇宫中似乎显得平静许多,这一天,也就是1644年的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在宫中接见了一个大臣,这天的接见极为隐秘,除了崇祯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将要谈得是什么话题。谈话之前,崇祯让所有的人退出,一主一臣就这样从清晨一直谈到了第二天的黎明破晓时节,才算把事情讨论的情清楚楚。 那么崇祯皇帝这样一次秘密的会见谈论得内容是什么那?提起这件事还要先来看看当时中国的形势: 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混乱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祯,已经不是中国唯一的皇帝了,在北京东边的沈阳有虎视眈眈的大清军队,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在位的17年中这三股势力一直是此消彼涨,但是到1644年,原来均衡的势力被打破了。在这年的年初,曾经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国,国号大顺,一建国李自成作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挺进中原,矛头直指北京城。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时大明朝的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那其中有一位叫做李明睿的大臣,他的建议就比较有创意,是主张三十六计走为上,也就是逃跑,当然人家当时是没这么说,他的原话是建议北京城应该迁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咱万岁爷在,早晚咱还能打回来。 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召见得正是这位李明睿,商量的话题当然也就是关于北京城搬迁的事宜。但是皇上召见大臣干吗要搞得这么神神秘秘那?这呀还要先了解一下崇祯得心思,这说起来话就比较长了。 话说17年前,那时崇祯皇帝的身份还是信王,当时的皇上是崇祯的哥,天启皇帝朱由校。天启皇帝没什么文化,基本算是文盲吧,但是他的爱好还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爱好就是能做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匠活,每天清晨,皇宫中就能听到他叮叮当当的做木工活得声音,这声音有时半夜都不消停。 因为忙于每天打家具,天启皇帝把朝中的事交给了一个是宦官魏忠贤,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奶娘客氏,这两个人据说还是名义上的夫妻,既然你把天下的事都交给人家了,那人家也就不客气了,把大明朝当成了自己家,只要是可能伤害他们家的人那只有一条路-死!最后大明朝的政事是乌烟瘴气,而天启皇帝自己也绝了后。天启皇帝命短,年仅22岁便离开了人世,他唯一的弟弟信王朱有检就这样阴错阳差成了当时全球最多子民的大明朝的皇上。 16岁登基的崇祯皇帝由信王府搬入大内,在宫中生活的最初几天,每天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干粮,宫中准备的东西根本就不敢碰。人们都估计这个小皇帝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死在魏忠贤的手里,或着是换一种方式成为魏忠贤得傀儡,但是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崇祯当上皇上后,对魏忠贤和客氏相当的礼遇,但是魏忠贤并不踏实。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好色。想来,在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下,崇祯皇帝自然对美色更无兴趣了。 据说,为了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担心,崇祯皇帝将送来的绝色女子全部留了下来,但却仔细地搜这几个女子的身。结果发现,在她们身上,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作为“**香”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魏忠贤的目的很明显,是要把崇祯皇帝带坏,最后象他哥哥那样成为自己的木偶。崇祯皇帝把春药扔了,但是对魏忠贤却不动声色,依然是褒奖不断。 在魏忠贤以为自己的危机已经解除的时候,崇祯却借着一个大臣的奏折先是逼着魏忠贤辞了职,最后更是让这个走投无路的宦官自了杀。从此,树倒胡狲散,魏忠贤余党的清算也很快就着手进行了。 以16岁的年龄对付一群势力强大的阉党,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不动声色,从此以后这拍马屁的大臣们可有的说了,天天称崇祯是明君圣主,最后连崇祯自己也坚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对自己的政治才能那是相当的自信。 一直到1644年,当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打到北京、这个自信的皇上面对迁都问题的时候,他自己有点转不过来弯子。你想一个英明果敢的君王怎么可能自己提出放弃宗庙,放弃京城,逃跑那,崇祯自己根本就接受不了。他不能被人议论哪,他丢不起这个人哪。那怎么办?只好找个人代自己来提出这个南迁的计划。 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那个时代称作金陵)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南京定都,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 在皇帝和李明睿彻夜研究后的几天以后,李明睿就在上朝时提出了迁都的动议,但是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大臣们的一顿炮轰,反对的最厉害的竟然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大学士陈演。陈演提出皇帝应该杀了这个李明睿,这样才能安定人心。 大臣们为什么会反对这个提议那?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跟皇帝一样认为崇祯皇帝是个忠烈的君主,皇帝不可能同意这样一个逃跑的方案,所以纷纷表示反对以显示自己的忠诚。事到如今皇帝也只能哑巴吃黄莲,把迁都的想法咽进了肚子里。那么接下来他会怎么做那? 75公里的城墙为什么挡不住农民军,四路勤王军队为什么不能救崇祯于危难?刚才我们讲了崇祯皇帝精心策划的迁都计划在大臣们的纷纷反对之下胎死腹中了,崇祯皇帝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跑是跑不了了,只有死守这一条路了。 1644年的北京城已经是相当巨大了,到底有多大哪?咱们从城墙的城蝶上、也就是城垛上就可以推算出来,这时的北京城经过明代14个帝王的轮番扩建,到崇祯这一代,仅内外城墙上修建的雉堞,就达到了15万四千多,每两个雉堞相距大概5米左右,这么算下来北京城内外城城墙总长已经达到了75公里。但是守卫京城的三大营的总数仅仅只有3万人,许多城墙根本没有士兵守卫。 据说为了征召士兵,崇祯皇帝曾经在大臣中募捐,他派太监徐高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让他作个表率。周奎回答的挺干脆说我那里有钱,我穷的很那。徐高再三说明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还是不松口。徐高被逼急了,哭着说皇后的爹还这样,大明算完了。周奎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只好答应捐献了一万两。其他的大臣也和周奎一样不愿意捐,最终这场声势浩大的募捐只募集到了:二十万两。但是这些大臣们到底有没有钱那?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不少大臣被抄出巨额家财,皇上的老丈人周奎仅现银就被抄出五十二万,家中奇珍异宝更是不记其数。 既没钱又没人,没办法,一月中旬,崇祯皇帝召见了宁远总兵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当时吴三桂拥有精兵3万人,是大明朝最重要也是最精良的一只军队,崇祯皇帝有意把吴三桂的军队调进关来,对付农民军,吴襄听了崇祯的打算,慷慨陈词说李自成绝对不是吴三桂的对手,这让崇祯皇帝十分高兴。 但是当时的局势是吴三桂部一旦入关,山海关外就等于拱手送给了大清军队,崇祯皇帝实在是不好自己提出来调吴三桂回京,所以1月21日,崇祯召集大臣们集体议政,希望能有个人配合一下提出这个建议。 那么大臣们为什么还是要反对哪?因为崇祯皇帝的想法不明朗,所以大臣也都不敢承担抽调四方重兵的责任。就这样调兵勤王的事由于大臣们的反对又搁浅。 这样一拖就拖到了3月1日,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陷大同,即将兵抵宣府。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这时,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但是此时崇祯已经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只有唐通率领8000名援军及时赶来,其他的三个将领不是称病,就是延缓。 实在是没辙了,三月初,一只由近四千名太监组成的城防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北京的各处城墙。太监们没学过打枪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监们还在学习瞄准和放炮的技术。 比较有意思的是,三月初,崇祯皇帝曾经希望的迁都方案又被大臣们翻了出来了,这时的说法改了,说是让崇祯皇帝固守京城,但是太子到南京监国,一旦时局有变,明朝进可攻、退可守。大臣们还自告奋勇要求护送太子出行。但是这时的崇祯已经和一月份判若两人了,他不再准备迁都,面对着大明江山的危亡之势,痛心疾首的崇祯皇帝,已经抱了必死之心。 1644年3月18日彰义门,也就是现在的广安门外,香烟缭绕,已铺上了黄毯,摆上了龙椅。李自成心满意足地坐下,身边是沦为阶下囚的两位明宗室亲王:秦王、晋王。京城的虚实他早已派遣手下扮作客商摸的清清楚楚。现在,四郊各路官军或降或逃基本扫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了。 李自成当然不知道,京城的周围,还有袁承志安排的一股隐形的势力,而且这股势力的强大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人的估计! 李自成围住北京后并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监杜勋做为使者和崇祯议和,但是那个曾经因为自负而错过了迁都、因为犹豫而延误了调援军的崇祯,这次豪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 崇祯皇帝拒绝投降据说还有一段隐情,在几年前,当李自成的农民武装如火如荼的时候,崇祯皇帝曾经专门派人到陕西米脂县将李自成的祖坟给破坏了,中国古人有传统,一般会尊重先人的遗骨和宗庙,但是崇祯皇帝先破了这个例,后来,李自成打到北京经过明朝皇帝的12陵的时候也毫不犹豫的将12陵的享殿给焚毁了,据说崇祯皇帝听到祖坟被焚毁的消息号啕大哭。在崇祯的心底也许还是有些担心李自成将来对他毁掉李家祖坟的事继续进行报复。 劝降失败以后,农民军开始攻城了,一时之间火炮齐发,震耳欲聋。大顺军早已准备好了云梯,呐喊声中蜂拥而上,前排是几队架云梯的,后排则是携盾持刀的攻击队,前排倒下,后排跟上,连续冲锋。很快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被一举攻占,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到下午外城被全部攻占。 李自成和崇祯皇帝都没有想到,袁承志率领的最为强大的第三方势力已经悄悄进入了京城,八万多战斗力强大的士兵,分作千人一组,进入京城前,何捷按照袁承志的指示,给每个小组分配了详尽的任务,全部化装进入自己的任务区域,每人身上携带的火力,完全能够以一当百,特别是专门有一队人马,专门负责从皇宫中抢救周皇后和袁贵妃,那队人马挑出来的都是何捷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一个个身手极为高明。

第165章 “老丈人”

  而这时的崇祯登上了紫禁城的最高处,见北京外城烽火连天,农民攻城不止,却看不到任何援军的影子,直到大势已去,大顺军攻进内城是早晚的事,他回到乾清宫,对皇后说了一句话:大事去矣,然后开始安排后事,崇祯先是令人将太子们换上便服,送到皇亲们家去,以备东山再起。 送走了太子,崇祯来到后宫,他命令皇后和妃子以及女儿们自杀,遍寻周皇后不见,崇祯皇帝纳闷不已,寻找袁贵妃时,竟然也找不到!崇祯挥刀砍去,接着他又连续砍伤了好几个平时宠爱的嫔妃。可面对自己最喜欢的年仅15岁的常平公主,崇祯皇帝有点心软,连砍了两剑都砍偏了,长平公主(也就是金庸小说中的阿九,后来的九难神尼)失掉了一条胳膊,晕倒在地,后来不知所踪(其实是被袁承志派去的假扮的太监救走)小女儿昭仁公主被他一剑砍死。 崇祯皇帝一共是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逃跑的太子后来投降了李自成,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再说崇祯杀完至亲后,带着十几个太监在京城转了一圈,他传着便装,带着数十名持利斧的太监,骑马跑到朝阳门,但接近城门的时候,城墙上竟然有太监向他放炮,崇祯一伙人又只好钻胡同前往正阳门也就是现在的前门,但是正阳门城楼上已经悬挂起表示情况紧急得三盏白灯笼,崇祯只好作罢,但他还不死心,又到北边的安定门,但城门怎么都打不开,崇祯皇帝看实在无法出城只好又回到宫中。 在这天的午夜,实际上大顺军队已经攻入了内城,但是崇祯并不知道,在突围不成后,崇祯返回紫禁城,鸣钟开始召集众大臣,据说他的嘴里还喃喃自语说现在是上朝时间,大臣们应该上朝了。但是他敲了好一阵,却没有一个人来。 此时更敲五鼓,崇祯皇帝的连身边只剩下太监王承恩一个人,两人手拉手走上了景山,到达了山顶的寿皇亭,这里看去北京城火光冲天,杀声不断。环顾四周崇祯皇帝的心中大概只剩两个字:绝望。3月19日凌晨,当东方刚刚露出一抹晨曦,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在寿皇亭旁的一棵海棠树自杀身亡。 在崇祯皇帝的衣襟上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另一行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崇祯皇帝的第一段话是说,事到如今不是我无能,都是因为周围的大臣们把我给耽误了,第二段话是说,我死了众人依然要听从我儿子的指令。当然正如我们后来知道的,自此大明朝算是彻底完了,崇祯的儿子们从此无人知道下落,至于崇祯自己,确实够倒霉的,虽然也曾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但是却从此被人称做了亡国之君。 从沈阳城秘密‘消失’的袁承志和哈木儿,与杨眉母女一起,带领个千人队,进入杨眉母女的原来的府第,那个小小了四合院,只能容纳一百余人,其他人便分布在四周围的院落中。 黎明的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天际万里无云,如此晴朗的好天气里,竟然发生了大明的灭亡这样的一件惨事,袁承志不由喟叹不已:“崇祯皇帝,死了!”

  “什么?教主哥哥,你怎么知道?”

  杨眉一袭黄衫,黑纱覆面,睁大一双美丽的俏目,娇声问道。 “我当然知道。”

  袁承志笃定地说道,看到身旁的杨眉飘然若仙的风姿,袁承志呆了一呆,随后目光转凝,侧耳倾听着大街上纷乱的喊杀声,四散奔逃的百姓们的脚步声,兵器交击声,袁承志并不担心自己派出的军队,因为他们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无敌的军队,无论是大明军队还是李自成的农民军,遇到他们,只有败亡的份儿。 杨眉的美眸中闪着异彩,因为她看到了袁承志对自己那一时的痴迷!她的芳心狂跳不已,一双玉手互握,渐渐地手心浸出了汗。她故意扭过头去,不看袁承志,以掩饰自己的羞态,飘飘的长发,窈窕的身姿,仍然如此美丽。 其实,袁承志也是被杨眉的美丽给暂时迷惑了一下,杨眉年龄小,身材的发育却是极度成熟,凹凸有致,幽香袭人,尤其是她的脸上,经常覆着一层面纱,只能看到她暴露在外的一双美眸和两条秀气的弯眉,只是从她的眉目之间,袁承志也能推断出来,那轻纱下的娇面,一定是绝美如仙!正是这种掩饰起来的美,让袁承志心动不已。最美的东西是什么?是你的心中知道了它的美,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于是在你的心中构思、遐想、憧憬,那才是你心目中的至美。 “我们到大街上去看看吧。”

  久经战场拼杀的袁承志,不知道此时的京城被李自成的乱军糟蹋成什么样子,心中为百姓的受苦一疼,叹了口气说道。 “是!”

  哈木儿连忙答应一声,一挥手,后面跟上了一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步枪,大刀,肩上是子弹带,腰间一圈儿都是手雷,竟然有十个人,背上背着枪榴弹!这样的军队,与冷兵器时代的明军和大顺军队相遇,战斗之后的结果自然不用推测。 周皇后和袁贵妃那里,袁承志已经派了人保护她们的安全,就是阿九,也有人专门保护,此时要去哪里?袁承志稍稍思考了一下,直奔嘉定伯周奎的府第。一路上,袁承志的命令是:遇到军队,不管是哪一方的,统统给我猛杀,遇到百姓,放过去。 杨眉母女两人,紧紧跟在袁承志身后,杨眉不由自主地打量起前面袁承志高大伟岸的身躯,这个男人,拥有的数万精兵,真的足以横扫天下!他将要建立的,是多大的事业?杨眉凝目思索着,眼中看到的是,袁承志行走于战乱中的京城大街上,高大的身躯如一座山,他步履从容,毫无怯懦之态,真是如闲庭信步!杨眉不由佩服起袁承志来,这个男人,难道真是有神一般的胆量? 杨眉当然想不到,袁承志曾经在比这种形势更加危险的枪林弹雨中度过了很长的时间,对这种程度的危险,简直当作家常便饭一般。 “教主哥哥,你走慢一点儿,小心一些。”

  杨眉不由自主地靠近了袁承志,悄声说道。杨眉的母亲,听到耳里,嘴角露出慈祥的笑容。 “放心吧,倒是你,跟在我身后,不要离得太远。”

  袁承志的目光,望着前方,他没有回头,声音里却充满关心,杨眉顿时觉得心里一暖,美眸中掺杂的某种成分,似乎又大大增加。 忽然,袁承志的身影拔地而起,黑夜中大家都看不到他在做什么,齐齐一惊,随后就听到四五十米外,一声惨叫。杨眉的母亲看得清楚,袁承志跃到空中,抓住了一支箭!并且随后将那只箭按来路扔了回去。 “大家都小心。”

  袁承志仍然走在前面,沉声喝道。 “皇……公子,你退后。”

  哈木儿急了,快步上前,挡在袁承志身前,几名士兵跟在哈木儿身边,“公子,请到后边。”

  “哈木儿!你们都站到我身后。”

  袁承志沉声道,“这是命令!你敢不听?”

  声音转厉。 “公子!”

  哈木儿一边快步在前面走,一边激动地说道:“公子,你不能让我们缩在你后面!就算回去后你要杀了我,我也要走在你的前面!”

  众士兵齐声道:“对!我们都一样!”

  “你们……”

  袁承志虽然知道前面危险,以他们的本事,难免会受伤,可是,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无奈地说道:“好吧,你们都小心一点儿,防备对方的冷箭。”

  “公子放心。”

  哈木儿大声吩咐着士兵们:“兄弟们,都小心冷箭,注意保护公子。”

  “是!”

  一千名士兵,齐声答应。 杨眉母女看着这样的军队,看着袁承志受到所有士兵们的如此爱戴,心中的佩服之情,无以复加,她们何曾见过这种官兵之间的关系?袁承志这个最大的军官,居然身先士卒,把安全留给士兵,迎着危险而上!士兵们为了保护他,不惜冒着违抗军令的大罪!这是比兄弟感情更深的一种鱼水之情,这样的军队,绝对会无往而不胜!杨眉的美眸四下里一打量,这才发现,她们母女也处于被所有的士兵们的保护之中! “哈木儿,你给我记住,我们要杀的是官兵和匪兵,老百姓是我们要保护的!”

  袁承志再次申明自己的命令,“我们的军队,是老百姓的军队。”

  这种说法,在当时可是极为先进的一种思想。士兵们一个个都是老百姓出身,家中有父母妻儿,自己的主帅会有这样的命令,他们放心了,只要自己的军队所到之处,自己的父母妻儿都会受到主帅和兄弟们的保护!这种情况下的士兵们,一个个精神百倍,士气高昂!他们知道,就算他们战死,主帅也会象自己一样,照顾自己的父母妻儿! “还有,作战的时候,杀敌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随便牺牲自己的性命。”

  袁承志再次嘱咐道。 “是!公子放心!”

  千人一起发出响亮的回答,顿时群情激昂,一个个如下山的猛虎似的,冲向了嘉定伯周奎的府第。 杨眉母女就纳闷了,哪有主帅这样吩咐士兵们的?让他们爱惜自己的性命?那还怎么打仗?可是看到士兵们冲天的斗志的时候,她们更是无法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士兵们拼死效命于袁承志,原因有二:一方面,袁承志将他们看作自己的兄弟,爱惜他们的生命;另一方面,袁承志的军队里,军饷向来比大明任何一支军队发得都多,抚恤金也相当多!再加上袁承志对老百姓的安抚政策,更是别的军队无法比拟的。 袁承志之所以到周奎的府第过来,当然是为了保护这位自己的‘老丈人’,因为自己跟周皇后有了一腿,当然不愿意看到周皇后的伤心,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这个国丈老大人,家里可是有着数十万两的银子呢,袁承志当然惦记上了。 嘉定伯周奎的府第,在黑夜里显得一片阴森,门前尽管挂着几盏灯笼,可那昏暗的光,是无法照亮整个街道的。袁承志率部到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况,袁承志还没有吩咐,哈木儿已经命令士兵们,门前留了十余名士兵警戒,其他人迅速冲进了嘉定伯府,根本不管家丁的拦阻。 家丁们阻拦的方式,其实也很老土:十余名家丁,直接拿着手中的腰刀,前来阻拦袁承志如狼似虎的军队!袁承志率领的士兵们拿枪指着他们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危险,竟然还在叫嚣着要把袁承志的部队给消灭! 直到袁承志的士兵们拿出了大刀片,以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速度,迅速放到他们脖子上的时候,他们这才担心起来:原来这伙人不是那么好惹的啊。于是才撤除了门前防卫,纷纷举手作投降状,随着众人的人流,进入府内,心里犹自惴惴。 周奎迅速迎上前来,拱手为礼:“不知各位,究竟是什么军队?到我府里,有什么事?”

  礼貌也算是颇为周到,可他面对的是哈木儿。 “我们大顺皇帝说了,只要你们肯配合。收没家产之后,不杀你们的人。”

  哈木儿按照袁承志的吩咐,随口说道,袁承志当然没有跟进来,要不然,收没这个国丈爷的家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周奎明白了:这些人根本不是大明的军队!究竟要对他如何,他也只能听天由命,女儿虽然贵为皇后,可如今的天下,还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崇祯皇帝的呢。他还能怎么样?收养的几百名家奴,如今竟然一个个噤若寒蝉,还能如何? 周奎立刻上前一步,面向哈木儿拱手作辑:“请问将军,能否宽容一下?”

  说着话,顺手悄悄将一张银票塞进哈木儿的衣袖中。 “你……混蛋!”

  哈木儿从衣袖中抽出银票,根本不管银票上的数字是多少,其实,上面的数字是十万两!哈木儿大声喝道:“周奎!你给我放明白点儿,你家里的一切物品,全部充公!充公!明白不?靠,不明白的话,把他家的人全部杀光!”

  哈木儿一挥手,旁边当然就吓坏了周奎。 “啊?不……不要啊,将军,我家的银子,全部都给你,全部都给。”

  周奎差一点就跪下了,颤声说道。 “哼,来呀,给我搜!”

  不一会儿,士兵们就从府里的各处搜到了三十万现银,可是,跟袁承志所交代的五十二万两,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可怎么办? “周老先生,我看你不老实啊,你家里的银子,难道就这么多了么?哼哼。”

  哈木儿发出一阵让周奎冷汗直冒的阴笑,“快说,说得慢了,你全家男人都要被杀,女人嘛,嘿嘿……全部当作官妓!”

  哈木儿这回,算是做足了为所欲为的乱军模样。 “啊?不……不要啊。”

首节 上一节 278/3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无耻家族

下一篇:偷香高手(夫人们的香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