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43节
从训练画面上看,明军还是有战斗力的,接下来就是一番杂七杂八的讨论,大家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商讨了应对进攻的各种可能性。各种各样的方案被提了出来,从游击战术到骚扰作战,甚至有人提议在捍马上装满炸药,冲到琼州城里去直接炸了官衙,以此来拖延敌人进军的时间……
没人嘲笑他,因为提出这条建议的小伙子同时表示由他自己来开车,大家只好告诉他这个集体暂时还不需要肉弹,穿越众也不会学哈马斯。
由于太多的计划被提出,军事组首脑唐健都感到无所适从了,最后他只好直接点了几个人的名字:
“老解,庞雨,凌宁,北纬,还有您——老李教授。你们几个组织一个参谋组吧,由参谋组来负责制定对敌计划。”
“我?参谋?”
庞雨和李教授等人都愣住了,他们从一开始就声明过了:从没参过军啊。
“没错,作战参谋。没当过兵不要紧,关键是你们头脑清晰,条理性强。而且都很熟悉明朝历史,是我们中间最了解敌军情况的。我们的发展路线也主要根据你们的建议来制定,知己知彼,判断力优秀,这就足够了。对军事问题有不了解的地方,北纬和老解会帮助你们。”
“好吧……”
被点到名字的人接受了这项任务,这不仅仅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重大责任。整个团体的安危,都将由他们几个人来承担。
没被点到名的人也决不是轻松愉快,唐健明确表示从今往后军事组将大幅度加强训练强度,而所有的物资生产部门也都被要求尽量增加产能。
此后十几天,大家仍然按照年前制定下的建设计划继续搞生产建设。只是工程组的工作重心从厂房建设转移到为新基地修建防护设施上。在此期间结构师陈俊同学开始做某种尝试——他让人砍了大批毛竹,剖成竹筋,在建筑碉堡和围墙的时候编入水泥中,其位置恰好是理应配置钢筋的区域。
“怎么,你真打算搞竹筋混凝土啊?这东西能成功么?”
明朝的建筑技术完全沿袭宋代,除了大量用砖石材料外,在关键性的木作技术上与北宋时期几乎没啥变化,成书于宋朝的《营造法式》直到明末依然是所有建筑工匠的标准。工匠们用“材”作为基本单位来计算所有部件尺寸,而这种古老而繁杂的方式让庞雨等人完全无法适应。
所以他们在建造房屋时理所当然的使用了现代技术,以砖石墙作为主要承重体。但在梁板的选材上遇到很大麻烦——没有钢筋,就没有现代建筑中最基本的材料:混凝土。无论楼板还是梁柱都无法制作,目前只能用木板木料代替。
庞雨以前也曾经听说过当年国家困难时期,有用竹筋取代钢筋承担拉伸应力的混凝土构件存在,但那只是建筑史老师作为奇闻轶事说着好玩的,而陈俊作为结构专业的从业者,对此显然比他有更深入的认识。
“优质竹材的抗拉强度其实是非常高的,介乎于一二级钢筋之间,用技术手段处理后完全可以取代钢筋。1916年前后,因为一次大战导致钢材紧缺,在广州的中国建筑师就用竹筋混凝土建造了很多房屋,一直用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才被陆续拆除。”
虽然以前从来没搞过,但陈俊来到海南岛后不久就提出过使用竹筋混凝土建造房屋的构想,这些天来他好像一直在为此作技术准备。和钢筋相比,竹筋混凝土当然有很多缺点——不防火,容易被蛀咬腐蚀,受温度影响大……等等。但在没有钢筋的条件下,它仍然是最好的替代品。
目前还是试验性阶段,陈俊只是搞了几处简易设施。最主要就是造了一座竹筋混凝土的碉堡。在防护墙外面覆盖厚厚泥土层避火,竹材在使用前用浓石灰水浸泡以避免腐蚀和蛀咬,海南岛本身的炎热气候使得混凝土构件不会结冰,没有热胀冷缩现象来影响构件寿命——据说当年日本人在南方的很多碉堡也是用竹筋建成,很是让美国佬头痛了一阵子。
另外还用竹筋做骨架造了一批预制梁和预制楼板,如果强度试验能通过的话,他们就能造楼房了。
工程组的劳动力数量在春节结束后有了一次奇迹性的增长——那四个被放回家去过年的劳工全都回来了,这倒并不让人吃惊——尽管阿德曾表示说可能会有一两个人一去不还。
而让大家真正吃惊的是——那四个人不但自己回来,还另外带来了大批人口,足足有六十多!当这些人聚集到绿区大院门口的时候,穿越者们差点以为又是遭到袭击。
查问下来,除了那四个人的亲戚朋友外,还有其他许多劳工都带口信把家人给招来了,比方说老滑头张庐山的全家十二口都在其中,整个一副卖命到底的架势。
如何安排这些人颇让穿越众伤了一番脑筋。作为主动投靠的本地人榜样,肯定是要被善待的,其中的青壮年劳力也正好是工程组所需。不过六十来号人中有四十多是老弱妇孺,这该如何安排?
第三十九章 老解的野望
尽管这些女人孩子们都表示她们什么活都能干,但庞雨并不想要这些人,工程组中本地劳工所负责的工作对体力消耗强度都很大,例如挖土方和采矿之类。偶尔有一些不那么累的工作又都需要技术培训,比如砌砖,扎钢筋(现在是竹筋)之类,这些事情都不适合老弱。
又有人建议把这批人放到后勤部门,让她们给厨房李大师傅打下手。不过出于慎重起见,大家商量以后还是觉得不放心让本地人负责自己的伙食,现在仍是在和明王朝对峙的紧张时期,万一厨房里混了个奸细可不得了。
最后是吴南海同志的农业组要走了这些人,开春以后农业组要做的事情马上就会多起来了,而种地这活儿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况且这些人原来大都是卫所官兵及其家属,本来就都是农民,干这个轻车熟路。
农业组成立很早,不过前段时间行事一直很低调。因为大家初到明朝的时候已经是阳历十一月份,阴历也十月多了,农时已过,这种事情一点都勉强不起来的,所以农业组前段时间主要是做了些整地和准备工作耐心等待春天。在此期间顺便补种了十多亩番薯,眼看快要收获了。
他们占据的农田据说是来自于那个被打死的临高百户,不过这位百户官具体拥有多少土地他们并不清楚,吴南海只是根据俘虏交代找到了位于海边附近,已经被抛荒许久的几十亩地,是不是那百户的只有天知道,反正穿越众在这块地上种番薯,种烟草,种辣椒,还搭了些茅草棚子……无论怎么折腾,从来也没人来主张过土地的所有权。
由于完全不熟悉农业事务,庞雨对农业组的发展状况一直不太清楚,除了根据他们提出的要求安排劳动力去盖了一些草棚房屋外,农业组一直也没要求什么。倒是解席这段时间经常去农场晃悠,这让庞雨颇感诧异——解席和他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城市小资,跑郊外连韭菜大麦都分辨不出的,这家伙啥时候对农活感兴趣了?
有了疑问就要解决,庞雨索性跟老解一起亲自跑过去看看,后者尽管不太乐意,但庞雨铁了心要跟去做尾巴他也没办法,只好带他一起去海边,一起去找那位张宇同学……去要小鸡崽子!
触手男……嗯,就是那位咸湿佬张宇同志,他的名字和“章鱼”同音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家伙还真养了一只章鱼宠物,还经常喜欢把那软乎乎粘嗒嗒的东西顶在头上扮演德莱尼人,所以很快大家都直接喊他章鱼,或者触手怪。
虽然有些怪癖,不过张宇有一项本事却挺让人佩服的——他能和任何动物都保持友善状态,此人当初自报的特长也正是动物养殖。在与当地人关系改善后不久,吴南海,张宇,还有其他几位通晓养殖的同志一同建立起了穿越众自己的养殖场,养了一些从本地农民手里收来的小鸡小鸭,还有几头小猪崽子。
眼下天时不对,虽然海南这地方气候温暖,但这些出生时间不对的小动物一般很难活下去,所以农民才肯把这些注定养不大的小家禽小家畜便宜卖给他们——在当地农民们眼中,这些“短毛”们一定都很傻。
可农业组的兄弟们却是信心满满,他们中间有人才啊。研究生吴南海的专业方向是杂交水稻,但上本科的时候也学过一点畜禽养殖,不过这已经不算什么了,另一位名叫李江东的兄弟家里就是开养猪场的!虽然他本人自称最擅长的是杀猪……
而农业组的王牌杀手锏则是一对三十来岁的农民夫妇,河北省小屯村人。这年头农民兄弟大都出门打工,留在家里还能致富的,那肯定是在种地或养殖上有两把刷子——凭啥说他们致富了?——没致富的可能跑海南岛来旅游么?
事实上在询问专业特长的时候,这对农民夫妇的回答让不少人喜出望外,对他们的重视更甚于许多大学毕业生。这对名叫张茂花和吴有福的农民夫妇这些年来为了脱贫致富尝试过许多路子,养鸡养鸭养猪养鱼都干过,不过收入并不好。而真正让他们发财的却是这两年刚刚时髦起来的养苍蝇蛆和黄粉虫——也就是俗称的面包虫,卖给本地厂家做成高级蛋白饲料出口。夫妻俩赚了钱之后出来见见世面,却很意外见识到了四百年之前的明朝世面……
按照农业组内部分工,张宇是负责养小鸡小鸭的,而解席去找他要小鸡崽则是为了拿这些毛茸茸的小东西去讨好他女朋友。老解这家伙为了追女仔可是用尽了一切手段——养殖场的鸡崽属于集体物资,他想要来干私事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我说,这样行么?养殖场就那么几十个鸡崽,他们不大可能放给你做宠物吧?”
庞雨对解席的计划很是不理解,上次因为拿集体储备去宴请黎族人士,以胡雯女士为首的管家婆们已经闹腾过一次了,一直以来大家对集体物资的去向都很关注,要知道腐败这种事情可是最容易破坏集体团结的。
“我当然不是白拿的,要用东西去交换呢!”
解席先把庞雨带到到了集镇上,从某个农民那里拿到了显然是早就寄存好的一个大竹笼子,笼子里面居然是两对兔子。
“两对兔子换一对小鸡崽,养殖场不会吃亏的。”
“那你为啥不直接拿兔子去送礼呢?我觉得兔子比小鸡可爱多了。”
庞雨愈发的不理解,而老解则很无奈的叹了口气:
“我本来也这么想的,可茱莉她根本不喜欢兔子!我好不容易才打听到她以前养过一对小鸡……”
“茱莉?那个港妞?”庞雨却吃惊的停下脚步,“我们大家一直都以为你追的是王娇娇呢……”
“那空姐很漂亮,不过不合我的胃口。”
虽然无意中说漏嘴泄露了自己的目标,解席倒没显得很尴尬。
“我喜欢的女人是那种比较强势,性格自主,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嗯,年纪也不能太小,要有成熟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