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治 第123节
当言语上搞不定对方之时,怎么办?动手呗!精神上扭曲不了你,肉.体上我灭了你,一切不就又回归以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动手之前吧,双方的关系,其实也不算差,算是一个美好的“误会”了。
因为当时中原大地各种“道术”盛行,东传的佛教初始也被人们误解为“道术”一种,而西域僧人为了传教,也迎合以“道人”自称。
所以和尚最开始不是自称“贫僧”,而是“贫道”也。
佛教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叫做佛教,叫做浮屠教,真正在神州大地立下根是在南北朝时期,受到那些胡人君主的大力吹捧支持,没办法,这佛教的教义好啊。
打你一巴掌,你还得把嘴巴伸过来,再让人打,这样受尽苦难,死后就能到极乐世界,说不定还能立地成佛呢,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教义吗?这样的教义,可是那些胡人君主梦寐以求的。
于是乎,佛教发展壮大了,后来虽有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但悲剧的是,像梁武帝这样兴佛的人无疑更多,甚至梁武帝直接披上袈裟,皈依佛门了。
后世明朝小说家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中就有提及,甚至还神话了,悲哀,真是悲哀啊!
一个君主做到这种程度,连天启皇帝那个木匠都不如,至少人家还能造点东西出来,娱乐大众啊。
也由此,佛家同王权的争锋,同道家的相互诋毁、抨击的情形,在南北朝时,双方的矛盾出现到最**。
争论的结果,有三个,第一:二教合流,称雄天下;第二个,佛本是儒,殊途同归;第三个才是佛本是道。
这个结果明显让人很不满意,于是,矛盾又一次爆发了,这次双方换了个形式,用血来证明彼此的理论吧。
真理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又一次被史实证明了。
这一次是道教首先像佛教祭起了屠刀。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事实上道教在民间的信徒是一点比不上佛教的,这和双方的教义有很大关系。
但是道教在整个封建社会的上层,却是较之佛教更受欢迎的。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佛教的教义,要你忍耐,死后才好入西方极乐世界。
这对于那些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权贵们,吸引力就小了许多,否则历史上也没有那么多争权夺利的了,因为人人都忍耐,甚至期待别人虐自己,成就正果,这世界还不清静许多?
而道教走的却是上层路线,老百姓整天想的是富足安康,关心是能生几个娃,开枝散叶,然后放羊,然后用放羊的钱再娶老婆,生娃,再放羊。
只有那些物质丰富,精神生活却严重匮乏,只能养百八十个小老婆的心里空虚的贵人们,才想着炼丹长生,天地自然为一体,也只有他们有那个条件,毕竟炼丹的朱砂紧缺的时候可是堪比黄金啊,所以表面上上道家的实力不显,声势较之佛家,远远不如,但隐藏的实力,却绝对不小。
最明显的就是那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装.逼不出,就连信佛的梁武帝都亲自上山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称“山中宰相”,可见道教在上流社会的势力如何了。
而佛教就悲剧了,因为他们走的是下层路线,势力想要壮大,只有吸纳更多的教民,但问题在于教民是不用缴税的,这才是关键啊。
不用说,这是和君主抢钱啊。
断人财路,犹若杀人父母,这国家要税收,君主要开疆拓土,守卫边疆,也要军士,这不拿你佛门开刀拿谁,双方一拍即合,于是联手杀向佛门。
周武帝灭佛之年,毁掉了数百年来所造的一切佛塔,焚烧了无数佛家经典,拆掉了近四万所寺庙,赏赐给那些王公大臣,充为宅第,以笼络这些人,换的支持。
整个大周的和尚,因此减少近三百万,复军民,编辑入户,端的是天大的手笔。
眼看着佛教被摧残,气的当时的一个大和尚慧远直接当面威胁周武帝说:“你今天依仗你皇帝的身份,打击佛教,好,等你死了之后,地狱里你就不是皇帝了,到时候看我们怎么收拾你。”这是佛教和王权赤.裸.裸之争,也因此,东方才没有出现西方那种教权压过王权的事发生。
而在之前北魏太武帝也灭过一次,不过没有周武帝大而已。
而后有周世宗柴荣灭佛,就是赵匡胤篡的那个柴氏天下。
不过赵匡胤算仁慈的了,不仅没有灭了人家柴氏皇族,而且还赐了一块丹书铁卷,可笑的是,当初柴家后人,就是捧着丹书铁卷去造赵家的反,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不过,这灭佛的壮举,李家的男儿也干过,李治的重孙子辈,唐武宗不仅干了,还干的彪悍至极,仿照五胡之时冉闵的“杀胡令”,硬是照搬了一个“杀沙门令”出来。
如果不是第二年唐武宗暴毙,这佛教说不定要彻底悲剧。
想到这儿,李治心中有点胆寒,暴毙?又见暴毙,身为皇家,李治可知道这暴毙是啥意思。
这就是在篡改历史啊,后世的赵光义就干过了,他哥暴毙,占了小周后,不久那个李后主对外宣称也暴毙了,难道这些古人都是先天性心脏病,没事就暴毙?
看来自己对这佛教还得从长计议,不能一棍子打倒,要用狼牙棒,一棒子下去,让这大唐的天空中再没有“Onlyyou”了。
※※※※※※※※可爱的分界线※※※※※※※※
想必这一章,会得罪一些信佛之人,小妖道歉,小妖也是支持信仰自由的。呵呵,求推荐和收藏,顺便,祝大家五一愉快,回家的同学,多吃点好的,哈哈哈。
第二十四章 本性难移啊,你个淫僧
漫无边际的想了一通,李治有点自嘲,自己越来越像个政客了,一边许诺人家玄奘、辩机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一边又在考虑怎么灭了人家,实在谈不上地道。
但没办法啊,虽然李氏皇族高攀人家李耳,扬道抑佛,但佛门依然很**,那土地还有殿中的金晃晃的大铜佛,可是让李治颇为心动啊。
虽然这几年自己一只在提高大唐白银利用率,未来建立银行,发行纸币,这就是储备银,但现阶段,通宝仍旧是紧俏的硬通货啊,哎呀,李治擦了擦嘴角,都流口水了都,自己这也算是助人成佛了,让这些和尚能够舍己为人,割铜割地割人喂“自己”啊。
“吱呀”声,禅门开启的声音,将李治从YY中提溜了回来,抬头一看,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站在面前,后面跟你一个小白脸和尚,这是玄奘和辩机。
看着眼前的玄奘,李治心中嘀咕,天耳通?要不然怎么就突然开了门,看见自己,还一副高人模样,淡淡然的,就差朝自己拈花**笑了。
不过,这老和尚,李治可从来没有小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老家伙没事屁颠屁颠的提溜到天竺,路上风风雨雨的,不仅毅力惊人,这一路上的见识和锻炼出来的应变之道,也是罡罡滴,至于拳头上功夫,三五个蟊贼更是不在话下。
这一点那孙思邈也是如此,貌不惊人,但却有一身的上好功夫,这老家伙,可不是《西游记》中,那一阵风吹来,都能东倒西歪的唐僧唐三藏。
话说,李治也蛮同情这老家伙的,千里迢迢赶往天竺,到了那里,人家是大肆欢迎他了,这点和史书上记得倒是分毫不差,但这背后的原因就很让人纠结了。
老和尚到了天竺之时,那时佛教已经不是天竺的主流了,那些印度阿三自认为对佛教经义已经融会贯通,于是产生高手寂寞之感,自以为是独孤求败了。
为了让人生更有追求,转而去研习新起的的教派婆罗门,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信徒大量流失,而玄奘的时机却是刚刚好,那些天竺佛徒正在纠结,这时在玄奘身上看到了希望。
看看,看看,人家东土大唐的高僧都前往我西天取经,这难道不是我佛门经义的伟大之处吗,深深的将人不惜万里的召唤而来。
于是戒日王为他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他们把玄奘放在最装扮最华丽的大象身上,游街示众,像一块移动宣传牌一般,当然不得不承认,在佛学经义上,玄奘几乎就是独孤求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