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064节
和澄面必须用开水才行,只有用开水,才能把澄面充分浸透,和出来的面团才比较柔软。
澄面的吃水性很强,想要和成面团,用水量差不多是普通面粉的两倍,所以烧水的时候要注意,量不能少了。
另外,生粉不是和面时候用的,而是揉面的时候稍微洒一点,这样能够给澄面稍稍增加一点筋性,使得澄面包虾仁馅儿的时候不会破皮。
但是生粉不能用太多,不然饺子皮就没法做得太薄。
刚刚徐拙做的时候,郑光耀一直在边上一言不发的看着,眼神中带着些许意外和激动,显然,徐拙的手艺让他很震惊。
而于培庸就淡定多了,毕竟这个孙女婿已经一再让他震惊,到了现在,早已经见怪不怪。
另外,当年的老爷子也是天赋超高的人,光见他骑着自行车在京城瞎溜达,但是每到做菜的时候,却总能给人意外之举。
这大概就是徐家基因中带的天赋吧。
于培庸如是想到。
其实老爷子的天赋高是真的,而徐拙……
挂逼而已,没什么好炫耀的。
这也是老爷子从年轻到现在都喜欢高调,而徐拙却一直保持低调的原因。
挂逼嘛,虽然装逼时候很爽,但面对高手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丝丝的心虚。
等锅里的水烧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结结实实的把徐拙夸了一遍,连带着旁边打酱油的徐文海也被夸了一通。
什么教子有方之类的话,让徐文海略微有些脸红。
这个时候,徐拙自然不会去揭露徐家家教的真面目,而是装作一副很腼腆的表情,认真接受着两位老人的夸奖。
记得小时候别人夸学习好懂礼貌的时候,自己一旦这种表情长辈们就会更开心,所以现在,徐拙继续保持这种腼腆的表情。
这也算是童心未泯嘛。
锅里的水开之后,大家收起心思,继续看徐拙操作。
倒不是他们喜欢看热闹,主要是想看看徐拙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徐拙先用筷子在澄面中搅拌几下,把澄面和白糖搅拌均匀,然后端到灶台边上,拿着勺子舀了一勺开水,倒进了盆里。
盆里的澄面顿时被烫得稍稍有些透明,然后那些开水就被吸收了进了面粉中。
他用筷子翻动一下,让盆里的面粉成为面絮,然后再次浇上一大滚烫的开水,浇完之后再用筷子搅几下。
就这样一边倒水一边搅动,直到盆里的面粉完全变成半透明的面絮才停下来。
把火关掉,然后端着面盆来到案板旁边,在案板上撒上一些干澄面,然后他把盆里的面絮挖了出来,放在案板上。
接下来就该揉面了。
徐拙先把挖出来的这些面絮揉成面团的形状,然后用虎口的位置压着面团用力向前推,推到头之后,再换个位置继续推。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面团里面有干澄面,用这种方式能把干澄面推出来,免得在面团了形成面疙瘩,那样的话既不好吃,也不好看。
徐拙做推面团的步骤的时候,郑光耀脸上的惊喜更加热烈,显然他没想到徐拙的手艺会这么老道,连这一步也知道。
推面之后,再合起来,重新揉成一个面团。
这个时候案板上原本撒的那点澄面已经彻底沾到了面团上,再用力揉两遍,把面团揉光滑。
在揉面团的同时,也要观察面团的软硬度。
这种用开水和面的方式很容易把面团和得稍稍发软,所以这个时候,就得在揉面的时候,在面团上撒生粉了。
生粉能够快速吸收面团中的水分,同时也能让面团稍稍有些筋性。
这些筋性会让包虾饺变得容易很多,因为这样饺子皮会很轻松捏在一起而不会裂开。
另外,这些筋性也能让饺子皮稍稍变得有些韧性,不会因为高温蒸制而开裂。
因为这些生粉是揉成面团之后撒上去的,所以筋性只存在于浅表,澄面整体的那种口感是不会受到生粉影响的。
徐拙把面团揉得软硬适中之后,再次用拳头把面团摁扁。
接着,他往面团上面,洒了两小勺熟猪油。
熟猪油是和面必不可少的配料,猪油不仅能够增加面皮的香气,同时也会使得面皮变得更加香软润滑,吃起来口感会更好。
另外,在面团里放猪油,也能让面团长时间保持水分。
不然包好的虾饺在空气中很容易被风干,那样的话就算蒸出来,口感也不会太好。
猪油不用放太多,稍稍有一些就行,因为太多的话,不仅饺皮吃起来会有些发腻,同时面团也会再次变得软塌塌的,影响接下来的制作。
用勺子把面团表面的熟猪油摊开,然后把面团的几个边分别折到中间,将猪油包裹进去。
接着用正常揉面的方式再揉一遍,猪油差不多就被揉进了面团中。
再次把面团揉光滑之后,徐拙将面团放到盆里,蒙上一层保鲜膜,让面团松弛五分钟。
松弛,能够让面团中的水分子变得更加均匀,同时也能让面团变得更加柔软,这样不管接下来的压皮还是包制,都会变得很轻松。
松弛面团的这几分钟,徐拙也没闲着,他找来一条没用过的毛巾,折两下放在案板旁边。
用菜刀压澄面皮的时候,毛巾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毛巾,甚至都没法把面皮做好。
毛巾存在的意义有两种,第一是能够把菜刀侧面上沾的一些细小的面团抹掉,使刀面更加平整,这样压出来的饺皮更加规整,包起来更顺手。
第二就是给菜刀上面增加一层油脂。
徐拙拿着橄榄油转着圈淋在毛巾上,这样能够让油脂浸润得更加均匀。
而之所以用橄榄油,主要是橄榄油比花生油之类的植物油更加清爽。
毛巾准备好之后,徐拙又去找了一把拍皮刀。
拍皮刀很大,跟大号菜刀差不多,不过很薄,表面平整,没有任何花纹钢印等装饰品,另外刃口很浅,切不了菜,唯一的作用就是拍饺子皮用。
毛巾备好,拍皮刀到手,接下来就到了见证奇……
咳,就到了拍饺子皮的时间了。
第1368章 做虾饺(下)
拍饺子皮是个从视觉上来说非常高端的操作。
因为在大众的认知中,饺子皮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现在菜刀抢了擀面杖的活儿,甚至还超越了擀面杖。
徐拙把松弛好的面团从盆里拿出来放在案板上,然后揉搓成均匀的长条,接着再分成比拇指略大的面剂。
分好之后,徐拙把一个面剂放在正前方的案板上,搓两下,然后用手心的部分摁扁。
接下来,就可以拍皮了。
徐拙抓着拍皮刀先在毛巾上拍一下,让刀的一侧沾上油脂,这样能够防止饺子皮粘到菜刀上,同时也能让菜刀变得更加光滑。
沾上薄薄一层油脂的拍皮刀看上去仿佛镜子一样,非常平整光滑。
徐拙拿着这把刀,把沾有油脂的那一面平着放在摁扁的面剂上,然后左手的手掌按着刀面,晃动菜刀,让菜刀以面剂为中心画圆。
在这个步骤中,右手负责抓着拍皮刀画圈,左手负责均匀的用力往下压,让刀面把面剂压得更圆更扁。
这样转三圈,然后把拍皮刀拿起来,一个完美的圆形面片就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这面片,比平时见到的饺子皮要大一些,不过却非常薄,甚至能看到下面木质案板上的那些纹路。
徐拙用拍皮刀上的刃口部位轻轻贴着案板,将刀刃深入到拍好的饺皮下面,然后轻轻一掀,这张饺子皮就可以拿起来了。
将饺子皮翻个面,油面朝下,刚刚贴着案板的那一面朝上,放在旁边准备好的托盘中,然后继续做下一张饺子皮。
这张虾饺皮放在托盘中之后,徐拙就继续做去了,而郑光耀于培庸和徐文海则是围了过来,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徐拙拍出来的饺皮。
许久之后,徐文海才喃喃说道:“当年我在家没事学这个的时候,愣是憋在厨房练了好几天才算是掌握好拍的要领,没想到小拙一下子就学会了。”
郑光耀赞同的说道:“这一步确实不容易,因为双手要同时发力,但是发力点又不一样,一个是均匀向下用力,一个是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跟左右互搏术一样,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三人各自夸了徐拙几句,让徐拙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笑着说道:“我其实也是晚上在家练了好几天,就等着在长辈面前露一手呢。”
他这话一说出来,徐文海明显松了口气。
咳,面子算是保住了。
在大家聊天的时候,徐拙一直在做饺皮,但是做着做着,就没地方放了。
虾饺的皮跟水饺皮不一样,水饺皮做多了也没事,摞起来就行,而虾饺皮却不能摞着,只能一张挨着一张的摆放在大号托盘中。
托盘摆满之后,徐拙就把馅料端过来,又拿来一个竹制的蒸笼,里面放上蒸虾饺用的烘焙纸,然后开始包虾饺。
烘焙纸可以用胡萝卜片菜叶子等替代,不过徐拙觉得烘焙纸整出来的虾饺比较干净,加上于家厨房这玩意儿比较多,所以就直接用了。
他用手托着一张饺皮,依然是贴着案板的那一面朝上。
因为另一面在拍皮的时候有油脂,包的话根本捏不到一起,所以用没油的那一面比较好,这样能把虾饺捏得更紧一些。
左手托着饺皮,徐拙用右手捏着一个勺子,舀了一小勺带着大块虾仁的馅料放在饺皮上。
放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放在正中间,要稍微放偏一点,这样比较好包。
馅料放好之后,徐拙将饺皮少的一面对准自己,然后把面皮向上折起,然后将对面比较多的面皮折过来,从右往左开始包。
先在最右边捏一下,然后再向前一个手指的局里,摁着饺皮再捏过来,捏的时候要压在前面捏的饺皮上,一个完美的褶子就被捏了出来。
这样一直向前捏,一直捏到头。
一个合格的虾饺,会有十个以上的褶子,十三褶是最完美的。
现在徐拙做的这个虾饺,就是十三褶的虾饺,整体捏出来犹如一把小巧弯曲的梳子,所以虾饺也被称为“弯梳饺”。
虾饺捏好后,徐拙又重复着捏了一遍,这样做是为了把饺皮捏得更紧一些,防止在蒸制的过程中开裂。
虾饺虽然已经做好,但这会儿还不能直接往蒸笼里放,因为还得再做最后一步的修整。
所谓的修整就是,把虾饺放在案板上,捏的那一面贴着案板,用拍皮刀把捏的那条边切一下,使得这条边成为一条直线,这样的虾饺才算完美。
把虾饺放在蒸笼中之后,徐拙继续捏了起来。
这会儿郑光耀于培庸和徐文海也不秀惊讶了,因为他们三个已经看出来了,徐拙的手艺不错,根本不是他说的那样不太熟练。
那包出来的虾饺犹如白玉般的艺术品一样,甚至比徐文海包的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