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美食从和面开始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100节

  比如郭兴旺,这个一心二心想要在京城找个富婆的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富婆给瞄上了。

  在省城呆了四天才算是把这边的事儿处理完毕。

  临走前,徐拙打算把在京城学到的几样小吃给老太太做出来,看是不是当年的那个味儿。

  这些小吃中,他首先做的,就是蜜三刀。

第1430章 蜜三刀(上)

  在我国传统的小吃中,特别是北方小吃,不管怎么排名,蜜三刀都会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最毫无意外入榜的选手。

  首先来说,蜜三刀的历史典故比较厉害。

  不仅有大清第一带货网红乾隆皇帝的加持,甚至蜜三刀这个名字,据说还是大宋第一带货网红苏东坡给取的。

  另外大清第二带货网红慈禧太后也对蜜三刀这道小吃青睐有加,据说在西逃路上,一直爱不释口。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乾隆下江南和慈禧西逃,确实发掘了一大批美食。

  当然了,这些美食到底真是发掘出来的还是硬凑着编的故事,那就无从得知了,毕竟连山西的闻喜煮饼都硬往乾隆下江南上面攀扯,其他小吃自然也不甘居人后。

  蜜三刀这道小吃,确切的说应该是发源于山东青州地区和江苏的苏北地区,直到现在,这些地区依然随处能够见到做蜜三刀的铺子。

  而这道小吃之所以在京城有名,应该还得益于清朝中叶山东厨师闯荡京城,不仅把好吃美味的鲁菜带去了京城,连山东地区的一些小吃也一并带了过去,比如这道蜜三刀就是其中之一。

  蜜三刀在京城真正成名,应该是被选为宫廷小吃。

  在美食圈,只要带上宫廷两个字,就相当于自动增加了某种好吃滤镜。

  但凡能被称为宫廷美食,就没有难吃的,哪怕真有难吃的,吃的人往往也会怀疑自己不懂得欣赏,不会怪罪美食。

  原因就是宫廷二字的加持。

  成为宫廷小吃之后,蜜三刀才算是在京城彻底站稳了脚跟,然后通过京城开始向四周辐射。

  如今,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蜜三刀这道小吃,基本上全都是从京城传播出去的。

  京官离京、贸易往来、各地官员进京述职等等,走的时候都会带一些点心或者小吃,甚至干脆挖几个厨师带回去开店。

  美食就这么传播开来了。

  徐拙对蜜三刀的印象很深,因为家里的老太太喜欢吃,小时候家里基本上就没断过这类小吃。

  好的蜜三刀看看上去满是芝麻,有点半透明的状态,看上去油乎乎的,但是摸上去却不油腻,也不粘手。

  送进嘴里,口感酥软,而在酥软的面皮里面,则有着爆浆一样的糖汁。

  这些糖汁有些粘稠,刚吃进嘴里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但等口腔中的温度逐渐上升之后,糖汁逐渐融化开来,香甜味儿在口腔中就会弥漫开来,这种香甜味儿配上口口爆浆的糖汁,那种幸福的满足感立马就会袭上心头。

  让人不自觉就会生出人生圆满的念头来。

  得到蜜三刀这个技能之前,徐拙总觉得这个小吃的做法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但等掌握了技能之后才发现,做法并不简单,首先要做两种不同的面皮,然后合在一起做面胚。

  做好之后还要进行醒发,同时还要熬制糖汁,这些全都做好后还得油炸,油炸后还得灌浆,反正挺麻烦的。

  不过越麻烦的小吃,做起来就越有成就感。

  毕竟这样能够凸显出烹饪水平高嘛。

  徐拙没有在老太太那边做,这又是炸又是熬糖浆的,油烟肯定多,为了两位老人的身体着想,徐拙觉得还是在家做比较好。

  另外趁着这个机会,把冰箱里的那些食材好好倒腾出来,以后就不经常在这边了,所以家里的食材什么的都要处理一下,免得过期变质了。

  而且有的食材一旦变质的话,会弄得整个屋里都臭烘烘的,所以得尽量处理干净。

  把冰箱以及杂物间的所有吃的用的全都翻出来之后,徐拙这才撸起袖子,把手洗干净之后开始做蜜三刀。

  蜜三刀作为一种面粉做成的小吃,首先要做的就是和面。

  这道小吃要和两种面,一种是皮料,一种是酥料。

  皮料和酥料的关系,类似于包子皮和包子馅儿,不过这皮料不是把酥料完全包裹起来的,而是贴在一起,这样能够让酥料在炸制的时候不至于散开。

  同时皮料的存在,也能让炸出来的蜜三刀中间出现中空,这样有利于糖汁灌进去。

  蜜三刀这道小吃之所以好吃,主要就是皮料和酥料在炸之后,因为膨胀而出现了中空,这样灌满糖汁之后,吃起来才会口口爆浆,才会成为无数人闻之色变的热量炸弹。

  徐拙首先开始和皮料。

  皮料很简单,只需要用水和花生油来和面就行,这样和出来的面团比较软,有很强的延展性。

  皮料要尽量少一些,这样炸出来的蜜三刀看上去才更加美观,吃起来也更加香酥。

  要是皮料太多的话,做出来的蜜三刀不够香酥,反而会有种绵软的口感,这样就没法把糖汁吸收进去了。

  所以和皮料的时候,面要少一些。

  具体的比例徐拙也说不上来,大概不超过酥料的五分之一就行。

  当然了,也不能太少,太少的话把不住酥料,放进油锅里就会炸出一锅油渣子。

  和皮料,水和油的比例大概在一比一左右,这样和出来的面才有更好的延展性。

  对于现在的徐拙来说,和面已经完全没任何压力了,他三下五去二就把皮料给和好了。

  把和好的面团放在一边醒发,然后他开始和酥料。

  相对于皮料来说,酥料的难度就稍微大一点了。

  首先是要有皮料五倍以上的面粉,然后往里面放入食用油和软化了的麦芽糖,最后再往里面放一点点无铝泡打粉,然后用手和成一个软硬适中的面团。

  放泡打粉,能够让蜜三刀在炸制的过程中能够迅速膨发,使得内部形成中空的空腔,这样才能把熬好的糖汁吸收进去。

  而麦芽糖和油,这是能够让面变得香酥。

  因为有麦芽糖的缘故,这面团和好后颜色略略有些金黄。

  徐拙把面团用手按压成一个六七厘米厚,十五厘米宽的长方形面块,按压好之后,他用刷子蘸了一些清水刷在表面。

  然后将皮料拿过来,用擀面杖擀成和酥料一样大小的面片,小心的铺在酥料上。

  铺好之后用擀面杖擀制一遍,让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然后,就可以做蜜三刀的生胚了。

第1431章 蜜三刀(中)

  徐拙用手托着已经擀压一遍的面团,然后翻过来,让皮料的一面朝下,酥料的一面朝上。

  翻过来之后,他拿着擀面杖,继续擀压面团。

  皮料因为是用水和油和面,所以有着很好的延展性,哪怕持续擀压,皮料依然和酥料保持平行的状态。

  把面团慢慢擀成面片,然后继续擀薄,差不多擀到七八毫米厚的时候,徐拙停了下来。

  他再次端来清水,用刷子均匀的在均匀平整的酥料上,刷了一层清水。

  刷过之后,徐拙拿出一包炒熟的白芝麻仁洒在了上面。

  蜜三刀想要好吃,光有甜味还是不够的,还得有香味儿,这样吃起来才完美,才会真正达到香甜可口的目的。

  而且炒熟的芝麻掺进去,会使得蜜三刀的口感变得更加丰富,吃起来也更加好吃。

  另外,芝麻的加入,也能大大提高蜜三刀的腌制,使得这道小吃从视觉上就非常夺人眼球,让人看了就想吃。

  芝麻要多撒一些,因为这些酥料在油炸的时候会膨胀,要是芝麻撒少了就会变得不起眼,只有撒满满一层,这样就算酥料膨胀,看上去也能知道有很多芝麻在上面。

  把芝麻撒上去之后,还得用手均匀的抹一遍,把多余的抹掉,把没撒匀实的地方重新撒上,防止芝麻出现堆叠等情况。

  抹均匀后,徐拙拿着擀面杖,继续擀压。

  这些芝麻刚撒上的时候,其实很不牢靠的,假如这样直接下锅油炸的话,上面粘的这些芝麻几乎会掉光。

  只有重新擀压一遍,这样芝麻才能牢牢粘在酥料上,哪怕油炸也不会掉落下来。

  徐拙用擀面杖,把原本已经被擀压到八毫米厚度的面片再次擀薄,擀到差不多六毫米左右的时候才算是停了下来。

  停下来之后,他抓着面粉,在芝麻上薄薄的撒了一层。

  撒面粉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接下来切的时候出现粘连的情况,另外刚刚撒芝麻之前,酥料上刷过一层水,这会儿撒上面粉的话,会和那些水分结合起来,这样芝麻会被粘得更加牢靠一些。

  撒上面粉之后,就可以切分了。

  徐拙用菜刀,把擀压好的面片切成三厘米左右宽的长条,切的时候最好用擀面杖做辅助,这样切的更直一些,做出来的蜜三刀更加规整,卖相也会更好。

  切好之后,接下来就到了见证……咳,就到了点题的时候了。

  蜜三刀这道小吃,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

  原因就是,在做的时候,要切上三刀才行。

  徐拙拿起一片分好的长条放在案板上,抓着菜刀,从一头开始切起,切的时候不能切断,切到一半的时候收刀就行,然后间隔五六毫米再切一刀,同样不切断。

  一直第四刀的时候再切断,这样一个蜜三刀的生胚就做好了,每一个上面都有三道刀痕,所以被称为蜜三刀。

  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人说是乾隆皇帝金口玉言给取的,也有人说是苏东坡灵机一动给命名的。

  但是不管谁取的,这名字都非常别致。

  特别是在一众以食材卖相亦或者口感命名的小吃中,蜜三刀这个名字可谓鹤立鸡群,几乎让人过目不忘。

  徐拙切了几块之后,觉得这样做速度太慢,效率太低,所以他把几条面片并在一起,这样就能同时切了。

  而且切的时候,他选择先打刀花,然后再专门切开。

  这样比切三刀再切断效率高,而且也不容易出错。

  徐拙把生胚全部切好后,全部抖散,这样能够防止相互粘连,然后放在案板上开始醒发。

  醒发不仅能够让酥料稍稍发酵一下,炸出来更加蓬松,同时也能让酥料内部的结构变得更加均匀,这样吃起来口感会更好。

  醒发需要半个小时才行,趁着这个时间,徐拙准备把要用的糖汁熬一下。

  这糖汁,也就是蜜汁,算是蜜三刀这道小吃的灵魂,糖汁熬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蜜三刀的口感和味道。

首节 上一节 1100/1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都市之无限升级

下一篇:极品小农民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