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之王 第403节
说着,徐总工打开自己的文件夹:“这是我们做出来的效果图,大家可以看一下。”
第749章 世易时移
三张效果图,准确的描绘出了西飞H6研发部门对新H6的设想。
第一张图很H6,猛一看和现款H6没什么区别,只是发动机舱原本的位置需要安置两台发动机的缘故,导致整个发动机舱往外延展了一个发动机的位置,从正面看上去很像些英国人的“火神”轰炸机的感觉,发动机被深埋在了左右机翼的翼根深处,只留着两个硕大的进气口;
第二张图,看上去像极了波音707,每只机翼下面以翼吊的方式悬挂着两台发动机,只是相比于波音707的下单翼结构,这架H6是明显的中单翼;
第三张图,这款H6轰炸机看上去简直就像是美国B52战略轰炸机的mini版,发动机是与B52轰炸机一样的翼吊、每两台发动机为一组的布局方式,不过与B52总计四组八台发动机的组合不同,这架H6的发动机总共是两组四台。
看完了设计图,大家的表情没什么变化,效果图而已,甚至说是设想图也没问题,只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路线的考虑,完全不能说明什么,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在现有H6基础上的小修小改,并不涉及对机身整体结构的大幅修改,以西飞研发H6的经验,不管是将发动机改为何种安装方案,这完全不是问题。
何凯也是如此,他点点头向徐总工问道:“老徐,你们是怎么看的?”
“如果一定要让我从现在三款发动机布局当中选一个的话,我比较倾向于三号图的翼吊方案,”在体制内,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比如此刻,在说完自己的倾向性之后,徐总工随即对自己为什么倾向于三号发动机方案做了解释说明:“之所以选择翼吊方案,一个原因是商飞集团的“tay”发动机的长度与涡喷8差了差不多2.4米,如果依旧采用现款H6发动机的安装位置,飞机的重心、进气道等等都需要重新计算和设计,工程量很大。
相反,如果采用翼吊方案,就简单的多了,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民航飞机以及B52的进气设计理念,整个工程量也要小的多。
此外,还有一点是,何总您此前不是说过除了‘tay’MK650之外,商飞集团将来还会有85KN级乃至110KN级的改进型‘tay’系列发动机吗?如果采用翼吊方案,将来如果有换发的需要,就不需要对机身再一次进行修改、设计,之需要重新设计发动机的外壳整流罩就行了,工程量缩小了很多……”
说到这里,徐总工两眼都在放光,可下一刻,不知道,他眼中的光芒又暗淡了下来,苦笑一声,说道:“可是何总,上级领导不可能批准咱们这么做吧,哪怕MK650发动机国产了,估计也不便宜……”
徐总工真正的意思是:在国家当前的总方针、总战略下,咱们对H6进行一些小修小改也就罢了,但如果是这种程度的修改,上级领导能同意吗?
西飞是亲亲儿子是没错,可亲亲儿子在享受着“父亲”给予的关爱、纵容乃至宠溺反对同时,也意味着“儿子”事事都要请求“父亲”的恩准。
何凯却是笑了:“只要不用外汇,其他的都好说,至于上级领导是否批准咱们的项目,呵呵……虽然国家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主,可对于战略性武器装备的发展,上级领导什么时候有丝毫犹豫过?”
这是大实话!
当1978年,国家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定之后,大手笔的砍掉了很多军工项目,但对于那些可以称之为国家战略安全基石的项目,却从来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反而是更加重视,比如核潜艇,比如潜射弹道导弹,比如H6的一系列改进型、比如航空航天技术……
尤其是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技术,更是国家最优先保障的项目。
我国从60年代就将中程潜地固体导弹技术列为国家必须掌控的战略级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1982年10月12日,第二枚中程潜射导弹的水下成功发射,让华夏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掌握了潜射导弹技术的国家,随后,国家又开始马不停蹄的进行核潜艇与导弹“艇弹合一”技术的研发。
核潜艇技术和潜射导弹技术是如此,H6轰炸机项目作为优先级仅次于核潜艇、潜射导弹以及战略弹道导弹的技术,自然也享受着超高的保障待遇,当年的H6I好不好?当然好,相比于搭载涡喷8发动机的“原版”H6,搭载了4台“斯贝”MK512-5W涡扇发动机的H6I在航程、最大载弹量、燃油经济性等方面几乎是全方位的超出,之所以最终还是取消了H6I项目,关键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个飞机不好,也不是发动机太贵,更不是买发动机需要用到外汇,而是发动机没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款堪称国家战略安全基石的军事装备,核心子系统竟然没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等于被别人握住了自己的蛋蛋,这不是开玩笑么?没这么玩的!
但现在商飞集团掌握了更先进的“tay”MK650-8C发动机的制造技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只要这款能够实现自主国产,价格什么的都好说……说的透彻一点,你一年采用几台发动机?再贵能贵到哪儿去?这种装备,最核心的关键就是四个字:自主可控!
何凯是知道当初上面是如何看重H6I的大航程的,既然发动机马上就可以实现自主可控了,那么……
嘿嘿……
将心中的那点儿小得意小心的藏好,何凯清了清嗓子:“老徐,你回去之后写一份文件,嗯,关于三号方案和后续升级的。”
“啊?”
徐总工一愣,随即下意识的看向发动机厂的厂长刘伟,然后有看向何凯,意思很明确:老大,如果我们采用了商飞集团的发动机,发动机厂那边怎么办?毕竟发动机厂是咱们西飞的亲儿子啊。
与此同时,刘伟也在紧张的注视着何凯。
由不得他不紧张啊,这可是关系到发动机厂上千号老少爷们们吃饭的大事。
第750章 分歧
“发动机厂那边……”
何凯看了刘伟一眼,下意识的停顿了一下。
别看何凯刚刚对刘伟不客气,可再怎么说发动机厂也是西飞最重要的核心单位之一,一旦这件事解决不好,发动机厂那边出了问题,那也是够自己喝一壶的……上级领导一句话就能噎死他:何凯同志,你考虑问题的时候有些不够全面啊。
这几乎就是指着他的鼻子质疑他的领导能力问题了?
“如果上级领导同意我们研发基于商飞‘tay’MK650-8C的发动机的H6……”沉吟了一下,何凯说道:“我会跟陈耕商量一下具体的合作事宜。”
听了自家老总的这番话,刘伟顿时松了一口气:虽然何凯并没有承诺什么,但他既然这么说了,到时候就要给发动机厂一个交待,否则可就说不过去了。
……………………
带着徐总工和他写的关于为H6换装商飞集团的“tay”MK650发动机的报告,何凯来到了华夏航空工业的主管机构:航空工业部。
航空工业部对西飞的这次汇报十分重视!
不但航空工业部的领导对此高度重视!
国防科工委的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
H6是我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当中性能最强大的空基打击作战平台(强五也可以携带核武器),当何凯在电话里说有关于H6的重要事宜需要向领导做汇报之后,顿时引起了部领导的高度重视,郭文祥boss甚至专门为此推掉了一个会议,就是要听听西飞这次又要“打算搞什么幺蛾子”……嗯,这是郭老大的原话。
“……领导们,我们初步的想法就是这样的。”
在向两个部门前来听取汇报的领导们介绍了西飞关于为H6换装商飞集团生产的“TAY”MK650-8C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必要和优势之后,何凯说道。
以郭文祥为首的几位主要领导都皱起了眉头。
在座的几位领导对于西飞以前的那个“四发H6”H6I项目都不陌生,也都知道H6在换装了四台单台地面推力5430公斤的“斯贝”MK512-5W涡轮风扇发动机之后,H6的整体性能带来了多大的提升,现在的“tay”MK650-8C发动机的最大地面推力达到了6450公斤,不但油耗进一步降低,推力更是比之前的四台“斯贝”多出来80%,如果结合重量方面的考虑,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换装四台“tay”MK650-8C发动机之后的H6,相当于装了5台“斯贝”MK512-5W,而且可以装更多的武器弹药,飞的更远。
但身为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领导们看问题自然不能只看这一点……
“何凯同志,你们西飞的态度是什么?”就在其他领导同志还在权衡、思索的时候,郭文祥径自开口问道。
“首长,我们西飞的态度很明确,”何凯微微躬身,坚定的道:“相比于涡喷-8发动机,商飞集团的‘tay’MK650-8C发动机在油耗、性能以及维护性等关键指标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换装‘tay’MK650-8C之后,H6飞机的整体作战性能可以达到极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商飞集团将很快可以实现这款发动机的完全国产,如此一来,此前的H6I项目上大家普遍担心的‘发动机被人卡脖子’的问题也将不复存在……”
“但据我所知,MK650发动机的价格很贵,”另外一位领导忽然开口说道:“价格似乎达到了你们西飞生产的涡喷-8的差不多2.5倍,再考虑到你们这个新H6需要四台‘tay’MK650-8C发动机,如此一来,整机的成本直线上升,等于一台H6需要支付12台涡喷-8发动机的采购费用。这个问题你们西飞是怎么考虑的?”
这个问题一出,不少领导同志的目光顿时就落在了何凯和徐总工的身上:是啊,发动机成本的直线上升,这个问题你们怎么考虑的?
“是的,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何凯点点头,表示我们其实是做了通盘考虑的:“首先第一点,MK650发动机的价格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商飞集团现在生产的‘tay’MK650-8C发动机全部使用了英国人提供的毛坯件、附件以及成品件,等过几年商飞集团实现国产化之后,发动机的成本将会得到有效控制,陈耕先生告诉我,届时‘tay’MK650-8C发动机的整体成本将有望控制在涡喷-8的1.5倍左右,而且随着将来技术水平以及总产辆的提升,成本还可以继续下降。
其次,我们的研发也需要时间,以我们西飞的研发力量和过往研发H6I的经验,差不多需要4到6年才能够完成整个研发工作,我相信届时商飞集团的‘tay’MK650-8C发动机的成本已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再次,作为我国的战略性装备,H6的采购量不会很多,每年也就是6到8架,国家的总体需求量大概也就两三百架,相比于歼6、歼7那动辄两三千的采购量,每年多出来的这部分发动机采购成本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一点,虽然发动机的采购成本上去了,但空军那边的使用成本却下来了,涡喷8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油耗在1.08至1.49之间,但‘tay’MK650-8C的油耗只在.047至0.72之间徘徊,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油,等于是发动机采购成本的上升又被节省下来的燃油成本给冲抵了,钱从左口袋被挪到了右口袋,或许仍然会有有所提升,但我相信总体多花的钱应该不多。”
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
听完何凯的阐述,航空工业部和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们都是点头:确实,一方面H6这种大型飞机可能不可能如歼6、歼7那样大量生产,每年就几架的采购量,发动机这边如果去二十能够实现自主可控,多花点钱其实也不是接受不了:
另一方面,也是如何凯说的那样,虽然需要多花不少钱去买发动机,但却可以少花很多钱去买油,钱从左口袋被装进了右口袋,这一反一正,其实总体来说也多花不了多少钱,但换来的确实H6这款飞机整体作战性能的巨大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完全是非常值得,只是……
“何凯同志,你说的这些确实都很有道理,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商飞集团能够顺利实现‘tay’MK650-8C发动机的国产化的基础之上的,但我们知道,商飞集团刚刚成功点火、现在正在进行150小时测试的‘tay’MK650-8C发动机现在还都是用英国人提供的部件毛坯乃至成品生产出来的,虽然合同上说的是从现在开始再用三年时间实现整机的完全国产化,但谁敢保证三年后、乃至五年后商飞集团就一定能够实现‘tay’MK650-8C发动机的完全国产?如果届时商飞集团没办法实现‘tay’MK650-8C的完全国产,你们的新H6又该怎么办?”
国防科工委的一位领导开口了,他一开口,就直指问题的核心。
这倒不是故意挑刺,实在是这个问题确实无法回避:如果商飞集团的‘tay’MK650-8C发动机一切顺利,届时能够顺利实现国产化,那么还好,哪怕拖延个一两年乃至三四年才实现国产化,那也不是问题,但如果商飞集团迟迟无法实现‘tay’MK650-8C的国产化,那怎么办?
这方面,国内是有类似的前科的,嗯,而且还跟罗尔斯·罗伊斯有关系,就是西飞的“斯贝”MK202加力型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项目,“斯贝”MK202也进行到了商飞集团‘tay’MK650-8C现在的进度:利用英国人提供的毛坯件、成本件和附件先后组装出了两批共四台“斯贝”MK202发动机,并且顺利完成了150小时试车项目,但之后呢?
套用一句话,就是:然后?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您的担心确实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这种可能确实存在,”何凯痛快的承认了这种可能性,但随后,他为此做出了解释:“但我认为,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太为这个问题担心,至于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tay’MK650-8C并不是为了我们的H6服务的,而是为商飞集团与荷兰福克兰-联合航空技术公司合作研发、之后会以授权生产的方式引进国内生产的福克F100飞机提供配套的项目,这就先天保证了‘tay’MK650-8C发动机的产量,我们的H6说白了只是跟着沾了个光;
其次,引进‘tay’MK650-8C以及‘tay’系列发动机后续改进型的资金,包括以授权的方式生产福克F100型飞机的钱,都是陈耕先生自己出的,哪怕对于陈耕先生来说,这也是很大的一笔钱,我不认为陈耕先生会舍得将这么一笔总额数亿美元的资金。
既然他做出了这么的投资,就必须让自己的投资产生效益,我跟踪过他与国内相关合作企业的合作情况,因为商飞集团给出的激励政策,所有与商飞集团在‘tay’MK650-8C发动机项目上有合作的企业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这是我们当初在‘斯贝’项目上所不能比的,我对商飞集团在三四年后实现‘tay’MK650-8C发动机的完全国产化比较乐观,此前在我与陈耕先生的沟通中,陈耕先生也表示,即便是最不乐观的情况,五年后,‘tay’MK650-8C的国产化率也将可以达到至少80%,而80%的国产化率,足以可以保证发动机以及后续的维修、维护的供应可靠了。”
第751章 去找陈耕聊聊
何凯的这番说辞说动了不少人。
也是,陈耕当初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引进“tay”MK650-8C发动机,就是为了给即将在国内生产的福克F100飞机做配套,西飞谋划的这个新H6项目不过是跟着沾了个光而已,他陈耕陆陆续续砸进去这么多的钱,难道就是为了失败的?
这也太扯了!
哪怕再退一步,三五年后只能实现80%乃至70%的国产化率,某些核心组件还是需要从英国进口,但这也足够了,足以保证H6的发动机乃至后续的零配件供应,更别说这款新H6在前几年的研发当中根本用不了几台发动机,从这个角度来说,为H6换装MK650发动机的事情,其实已经很靠谱了。
最重要的是,作为华夏航空工业主管部门以及国家重大军事装备研发部门的核心负责人,大家都知道H6现在的性能虽然还不错,但作为苏联在50年代初期研发、装备的一款中型轰炸机,其性能其实已经落后了,如果能够通过换装发动机这种投入不大、成本增加不多的方式来提升H6的整体性能和作战实力,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不少同志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倾向于同意西飞提出的“结合此前研发H6I的经验,研发基于商飞集团‘tay’MK650-8C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新型H6轰炸机”的建议:既然这个方案可行,投入也不多,那就原则上了吧——现在还只是前期的沟通,至于正式的文件,则需要西飞正式提交项目说明书之后才行。
作为何凯的直接领导,郭文祥沉吟了片刻,终于点头:“这样,小何,小陈不是很快就要来国内了么?你去跟小陈再沟通一下发动机供应的问题,如果他那边能保证发动机方面不掉链子,部里会慎重考虑你们的建议。”
何凯立刻答应下来,一脸的兴奋。
他没想到事情居然这么顺利,而所谓“部里可以考虑你们的建议”其实是保守的说话,其实可以理解为“只要你和陈耕沟通后,确定发动机供应没有问题,那这件事就妥了,八九不离十”。
倒是郭文祥,在说完这番话之后,有补充了一句:“据我所知小陈还是个军事爱好者,对美国那边军事装备研发的情况了解的比较深入,关于新H6的研发,你可以跟他聊聊,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启发。”
郭文祥这话一出口,不但是航空工业部的领导,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也是急忙点头,都认为郭文祥的话很有道理:陈耕与美国军方的关系十分深厚,他所掌握的资源是咱们不能比的,如果能通过这种交流获得一些美国关于类似作战飞机的最新研发理念,对于咱们研发新H6的帮助可就太大了。
至于现在正在欧洲的陈耕为什么要来华夏了?
很简单,因为荷兰福克兰-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的最新款喷气式客机F100,要来华夏进行实地飞行表演了。
虽然福克F100还没有正式取得适航许可证,但整个申请适航许可的流程已经走完,进入了最后的审核环节,如果不出意外,福克F100将在下个月正式取得适航许可,这个时候,是需要向自己的客户们秀一波自家的产品了。
何凯当然要想办法跟陈耕面谈,他还想着通过陈耕的关系,请福克公司帮西飞改进一下运七呢。
……………………
陈耕原本是打算和荷兰人一起来华夏的,但何凯居然说有些事情希望能够提前和他沟通一下,这让陈耕有些意外,不过陈耕也没犹豫,痛快的答应他可以提前一周、也就是元旦过后就起身来华——这一眨眼,已经是公历1985年了。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看着穿的跟个熊似的的何凯,下飞机的时候才临时传上羽绒服的陈耕顿时就笑了,改拥抱为握手:“老何,你这穿的……怎么?准备去北极啊?”
“呵呵呵……”看到陈耕,何凯开心的不行:“别提了,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冷的都邪气,走走走,咱们车上说。”
“还是上我的车吧,”陈耕一把拉住何凯,扯着他就往来机场接自己的车队走:“你那个车太憋屈了。”
陈耕对轿车无爱,他更喜欢用空间巨大的美式面包车改装而成的商务车,何凯与陈耕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不管是舒适性还是空间,西飞驻京办的那辆花高价购置的上汽AMC生产的新世纪都没办法与陈耕的这辆车相提并论,当下也不推辞,跟着陈耕上了车。
一番寒暄和客气之后,陈耕主动卡扣问道:“老何,说吧,到底是什么事?嗯,咱们的交情,能帮的我肯定帮。”
何凯心中有些感动,他点点头:“确实是有个事情想要请你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