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之王 第440节
第821章 切入点
“老板就是老板,真是……”
望着低头挨训的胡亮,不远处的孟海波忍不住小声的感慨。
黄文清把话接了过来:“真是霸气啊。”
“是啊……”
两人看的心潮澎湃,虽然成发厂此前也是国家重点保障的企业,但论起腰杆子,还真没有现在这么直——以前跑部要钱要项目的时候,那是真难呐,那像是现在,虽然资金需要自筹了,可老板从来就没让公司为资金的问题发过愁,自打商飞集团成立以来,什么时候因为钱的事看过别人的眼色?
两人正说话的当口,陈耕过来了,看着两人聊的开心,他有些好奇:“你们两个聊什么呢?”
“陈先生……”
“陈先生……”
整天低头小声的窃窃私语的黄文清和孟海波两人,一时不查,没想到自家老板居然跑过来偷听,急忙就要解释。
陈耕摆摆手,示意两人不用紧张:“看你们聊的挺开心,刚刚聊什么呢?”
“我们……”
黄文清刚一开口,话就被孟海波给抢了过来:“老板,刚刚我们在聊MK650发动机的事。”
陈耕会信吗?
他当然不会信,但不信不要紧,聊天嘛,谁会那么一本正经?
点点头,陈耕一脸感兴趣的模样,问道:“哦,你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说,以”孟海波说道:“MK650国产化的进度,相信再有个3年左右,咱们的MK650总算可以实现完全的国产化了。”
“三年实现MK650的完全国产化?”陈耕挑了挑眉毛:“你们这么有信心?”
说起来,当初在签订引进MK650发动机的协议的时候,不管陈耕还是华夏方面都表现的非常乐观,直接制定了“三年时间用英方材料、毛坯、成品和附件复制出与英方同等质量水平的发动机;五年时间实现100%的国产化”的两步走的战略,可到了真正执行当中,不管是陈耕还是原成发厂的工程技术团队、英方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方面的专家团队,都发现当初制定的这个“两步走”战略都太过于激进:
加工工艺和组装工艺还好解决,这个有英方罗尔斯·罗伊斯方面的专家手把手的教授,但材料却成了一个横亘在眼前的拦路虎,以华夏当前的材料工业水平,哪怕是有英方提供的材料的完整制备工艺,想要掌握某些关键和核心材料的生产、制造,难度也远比预期的高的多。
有些同学可能无法理解,觉得既然英方已经毫不保留的、手把手的教你怎么做材料了,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掌握?难道你们都是一群猪么?
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技术这个东西不是人家手把手教你了,你就一定会立刻掌握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家里的长辈手把手的教你怎么包饺子,哪怕你有着非常强烈的想要学习、想要包出一顿美味的饺子的意愿,但你觉得只要有人教,你就能立刻包出一个好看的饺子吗?
而航空发动机核心材料的生产和制造工艺,可比学着如何包饺子难的太多太多了,甚至可以说着两者的难度根本就不是一个位面的。
现实的结果就是虽然陈耕给商飞集团引进了“tay”MK650-8C涡扇发动机的全套技术、生产工艺乃至材料生产和制备工艺已经引进了好几年了,但商飞集团迄今为止依旧没有完全掌握。
孟海波说道:“按照现在的进度,问题不大。”
“问题不大?有几成的把握?”
“七成的把握还是有的。”孟海波信心满满的道。
嘿!
听到孟海波的话,陈耕惊讶了:“七成的把握?这么乐观?”
“老板您这些年给我们发动机分公司砸了这么多钱,自打成发厂并入商飞集团之后,分公司这边就从来没有为资金的问题发愁过,老少爷们们现在顿顿有肉吃,孩子们的脸上一个个都红扑扑的,壮实的跟个小牛犊子似的,”孟海波挺了挺腰杆,自信的道:“不愁经费、不愁生活,有了这么好的待遇,大家都自发、自愿的加班加点的努力工作,想要尽早完成MK650发动机的完全国产化,更别说还有罗尔斯·罗伊斯的专家手把手的教……”
说到这里,孟海波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集团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如果我们连这点信心都不敢向您保证,那我们干脆一头撞死算了。”
黄文清跟着连连点头。
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现在纵观全国整个军工系统、国企系统,能够如商飞集团这样保证研发经费、保证让大家都吃饱吃好、自己以及家里人不用挨饿的,已经不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了,可以说是除了商飞集团之外找不到第二家。
看到商飞集团的待遇,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单位、多少同行眼红的跟兔子似的,当初商飞集团筹备前夕,公司动员大家发动自己的关系给认识的业内同行写信,希望大家能够调来商飞集团工作,当时大家伙儿可没少被业内同行嘲笑,现在好了,大家拼了命的想要挤进来……
晚了!
哪有那么多的好事给你们?
“你们有信心就好,”陈耕倒是不着急,他点点头:“不过也不用着急,一步步的走扎实、把每一部都走稳就很好了……嗯,今天你们也不用想工作上的事,你们的工作就是吃好喝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说到这里,陈耕已经准备起身了,但还没等他站起身,孟海波的一句话就让陈耕将离开的话咽回了肚子里……
“老板,MK650发动机的国产化工作已经步入了正规,项目组用不了这么多的人手了,我和老黄商量了一下,准备重新开一个项目。”
嗯?
陈耕皱了下眉头:连“tay”MK650都还没掌握呢,你们就已经准备新开项目了?
但考虑到孟海波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tay”MK650项目已经步入了正规,确实是用不了那么多的人手了,剩下的人手在哪儿闲着也是浪费,他微微颔首:“你们打算搞个什么?”
见陈耕似乎没有反对的意思,孟海波顿时精神一震,急忙说道:“是这样,我们能否利用MK650的核心机,开发一款5000KW级别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顿了顿,孟海波补充道:“我问过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专家了,他们说以‘tay’MK650核心机的性能,完全可以开发一个从4000KW至6000KW的系列发动机。”
以“tay”MK650的核心机为基础,分别开发一款5000KW级别的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在一个成熟的核心机的基础上研发出涡喷、涡扇、涡轮轴以及涡桨等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是国际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通用做法,也是最大程度的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的方式,比如著名的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供应商: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就以同一个核心机研发了涡轮轴PT6B/PT6T和涡轮螺旋桨PT6A这两款航空发动机。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你们的想法完全可行,”陈耕也是点头,然后问道:“但是我有个问题。”
孟海波急忙说道:“您说。”
“这个发动机做出来之后,你们打算卖给谁?能不能回本?多长时间能够回本?在可预期的未来,又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
“啊……”
听到陈耕这番话,不管是黄文清还是孟海波都愣住了,两人忍不住面面相觑。
孟海波磕磕绊绊的道:“这个……这个……涡桨发动机的话,可以卖给陕飞,作为运8运输机的动力,至于涡轮轴发动机……这个……”
得咧!
听着孟海波的回答,陈耕就忍不住叹了口气,心里已经明白两人根本就没想过“发动机做出来之后卖给谁、能不能赚到钱”的问题。
虽然已经进入了商飞了,但两人还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军工系统国企领导人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至于要把这个东西做出来需要花多少钱、做出来之后我们卖给谁、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是谁、能赚到多少钱……等等,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我们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了,填补了国内空白,难道这还不够吗?这可是政绩!
“海波同志,文清同志,”陈耕叹了口气:“商飞集团是一家不享受财政拨款、自负盈亏的股份制公司,和以前一切有国家兜底的成发厂不一样了,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明白,在你们决定做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项目能不能为公司赚到钱、能不能保证公司因为这个项目而受益,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把这个项目做出来之后就算完事,直接束之高阁也没关系……
难道你们希望我们花费重金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市场,然后再回到以前那个工资只能发60%、奖金福利和房子啥啥都没有的时代?”
陈耕倒也没有责备两人的意思,但他的话却让黄文清和孟海波两人脸上臊的厉害。
第822章 这生意做得
“可是……”
孟海波挠挠头,一脸为难的说道:“可是老板,现在MK650项目组用不了这么多人了,我们想着就开个新项目,让大家手里都有活……”
黄文清跟着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总不能让大家都闲着吧?”
公司给了大家伙儿这么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如果不干活,岂不是白拿工资?这种事情坚决不能干!这就是孟海波和黄文清最朴素的逻辑。
当然,在当前这个全国的军工企业几乎就没有几家能揭的开锅的大背景下,孟海波和黄文清的这番心思其实还有一份不能言说的危机心理:如果大家伙儿不努力找点儿活干、向老板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和用处,呵呵……
没看到整个航空工业系统,那些想要和商飞集团合作的企业的老总们,几乎要将咱们商飞集团的门槛给踩烂了么?
听了孟海波和黄文清为什么要基于MK650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研发涡轮轴和涡桨发动机的理由,陈耕还真有点儿感动,他摸着下巴想了想,终于点头道:“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嗯……用MK650的核心机来发展涡轮轴和涡桨,现在虽然不行,不过将来公司财务状况稳定了之后也不是不可以搞,但现在么……”
他言外之意,现在肯定不行。
对于自家老板的这个回答,孟海波和黄文清也不意外:反正我们已经向老板表示了我们对工作非常的认真负责,这就够了。
至于老板接下来的话,听着就是了……
“不过既然MK650项目已经陆续进入了正规,现在倒还真有个项目给你们练手,”陈耕接着说道:“如果这个项目做好了,说不准能成为咱们商飞集团的支柱产品之一。”
嗯?
啥?!
能成为商飞集团的支柱项目?!
孟海波和黄文清登时就有点激动了——陈耕过往那传奇一般的成功经历已经为他铸造了一道耀眼的金身,在这个金身未破之前,没有人会质疑陈耕的任何决定:陈耕先生绝对不可能有错,就算是有错,那也是我错了——黄文清连忙问道:“老板,是什么项目?”
“整体上还是你们那个思路,搞一款通用的核心机,以这款核心机为基础,派生出不同功率、不同推力的涡扇、涡轮轴以及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陈耕说道:“不过是个小型的。”
小型?
孟海波和黄文清对视了一眼,黄文清问道:“您说的小型……是多大?”
既然是小型,如果是涡轮轴或者涡桨的话,按照国内对航空发动机的划分,应该是轴功率在500千瓦级别的,但国内已经有了这一轴功率级别的航空发动机了啊,就是前几年以许可授权的方式从法国透博梅卡公司引进的、直9直升机上的“阿赫耶”1C型涡轮轴发动机,嗯,咱们的国产型号叫涡轴8A,难道老板要搞个同等功率等级的?
老板有钱,搞这么一款发动机当然不是问题,但株洲的南方航空动力公司还不得跟老板拼命?人家可是把未来几十年的老本都压在这个发动机上面了。
“以轴功率来算,最大输出功率在100轴马力至200轴马力之间,”陈耕说道:“在未来,我希望这个功率输出覆盖范围从100马力一直覆盖到400轴马力。”
“……”
孟海波和黄文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不知道说点什么:一款轴功率在100马力至400马力之间的涡轴/涡桨发动机?如果用这个核心机做个涡扇发动机的话,大概也就两三百公斤的推力吧,这么点推力能干什么?
相对于自家老板提出的这个核心机的定位,孟海波和黄文清对于这款核心机的动力覆盖范围能不能从100轴马力至400轴马力反倒是没什么好惊讶的,通过对增压级数量、燃烧室的形状以及火焰喷嘴的数量增加和减少、叶片形状的优化等等,确实可以在同一个核心机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输出功率在这么大范围内的调整,比如大名鼎鼎的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的PT6A系列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调校,输出功率从早起的PT6A-6的500轴马力一直覆盖到PT6A-42的903轴马力。
但问题是,这么点输出功率,能干啥?!您说能干啥?!
但虽然如此,两人还是不敢质疑陈耕的决定不对,还是那句话,陈耕过往的成功经历已经为他铸造了一道耀眼的金身,在这个金身未破之前,没有任何人敢质疑陈耕的决定。比如此刻的黄文清,他就格外谨慎的问道:“老板,我们对国际小输出功率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市场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您做这个发动机,是瞄准的国外市场、准备做出口吗?”
“嗯……”
陈耕应了一声,没有更仔细的解释,反而向孟海波和黄文清问道:“你们对国外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供应商了解多少?我说的是最大输出功率基本上都在130马力至300马力之间那些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供应商。”
“了解的不多,”黄文清有些不好意思:“只知道他们的名字。”
“没关系,说说你们知道的。”
既然老板让自己说,那就说呗!
黄文清想了想,说道:“如果是最大输出功率在130马力至300马力之间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供应商的话,据我所知主要以莱康明公司、大陆公司以及rotex公司这家公司为主,这三家公司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产品几乎占据了这一市场区间的95%以上。”
“很好,”陈耕赞许的点点头:“算是了解的很详细了,那你们知不知道他们一台发动机的售价大概是多少?”
“……”
黄文清和孟海波全傻了:这个我们怎么可能知道?
华夏这些年虽然也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航空发动机技术,但这其中绝对不包括100多马力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作为原成发厂的主要负责人,孟海波和黄文清也不可能关注这一价格区间,所以面对陈耕的这个问题,两人都有些懵。
陈耕也没指望两人能够回答自己的问题:“美国卖的最好的轻型直升机:罗宾逊R22,搭载一台莱康明生产的、最大输出功率131马力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在美国的新机售价大概是12万美元……你们猜发动机的价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