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纵情名利场 第80节
何方无奈的摊了下手,然后两人就走了进去。
“咦,师姐,你看那人像不像吴京?”
“吴京?”
……
就在同学们还在惊讶之余,何方与吴京已经开始逛起了北电,说实在话……真小。
“叮铃铃……”
“喂,钱老师,我们已经到了,在电影学院逛着呢。啊,没事没事,没那么矫情,不需要什么欢迎仪式,直接开始吧……”
不一会儿,钱琳在学校找到了何方两人,然后直接带到了张校长的办公室,众人寒喧了一阵,便生硬的扯着一些话题。
何方与他们不熟,与国内的电影学术圈完全没接触过,所以相处比较尴尬。
时间到了九点,何方也在众人的邀请下去到了标放厅,只有这里才能容下这么多来听何方讲课的人。
没有想象中的许多有名的导演或明星来听课,何方的课还引不起那么大的反响。
不过,这对何方来说已经很好了,压力没那么大。
经过何方的同意,电影学院会对全程进行录相,何方的条件就是录好了要给他一套。
“噗,噗,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的讲座马上就要开始了,下面欢迎金棕榈奖得主,集导演、编剧、演员于一身的何方先上台为我们讲座,欢迎。”
“啪啪啪……”整个礼堂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何方早已经把U盘给到了机房,他拿着一个遥控器与话筒走上台。
“谢谢,谢谢,感谢各位老师及同学们的掌声。说实话,如果不是钱琳老师的一年前给我挖的坑,我想今天我不会站在这里。”
“我真不会讲课,但我不得不为承诺买单,所以,等会讲的不好还请大家多包涵。好了,这就开始?还是要走一套流程?”
何方说完,台下的学生们集体喊‘不用走流程’。
“好,我们这就开始,我们今天只讲技术技巧,不讲什么文艺商业之分,导演中心与制片人中心之分。”
“钱老师让我讲剧作、导演以及表演,先后顺序让我自己定。我想了想,剧作是一部电影的开始,没有剧本,哪来的电影呢?那我们就从剧作开始吧,虽然我知道大家更爱听导演及表演的部分。”
“呵呵……”台下轻笑。
“在讲剧作之前,我听说许多的编剧现在混的都不好,地位很尴尬。所以,我在这里为我们公司打波广告。凡是有志进行编剧创作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去团火文化试试,我们很需要编剧,我在这里承诺绝对会尊重大家的创作,也会保障大家的创作成果与收益。”
“我这不算广告吧?也算是为电影学院解决一下就业,是双赢的。哈哈,好了,进入正题。来,看看大荧幕。”
“在我个人看来,剧作有三个部分:一,电影故事的起源来源于哪里?二,剧作有没有套路与技巧?三,最好的剧作是什么样的。”
“来,谁能告诉我电影故事的起源来自于哪里?都来说说。”何方这就跟同学们互动起来了。
“来,工作人员能给学们递一下话筒么?一二三四五,第五排的那个穿红T恤的少年,就你了。你这么的亮眼,想不点你我怕我的嘴违背了我的潜意识。”
“哈哈……”
何方也是尽可能的先把氛围活跃起来,别搞得干巴巴的让人想睡觉。
等工作人员把话筒递到,这个小伙拿起话筒就答道:“故事的起源来源于灵感,有了灵感才会有创作的思路。”
这个小伙答完,何方耸了耸肩。
“还有没有别的答案?有没有文学系的回答一下?”何方问道。
台下顿时有了许多的举手,何方点了一个戴眼镜的妹子。
“在电影学院这么漂亮的妹子不学表演学剧作,可惜了,来,就你来回答。”
“嘿嘿……”台下又是小乐了一阵。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个戴眼镜的妹子回答道。
“好的,谢谢,坐下,很标准的答案。两位说的都对,但都太笼统,很多时候让一些新手摸不着头脑。常常抓耳挠腮,怎么从生活中提练出高于生活的故事?这该死的灵感什么时候来?然后无论你们怎么想都想不出一个好故事来,最后很颓废的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写故事。有没有人有这种感受?”
何方喊道。
台下整齐划一的喊道:“有,太对了。”
不仅是新手会这样,连一些老编剧都有这样的苦恼,他们往往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困扰,然后因灵感迟迟不来所苦恼。
“很好,下面我就用我的经验来帮你们解答这个问题,当然不一定正确,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没有得到理论证的,给大家做个参考。”
“在我认为,或许说在我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其实大多数时候故事来源到外部刺激的感受,再加上经验组合。”
“这是我的故事来源,你可以说它是来源于生活,也可以说它是来源于灵感。”
“因为这种外部刺激正是出于生活的所感所受才让我有了故事的雏形,于是,我有了所感所受后便去利用我的经验是搭建一个更合适的人物以及框架,最后慢慢形成了故事。这中间很多时候它没有灵感,全是组合。我……”
讲到这里,何方停了下来,看大家有些迷惑,没理解他所说的?
“是不是讲的有些抽象?行吧,那咱就讲些落地的,全是干货的,我举例啊。”
第117章 何老师的课有人听不下去了
(讲课内容了,不喜欢的可以跳订)
“为什么说大多数的故事来源于外部刺激的感受呢?因为有人可能看到一个信息,或看到一个报道,又或者看到一篇文章,又或者看到了一个人,看到一件事……等这种外部刺激后,一种想法就会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于是,这种想法在他脑海里反复的升级、组合以及闪出一些亮点之后,在某个契机的情况下产生了一个故事。”
“拿《孤岛惊魂》举例,当时我在福建的时候遇到了突然事件,需要重新想一个故事来弥补这个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可是想什么故事呢?我很着急,于是我怨恨起造成这个突发事件的人,就盼他坐飞机掉到大海中,然后还不要死去,就困在岛上,生死难料,折磨他。”
“后来我又一想,只是困住他,万一他逃脱了怎么办?会不会来找我这个诅咒他的人?所以……当我想要继续深想时,突然想到这不就是在福建吗?这不就是靠海吗?我不就可以就地取景拍一部海岛上被困或惊险的电影吗?”
“于是,这个故事从哪开头呢?写国内的故事肯定不行,福建有许多出国的啊,可以写海外华人的故事……”
“好,故事到这里为止,是我受到了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感受,所要创作的源泉。接下来,就不能全是受到刺激后的感受了,我要想写一个好故事,就必须凭借我大量的阅片量,看过大量的小说等故事经验来组合我的电影。”
“所以,大家是不是觉得《孤岛惊魂》这部电影似曾相似?是不是在哪看过?但是又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原版?这就是我用很多很多的经验组合出来的故事。它虽然不惊艳,但它足够成熟。在很多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会写这样的故事,然后再去想写《单身动物园》及《环太平洋》的故事。”
何方一口气讲到这里,口水都讲干,于是他拿起水瓶准备喝口水,此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何方讲的真的是干货咧,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讲什么晦涩难懂的,就是所有人都听得懂的最简单直接的内容。
“当然我刚才说的这种创作方式是大多数情况下的创作,但是,但是啊,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编剧你突然接到了制片方或投资人的故事要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命题作文。这种情况下,你用什么来创作呢?”
“没错,还是我所说的经验的组合来创作,在我们收到命题后,先给出一个大致的方向,比如喜剧?悲剧?还是纯剧情?是大男主,还是大女主,又或者是群戏?先确定了大致方向后,然后我们才开始收集相关的材料。”
“之后我们的创作正是从这些材料中以及以往的知识中对他们进行组合,如情节的组合,人物的组合,背景的组合,台词的组合等。”
“搞剧作的同学,你们想一下,比如伱们要写一个爱情故事,是不是脑海里面首先闪现的是你所看过的爱情故事的模板?然后你再从这些模板中结合你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组合,写出属于你的爱情故事。”
“所以,不要太依靠灵感了,因为灵感这东西啊……就是天马行空,是跳出经验与模板的玄妙东西。这种东西有多难?相信有人一辈子都不会有几次。所以,如果我们的剧作全靠灵感,那你可能一辈子也写不了几个故事了。”
“现实中就有这么一些人,他们靠灵感写了一两本畅销书后就再也写不出来新书了。灵感是好东西,但是灵感反过来有时也会给我们枷锁。”
何方一说完这一段,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让一些老是卡在剧作没灵感的人仿佛有了一种解脱,一种明悟。
是啊,为什么一定要纠结于灵感与独树一帜呢?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历史上的爱情片、动作片、都市片等这类常见的电影,你总结一下会发现大部分的故事非常的雷同。”
“当然,你要做到的是在大致雷同的故事套路中做出你自己的特色,比如我的《孤岛惊魂》,有人说它是卖弄身材,我并不反对。”
何方说到这里,台下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哄堂大笑。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解决了我刚开始提的‘故事来源于哪里’问题。我们继续讲下一个话题,剧作有没有套路跟技巧?”
何方说完看向大家。
“有。”
台下的同学们齐声回答。
“不错,这是有套路跟技巧的,《电影基本写作技巧》、《故事》、《三十六种故事模型》这些书都看过吧?别告诉我没看过啊,学电影的你没看过我会怀疑你的专业性的。”
“哈哈……”台下哄笑。
“这些就是故事套路与技巧,剧作技巧包含什么?主题、结构、情节、人物、戏剧冲突、台词……”
别说,何方说讲起来,满满的都是干货,台下的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老校都听的频频点头。
有些内容可能学校都讲过,但是何方却把一些学校讲的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给拉了下来。
让学生们感觉没那么复杂。
比如说何方讲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时就是这么介绍的:“电影故事是什么?就像往平静的池塘里扔了一块石头。”
“这时石头的涟渏惊吓了鱼群,扰动了水草,于是一连串的反应就来了。而随之池塘里的故事就发生了,因为石头介入破坏了鲤鱼与另一条鱼的爱情生活,而刚好被水波冲过来的鲢鱼发现鲤鱼谈的对象是他的老婆,此时一条黑鱼因水波的冲击受到惊吓一口把鲢鱼给咬死吃下了,于是鲤鱼的对象要为老公报仇……”
随着何方的随便胡扯,台下笑声连连,但不得不佩服何方讲的有道理。
“所以,剧作就是怎么样把石头扔好,怎么样把这些跌宕起伏的连琐反应写精彩。”
……
一个小时,何方尽量的把他想到的能讲的都讲了,台下的学生们确实是获益匪浅,毕竟何方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把剧作讲的浅显明了,没那么的高深了。
讲完课之后中间休息了15分钟,何方与学校的老师交流了一下,这些老师们从一开始的不服气俯视的眼神似乎有了些‘这小子有点水平’平视眼光了。
之后就是大家讨论环节,何方鼓励学生们拿出他们的剧本上来,然后让大家来诊断,何方来告诉他们问题出现在哪。
这个就活跃了,毕竟是电影学院的学生,解放天性之不要脸是第一步,所以他们没有别的学校的学生一样扭扭捏捏的。
经过何方与学生们的互动,及对剧作的具体探讨之后,这让学生们对剧作上的许多东西感悟更深了。
比如有些人一直卡在解释解释的怪圈中,就是一个劲的想解释角色为什么这么做,生怕逻辑不自洽,结果有如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再比如有些人卡在不会把控节奏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收。
更有些人对常识认知不够,因为没有经历过实际拍摄,所以他们以为120分钟的剧本就是指120场戏,然后还写成一场戏一页纸。
实际上这就是教条主义了,所谓的一场戏一页纸及120分钟指120场戏,那指的是理论上,而且一场戏一页纸那纸上写的并不全是剧情,还有别的。
比如上面会标注环境、灯光、美术、表演要求……这样下来的一页纸,不是指剧情一页纸。
何方告诉了他们真正的实际拍摄,可能100分钟的电影大概在80场戏左右,当然不固定,有的戏长的有戏短。
如果按照字数来定,那就是100分钟的电影大概在两万五千字到两万八千字。
当然,也有人卡在写角色上面,总是不知道如何写好角色,总觉得自己的角色写的没特点。
何方让他们去看九重人格,也就是看看每重人格的人大致是什么样的,这有利于角色塑造。
同时,他也拉出来一个他常用的角色塑造的模型。
主角塑造可以有N多种,主要是配角有时候不好匹配,有些人写着写着故事里就只有主角,没有配角了。
上一篇:悠闲人生:我有万亩草原
下一篇:港片:穿越洪兴,你让我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