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182节

古瓷研究协会?

李定安眼神稍亮了亮。

这是个半官方性质的组织,原先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有段时间,文遗研究院还叫中国文物研究所,还属文化部领导的时候,古瓷研究院和国博、故宫、敦煌研究院属同级别单位,都是文遗研究院的下属单位。

之后改制,文遗院和敦煌研究院归属到国家文属局,国博、故宫归属到文旅部,古瓷研究协会因职责重叠,渐渐沦为民间机构,但依旧接受文化遗产研究院指导。

所以如果论级别,这位应该和何安邦差不多,这会儿虽然无官无职,但只要挪一挪,最差也是司局级。

李定安之所以好奇,倒不是因为这个,而是上一个登上“考古新发现”的部级项目,就是古瓷研究院和文遗院合作研究的。

何安邦和马献明提到好几次的“见了他们眼睛都长到了头顶上”的,好像就是这位。

嗯,没错,姓于,就是古瓷研究协会的会长。

怪不得这么倨傲?

但反过来再想,肯定是有真本事的,因为相对而言,考古相关领域的学术气息要浓厚一些,业务技术不过硬,底下的人鸟都不鸟你。

就像何安邦、吕本之,虽然负责的最多的是行政事务,但研究水平依旧属于顶尖的那一类。

暗暗回忆,李定安也就没有注意张汉光最先介绍的那位老人,听到“老师”这样的字眼,他就以为是考古相关院校的教授。

一身的书卷气,看着也确实有点像。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两个警员打开了柜子,取出了几样东西。

李定安略略一扫,全是瓷器:一只青花盘、一件青瓷笔洗,一件青白胆瓶,还有一件紫红釉的花盆。

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全是真家伙,看器形特点、釉色,应该都是清以前的东西,而且绝非出自小民窑。

换句话说:很值钱!

如果是明朝的,这几样东西的总价少些也在千万以上,如果更早,也就是元或宋的五大民窑,上亿轻轻松松。

瞅了几眼,李定安偏着头想了想:“张处长,是不是和那一件是同一批东西?”

他指的当然是那一件龙纹大缸。

张汉光却摇了摇头:“暂时不确定,所以请你们来看一看!”

一听这句,李定安就笑了。

他确实不知道公安部门的办案流程,但至少知道,公安内部就有很多实验室,随便找一间,就能检测出具体的年代、土质、釉质,乃至是出产地。

如果张汉光说,让他们来估一下价,李定安肯定深信不疑。但他要说暂时还不知道这间东西是哪个朝代的,那就呵呵呵了……

明白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怎么也要验验成色。

怪不得之前会晾那么久?

这次用不到表情专家,就连于正则都能看出来他脸上毫不掩饰的嫌弃,所以,他就明白了:这位和他不一样,很有可能真是公安部门请来的顾问。

如果和他一样,是“有立功倾向的犯罪嫌疑人”,绝不敢露这样的表情。

但是……这么年轻?

他不由的多打量了几眼:模样很周正,穿着却很普通,典型的学生打扮……T恤口袋的上沿露着一道边,仔细一瞅,好像是什么大学的学生证?

一瞬间,于正则瞪大了眼睛:“你是大学生?”

“对!”李安安谦虚的笑了笑,“学的是考古专业,也懂点鉴赏!”

废话,你不懂鉴赏,能到这里来?

问题是……请学生当顾问,顾问什么?

于正则都有些懵。

下意识的,他又看了看张汉光,好像在问:你让我欺负一个学生?

张汉光面无表情,意思很明确:我怎么教待的,你就怎么做!

没时间让他思考,张汉光又敲了敲桌子:“麻烦两位,开始吧……”

李定安点点头,“有什么要求?”

张汉光不假思索:“当然是越多越好!”

我问的是谁先看,你却告诉我,尽量考一百分?

算了,人家都已经看上了……

要是在外面,于正则肯定要矜持一下,但在这里……当然是乖乖听话。

他拿起了青花盘:“这一件是海淘瓷,又做过后期处理,手法相当高明……”

听到这句,李定安暗暗的赞了一声:看吧,就说很厉害。

确实如他所言,做旧的手法很高明,至少釉面上的包浆足可以以假乱真。

如果请吴为民来,也应该能看的出来,但绝不会这么快。如果是高胜东……嗯,这绝对是一件出土百年以上,精心传世的青花瓷……

“白度很高,色泽晶润,所以应该出自明朝中晚期的JDZ……没有款,所以只能当做民窑,但做工很精美。如果估算价格……当然,我指的买主明知是海淘瓷,而且是黑市价格:大致在一百万左右……”

张汉光依旧面无表情,于正则便放下了碗,拿起了笔洗。

刚上手,他眼睛“倏”的一亮:“龙泉窑青瓷?”

“不是开片瓷(釉面有裂变纹),看着像是弟窑……不对,就是哥窑……典型的刻花、堆塑……”

稍一顿,于正则极为笃定的放下了笔洗:“南宋时期的!”

然后,他又拿起了第三件:“典型的南宋新官窑青白釉,釉色青莹,胎质却极白,堪称青白窑精品中的精品……可惜的是没有款,不然价值最少也在一千万左右!”

张汉光依旧不说话,于正则又拿起了第四件,而刚一入手,他就倒吸了一口气:“南宋钧窑的窑变瓷?”

刹时间,李定安精神一振。

就说这一件的釉色怎么这么怪,说紫不紫,说红不红,虽然不均匀,但釉色极为炫目,乍一看,就像是用高科技手法上的色。

而且还这么大?

古言“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说的就是南宋时期的钧窑窑变瓷。

历年上拍,就没有下过千万的,而且都是小物件,所以于正则要是没看错,这一件少些也在三五千万左右……

下意识的,他往前一凑,但不知道为什么,于正则拿着花盆一躲,还斜了斜眼珠:“你也认识?”

不是……你属刺猬的?

咱俩今天是第一次见面吧,那你这跟吃了枪药似的语气和表情是怎么回事?

暗暗嘀咕,李定安看了他一眼,又退后一步,同时做了个请的手势。

于正则哼了一声,又看了几眼:“没错,就是南宋钧窑,也确实是窑变瓷!”

“那价格呢?”

“三千万,而且只高不低!”

“还有没有?”

“就这么多!”

“好!”张汉光点点头,又看了看李定安。

李定安叹了一口气:那看,还是不看?

说实话,检验一下个人水平倒是无所谓,毕竟要面对的是造假仿估手法极为高超的犯罪团伙,鉴赏能力越高,对破案的帮助也就越大,李定安也表示理解。

但于正则突如其来且又莫明其妙的敌意,以及斜着眼睛看人的表情,委实让他有些莫明其妙。

感觉这人脑子多少有点毛病,就像跟三岁小孩抢零食似的……关键的是,张汉光一直冷眼旁观?

再加上被晾了那么久,以及在会客室中那有如实质的窥视感,李定安愈发觉得腻味:总不能这个被当贼一样防着的破顾问,还要竟争上岗吧?

当然,看还是先看一下的,毕竟关乎小命。

剩下的,等看过再说……

暗暗的叹了一口气,李定安走到了长案前。

不过他是倒着看,先看的就是那件最为炫目、最吸引人的窑变瓷。

毕竟不像平时的鉴定,所以李定安看的很认真,先看正面,再看侧面,再看足……如果非要做个对比,肯定要比于正则慢很多。

那位几乎是一上手就能给出部分鉴定结果。

但张汉光也不催,只是和代有年对了个眼神。

过了近三分钟,李定安才开口:“确实很像南宋时期的钧窑,釉色像,器形也像,胎体及工艺特点也像……但是……”

稍一顿,他又笑了笑:“这是仿的!”

刹那间,于正则的脸色一变。

我还没激你,你倒是先来挑衅我了?

173.第172章 不是一般的扎眼

“这一件是后来仿的!”

李定安手一翻,将花盆倒扣在长案上,“不出意外的话,这东西还揉合了建窑的上釉工艺……嗯,感觉就是建窑出来的东西……”

听到“仿的”,于正则还在嗤之以鼻,又听到“建窑”,他就愣住了。

钧窑用的是铜上釉,建窑则是铁或铝上釉……前者是以紫为主的深色釉,后者是黑釉和青釉……他是怎么硬凑到一块的?

于正则又特意低下头瞅了瞅:没错啊,紫里透红,红里又隐约透着一丝蓝,典型的孔雀石上的色……

诧异间,李定安又拿起了第二件,同样看的很仔细,也很慢:“确实是青白釉,也很精美,但看着……”

顿了顿,李定安咂了一下舌头,又翻过胆瓶,瞅着底座:“也是仿的,仿的确实是南宋新官窑的……而且和花盆出自同一批窑口!”

于正则又懵了:“还是建窑”

“对!”

不是……你色盲吗?

下意识的,于正则把青花盘举到了眼前,恨不得把眼珠镶到底足上。

首节 上一节 182/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当代邪剑仙!睡一觉成神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