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183节

上面有一处豁口,约有米粒大小,而且很新,一看就知道是警方取样检测后留下的。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胎质:稍有点乌,但依旧近似纯白。

他又拿起胆瓶,上面也有豁口……没错,都是接近纯白的胎质,这根本就不是南平的土质能够烧出来的颜色。

研究了十多年的古瓷,这点还能认错?

他下意的就想笑,恰好张汉光看了他一眼,于正则只能憋回去,脸上的表情极其古怪,就像蹲厕所蹲不出来一样:

“哈哈……照你的意思,剩下的两件也不用看了,也肯定是仿的,也十有八九出自建窑。”

“于会长,你先别急!”

李定安笑了笑:“我知道你想看笑话,但是,能不能先等我看完?”

于正则直乐呵:“别……还真没有想看你笑话的意思,就是感觉你这想法……嗯,挺新奇!”

李定安第一次说窑变瓷是仿的钧窑的时候,于正则确实有点不舒服,感觉这小伙子多少有点“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意思。

他再不堪,也是连着拿过好几次部级奖项的权威学者,眼睛再瘸,也不至于认不出真瓷和仿瓷。

当时他差一点没忍住,就想讨教几句。

之后李定安又说“建窑”,于正则就明白了:这就是二把刀,不懂硬装。

不是他自负,而是常识:建阳的土质含铁量太高,所以建窑的黑瓷举世闻名。如果烧制其它颜色的瓷器,瓷胎就会发黄发红甚至是发黑,所以品质很一般。

而这两件的胎质,却是纯正的白?

所以就想不通,李定安这又是怎么扯到一块的?

不知不觉间,于正则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抱着膀子的手放了下来,施施然的背在了身后。

神情倒是没什么变化,但不用什么心理学也能看出来:李定安没说错,他就是在等着看笑话。

张汉光止不住的叹气,代有年的眼睛却直放光,不停的在两个人的脸上挪来挪去。

李定安却浑然忘物,将剩下的两件看了个仔细。同样的,看完之后,他就会把东西翻过来,倒扣在案子上,变成底朝上。

足足十分钟,他才放下最后一件青花盘。但眼神焕散,神情呆滞,感觉像是在……发呆。

对,就是发呆……

又等了等,看他并没有回神的意思,于正则又点了一下桌子:“还有问题?”

李定安如梦初醒:“确实有点问题:这包浆……很不对!”

不对就是不对,很不对又是什么意思?

他刚要问,李定安又指了指青花盘,“这是传统的做旧手法,所以于会长一眼就能看出来。但后面三件用的全是高科技手法……”

于正一愣,又反应了过来:“意思就是……后面这三件,我全都没看出来?”

李定安点了点头:“你要这么说,也对!”

确实不算错:龙纹大缸是第一件,但被自己砸了个稀巴烂,紫花盆才是第二件,于会长之前肯定没见过。

而剩下的那两件,竟然又玩出了新花样,做旧技术比龙纹大缸还要高端,还要逼真。要不是多了个心眼用系统测了一下,李定安险些就以为这两件都是真的。

是不是说明,这伙人的造假仿古技术,还在不断进化,而且进展极快?

厉害了……

相应的,于会长认不出来真就不奇怪……也不止是他:就照刚才他狗在后面撵一样的速度,估计吕本之和陈守义来了也够呛。

“这,呵呵……好,就算我没认出来……”

于正则都被气笑了,“那按你说的,这不同的四种釉,四种器形,四种工艺的四种瓷,是元代建窑的同一批窑口仿的宋瓷?不知什么原因沉到海里,又被人捞了上来。但释面太新,所以重新做了包浆,对吧!”

“确实有点绕,但确实如此!”

“你是真能扯!”

“不是我扯……于会长,你是古瓷方面的权威学者,肯定比我更清楚,建窑不只烧黑瓷……”

于正则嗤的一声:“我当然知道,但不管烧什么瓷,建窑瓷胎质都不可能这么白。”

“好……那建窑烧青瓷的时候,红瓷胎是怎么变淡的?”

“当然是粉碎筛选后用吸铁石分离铁元素,再加石英砂陈腐……但再淡也只能到米黄色!”

“对……那定窑呢,起先瓷土铁含量也很高,所以烧的是酱釉,之后又能烧白瓷了?”

“深挖土井,井越深,铁越少,出井碾碎后用水淘土,再用吸铁石分离,再用石灰中和陈腐,上釉时用化妆土……但白度只在六成左右。”

“德化瓷呢?”

“德化本就是高纯度的白龄土,又用了草木灰之类的碱!”

“元代的青白釉呢,为什么瓷胎更白?”

“当然是二次配方,加高纯度的高龄土和石灰陈腐,加的越多就越白。”

“没错!”

李定安指了指花盆底足上的豁口,“加的越多就越白……”

一瞬间,于正则瞪大的眼睛:“南平哪来的纯度这么高的高龄土?”

“高纯的高龄土确实没有,但南平有铝钒土,两者主要成份是一样的,都是氧化铝……再把上面的方法随便用两种,如钒土加石英砂加草木灰再陈腐,连黑铁矿都能给你变白……”

“你扯什么淡,元代怎么会有这种工艺?”

“我也以为没有,但事实是真的有!”

李定安手一伸:“张处长,报告呢?”

张汉光没动,只是叹了一口气。

代有年也叹了一口气,也不再观察李定安,而是陷入沉思。

而监控的另一头,一屋子的警察跟冻住了一样,直勾勾的瞅着会议桌上的检测报告。

器型特点是宋,C—14断代是元,出产地是未知……但成分那一栏,除了瓷土,还有矾土、石英砂、草木灰……

换种说法,真就是李定安所说的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所以最后那三个词就像针一样,不是一般的扎眼……

抱歉,白天的时候资料查的不详细,怎么写都圆不过来了,没办法,只能推倒重来。

有点短,我稍眯一会,起来后再努力写。

174.第173章 免费赠送几句

“张处长,检测报告呢?”

“还没来得及测!”

厉害……你是睁着眼说瞎话,明晃晃的拉偏架。

这就没意思了,总不能为了这么个破顾问,我还得走一下后门?

得,自个玩吧……

李定安再懒得说话,拉过一张椅子,一屁股坐了下来。

代有年想了想,走过来坐到了他对面,笑眯眯的,神情说不出的和蔼:“生气了?”

呵呵……你也不是好人。

从进了门就一直观察,那眼神就像激光似的扫来扫去……来,采访一下,你老是干嘛的?

他笑了笑,又摇摇头:“不至于!”

这表情不对……

代有年继续刺激:“小伙子挺自信啊,制瓷的工艺懂得这么多?”

你一个警察,懂什么制瓷?

这就是没话找话了……

他点点头:“确实有点!”

这一下,反把代有年搞不会了:突然就没情绪反馈了?

他诧异着,又给张汉光使了个眼色,张汉光秒懂。

“具体讲讲!”

我给你讲个毛?

“就瞎猜!”

你鬼扯什么?

就你刚说的那些,感觉比检测报告还详细,这是靠猜出来的?

张汉光确实很好奇,总觉得忽略了什么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李定安摆明不想说……

其实还是挺难的。

因为这几样东西确确实实是元朝的物件,而且仿的极为肖似,做的也相当精美。李定安怀疑,这批瓷匠既便不是元蒙南下后从汴京逃到福建的那一批官窑老师傅,也绝对是那些人的后代。

好在这段时间专攻蒙古瓷,对各大名窑土质相关的文献看的比较多,不然还真看不出这几件东西的制胎工艺,自然也就推断不出这些东西出自建窑,也就更不知道是仿的了。

如果不是深入研究过龙纹大缸,他也和于正则一样,至多也就能看出青花盘这一件是后做的包浆。

所以如果说心里话,他应该要比于正则强一点,但也不多。

包括后面的笔洗和胆瓶,他就看不出来是做旧的,只是凭直觉怀疑有问题,就用系统测了测,这一测,就测出了了不得的东西。

要说仿古瓷,故宫说自个第二,没人再敢称第一,但后面那两件的做旧手法,保证故宫的馆员们想都不敢想:牛肚子里装药水,先泡,再煮,后烤……

前后需要三天,肉只能六成熟,然后一件崭崭新的海淘瓷就有了传世百年才有的老包浆。

随便在国内市场转两圈,上上小公司的拍卖会,再请几个专家稍稍的吹一吹,这几件玩意就成了宋瓷珍品。

宋瓷喛,一件动辄上千万,开什么玩笑?

还有那只青花盘……这可是人物元青花,要下了“亿”,李定安敢抱起盘子啃着吃了。

所以说,他对这伙走私犯的兴趣比警察浓厚多了:

首节 上一节 18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当代邪剑仙!睡一觉成神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