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198节

把万去掉……什么意思?

我靠……八千八百?

一刹那,郑万九的眼珠子差点掉地上:这么大的一幅画,就这么点钱,够不够买纸和墨?

后面的那两位也差不多,齐齐的一个后仰,满脸都是见了鬼一样的表情:李定安开玩笑的吧?

……

从李定安开始看这幅画的时候,直播间的画风也变了不少。冷嘲热讽的少了许多,大都开始讨论这幅画:

“稀奇了,咱沈阳也有张大千的画?”

“哥们火星来的吧?你去故宫看看,乾隆真迹也不止一两幅!”

“那不一样好不好?”

“要论古玩的数量与品质,再论玩家和收藏家,沈阳也不差,有张大千的画也不奇怪……当然,前题得是真迹!”

“那有没有屌大的藏友鉴别一下?”

盛京收藏:“画工没问题,笔法也没问题,印也没问题,字也明显有风幡体的痕迹……反正除了张大千,我再想不出谁还能仿这么像?”

“会不会是别人仿张大千的,比如说他的徒弟?”

“他的亲传弟子中确实有两位,是公认的‘仿张大千最像,几乎可以假乱真’,其一是何海霞,其二是糜耕云。但何海霞仿的是张大千的字,也就是风幡体。糜耕云仿的倒是画,但只仿张大千的花鸟……所以,这幅画大概率是张大千的亲笔之作。”

“有没有可能是这两位弟子合作的?”

辽省国有文物商店-杨哲:“不可能……你要先看画绢,都黄成了这样,既便没一百年,应该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所以这幅画创作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致是没错的。

当时何云霞倒是已拜张大千为师,糜耕云却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才拜师……而且这二人虽是师兄弟,但到八十年代后才第一次见面……所以时间先不对!”

这位一冒头,网友更加兴奋了:因为辽省的国有文物商店就在故宫,而杨哲也极有名,是本省首屈一指的字画鉴定专家。

高丽寻宝:“哈,竟然把杨老师也给惊动了?”

“惊动谈不上,只是慕名来观摩一下!”

安本斋:“杨老师,那您看呢,是仿品还是真迹?”

“画工、笔法、风格、意境,都与石涛有七八分相似……钤印也是标准的张大千的篆刻风格……绢纸也对,至少是建国前的东西……”

“意思就是,东西是对的?”

“不好说,毕竟隔着手机屏幕,所以我只能看到这里……”

故宫博物院金义:“老杨,你好歹也是字画鉴定方面的权威,怎么胆子这么小了:既然哪哪都对,为什么不敢说这是张大千的真迹?”

杂项付国川:“虽然说搞鉴定的都不会把话说满,但杨老师你这太谦虚了:不说十成把握,七八成该是有的吧?”

“哈哈……金老师和付老师也在……两位实在是过奖了,我哪里敢说有几成的把握?”

杨哲忙打了个哈哈,“至多也就是看着像……”

网友们更加兴奋了:听金义和付国川的的意思,这就是张大千的真迹无疑。不过是杨老师太谦虚,不敢把话说的太满。

虽说这两位长于鉴定杂项,但毕竟是权威专家,基本的眼力还是有的,至少要比收藏品公司、拍卖行靠谱的多。

所以,真迹的概率又增加了一分。

付国川和金光却很是郁闷:没其它原因,杨哲就是被李定安的名头给吓住了。他不开口之前,杨哲绝不会提有关这幅画是真是假的半个字,至多就像刚才这样: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车轱辘话来回转……

同一时间,一群顾问组的专家也盯着屏幕,不过这次换成了项志清坐在了最前面。

“项教授,是不是真迹?”

项志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了笑:“李定安不是已经给出答案了吗?”

什么意思?

这个时候,正好是郑万九问他“有没有问题”,李定安点了一下头,然后转身就走……

都是内行中的内行,哪还不明白这一点头,其实就是古玩行里“说新不说假”“看破不说破”的那一套?就和“明明看出这东西是假的,却只能说‘看不准’”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这转身就走和后面的“看看其他的”这句话,才是答案。

意思就是……假的?

一群顾问顿时就来了兴趣:“老项,到底哪里不对?”

“印!”

项志清言简意赅的吐了一个字,刚要详细解释,手机又传来郑万九和李定安的对话。虽然都刻意的压低了声音,但足够看直播的人听的清清楚楚:

“李老师,如果估价,大概能值多少?”

“嗯,把万去掉!”

一群顾问猛的一愣:这么大一幅画……不可能吧?

正狐疑间,项志清猛的拍了一下桌子,兴奋溢于言表:“就知道这小子有点东西……”

什么意思,真就只值八千八?

我也发现了,有点慢,也有点拖,还有点乱,正在努力调整中。而按原本计划,今天要把这段情节写完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上午的时候电热水器突然漏水漏电,崩掉了整栋楼的闸。

没办法,只能换,中午去的商场,下午师傅就开始叮叮当当,先是拆旧的,后是换新的,整整折腾了一下午……

绝对没找理由,而是事实,骗人剁几几。也不是诉苦,就是给各位老爷解释一下。

感谢!

187.第184章 印章穿越了

直接间里又炸了。

“他刚说了句啥……还是我听错了?”

“你没听错,他说:把万去掉!”

“八千八……他的意思是,这幅画不是张大千的作品?”

“扯什么七八蛋?不说张大千,也不说是不是民国时期的作品,既便是现代仿的,以这样的画工和篇幅,也绝不可能这么低。”

“是不是有什么说法?毕竟这位不是普通的专家,基本的眼力还是有的。”

“还眼力,是眼瞎吧?就算是民国的一件画框,放在现在也不止八千八!”

“确实有点夸张,他要说八万八,还有那么点解释的余地:比如说是普通的画家仿的,比如说是现代仿的。但八千八?感觉就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了。”

“那会不会是印刷品?”

“你这想像力逆天了:你当直播间里这么多的宝友、收藏家、拍卖公司、收藏品公司、鉴定专家,乃至故宫的老师们全是睁眼瞎,连手绘和印刷都看不出来?良品坊又不是脑残?”

“哥们,你往前翻,连杨哲老师都说:画绢没问题,绝对民国的东西,印章也没问题……以及画风,笔法,与真迹都有七八分相似……”

“包括金义老师和付国川老师都说过,张大千真迹的可能性足有七八成。”

“对,这三位老师就在直播间,请他们分析分析,李专家怎么就敢说八千八?”

这么一提醒,所有人都想了起来,然后,@辽省国有文物商店-杨哲的信息一条接着一条,眨眼就盖了几百楼。

但这位好像下了线,半天没动静,再一搜索,头像直接是灰的。

没办法,网友们只能@另外两位。

看着密密麻麻的信息,金义和付国川面面相觑,好久后,又看了看旁边的两位主任。

说实话,包括他们在内,在座的四位对书画鉴定的造诣都不低,就比如征集中心,你不懂画,又怎么敢收?

文创中心也一样,不但负责文物展览,还负责古玩商品销售,要是不懂,怎么敢卖?

但现在,他们都有点看不懂李定安的操作了:如果他只是说一句假的,倒也好理解,但他偏偏说:只值八千八?

实在无法想像,他是怎么敢估出这么低的价格的?

但同时也代表着:翻身的机会来了!

“八千八?”

金义“呵”的一声,手里拿着手机,点的飞快。

沈阳故宫金义:“刚又和同事研究了一下,画框是现代艺术品,当然值不了八千八。但这幅画的绢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吴江白龙绢,如果保存完好,放到现在一匹至少五六万……所以只是作画的绢纸,也不止八千八……

其次,我们还是坚持之前的推断:画工与笔意、布局与构图、设色与表现、着彩与渲染,都有明显的张大千的风格……而既便与京城故宫收藏的真迹对比,整体相似度依旧在七成以上……

然后则是笔迹:1933年,张大千的风幡体虽未至大成,但极具个人特点,颇有几分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气势……

就如这篇题记,虽仿的是石涛的楷书,但下笔如有风雷,笔墨横姿,剑拔弩张……所以,我们依旧认为,这是一幅张大千仿石涛的真迹……”

杂项付国川:“我附议!”

征集中心关德智:“附议!”

文创中心姚峰:“附议!”

……

“关德智和姚峰是谁?”

“故宫的领导,经常上电视,你没看过?”

“好家伙,全是知名专家?”

“不止是专家,还是学者、教授,能开课题,带研究生的那种!”

“哈哈……那不就是实锤了:这幅画就是张大千的真迹,也代表京城的李专家走眼了?”

“大家伙看清楚:金老师说了,光是绢就不止八千八……所以这已经不是走眼不走眼的问题了……”

“确实不好解释。”

“解释个毛,就是长八千张嘴,也圆不过来了。”

“估计是不知道有人在直播,一时口嗨。”

“扯什么淡,他可是专家,还是部级单位背过书的,是想口嗨就能口嗨的吗?”

“所以说就挺离谱:但凡不是智障,就不敢这么胡扯……”

网络就是这样,一旦带起节奏,风向就会越来越歪,越来越歪:之前还是质疑,还是嘲讽,但到后面,就成了一面倒的谩骂。

首节 上一节 198/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当代邪剑仙!睡一觉成神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