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212节

  吴昊更喜欢没文化的人说话,想好了提起笔写诗歌《界河的晚秋》《界河的夜》。

  这时高丽娟进屋看见他拿着笔在写信,就问:“儿子给谁回信呢?”

  她记得家里来的信都回完了,为啥还写?

  吴昊头也没抬的说:“给你找个儿媳妇。”

  高丽娟一愣,回过神以后她信了:“你快写你快写~”

  说着就关上门。

  吴昊挠挠头,写小说最忌讳被人打扰,刚才的思路差点断了,幸好他年轻记忆力好。

  已经开始给自己找媳妇了,妈妈以后也就不会惦记这事了,也不能总问啥时候相亲去。

  如今不止诗词火。

  爱情永远不过时,但是它有保质期。

  而,毒鸡汤连特么保质期都没有,八十年代的毒鸡汤挺猛!

  有些报社专门收心冷鸡汤之类的文章。

  后世毒鸡汤泛滥到什么程度?连孟婆汤都快解不了了!

  鬼故事也火,但是吴昊不想写这个吓唬小孩。

  先写毒鸡汤,这玩意他脑子里有都是,自己都能编老多了,比不了名家写小说。

  如果比写毒鸡汤。

  那么,这个年代的哪个名家都不如后世的网友厉害。

  “哪有什么逢秋悲寂寥,不过是天意渐凉,所念在远方。一场秋末的大雨,就让人感伤。一场冬雪,你想告诉她下雪了,却发现不知该从何说起。”

  “咦!”吴昊写完愣住了,这好像是情话,不知不觉就写出来了,他又提笔从写一个。

  到时候一起都邮寄出去,符不符合这个时代,毒不毒都不重要。

  骚就行!

  只要诗词出名了,毒鸡汤骚点!没啥问题!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啥年代都一样。

  他准备有时间就写两首诗和毒鸡汤往报社邮寄,积攒一年,去掉不能出版的,也肯定够一册了。

  至于小说就需要写两万字才能邮寄一次。

  第一本符合这个年代特色:《江湖第一刀客》。

  他要先把这本写完,也许只写二十万字,如果火了,那就多写点。

  第二本也想好了,不算太超前,主写武侠神捕,少带点朝廷的事。

  书名:《锦衣卫》

  简介: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闲迟,锦衣血屠九千万,只因此命奉皇天。

  吴昊写完简单的大纲,把诗歌和毒鸡汤装进信封,准备哪天去乡里的时候邮寄出去。

  第一本小说就要等几天再邮了,第二本估计冬天才能动笔。

  把诗歌装进包里怕忘了,来到正屋坐炕上准备吃饭。

  看向吃肉喝酒的他爹感叹道:“人生在世三万天,有酒有肉小神仙呐!”

  吴卫国今天高兴,带手表收获一堆羡慕,当他放屁没鸟他。

  老爹不想吵架,吴昊感觉挺没劲,如今黑天晚多了,吃完饭打开门想出去溜达溜达。

  结果外面下起雨夹雪,北方天气就是这么尿性,中午能穿单衣,这会得穿棉袄了。

  老话说:二八月乱穿衣。

  东北是:四十月乱穿衣。

  下雨夹雪的时候有穿短裙的你怕不怕?

  不能出门,吴昊只能回屋看会电视睡觉。

  昨晚的雨下半小时就停了,上午十点多,土地被太阳晒干。

  他去找哥几个出来,教他们练习开车,都告诉明白以后又跟车俩小时,等他们掌握技巧了,他下车回家继续完成当作家的“大业。”

  不写不知道,一写才发现,写这几千字挺难的!

  今天天气不错,吴昊到东面地里看一下,大棚的地基没挖呢,房子的地基挖好了。

  现在正清理他要种瓜的地。

  挖掘机赵师傅下来问道:“东家有啥事吗?”

  旧时期雇和主之间的称呼,二三十年后也有人这么说。

  吴昊指着小河说道:“等下个月,你在林子边的上游挖个渠,月牙形的,到大棚附近再往南回到河里。”

  “大概六七十公分宽,水流过来有三十公分高就行。”

  “这好办。”赵师傅说完指着东面荒地:“听说你全要种,这么多地光靠水渠可没用,特别是冬天会冻上。”

  “我知道。”吴昊看着荒地说:“一千多亩啊,全扣大棚必须有井,打井要花一两万块钱,有水渠就能省不少钱,你在东面挖两道月牙水渠。”

  “没问题。”赵师傅问:“东家还有啥事?”

第228章 湿地里的飞禽

  吴昊摆摆手:“没事了你忙,辛苦了。”

  “辛苦啥,拿钱就是干活的。”赵师傅说完回到挖掘机上继续干活。

  吴昊转身去地里帮他爹扬肥,农村的牲畜粪便在开春时就会用搞刨出来。

  全是冻的大块,堆起个空心大包,里面塞苞米杆点燃还需要往里掺和土发粪。

  现在有碳铵和尿素,不仅需要花钱买,而且都是计划分配,数量有限,有时花钱也买不到,种地的肥料多是土杂肥。

  等五月的前几天把土杂肥扬进地里,然后才能耕地,东北叫打垄。

  之后就是压磙子,如今的磙子是石头的,有的地方叫石碾子。

  有的只有一米多长,只能压两根垄,有长的可以压三四根垄,过些年才会用铁磙子。

  现在地里全是干活的人。

  前几天屯子里帮牛四准备个简单酒席,今天他与人合伙拉犁。

  大牲口少,不得不用人力。

  老吴家提前耕的地,今天几乎把几家的地都压完磙子了,晚上的时候吴昊把牛借给牛四用。

  另一头牛也借给没大牲口的困难户。

  吴昊看着那些自己拉犁的人也没办法,现在买不起四轮子,这时候都忙,借都借不到。

  只能等冬天了,换两三辆四轮子就够屯子里用,不是他多大方,家里地多需要用人干活。

  也需要有人帮忙看着,念他好就行,总比霍霍他强。

  第三天开始种地。

  爷俩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搞刨坑。

  以后有四轮子可以豁沟,能省老多劲了。

  娘俩在后面往坑里扔苞米籽。

  小豆包拿着自己的小筐,里面装几把苞米籽,别看她才四岁,人家学的快。

  知道用小脚划拉土把坑埋上,还会踩两下,四岁小屁孩种完一根垄,擦擦汗没喊累。

  傻狍子就欢实多了,领着四条小狗跟在后面乱刨土,看见小丫头坐在地头休息。

  它们也跑过去趴在一边,高加索和大白熊犬对小孩非常友好,它们愿意跟着小丫头。

  吴昊也没管妹妹,这孩子心眼不实,累了知道歇着,干不动就躺那嗮太阳了。

  才四岁,还能要求人家干啥?

  远处地里也有很多小孩干活,两岁左右的在地里爬,秋天的时候会用绳子绑在地头。

  除非家里有年纪很大的老人才能帮看着孩子,剩下能出些力的老头老太太都会进地,不死就得干。

  种瓜的时候人就多了,老吴家人到齐,下完种子铺地膜,两个人拉着地膜往前走。

  后面跟着七八个人,用铁锨往地膜两边压土,这是个体力活,走的快收土也快,还不能收少了,不然后面的人挨累。

  到地头,吴卫国插着腰擦擦汗说道:“咱家这地不怕涝,就怕有虫子和温度突然下降。”

  吴昊指着西方说道:“那老家贼像乌云似的,啥虫子能抗它们吃?不吃你西瓜苗就不错了!”

  吴猛接话:“立起来稻草人都没用,这帮玩意难整。”

  “我进山抓只金雕收拾它们。”提起老家贼,吴昊才想起来抓金雕。

  现在去也不晚,大兴安岭冷,金雕四五月份才下蛋,半个月以后去都赶趟。

  吴卫国不满道:“那玩意没劲脏老能吃肉了,养两年多才能捕猎。”

  吴昊回怼:“我养的起,金雕五个月就能飞,别看它还是幼鸟,有它在,一般鸟都不敢过来。”

  “如果没个看家的鸟,喜鹊能把大棚上的塑料布抠一堆窟窿,金雕会飞就能抓小动物,两年多就能抓狐狸了。”

  “等过两年,我看啥鸟还敢跟我嘚瑟!”

  “抓抓抓!”吴卫国听见喜鹊祸害大棚马上点头,何止喜鹊啊,屯子附近的鸟太多了。

  大家休息一会接着干活,种完香瓜和西瓜又去帮那些家里没壮劳力的人家种地。

  不止他家帮忙,其他种完地的人都会去帮一把,一个屯子住着就要互相帮衬。

  “突突突~”

  南边开过来一辆拉砖的四轮子,这两天沙子水泥木头也送来不少。

  吴昊帮屯子里种完地,本打算去借搅拌机和电焊机,今天让大家休息一天,后天就盖房子。

首节 上一节 212/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