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红旗招展的岁月

红旗招展的岁月 第32节

  同样一根大前门,江华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迈开大步朝着图书馆走去,虽然还有不少路程,但也只能腿儿着走,江华有些懊悔,怎么没把自行车放空间里。

  终于来到图书馆,说是县图书馆,也就比后世那些普通中小学都图书馆大一些。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首先跟江华来了个领袖语句接龙,然后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江华。

  “你不是本地人,按道理不能借书的。”

  江华连忙掏出介绍信:“不借,我就在着看,有需要的我记录下来就好了。”

  看了介绍信,这图书管理员脸色好多了,至少不再把江华当敌人那么看待。

  图书馆里有个角落摆放着几把椅子和一张桌子,这就是阅览室了,寒酸的可怜。

  江华要查的这些资料,基本上都没有现成的,就得他自己去研究,所以他就需要一些相关的资料去推导,这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

  幸亏有介绍信,虽然级别低了一点,但至少还能在米油的招待所住下,要不然江华就得当盲流了,随便找个犄角旮旯的猫着。

  米油的特色小吃也不错,在向阳红饭店里,江华品尝了米油的羊肉面还有拼三鲜。

  就是结账有点不大方便,江华没有当地的肉票,这可难坏了他了,不贵当他掏出全国粮票的时候,那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这简直是比钱还要硬的硬通货。

  江华每天来的比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早,也是工作人员催促这才离开,所以没两天功夫,整个不大的米油县城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知识青年拿着村里的介绍信来看书,而且特别认真。

  有人对此嗤之以鼻,心想当初上学的时候不认真,现在下乡了,这才想起来看书,这不是悔之晚矣吗!

  也有人认为知识青年利用农闲时间学习,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宜提倡,因为他们主要任务是接收再教育,所以不要过多的关注。

  江华摘抄了半本笔记,都是他觉得用得到的知识点,毕竟目前为止这些东西还没有人专门研究并且形成著作。

  在米油县城待了十来天,也是时候该回去了,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做,先把沤肥这事搞好了,才能进行下一步。

  离开米油县城的时候,公交车的情况好了不少,至少混着座了,就是有个老乡带着鸡雏上了车,一路上叽叽喳喳挺悦耳的,可是味道也比较上头。

  回到镇上,吃了一顿油泼面,又买了两斤肉还有一些糖果以及生活必需品,平时可没有地方补充,只要有人来镇上,都会自觉的买一点,虽然江华没有票,但是有的是人愿意用自己的票跟他换全国粮票。

  从镇上到石川村十几里路,江华把行李什么的都扔到空间里,舒舒服服、溜溜达达的就走下来了。

  等到离着石川村还有里许的路程,江华从空间中取出一个担子,两头捆着三百斤的粮食,颤颤巍巍的担在肩上。

  幸好一个月的劳作,他学会了如何挑担子,等他担着担子回到窑洞。

  “哥,你回来了,带啥好吃的没有?”

第62章 甩开膀子干起来

  郑桐也跟着飞奔而出,嘴里也嚷着:“好吃的,哪有好吃的,快交出来,嘴里都淡出个鸟味儿了。”

  所有的青年,有一个算一个,上一顿肉可能还是在京城家中爹娘给他们践行,才狠下心割了点肉。

  这到了农村,一晃将近两个月过去了,竟然一丁点肉都没见着,见天的窝头、咸菜、野菜糊糊,吃的肠子里那叫一个素净。

  “粮食!”

  钟跃民高吼一声,郑桐看见了也是揉揉眼睛,想要看的更真切一点,确实是粮食。

  “哥,你这几麻袋的粮食哪来的?”

  此时他们所有人都走出窑洞,不敢置信都看着江华撂在地上的担子,这几麻包,少说也有二百多斤啊。

  “备荒,这话说给谁听的,不就是给我们听的吗,你以为我跟你一样,见天在京城四处瞎逛啊,我早早就准备的兑换了一些全国粮票。这不就换来救命粮了吗?”

  郑桐一把搂住江华,高兴地说道:“华哥,你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啊。”

  蒋碧云掐算了一下说:“有了这些粮食,咱们省着点,又能撑个大半个月。”

  钟跃民则一直用目光打量着江华,然后问道:“哥,你就带粮食回来了,没带其他好吃的,都不像你的为人啊。”

  “还是你眼贼!”江华笑指着钟跃民骂道。

  抬起最上面一个袋子,从底下拿出买的肉,还有半路上塞进去的野鸡。

  “买了二斤肉,不是不想多买,实在是买不着,路上还碰见个乡亲,打了只野鸡,准备拿到城里换东西,让我用粮票换了,今天咱们好好开一顿荤。”

  曹阳和赵大勇激动的都抱成一团了,郑桐举着双手乱叫。

  江华笑着说:“这好日子也不能随便乱过啊,小心悠悠之口啊,还好我们这个窑洞和村里人隔的挺远的,可以放心的吃肉了。”

  钟跃民立刻喊道:“那谁,一点儿不懂事,赶紧打点水让我们的华哥好好洗洗啊,这一身味儿,哥赶紧衣服换下来,郑桐,你给哥把衣服洗了。”

  钟跃民还对女生说道:“李萍,赶紧倒水,让我哥润润嗓子,蒋碧云还有王虹准备做饭。”

  郑桐问道:“给我们派活儿,没问题啊,华哥又买粮食又买肉的,伺候伺候他那是应当应分的,可是你干嘛啊?”

  “我不得随时跟着啊,就我最尽心尽力了。”

  郑桐笑骂:“就你还尽心尽力了,最会偷奸耍滑了,今儿也就是冲着华哥,要不绝对没完。”

  大家各忙各的,江华终于进了窑洞,曹阳打来水让江华擦擦身子,心想这一路十好几里,挑着这么多粮食,得流多少汗啊。

  钟跃民偷偷摸摸的问道:“哥,还有什么好吃的,都拿出来吧。”

  江华脱掉衣服,露出一身腱子肉,六块腹肌,然后表情严肃的说:“吃独食容易得胃病的。”

  钟跃民贼笑着说:“别扯犊子,就知道你带的东西不止这些。”

  江华一边擦身子,一边说道:“大家能到一起不容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好东西也要一起品尝,等吃饭再说吧。”

  “我也不是想吃,就是想知道是什么,在村里太无聊了,除了跟郑桐下下棋,就没别的事干,村里吵个架都能当电影看。”

  江华点点头,这倒是实话,石川村实在是太无聊了,屁大点地方,也没有什么新鲜事,这些人有工作的时候还能挺得住,农闲的时候,那真是闲的五脊六兽。

  一碗流油的红烧肉,其实一人分不了几块但是有点油水过过瘾,那也是种享受。

  一大锅鸡汤,再加上肉包子,今天大家很满足。

  郑桐是最高兴的,拿起一本明史就翻看起来。

  其余人也很高兴,人手一本开始阅读,曹阳也是津津有味的看了两页,自己都笑了起来。

  “两个月以前,这绝对是我最烦的东西,书本放我面前,我都不希的去翻一下,现在竟然倍感亲切。”

  钟跃民笑着说:“这就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江华早早的钻进被窝里这些天神经甭的紧,回来之后感觉很累,不一会儿功夫就睡着了。

  江华是神清气爽的起床了,其余人都顶着黑眼圈,昨天刚拿到书,有些欲罢不能,看的舍不得撒手了,于是一个个的都睡晚了。

  江华玩笑着说:“你们不心疼自己,也心疼心疼油灯,煤油很难买的。”

  郑桐打着哈欠的说:“太兴奋了,一时没忍住,过了新鲜劲就好了,反正今天又不上工,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他们可以多休息,江华还有事儿,回来的事情常贵想必已经知道了,得去村里汇报一声,做事有始有终,要不然以后再想请假、要介绍信看就不容易了。

  江华拿着笔记本,跟常贵汇报了一下自己的行程,看着密密麻麻的字,常贵觉得这孩子踏实稳重,没在外边瞎晃。

  连连点头之后,常贵说道:“好,很好,没有招灾惹祸,平安回来就好,你要咋干就咋干,有困难可以跟组织反应,村里会帮忙的。”

  这已经是常贵能给出的最大支持了,石川村穷的叮当乱响,要钱没有,要物资也没有,就剩下穷哥们有把子力气了。

  大事定矣,现在万事俱备了,江华就准备选址干起来,按理说,青年们的住处附近是最合适的,但是江华考虑到味道问题,直接就否决了,谁也不想每天伴着夜香发酵的味道生活。

  选来选去,选了个合适的位置,顺便把就近的两亩地要来当了试验田。

  常贵这人是真能处,知道要挖坑,硬是用工分儿做为筹码,引诱了几个壮劳力,帮着把沤肥的坑给挖好,要不然这帮子青年可就有的干了。

  青年们从自家小院里,把自己的肥料倒进坑中,所有人喜悦的脸上都伴着阵阵恶心。

第63章 英雄救美

  同样是围观的常贵,他就没那么矫情了,一脸欣慰,这么多肥料,最起码两亩地可以得到肥力的补充,老天爷要是再赏个脸的话,那会是个好收成。

  同样还是常贵,让人从不远处的河流里捞出烂泥,这些可都是好东西,母亲河每年从西北带走大量的泥~沙,其中饱含养分,用来沤肥是再好不过的东西了。

  江华之前买了几斤糖果,这下子派上用场了,用来收买村里的小孩子,发动他们去挖蚯蚓,一斤蚯蚓两颗糖,小孩子们的干劲非常的高昂。

  剩下的就是仔细的实验了,沤肥一般还好说,因为常贵他们这些老把式用肉眼就能看出肥料的成熟度,再加上江华记得那些笔记,两厢一对照就好办了。

  关键是这个蚯蚓的繁殖有些麻烦,触及到所有人都知识盲区,这才是实验的重中之重。

  晚上,钟跃民趴在炕头,吭哧吭哧的写着信,郑桐依着被垛,拿着那本明史津津有味的读着。

  江华明知故问的说道:“给晓白写信啊。”

  钟跃民抬头看看他,皱皱眉头说:“没那找不痛快的瘾,给袁军这小子写了,我可不敢告诉周晓白我的地址。”

  “你不说,就以为她不知道了,这丫头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信不信吧,很快她的相思信件就会接踵而来。”

  郑桐眼睛还在书上,但是却说道:“怎么可能,她三头六臂啊,偌大的西北,他能找到跃民的地址?扯了吧!”

  “不要忘了,人家老爹现在还在位了,打个招呼,查你个可以教育的孩子的地址有多难。”

  钟跃民写信都顾不上了,惊讶的说:“不是吧,不都说清楚了吗,怎么还要纠缠不清啊。”

  “你以为了,这事儿这么简单,你觉得清楚了就清楚了,想什么美事了,周晓白别看柔柔弱弱的,那轴劲,啧啧啧,你这辈子算是被讹上了。”

  郑桐也不看书了,一骨碌翻到钟跃民面前说道:“你别说,还真是啊,周晓白这娘们可是轴得很啊。”

  钟跃民往炕上一躺,心想爱咋咋地吧,他现在还能怎么办,只能听之任之了。

  看着钟跃民写信,江华想想自己也要写几封信,京城里那么多叔叔大爷的,都得跟他们报个平安,还有老爹钟山岳,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父亲肯定也担忧,也得报个平安。

  还有自己的好兄弟奎勇,怎么也得说一声。

  报平安的信好写,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不像钟跃民和袁军的通信,除了臭贫就是臭贫,三两句话的事情,愣给水出五页纸去了。

  反正是农闲,拜托其他人帮忙看着沤肥坑,钟跃民、江华还有别的要寄信的人一起朝着县里去。

  至于为什么去县里,还不是因为小镇太小了,想买东西都买不全,几个人结伴而行,就算是走路一天也能打个来回。

  两人先去邮局寄信,然后来到供销社,好容易来一趟,怎么着也得买点什么,更何况郑桐还在石川村望眼欲穿了。

  “哎,哥,你看看那边那个女的,怎么样长的是不是贼漂亮。”

  钟跃民用力的拍拍江华的肩膀,悄悄的指着另一边一个柜台外边,正在买东西的姑娘。

  江华没好气的说道:“老毛病又犯了是不是,周晓白你还没有理清楚了,又开始沾花惹草了。”

  不过说归说,江华还是看了过去,一个围着红围巾的女孩子正在看着货架的布料。

  钟跃民的品味可以啊,就是这小子怎么那么喜欢红围脖的姑娘。

  江华一样就看出来,这又是一段孽缘,那姑娘赫然是钟跃民这辈子最忘不了的姑娘-秦岭。

  钟跃民没心没肺的说道:“有口气就不能闲着。”

首节 上一节 32/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