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红旗招展的岁月

红旗招展的岁月 第496节

  “鼓励为主,对于受不了苦的,我们也不批判。”钟跃民笑着说:“享得了福,吃不了苦,是人之常情吗,没必要上纲上线。”

  “除了建学校以外,我觉得还应该给这些孩子包个午餐啥的。”江华慢慢的说道:“有些孩子在家那么繁重的劳作,一天只能吃两顿,太穷困了,即使上了学,我估计他们也吃不饱,没有足够的营养会影响他们发育的。”

  “哥,这就看你的了,看你能化多少缘。”钟跃民笑着说:“咱们这些人当中,就数你是个土财主。”

  “那跟国内企业家化缘就不成了,还得跟香江那些大富豪的化化缘。”江华笑着说:“我不能逮着一拨人薅羊毛啊。”

  对那个小姑娘说道:“丫头交给你任务,在咱们调研过程当中,你和你们公益组织的成员写一个支教计划,我好拿过去跟教育部门讨价还价。”

  “你怎么不写呢?你见多识广,想的肯定全面。”

  钟跃民笑着说:“这个傻丫头,就是要你们这种稚嫩的看法,让领导看出你们一腔热血,我哥写的计划四平八稳,怎么能感受到你们青年勃发的热情?”

  “好吧。”小姑娘点点头:“那钟大哥你干嘛?”

  “我干嘛?今这一路上不都是我保驾护航吗?”钟跃民笑着说道:“我侦察兵出身,侦察大队长退役,拿惯的枪杆子,拿不惯笔杆子,粗活脏活我能做,这种细致活只能你们来。”

  公益组织的队伍一路从粤西就进了滇南,一路上都是吃尽了苦头,最后在风景如画的丽江出了大山。

第1125章 触目惊心

  此时的丽江,还只是丽江,还不是那个发展后的旅游城市,更没有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外号,民风很是淳朴,风景也非常美丽。

  他们这一路上路过的大多是小城镇,比眼前在丽江还要差一些,眼前的丽江就好比国际化大都市铁岭一样。

  一路上吃洋芋吃的他们直泛酸水,后来实在受不了,想尽办法才搞了一点方便面,但是也吃的反胃。

  丽江自古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也汇集了滇南的美食,鸡豆凉粉、纳西烤鱼,丽江粑粑,还有腊排骨火锅,吃的这群人扶着腰走路。

  “一个半月了,我的胃终于感觉到什么叫做美味,什么叫做食物。”钟跃民乐和和的说道:“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享了福以后,我的胃口都变刁了,以前当兵的时候,烤洋芋蘸盐,那简直是无上的美味啊,要是碰上野外生存训练的时候,那虫子都觉得好吃。”

  同行的小姑娘捂着嘴说道:“钟大哥,你能不说吗,我刚吃饱,你让我好好回味回味,吃虫子多恶心啊。”

  “小姑娘家家的,这么矫情。”钟跃民笑着说:“饿你三天,我看你什么都吃。”

  江华笑着说:“小姑娘,我告诉你,我们现在在滇南,滇南自古有三个蚊子一盘菜的说法。而且这里还有传统的虫子宴,蝎子,蜈蚣,蚂蚱都是美味哦。”

  钟跃民接着说:“等到了滇南省会,我请你们吃虫子宴。”

  钟跃明和江华两个人的话,让周围三四个小姑娘追着他们打,那可是恶心的虫子呀,怎么能放到嘴里吃呢?

  “好美的风景啊。”有个姑娘感慨的说:“这可是原生态的风景,在京城可看不到。”

  “你知道吗?原生态其实就是贫穷还没有开发的代名词。”江华笑着说:“越是贫穷的地方,风景越原生态,我们看着挺好,当地人可不一定喜欢。”

  小姑娘吐吐舌头,躲在姐妹的身后。

  刚刚吃的太饱了,他们就沿着马路往前溜达,消消食儿。

  路边不是有个小摊子,摆摊儿的要么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么就是一点点大的小孩儿。

  路过一个卖野生菌的摊子,摊主是个是个瘦弱的小女孩,抱着一个襁褓里的小孩。

  江华摇摇头:“这就是我们这次来调研的意义,你看看,这么年青的小孩子,要承受家庭的重担,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她哪有时间和金钱去接受教育?”

  旁边一个女人插嘴说道:“这可不是他弟弟,这是他的儿子。”

  “不可能。”江华他们这边一个小女孩摇摇头:“她看上去顶多才十三四岁。哪来的儿子。”

  “她今年十六岁了,从小营养不良,所以显得小,原来是我的学生,去年辍学就回家结婚了,今年刚生的儿子。”那个插嘴的女人说道:“她的成绩原来是班里数一数二的,本来应该有大好的未来,但是家里实在贫穷,她给他哥哥换亲的。”

  小女孩摊主看着那个女人有点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小声说:“张老师,你要菌子吗?”

  张老师叹了口气:“都给我吧。”

  说完张老师从裤袋里费力的掏出一块手帕,打开手帕包裹,里面是几张零票,一块两块五块,十块的都只有一张。

  小女孩把地上的菌菇包起来。递给张老师,但是却没有伸手拿钱。

  “拿着吧,你不要钱,你儿子也得要钱养啊,你的人生本不该这样的。”

  小女孩抱着自己的孩子一边流泪,一边朝着丽江城外走去。

  那位张老师拿起菌子,朝着大街的另一头走去。

  “张老师,请稍等。”江华喊道:“咱们可以聊一聊吗?”

  张老师看看江华,笑着说:“你们不是本地人,甚至甚至都不是滇南人,来丽江做什么?旅游吗?”

  “你怎么知道我们不是滇南人?”

  张老师笑着说:“你们的普通话甚至没有一点滇南口音。”

  钟跃民笑着说道:“没错,我们是从京城来的。”

  “京城好地方啊。当年我支援边疆之前,曾经在京城中转过。”

  就这一句话,让众人肃然起敬。

  张老师笑着说:“我是东北人,七四年随姐姐就来到这里支援建设了,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

  “二十五年不容易啊,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二十五年?”江华敬佩的说:“刚才听您的话语,您好像是老师。”

  “是啊,当了十多年老师了。”

  有个小女孩站出来说道:“张老师你好,我们是京城的一家慈善组织,这次来主要是考察西南地区的教育情况。”

  “做慈善啊,好事儿。”张老师笑着说:“西南地区的教育实在太落后了,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支持。”

  “所以我们想跟你聊一聊。”江华对那个女孩说道:“小芬,你扶着点张老师,张老师身体不大好。”

  小女孩没有江华和钟跃民这么好的眼力,茫然的啊了一声。

  “没看见张老师手里拎着药袋子了。”钟跃民赶紧说道:“而且你看看,张老师的脸色也不大好啊。”

  立刻有两个小女孩一左一右扶着张老师,还有个女孩子接过张老师手里的袋子。

  “不用这么扶着我,我走的动。”

  虽然张老师如此做了,但是两个小女孩还是把张老师扶得稳稳当当的。

  “我们找个地方坐一坐。”

  找了一家小吃店,跟人家老板说了一声,老板非常客气的让几位就坐,他们也不好意思白坐,要了一些小吃和茶水。

  “张老师,我们是从粤西一路考察过来的,触目惊心啊。”钟跃民摇摇头:“所以我们想跟您这样的业内人士交流一下,看看如何才能扶持当地的教育。”

  张老师叹了口气:“原因很简单,归根结底就一个字,穷,越穷越愚昧,越愚昧越穷,本来知识是他们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但是因为愚昧和穷他们就轻易放弃了。”

  女孩子们多愁善感,跟着张老师唉声叹气。

  钟跃民笑着说:“叹什么气啊,我们就不就是来改变这一切的吗?”

第1126章 伟大的人格

  张老师看着他们,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是又放弃了。

  先前那个干事小姑娘,赶紧从背包里掏出自己之前写的那个考察报告和计划,必恭必敬的递给张老师。

  “张老师,这是我们一路上的考察见闻,还有我们几个人想的一个计划,用来激励支教的。”小女孩希冀的说:“您帮我们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我就是个老师,我哪懂什么计划呀。”

  张老师很谦虚的说,但是这份文稿,代表着眼前几个小姑娘的一腔热情,张老师还是很投入的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张老师抬起头,揉揉自己的眼睛:“看得出来,几个小姑娘是用了心的,这个计划好是好,但是要用到很多钱呐。”

  钟跃民笑着说:“张老师,您就不用愁钱的事情了,我身边这位是我大哥,说是我国的首富也不为过,他有的是钱。”

  “个人再有钱也是个人的,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别人把所有的钱都强加在某一个地区的教育事业上。”张老师摇摇头:“这位先生如果有这份善心的话,自然是欢迎,但是我不能强行要求先富起来的人,要倾家荡产的去帮助贫穷的人。”

  “您放心吧,我哥有这份善心,他经常捐款捐物。”

  张老师笑了笑:“既然是位先生有这位善心,那就已经很感谢了。这份计划确实很好,不过不能一蹴而就,得一步步慢慢推行,西南地区已经贫穷了上千年了,自从咱们建国以后,算是过上好日子了,我们不在乎再多等几十年,国家今年开始发展西部了,会有更好日子过的。”

  一个女孩子问道:“张老师,您这是身体哪里不舒服?”

  张老师笑了笑说道:“老毛病了。”

  有个女孩子想去翻她的药盒子,结果被旁边有个女孩子拉了一下,这么做实在太没有礼貌了。

  “要不您去大城市大医院看一看。我可以帮您报销全部费用。”

  张老师摇摇头:“没事儿,都是老毛病,再说了我也没这个时间去大城市大医院看,我放心不下我的学生们。”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呐,你不能把身体搞垮了,那样子,您不是更顾不了那些学生了。”

  “能拖一天是一天吧。”张老师叹了口气说:“我现在就是为这些辍学的女孩子感到可惜,他们应该有个更好的明天,不应该就这么放弃学业。”

  江华知道眼前这个女人是谁,这是一位伟人,是一个人格伟大的人,后世有人诟病她从来没有教出过顶尖名牌大学的学生,纯属放屁,在这种条件下坚持这么多年,还能把学生给送出大山,为国家,为民族的复兴出一份力,就是一份伟大的事业,不会因为任何小的瑕疵而变色。

  “建一个女子学校怎么样?专门为了这些辍学的女孩子建一个学校。”江华笑着说。

  他这是拾人牙慧,这个想法最早就是张老师提出来,不过那要等到两千年以后,张老师才有了这个想法,而且东拼西凑很多年才把学校建起来。

  张老师眼睛一亮,但是旋即又摇了摇头:“不是那么容易的。本来教学资源就匮乏,还专门建一个女子学校。”

  “所有的费用我包了。”江华斩钉截铁的说:“您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

  张老师摇摇头:“这个事情很重,我不能立即答应你,我得好好想一想。”

  情理之中,张老师也是见到了诸多辍学的女孩子,只能在大山里面挣扎求生,最后才有了这个想法,这与时代也有关系。

  江华拿了一张自己的名片:“张老师,这是我的名片,你有任何想法,任何困难都可以打我这个电话。”

  “太麻烦你了。”

  江华笑了笑:“六十年代末期的时候,我们到西北去支援建设,你是七十年代中期到滇南来支援建设,我们是战友,就不要说这种客气话了。”

  江华还想从身上的掏出一点钱,用来改善张老师的生活,可惜张老师就是不收,这个江华好说歹说,拿了三千块钱强塞给张老师。

  “这些钱就由您保留着,要是有哪个学生因为一直不凑手,没办法上学,您就补贴一下。”

  张老师这才收下了钱,钟跃民带着小姑娘把张老师送到街上,拦了一个三轮车,让他们把张老师给送到地方,并且不顾张老师的阻拦,抢先付了钱。

  小姑娘干事感动的说“张老师在这里坚持了二十五年,当了十几年的老师,她真的好伟大,甚至就连身患重病了,她也不放心她的学生。”

  “她应该是个伟大的人,以后他还会有更伟大的举动。”江华笑着说:“你说我们成立一个奖项怎么样,专门用于表彰那些个在穷困地区坚持教书育人的老师。”

  钟跃民举起手:“我赞同,这些伟大的人配得上任何荣誉。”

  从丽江坐上长途车,他们前往省会,再从省会坐飞机飞往京城。

  回到家以后,江华笑着说:“以后再让我受这种苦,你趁早离我远一点,这一趟下来,我起码瘦了有十五斤。”

首节 上一节 496/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