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0我的文娱时代

1980我的文娱时代 第364节

  但保守估计,全国得有超过千万的家庭看过《舌尖》!

  此时国内的电视机保有量已经有1.4亿了!

  去年我国电视机年产量已经到达了1934万台,甚至一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电视机生产国。

  而且因为各个城市的电视台纷纷成立,看电视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央台上星这一天,基本上九成以上的电视观众看的都是央台节目——之前也是宣传了好些天了。

  而在下午,观众们则完全被《舌尖》支配了——看完之后就饿了,准备吃饭~

  接下来的几天,《舌尖》陆续播出,东北三集已经播完,现在“夏天已经出差到了长安”。

  电视里夏天的发型和装扮都做了一些调整,让观众们潜意识认为这已经是东北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后了。

  而此时,《舌尖》的影响开始显现……

  民以食为天,用吃饭的方式跟人民说一些乡土情感,大家都觉得极为亲切。爱看!

  看食材的产出,看厨师的操作,看烹饪的过程,看夏天美美的吃~

  看当地的景色和人!

  听夏天在“心里”各种夸赞和感慨,听那夏天温润的旁白代替自己发表对当地的感慨和情感……

  现在,几乎全国范围内的报纸都有报道这款现象级的纪录片。

  前三集的东北区域,那更是喜报频传。

  那边说是每天收视率超过90%!

  甚至很多人找借口请假也要回去观看《舌尖》。

  一些厂子干脆到点就休息一小时,专门把电视搬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家乡美食。

  为此央台不得不把《舌尖》的播出时间延后,放到了下午五点半,那时候已经下班了,别耽误工作啊!

  而现在长安那边《舌尖》的影响力也在发酵,那边现在正在传唱夏天在《舌尖》第四集的插曲《遇见·长安话版》。

  这首歌第一天从电视中放出,第二天就成了当地最火热的歌曲。

  几乎所有年轻人都能给你哼唱几句。

  很多人还凑到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回忆,把整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都整理出来。

第314章 人民万岁!

  ……

  当夏天冒着汗把一大碗加了辣椒油和青蒜末的羊肉泡馍吃光后,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口水。

  心里就想着这一大碗得有多香啊?

  光是看,都把自己香迷糊了!

  之前还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东北呢。现在这长安我也想去啊!

  好些外地观众还在电视中看到了夏天逛大雁塔,虽然本地人对此并不在意这玩意,但看到夏天以一种朝圣的态度欣赏残破大雁塔,也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啊!

  当地人:也许,我得找个时间,去大雁塔拍几张照片?

  虽然这年头纪录片的地位低了点,但《舌尖》这成绩和评价太耀眼了!

  但在最不起眼的领域搞出大成绩,那才让人感到震惊呢!

  虽然刚播出了一半,但这部用电影画质搞一小时一集的大制作纪录片,已经肉眼可见的爆火了。

  《舌尖》第一季有12集,一天一集,12号这天算是播完了。

  然后央台又迎来了一波电话热潮,而且是全国各地的长途电话。

  好些人打电话给央台,说让夏天去他们那出差,他们那的美食那是几百年的传承!

  “一定要来啊!到时候我招待夏天!”

  那办公室里十几个年轻工作人员,围着六台座机电话,从上班开始接电话,一直接到快下班。

  就算是换着接,人也都要垮了!

  好些观众请夏天去他们那“出差”,可能是要给他好果汁吃~

  更多的观众要求央台赶紧拍第二季!

  为了防止观众们反应太剧烈,央台赶紧预告,说是《舌尖》播完之后,会播出夏天同时拍摄的另一部纪录片《武林》!

  并且保证,不久的将来,就会重播《舌尖》,并且会抓紧拍摄《舌尖》第二季的。

  观众:快点!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这都新一年了,快让夏天出差啊!来我们这,我们这好吃的多~

  ……

  而在1月12号这天,夏天也看到了一篇调查文章!

  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调查,最终这篇《关于物价的通信》出炉了!

  第一个小标题就是:涨得大家有点受不了!

  改开放弃了我们以前的观念,让人们认识到物价几十年一成不变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位干部说,他家的保姆不敢去买菜,一花就是10元钱,看着眼晕。

  一位大学毕业已经三年、每月工资70元的年轻人,26岁不敢谈恋爱,说是没钱谈不起;有了女朋友也不敢带上街,怕到吃饭时间不好办。

  一对每月工资各七八十元的青年夫妇,在城里养不起一个孩子。

  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校外去兼课,搞“生活自救”。

  国人迎来开国以来最高的一次价格波荡,物价比前一年上涨18.5%,与1986的12月份相比,物价更是上涨了26.7%。

  关于物价的讨论刚开始,13日,岛上运输大队长那位经国公子去世了,享年77岁。

  那个后来只存在历史书中的时代,正在逝去。

  15日,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g工作会议在燕京召开。

  上头宣布:从今年开始,住房制度改g正式列入中Y和地方的改g计划,在全国分期分批展开。

  住房制度的改g办法是——实现住房商品化。

  基本构思是:提高房租,增加工资,鼓励职工买房~

  事到如今,过去的住房分配模式,好像也不稳了。

  如果是嗅觉敏锐,又对未来抱有一丝警惕的人,往往能从这些不被寻常人关注的“大事”中察觉蛛丝马迹。

  以至于在新的一波浪潮涌动之中,掌握先机!

  不过夏天记得,这次房改很快被叫停了。

  第一次嘛,总是不成熟。

  ……

  央台及时的播出了《武林》,“继承”了《舌尖》的热度。

  也让对《舌尖》意犹未尽的观众能转移一下注意力。

  这年头,大家对运动啊、健身啊、武术啊,还是非常热衷的。

  像是后来小区大爷乒乓球无敌,健身器材一圈老头玩“诸神黄昏”,都是现在打下的底子。

  毕竟早些年咱们都是流行强身健体、保家卫国,随时准备着的。

  大家对运动、体育之类的,有一种共识性的关注。

  而到了后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读书改变命运”,这方面就放弃了。

  时代在不停变化,人在时代的潮水之中,很难分辨自己前进的方向是自己选择的,还是被潮水裹挟的。

  不管怎么说,《武林》延续了《舌尖》的火爆。

  虽然在题材上,比不上《舌尖》老少咸宜,但另有一番风味——有一种通过电视,窥探民间武术、武者、武林的感觉!

  那简单的机位,几乎没有镜头语言可言的摄影,粗粝的画面,现场的原音……

  

  以及真实的教学和切磋!

  《武林》中的夏天,仿佛从《舌尖》中那刚走上岗位、青涩的、全国各地乱跑的年轻采购员,变成了一个在祖国大地上遍访名师的沉稳青年武者。

  自信、沉稳、谦逊,以及时不时的锋芒乍现!

  即使是在那些大拳种的老拳师面前,夏天依然显得卓尔不群。

  交流、学习、切磋……观众们仿佛是跟随夏天游走在武林之中的一名武者。

  那些拳法、理念、技击和锻炼方式,基本上都说的明明白白。

  那些拳法的历史,起源,某一个大放异彩的宗师……那些民间武者的经历,那些传奇宗师的故事,那些过往的老规矩……

  《武林》好像是一部“奇怪的武侠片”!

  虽然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各种激烈打斗,但平实之中有一种无法抗拒的真实。

  看多了那些什么少林武当的,《武林》这部纪录片显得真实的有些过分!

  好些东北、长安、榕城等地的年轻人,没等《武林》播完,就去打听当地那些上了纪录片的老拳师,想要拜师学艺了!

  就好像是几年前《少林寺》带来的影响一样,夏天一部《武林》,还把很多已经渐渐沉寂的拳种给盘活了!

  让好些年轻人走上了习武的道路!

  ……

  现在报纸上又一次掀起了对于夏天的讨论。

  这次可不光是燕京本地和周边了,这次包括天南海北,几乎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开始大量的报道关于夏天的消息和故事。

  包括刚出生打哭接生的护士长都又一次被爆出来了~

  已经退休了的护士长还奇怪呢:怎么又来采访我?我不是说过了吗?

  还有82年燕京市运动会少年组“十项全能”!

  当时他少年组的铅球成绩打破了全国成人记录,去年才被破~

首节 上一节 364/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港岛豪门,降服双娇四绝十美人

下一篇:歌土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才几句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