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娱时代 第468节
有的朋友之间也有矛盾,他还要负责说和。
有的之间需要合作,他当个中间人。
这个时候,单打独斗不是不可以,但是风险大——同舟共济才能抵抗风雨啊!
就在夏天觉得差不多了,可以走了的时候。
忽然有朋友带来一个人,介绍说:“这位是柳州微型汽车制造厂销售部的刘主任……”
“这位是夏天,我不用多介绍了吧?”
夏天有点疑惑的看着朋友:什么情况?
那朋友一直在羊城搞机械加工方面的买卖,两年前认识的这位柳微车销售主任。
而这次,是这位刘主任听说了夏天在鹏城,所以找关系到他头上,让牵线搭桥,想要认识一下,看看能不能合作?
合作?
夏天有点懵了,我这浑身上下跟制造业都搭不上边啊?
就是想要外贸出口……现在国产的车哪有能出口的啊?大多数还保持手工制作呢!
这在后世也许能吹一吹什么手工制作、低调奢华有内涵——现在这代表着技术落后啊!
结果,朋友小声跟夏天道:“是这么回事,你之前在燕京,不是买了一辆燕京吉普吗?好家伙,他们在报纸上宣传了小半年,到现在他们的吉普车销量都已经要翻一番了!”
“老刘也是犯愁自己厂子产的微型货车,这不!知道你在鹏城,连夜赶来,想要问问,能不能合作。他们白送你一台,帮着叫两声好就行!”
夏天:啊~让我当托啊?!不对,是打广告啊~
等等,柳州微车厂?
夏天心中一动,不禁问道:“刘主任,如果能帮到贵厂,我自然是愿意的。只是,不知道你们产的车……”
“天儿哥,我们的车绝对没问题!质量非常好!”
他表现的有点激动,可能是把夏天当成灵丹妙药了。
夏天连连摆手:“别别别,叫我夏天吧!”
你看上去都快赶上我爸的岁数了,你可别吓唬我了!
“咱们能详细说说咱们的微型货车吗?”
人家还真就不遮着掩着,说话很实诚啊!
就连自家原来是生产拖拉机的,这款所谓的微型货车,也是抄的日本的一款车型,都说了。
也行!坦诚是合作的基础。
这年头,咱们想自己完全自主设计造车,还是有点言之过早。
抄就抄了~
反正小日子也不敢多逼逼!
在刘主任的讲述中,夏天仿佛看到了一家从几十年前就成立,在时代大潮之中奋力前行的厂子。很有活力!
他们最早是机械厂,25年的时候,国家需要武器,于是就变成了兵工厂。
后来国家又需要飞机了,然后他们又生产飞机。
等到建国后,就又改回机械厂,生产船舶发动机。
但那时候全国才几艘船啊?不过当时大力发展农业,他们就成了拖拉机厂!
而且干得不错,全国四个重点生产单位。
丰收拖拉机,很有名的!
再之后,这计划经济不是过去了吗?
厂子嗅觉不是很敏锐——这年头很少有人调头特快的,所以厂子的拖拉机就积压了。
过去都是集体购买,或者分拨,总之是计划的。
但现在包产到户了,个人家谁买得起这玩意啊?就生产队那些机械,不也都闲置生锈了吗……
所以,八十年代初期,厂子就不得不面对转型这个问题了。
先后生产或什么缝纫机、织布机、电风扇……他们生产的万家缝纫机也是很有名的。
春妈那台就是万家牌的,那造型叫个方正、棱角!
夏天早年思维比较发散,总担心它会忽然变成变形金刚~
现在想想,原来之前是造拖拉机的~那就不奇怪了!
但是,“以杂养专”一时还好,时间长了没有主打产品,那厂子就乱了。
而且光靠缝纫机,没法养活整个厂子。
所以,前两年国家进口了一辆日本的三菱小货车,让一些厂子研究仿制。
当时厂长是个非常有远见,有理想的人——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然后车就给他们了。
——本来是让沈机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个生产车身,一个生产底盘。
结果沈机没捞着,后来破产没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啊!
而车回来了,他们又到处搬救兵请技术人员,花费了两年时间,一对一仿造了五千五百多个零件。
然后高级技工们手搓成型!纯手工打造了~
前些年,自己找出路的厂子有很多,很多都想造车。
上头一看,既然都想造,那就开个会,评定一下各家产品吧?
就决定在津门开个汽车定点会,看看哪些企业有资格生产汽车?
就是后来的“汽车准生证”~
而为了证明柳微车产的微型货车质量过硬,他们直接开车去津门,一路两千三百多公里,还真就没啥事!
夏天一听这个,头皮发麻!
不是,人家巴音布鲁克拉力赛也没有你们这么远啊?
几个年轻技术员,进行一场孤独的拉力赛,横穿中国?!
到了83年,柳微车已经是国家四大微型车定点生产厂了。
85年,他们已经生产了七千辆微型货车,并且改名柳微车。
86年,日本三菱正式授权他们生产微型货车——不授权也产!
而到了87年,他们的微型货车终于有自己标志了——从万家缝纫机的品牌“w”,仿造三菱的样式改的。
既然你是三菱,那我一定比你强,我叫——五菱!
夏天一听:没错,就是你了!五菱!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产什么!”
也许,正是命途多舛,什么都造过,才让它有了如此的底气说出这句话!
既然是五菱,那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帮一帮!
“说吧,你们想我怎么帮忙?”
第405章 《穿行中国》
那柳微车的刘主任一听夏天这话,顿时激动了,这是有门啊!
然后他就有点激动的说了一堆,但夏天听了无非就是老套路,就是半个代言人,半个纸媒广告这些。
说起来,有用肯定是有用的。
但夏天觉得远远不够,这也不过就是学人家燕京吉普的一些套路。
只不过他们是狐假虎威,扯自己的虎皮做他们的旗。
而柳微车,或者说五菱,则是想要走正规程序。
但这不够,远远不够。
虽然说现在国内还不算富裕,远远不算。
但正是经济即将腾飞的前夕,二度下海潮也即将出现。
这确实是类似面包车、微货这类车崛起的时候。
人民需要这种车,人民致富需要它们!
而且,还是有一部分人,咬咬牙愿意买下这么一台车,去拼搏一把,去发家致富的。
自己需要的是,打响五菱的品牌,直接让他们少走多少年弯路。
虽然生产汽车需要“准生证”,但造车是个大产业,能带动当地经济和就业,所以各地都会进行运作~
原时空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全国已经有八家定点生产厂家了。
但最后依然是五菱胜出——登上《福布斯》封面,单月销量破十万。
自己确实只是加速他们的发展罢了。
于是,夏天思索一番,开口道:“不够。刘主任,我觉得这些还不够。”
刘主任有点愣住了:听这意思,肯定是愿意的,但是不够是什么意思?还能做什么?
夏天道:“你们这个方案,也不过是拾人牙慧。在我看来,五菱想要打响名头,直接在全国人民面前喊出自己的名字,这种肯定不够。”
刘主任人都傻了:我们没想在全国人民面前喊出自己的名字啊?那也太狂了吧?想想就刺激~
“那您觉得……”他试着问道。
夏天笑了,“不知道刘主任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吗?”
刘主任也笑了:“当然了!我不光看过《舌尖》,还看过《武林》呢!我家那小子看完之后,死活要去学武!打了好几顿才让他明白他不是那块料~”
忽然,他一脸正经的道:“夏天同志,如果要拍《舌尖2》,请一定要考虑一下我们柳州,我们柳州螺蛳粉非常美味!”
上一篇:港岛豪门,降服双娇四绝十美人
下一篇:歌土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才几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