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第17节

  青年女子抬头打量着林书平,灰色短袖,黑色工装裤,身形单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弟工,但此行终点站是香港,而且票价不菲。

  拿捏不准林书平的身份,青年女子便站起身来,主动让开了靠窗的座位:“你坐。”

  当青年女子站起身时,林书平忽然就感到一阵窒息。

  刚刚居高临下还不觉得,可对方这一起身,压迫感便来了。

  因为这人实在太高了,林书平178公分的净身高,穿上鞋子已经是一米八了,但对方一起身,基本与林书平的身高持平,甚至因为对方的一双大长腿衬托,细看还隐约高出一些。

  而如今平视,再看对方的相貌,更让人有一种惊艳之感。

  弯弯的眉毛,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梁,斧刻一般的下巴……

  这恰到好处的三庭五眼,堪称端庄大气,尤其是神态的冷艳,让见惯了后世网红脸的林书平,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不过也就仅止于此了。

  再看就冒昧了。

  林书平坐下后,就把书包放在脚下,然后就开始拿出一本《明史》看了起来。

  他倒不是装逼,而是真的在看。

  此行去《明报》签约,说不定能跟金庸老先生碰面,届时对方谈起明朝历史,自己一问三不知那就尴尬了。

  青年女子也同样在打量着林书平。

  不过当看到对方拿出一本书开始阅读时,便把目光转移,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很快,列车发出,期间有乘警来检查车票和身份证件。

  一切检验都很顺利。

  在此过程中,林书平也了解到青年女子的姓名,叶继红。

  他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仔细回想,却也并没有太多线索。

  于是又仔细打量了对方一番,看着这冷艳的相貌,又想起对方将近一米八的身高,忽然间一个信息涌上心头。

  叶继红,1989年第一届新丝路模特大赛冠军,中国第一代超级名模。

  在中国超模历史上曾经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在拿到大赛冠军后,没多久叶继红就消失于人海,甚至后世网络上都很少见,据传对方在离开模特行业后,很快就跟随时代浪潮,下海经商。

  不会真是她吧?

  林书平有些惊诧。

  叶继红正在端着一杯保温杯喝水,从上车开始她就在喝水,这或许就是她保持肌肤雪白充盈的秘诀,此刻察觉到林书平肆无忌惮的目光,叶继红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悦,忽然那双深邃的眼睛就看过去,狠狠瞪了林书平一眼。

  林书平回过神来,咳嗽了一声,搭话道:“我建议你少喝水。”

  叶继红下意识的问道;“为什么?”

  “根据香港法例规定,垃圾或者排泄物等,是不得抛在或抛出铁路处所的,而现在的列车车厢厕所都是直排式厕所。”

  林书平看了看时间道:“马上就到香港境内了,车厢厕所估计要提前关闭了。”

  叶继红原本还有将信将疑,她是第一次乘坐广九列车,不清楚这其中的规定,不过当她发现旁边的乘客在听到林书平的话后,忽然站起身来离开时,她瞬间就信了。

  不过她也是嘴硬道:“就三个小时的路程而已,马上就到香港了,我不急。”

  “嗯,我也就是提醒一下。”

  林书平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低头继续看书。

  管她什么超模不超模的,历史上的名人多的是,等会儿我还能见到金庸,区区叶继红,不值一提。

第29章 好年轻的作家(求追读)

  香港站很快就抵达,下车地点在红磡。

  抵达香港境内后车厢厕所也是真的关闭了,叶继红嘴硬的后果就是强撑着目的地抵达后,拖着行李箱就快步离开,身形仓皇。

  这还是在听到林书平的劝诫后,及时停止了喝水。

  不然的话,搞不好就要当众出丑。

  值得一提的是,抵达香港站后,林书平再次被检查了身份证件,以及鹅城市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出入境手续等,还被询问了来香港的原因,当林书平拿出《明报》的约稿函和签约邀请函后,对方很快就放行。

  虽然改开以来内地在变得越来越好,但逃港者却也依旧存在,这也就让两地政府都在其中设置了重重关卡,确保不会在明面上出现非法移民。

  明报集团的地址在香港东区北角,即香港岛北岸,而林书平的落脚地在红磡,两地“隔海相望”,不过路途很近,不到十公里,因此林书平在出了车站后,就直奔港口,然后乘坐渡轮前往东区。

  而传闻金庸每天上下班也是乘坐渡轮往返。

  整个香港依然是入目可见的繁华,只要不去所谓的贫民窟,当下的景象基本上与新世纪后没什么两样,基础设施已经很固定,这一点跟日新月异的大陆完全不一样。

  如果是第一次来香港的内地公民,大概率会被眼前景象所震撼,但林生平却是见怪不怪,甚至还感觉到公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在这个时候已经呈现出破败颓势了。

  但这毕竟是东方第一金融港,而且正值八十年代黄金期,不仅金融业发达,娱乐新闻业也是在整个东亚地区首屈一指,影响力也全面覆盖了日韩等地区,这个时期的香港明星,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个人影响力,都是真的很能打。

  而在各种影视的影响下,香港青年男女的穿着也都相对时髦,甚至与后世都相差不大,这就不得不提出那句名言了:时尚是个轮回。

  抵达东区后,林书平没有去乘坐公交车,而是跟着报社寄来的地址,用流利的粤语夹杂英文打听着目的地,充分融入当地人的言谈举止,如此很快便到了北角的明报大厦。

  明报大厦稍显破旧,毕竟从《明报》创立至今,已经沿用了几十年,不过近期《明报》意图上市,不断发展,盈利额也在不断突破新高,所以已经规划了新的办公大楼。

  三年后,《明报》将会搬迁至不远处的柴湾嘉业街十八号,也就是后世的明报工业中心。

  原明报大厦则直接成为历史尘埃,届时一簇新大楼将拔地而起。

  “跟我想象中的差距有点大啊!”

  林书平站在明报大厦前,看着手中信函上标注的地址,喃喃自语:“香港北角英皇道六五一号,没错的,就是这里。”

  眼前的明报大厦高仅有九层,而且外形条件已经很破旧了。

  而整个入口大门也仅仅只有一扇门,而且空间狭窄到只能一人出入,两个人同时出入的话,几乎不可能。

  林书平整理了一下心中的落差感,背着包进入明报大厦。

  刚进门,大约只有五尺见方的地方,就见到一个供人等候的电梯间,而与电梯间相对的则是一个四尺来高的柜台。

  柜台后面坐着一位秃顶的阿伯,六七十岁的样子,正在听着收音机里的内容播报,看到林书平进来,便声音洪亮的用粤语问道:“找谁啊?”

  林书平一边把手中的约稿函拿出来,一边笑着说道:“我是《明报》的约稿作者,今天是来进行版权签约的。”

  阿伯眼皮都没抬一下,说道:“我这里不接待人,只是个收发室,你找人去楼上。”

  言毕便不再搭话,细细听着收音机里的内容。

  收音机的外放声开的很大,林书平也听到了一些,大抵是谭咏麟宣布永久退出音乐竞技节目的宣言。

  这是谭张争霸的结果,没过多久,张国荣也将会跟进宣言。

  这也是后来谭咏麟多次拒绝《我是歌手》等节目邀请的原因。

  至于张国荣……

  想起张国荣后来的遭遇,林书平有些怅然,收拾了一下心思,乘坐电梯前往六楼。

  六楼是《明报》办公接待区,刚走出电梯,林书平就看到了接待台。

  台前站着几人正在交流着什么,林书平也没觉得冒昧,走过去用粤语说道:“你好,我是贵报的约稿作者,我叫林书平,应该是有预约的。”

  接待人员闻言,立即拿出预约册子看了一下,却并没有发觉一个叫林书平的人。

  不过正在柜台前闲聊的两人,听到“约稿作者”、“林书平”这些话语,却是突然停止了交谈。

  其中一人有些惊讶的看着林书平:“你就是林书平?明朝那些事的作者?”

  林书平原本还因为没有预约而有些愕然,此时闻言,便立即拿出了手中的约稿函,递给对方:“是的,我是林书平。”

  “我叫曾成宝,是明报的审读编辑,就是我审读过你的作品,抱歉,我实在有点不敢相信,林先生会这么年轻……你有身份证明吗?”

  曾成宝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惊诧,询问了一句。

  “有的。”林书平拿出自己的身份证件递给对方。

  曾成宝看了看林书平的身份证,这是大陆标准的一代居民身份证件,从1984年开始实行,目前,全国城镇居民大多数都已经办理,但一些偏远乡村依旧存在众多“漏网之鱼”,这些地方依旧需要靠本地政府的介绍信才能外出务工。

  “太不可思议了。”

  曾成宝打量着这张有些陌生的身份证件,转头看向旁边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潘总编,刚好你也在,这就是我说的林先生,明朝那些事的作者……”

  他欲言又止,显然心中对林书平的身份,还是有些将信将疑的。

  林书平也把目光看向了旁边那名潘总编。

  如果不出所料,这位潘总编应该就是作家余过。

  这是金庸、倪匡之后香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行内人称为“鬼圣”,也算是明报创办人之一,从事编辑及撰写工作多年,擅写过各种小说,并以不同笔名发表,其中大名鼎鼎的《四人夜话》就出自他手,晚年亦曾用郁秋笔名写过《司马卓传奇》。

第30章 先行垫付(求追读)

  余过人称“鬼圣”,是因为其撰写悬疑鬼怪故事一流,其本名则叫潘粤生,而“余过”只是他多个马甲中的一个笔名而已。

  此刻潘粤生也在打量着林书平。

  他听金庸说过《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称这本书兼具了幽默与智慧,是不可多得的一本佳作,原作者必然是一位在内地极具学识与名气的历史学教授。

  因此,即便是吝啬如金庸,也是大笔一挥,给了千字一百的稿酬。

  如今见到本人,潘粤生心底啧啧称奇,不过却也不敢怠慢,在文学一道,只要从小培养的好,年少的天才并不少见,而这样的天才,只要不断学以致用,将来说不定就能比肩金庸、倪匡这种文学大家。

  因此在确定完林书平的身份后,潘粤生也主动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就让曾成宝去法务部拿合约,他则直接带着林书平进入公司办公区,“林先生,你来的话不用预约,我等下给你留个电话,你来之前打过电话,我可以直接安排人去机场接你。”

  虽然《明朝那些事儿》还没有正式出版,但潘粤生和金庸从事这一行几十年,眼光毒辣,当然能看出其文学和商业价值之庞大,甚至以林书平的文笔和故事塑造功底之强,哪怕他不去些这种历史文学著作,在其它作品风格领域上也能做出一番成绩。

  所以在接待林书平时,潘粤生并没有对方当成一个小辈,而是以平辈论称,莫欺少年穷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很快,潘粤生便是带着林书平走过办公区,然后直接进入副总编办公室。

  “查先生的办公室在七楼,六楼的一切事务由我负责,你先坐,我给你倒一杯凉茶。”

  潘粤生笑着说:“你应该是刚抵达香港?路途劳累,这里还有些糕点,你先垫一下,晚上我与曾主编带你去吃香港的美食,你既然来香港,那就多玩几天,如果对这里不熟,我就给曾主编批假,让他带你去。”

  “潘总太客气了。”

  林书平连忙道:“我订的明天一早的火车票,不能久留。”

  “这么快?”潘粤生有些诧异,但还是表示理解,点头道:“那咱们就尽快把正事办完,再谈其它。”

  林书平点头:“那就再好不过了。”

  很快,曾成宝就带着法务部一位律师,拿着合约走了过来。

  合约的签订很顺利,律师详细为林书平讲解了签约内容,明报买断《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的报社出版权,价格为千字一百港币。

首节 上一节 17/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迎娶旺夫的大蜜蜜,我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