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第69节

  甚至是像是刘铭那样的大龄光棍,也会被媒人们踩破门槛。

  因此,东岸村卖地的那些人,都盼望着赔偿款早日到付,有些人时常也会到土管所去打听动向。

  林书平偶尔也会碰到这些村民,原本他不太在意,毕竟六十多万,他如果东拼西凑还是能凑出来的,先不说投给万通的那五十万,就只说他投给江浔和郑泽楷的那二十万,时至今日,也大概能凑出这么多钱来了。

  但他不急,方忠云却是急了。

  每次都是让林书平先行垫付一些,毕竟他也看过沪市金融报纸上的那些报道,知道林书平身价破百万,但他却没想到,林书平手里的钱早就投出去了,如今手里堪堪也就十几万块钱留着应急。

  这十几万是可以先行赔付,但却完全不够。

  他就是怕给的少了,村民们会疑心疑鬼,继而会把事情闹大,因此也就暂时把这些应急款压了下来,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提前进行支付。

  他不想因此而产生一些纠葛,哪怕方忠云一再催促下,也依然如此。

  恰好此时,香港那边传来讯息,明窗出版社催稿第二部《明朝那些事儿》,有鉴于销量出奇的好,明报集团甚至想要为林书平举办一场读者签售会。

  于是林书平便决定先以这个由头,出差去香港。

  临走之前,林书平再次拜访方忠云,并拿出了精心准备的几份明报。

  而当得知林书平竟然还是一位作家的时候,方忠云傻眼了,望着手中的几份明报,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震荡。

  “《明报》,是金庸办的那个《明报》吧?”

  方忠云低头看着报纸上连载的文章,尤其看到文章作者署名的时候,不时会看一看林书平,眼睛里全都是复杂:“我记得不错,你今年十九岁?”

  “对,十九岁。”

  林书平也没瞒着年龄,尽管他还有六个月才正式满十九岁。

  方忠云摇摇头,似乎有些难以接受,而后仔细看了看报纸上的连载文章,忽然叹息道:“这文笔之老辣,这思想之深刻,我说实话,我写了这么多年文章,向鹿城晚报投了那多稿子,加起来都不及你这一张报纸有分量。”

  林书平怔然:“原来方叔也喜欢写文章。”

  “当然,当年我在西北插队当知青的时候,大队里的黑板报都是我在整理书写,每逢要给家里写信,大队里很多人都愿意拎着各种小零嘴过来托我写,而不是去找老薛。”

  方忠云笑道:“老薛那时候字写的一塌糊涂,跟我完全没法比,当然,现在也是。”

  说起当年下乡的日子,方忠云眼里除了怀念,满满的都是得意。

  林书平恭维了两句后,便谈起正事,先短暂的告别鹿城一段时间,让方忠云帮忙稳住大后方,在银行拨款没下来之前,别让村民们闹事。

  “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方忠云拍着胸口道:“你此行放心去香港,记得帮我向金庸要一张签名,我挺喜欢他写的《射雕英雄传》,不仅是电视剧,还有小说,我曾翻来覆去看过好几遍。”

  “好的。”

  林书平一口答应下来,虽然他也没见过金庸,但都到了明报大厦了,他觉得自己要几本金庸的签名书应该没有什么困难。

  虽然后世金庸被神化,但至少在现在,因为好的作家太多,诸如古龙梁羽生,都是这个时代武侠小说界的名家,这导致金庸的光芒被分散了不少。

  搞定了后方事,林书平也终于放下心去交稿了。

  第二部《明朝那些事儿》在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差不多接近尾声,原本他想要在近期邮寄,但明窗出版社来电,说是时间紧迫,务必让他亲自来香港交稿,因为除了交稿外,还要重新签约合约,说是版税上会有所提高。

  当然,最重要的是,明窗出版社要为这位新晋名家,举办一场隆重的签售会活动。

  这样的待遇其实在整个香港文坛都不多见,更何况林书平还是一位新人作家,但出版社却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卖点,因为近来《明朝那些事儿》在香港文坛大热,被无数人讨论,而明朝朱元璋等一些历史名人也是头一次在香港有了大范围的讨论。

  原本对明朝有偏见有芥蒂,对朱元璋有微辞的香港人,在阅读到《明朝那些事儿》之后,迅速的转变了对明朝和朱元璋的看法。

  而写这本书的作者,文笔之老辣,知识面之丰富,已经算是处于香港文坛顶尖席位。

  所有人都认为作者是一名在业内享有盛誉的文学界泰山北斗,即便不是,最起码也是一位名牌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这种种猜测和讨论之下,《明朝那些事儿》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甚至有影视制作方想要跟明窗出版社买《明朝那些事儿》的版权,这让包括金庸在内的一众出版社高层都感到匪夷所思。

  因为《明朝那些事儿》里描述的内容全都是公共版权,作者描述的事件全都是历史事件,那些故事和人物完全可以免费拿去拍。

  但对方就是一口咬定要买下《明朝那些事儿》的版权,包括书名、作者名等等。

  这种做法很明显,就是看中了小说的热度,为了炒作而炒作。

  好在出版社方面有良知,并没有为之打动,加以婉拒。

  不过,当得知市场上都在猜测“林书平”的身份时,出版社方面认为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卖点,因为他们是知道林书平的真实年龄的,于是再三策划和讨论后,便决定邀请林书平来香港举办一场读者签售会。

第115章 大火(求订阅)

  广九列车轰隆隆抵达香港红磡站,林书平背着包随着人流从车厢里走出,深吸一口气,朝站外走去。

  资本主义的风迎面袭来,空气里充满了金钱的恶臭味。

  “什么时候能在香港拥有一些房产?”

  林书平低头沉思,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琼州忙来忙去,刚刚拿下第一块地的土地批文,如果时间跨度长一点,三年、五年后,这块地的价值会暴涨许多倍,也能让他迅速变现。

  但目前来看,至少在鹿城,地价和房价上涨的速度还不是很快,加速的情况大概要等到1990年以后。

  所以林书平现在纯粹就是一个苦哈哈。

  尽管手里没多少钱,但还是想要尽可能的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鹿城这片土地来,然后被牢牢套住。

  虽然他通过国库券赚了一百万,但这一百万却完全不够他嚯嚯的,离开鹿城之前,他留在公司账上的钱有十万,这十万是大自然农业的初期启动资金,是在银行贷款批复下来前,应急使用。

  因此林书平手中目前满打满算只有四万块。

  这四万块在内地或许还能够被人高看一筹。

  但在香港,这四万块啥也不是。

  因为哪怕是在最郊区的一些地方,房价也达到每平三万起步,这个价格高于隔壁深城十倍还多。

  林书平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香港买房,个人资产至少要达到四百万以上,因为一套各种条件都一般的房产,起步价都是四百万。

  而目前香港最赚钱的行业,除了金融之外,就是文娱。

  街道上到处都能随处可见拍电影的剧组,一周产出一部电影几乎成为常态,一部投资几百万的电影,如果有“两周一成”参演,票房动辄就是数千万,回报率让人咋舌。

  林书平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个行业,事实上在上一次来香港前他就有了思索,他有信息差优势,知道哪个歌手、演员会红,也知道什么电影剧本最赚钱,甚至认真起来,他完全可以亲自上阵写剧本,毕竟脑海里那些关于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剧本简直不要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林书平再次踏足香港,他的心理和眼界,自然都会产生一些变化。

  我是不是可以利用信息差,在香港这边赚一些快钱呢?

  此时,车站通道口,《明报》审读编辑曾成宝举着一块名牌,站在人群中用力的举高。

  直到胳膊举得有些酸痛时,他才看到了林书平慢悠悠在一群乘客中走出,于是连忙哎哎了两声,大声喊道:“林先生,林先生,看这里!”

  因为声音够大,举动也太过瞩目,林书平回过神来后,一眼就看到了曾成宝。

  他当即便笑着走过去,跟曾成宝握手:“曾主编,又见面了,没想到是您来接我。”

  “哈哈,这是我特地向公司申请的,快快,先跟我走。”

  曾成宝说完便领着林书平离开车站。

  两人刚刚站在机动车道前,就有一辆白色本田轿车缓缓停靠过来,驾驶座上的年轻司机探出头来,埋怨道:“宝叔,我都在外面开了四五圈了,您可算出来了,这位就是林先生吧?我可是您的书迷,快上车,快上车!”

  曾成宝回过头跟林书平解释道:“最近香港违停查的比较多,我就让小黄在外面等着,小黄是咱们报社的专职司机,其他的先不说了,上车先。”

  说完便帮林书平拉开后车厢的车门。

  待林书平上车后,曾成宝才坐到副驾驶座上,等车子缓缓启动,他才回过头笑道:“让林先生见笑了,香港交警这段时间最爱蹲机场和火车站开罚单了,小黄都被贴了很多次。”

  “不要说这些啊……林先生,我能向您要一张签名吗?”司机小黄一边开车,一边兴奋的喊道。

  林书平笑道:“当然可以。”

  “太好了。”

  小黄高兴道:“宝叔,你前面那手套箱里有一本《明朝那些事》,您赶紧拿出来让林先生签个名。”

  “你不感到你很冒昧吗!”

  曾成宝斥责了一句,但见林书平答应,也是立刻从手套乡里拿出一本《明朝那些事》,并熟练的从口袋里拿出一只签字笔,掀开书的扉页说道:“签这里。”

  林书平点头,他接过书籍,细细感受。

  他是第一次摸到自己的正版小说,整部书籍整体呈现黑色质感,中间有一些紫禁城的画面,其次就是书名和作者署名。

  后面则是出版信息和建议零售价等等。

  等林书平签完名后,曾成宝才笑道:“林先生要在香港待几天?”

  “三天。”

  “不再多留几天?”

  “不了。”

  林书平道:“后天下午的回程车票我已经提前订好了。”

  他此行来的最主要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更换合约。

  因为《明朝那些事儿》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全册一个月销量已经破十万,成为香港最畅销书籍之一,按照惯例,出版社会主动向买断作家提价,以防止作家缺乏激情而烂尾或瞎几把写。

  这在业内基本上是常见的事情。

  在初次签约时,明窗出版社给予林书平新人最高买断价,即千字八十元。

  而《明报》因为有金庸的亲笔批复,所以连载版权价格高达千字一百元。

  林书平曾交稿十七万字,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前半段,当时出版社和报社给他共计支付了叁万元整。

  而现在林书平要交稿的是第一部后半段,合计十四万字,加上前半段,共计三十一万字出头。

  这是第一部,被命名为《洪武大帝》。

  而除此之外,林书平还撰写了第二部的部分内容。

  第二部则被他命名为《万国来朝》,讲述的是永乐大帝的事迹。

  描述的基本也都是权谋之术、战争之策。

  哪怕林书平在书写书中情节时,也是欲罢不能,深深地为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所吸引。

  而这第二部依然只是上半部,小说字数在十四万字左右,按照繁体版每七万字一册的规矩,这些字数,刚好可以出版两册。

  林书平这一次前来香港签约,《明报》给他的连载价格,依然还是千字一百元。

  但明窗出版社却主动更改了签约方式,从买断模式,更改为阶梯版税模式。

  而且给付的版税价格,起步就高达10%。

  这是成名作家才会给予版税分成,是明窗出版社能给予作家版税分成的天花板数额。

首节 上一节 69/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迎娶旺夫的大蜜蜜,我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