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106节
陈巧巧走开后,许跃新帮她收拾好铺盖,归置好行李,不一会她端着红糖姜汤回来了。
一屋人围坐到桌边分汤喝,喝完都觉得身上热乎乎的,不再感到湿冷。
当其他女生去洗碗时,许跃新和陈巧巧走到队部外,谈起家里的事情。
“好几天没跟我姐联系了。”
陈巧巧充满思念道,“也不知道她这两天过得怎样。”
“问题不大。我在公社时给她发了份电报。”
“过两天有时间,去看她的回电。”
许跃新比陈巧巧更记挂大姨子,早在火车上就想好了后边怎么和她联系。
“还是你想得周到。”
陈巧巧挽住许跃新胳膊道,“对于这次调研,你有啥想法不?”
“目前还没,得看完再说。”
许跃新老老实实道,他牢记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第二天一早,许跃新所在的调研队就以两人一组,走到田间地头展开工作。
经济专业的队员们负责向社员们询问最近的粮食产量,经济收支等指标,进行数据记录和简单分析。
这几届的大学生大多都有插队经历,问题问得很朴实,能切中要害。
比如易刚,他就在关心社员家养的猪吃糠和吃猪草时生长速度差距能有多大?如果为了多养两头猪,向附近的粮站买糠是否划算?
屠光召的精力则放在基层金融普惠上,他问一名经营锻铁作坊的村民,如果能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他会不会扩大目前的生产规模。
除此以外,一名农业专业的队员正在收集土壤标本,水利专业的在查看当地小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情况。
许跃新作为中文系,主要职责就是文字记录,虽然他觉得这活换个其他专业的也能干。
学生们负责收集资料,杜润升在旁边听着,有时点点头,有时会纠正大家提问的方式、角度。
许跃新闷头吭哧吭哧地写,忠实扮演着记录员角色。
“怎样,听完有什么感触?”
杜润升站在他身旁,微笑着问道。
“成绩喜人,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具体点。”
“包产到户提升了粮食产量,有效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除此以外,如果能再采取一些措施,也许就能让农民富裕起来。”
“你说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抓好基层农技站工作,推广科学种田,指导农民进行种植。副业方面可以进一步,跳出目前自给自足的循环。”
“继续。”
“就拿副业中的养殖来说。目前大部分社员的养殖模式是用自家打下的米糠,割的猪草养猪。”
“因为饲料不足,每家每户基本只能养一头猪,连自己吃都不够。”
“我看粮站是不是可以建立起面向农村的专项米糠、麦麸销售渠道,把价格放得低一点,让农民获得廉价饲料来源,扩大养殖规模?”
“粮站家大业大,一点米糠麦麸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却能帮农民的大忙,帮他们改善生活,走向富裕。”
“往大了说,这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村发展。”
许跃新边记边说道。
“嗯,讲得不错。”
“有举一反三的意识。”
杜润升颔首道,“后边有想法及时和我说。”
“队里的调研报告就交给你了。”
这么重要的任务,就交给自己了?
要知道,这篇报告可是能上达天听的。
“好,我争取在这边整几篇初步材料出来。”
许跃新结束记录合上笔记本,按捺住兴奋道。
接下来的几天,小队主要精力放在对农户生产、生活的调研上。
等忙完个体这边,大家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集体资产上。
这也是大家初到地委招待所时,即了解到的农村工作难点。
后续十几天中,许跃新和队友们在杜润升带领下,每天翻山越岭,调查生产队果园、树林的运行情况,了解当前状况的成因。
大家起早贪黑,每天白天外出调研,晚上回来写总结,没有一个人是闲下来的。
在这点上,许跃新特别地佩服杜润升。他已经年近七十,还以身作则带着大家往山上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什么叫大家风范,什么叫国士无双。
临走的那天晚上,大家整理好关于集体资产的所有调研笔记,召开队内会议展开研讨。
研讨的目标,是形成最终调查报告,经杜润升审阅修改后送到海里,供领导层决策。
“矛盾是很明显的。在生产队无法像以前一样派人召开的情况下,集体果园、树林便迅速地走向衰败。”
“而山地的陡峭地形,导致其难以像平地一样进行分割,进而无法完成集体资产确权,更无法交给农户个体进行经营。”
“难啊!”
易刚眉头紧锁道。
在场众人神情严肃,他们明白这绝不只是一村一地面临的难题。
“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农民的腰包就能鼓起来。”
杜润升沉吟道。
许跃新点头赞同,和大家一起进入思考中。
正如杜老所说,如果能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那么无数农民将因此受益。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命题!
祠堂中,大家都在苦思冥想,时不时有人拿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逐渐成熟的方案出现在许跃新脑海中。
他环顾周围一圈,见没有人想发言,于是就开口了。
“各位,我先抛砖引玉。”
“老许你有办法了?快说。”
易刚催促道,大家一齐将目光投向许跃新。
“依我看,未必要对集体资产进行实物分割,只进行股权分割也行。”
“按照每家的人口,直接在果园、树林的总资产中给他划定一个比例。”
“接着把各村集体资产集中到一起,成立集体公司进行运营。”
“公司决策权归各乡代表所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公司内不设立专门从事果园、树林管理的脱产岗位,而由基层农技站人员兼职管理,每年视收益向他们发放津贴。”
“农技人员有技术,相信他们能干好。”
“此外,这还能解决基层农技站运行资金不足的问题。”
“这是我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请杜老和各位同学斧正。”
说到这,许跃新看向在场众人。
他明显感觉到,当自己说完这番话时,现场的空气变了。
第99章 大姨子的慌张
许跃新的话里,藏着新东西。
杜润升意识到这一点,脑子里开始思考许跃新所说的话。
他的方案,本质上是在没有对集体资产进行实物分割的基础上,明确了产权。
实物分割易引发社员争议。这一方案可以在杜绝争议的基础上,避免“公地的悲剧”。
如果能落实下去,果园、树林的产出水平将会提高,基层农技站的运行困境将得到化解。
最重要的,农村社员们的财产和收入势必将大幅提升,这正是当前农村改革的本意。
若是能推广开来……
杜润升点点头,感觉自己发现了宝藏。
“小新的思路很不错。”
杜润升简明扼要地肯定道,“可以作为重点写进调研报告。”
“嗯,我也觉得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易刚跟着说道。
“那个,谢谢杜老和易同学夸奖。”
许跃新挠挠头,笑着说道,“只是……请问杜老您能不能叫我小许?”
小新这个名字,会让许跃新联想到《蜡笔小新》,总感觉怪怪的。
“好。小许,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思考调研报告怎么写了。”
杜润升从善如流,面带爽朗的笑容道。
易刚、屠光召等人都向许跃新投来羡慕的目光。
能成为小队调研报告的主笔人,这是何等的殊荣。
“嗯,我会认真把报告写好。”
许跃新看着杜老、易刚、屠光召等人道,“后边还得向各位多请教。”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