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150节

  许跃新斟酌了一下用词道,“你去美国后有什么打算?”

  其实他本来想说的是关怀不同的女人们,但一想到今天是和沈清茹的离别之际,还是收敛了点,用享受生活替代了。

  “打算先适应那边的生活方式,接着去大学书,拿到博士学位后去一份教职。”

  沈清茹说出自己的规划道。

  “那你……考虑过美国大学的竞争程度没有。”

  许跃新审慎提醒道。

  美国大学一直以来实行非升即走的用人制度,并非一进去就是铁饭碗。

  特别是在进入 80年代后,随着里根削减公共预算开支,大学的经费逐渐减少,导致教职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许多学富五车的学者,都无法找到一份终身教职,只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甚至被迫从事体力劳动。

  更不用说沈清茹身为移民,研究的又是人文社科类,劣势自然更大。

  “我评估过难度。”

  沈清茹温柔又自信道,“对我来说问题不大。”

  “嗯,问题不大就好。不过也得考虑到美国的形势变化。”

  “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谈不上看法,只是一点浅见。”

  “就目前来说,美国被通胀困扰了十年之久,经济压力很大。”

  “今年年底的大选结束后,新任总统必然会采取减税的方式,刺激经济主体活力,相应财政开支也要减少。”

  “到那时,只怕大学的学术经费会受到严重压缩,竞争教职的压力会很大。”

  “嗯?让我想想……你说的这些。”

  听到许跃新的见解,沈清茹点了点头道。

  能挣到1000万港币的男人,在见识方面自然远超一般人。

  对于他的意见,沈清茹内心非常重视。

  她有了解国外消息的渠道,知道美国的确正饱受滞胀之苦。

  而从逻辑上看,好像真的只能通过许跃新所说的财政上厉行节约来解决。

  若真如此,高校的运营势必将面临重大考验,谋求教职的难度将直线上升。

  沈清茹沉吟良久,最终认同了许跃新的预言。

  “我同意你的预测。”

  沈清茹深吸一口气道,“不能把那边的生活想象得太顺利。”

  “嗯,所以还是要规划好这边的后路。”

  “万一过得不满意还能回来。”

  “好,我这就规划规划。”

  沈清茹恬淡一笑道。

  过了一会,飞机起飞,到了两人分别的时刻。

  “再见,希望还能见面。”

  沈清茹难分难舍地看着许跃新道。

  “嗯,一定能。”

  许跃新和她同时起身道,紧紧抱在一起。

  排队、检票、通过。

  沈清茹走进登机口时,仍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许跃新一眼。

  这一看不要紧,她眼圈红了起来,眼角也酸酸的。

  “再见。”

  许跃新笑着朝她挥挥手道。

  沈清茹也挥挥手,心里却酸酸的。

  她先前把身子交给了许跃新,如今已经离不开他了。

  什么时候……能回来见他呢?

  沈清茹人还没登上飞机,内心已经筹划起下次和许跃新的相见。

  登机口外边,许跃新目送沈清茹离开,直到她从视线中消失。

  撤喽。

  希望沈阿姨在美国安顿下来后,能早点回来一趟。

  离开机场时,许跃新心想道。

  今天装修队没过来,许跃新骑摩托车直接回到团结湖的大姨子家。

  进屋后,许跃新走到卧室书桌前,拿起一本《悟空传》。

  《悟空传》仍在大卖,听王潮垠说他们出版的单行本销路很火爆。

  许跃新打算过两天和其他出版社联系一下,再印个几批出来,多挣几个钱进腰包。

  而下一本书的写作,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许跃新桌在书桌前稍微考虑一会,没多久心里有了主意。

  随着返城知青日益增多,社会的治安水平逐渐下滑,有许多大案、要案发生。

  群众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上,时常可以见到各大报纸讨论治安话题。

  那么,就写《重案六组》吧!

  许跃新决定道,从书桌抽屉中取出派克金笔和稿纸,拿其中一张当做封面。

  《重案六组》!

  四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落在了封面上。

第123章 码字大姨子两不误

  从前,许跃新还在上小学时。

  每到周五、周六的晚上,他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播放。

  至于其他时间为啥不看,纯粹是因为《重案六组》的播出时间晚,当时还是小孩子的他熬不了那么久。

  许跃新现在打算把《重案六组》还原成小说的形式,而这中间有好几个问题要解决。

  首先,《重案六组》反映的是90年代末到世纪初的刑侦故事,里边的一些破案方法、警察的日常工作以及社会面貌和目前有差别。

  许跃新打算通过走访周边的派出所、公安局,了解当下警察的工作状态、方式,确保小说细节符合当下实际。

  接着,就是小说的行文方式。

  《重案六组》在形式上基本属于单元剧,案件之间彼此独立,不过还是有个别线索比如季姐的妹妹在不同剧集间串联。

  许跃新打算把这些线索切断掉,让《重案六组》成为彻底的单元剧。

  因为这部剧的核心看点在于看警察同志破案,除此以外的支线并不很吸引人。

  而且季洁的妹妹季然的一些行为着实让人血压升高,不如不写。

  定下主意后,许跃新骑摩托车前往之前报案的那家派出所,进行素材收集。

  外边天挺热,不过摩托车一开起来就凉快了。

  许跃新骑车在东三环上恣意驰骋,片刻后抵达派出所。

  许跃新刚一进派出所门,上回的年长警察立刻认出了他。

  “这不是上回见义勇为那小伙子嘛,叫许跃新是吧。”

  年长警长手里拿着个茶杯,上前询问道,“怎么,又来报案了?”

  “警察同志你好,我不是来报案的。”

  许跃新笑着走上前道,“我是写书的,想写一部有关刑侦的小说,所以来向你们请教目前公安部门的情况。”

  “论性质属于采风。”

  “写书?原来你是作家啊。”

  年长警察听完乐了,主动伸出手,“你好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作家同志。”

  “我叫涂明,是这儿的治安组组长。”

  “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可以问我。”

  “那,不会打搅您工作吧?”

  “至少今天不会,今儿报案的少,呵呵。”

  涂明说完将许跃新请进派出所办公室,和他聊了起来。

  许跃新需要了解目前警察的工作方式,涂明则对作家的日常生活很感兴趣。

  聊天时,两人互相问着对方问题,许跃新不断在笔记本上记下问答内容。

  涂明是民警不假,不过由于资历老对刑警的工作方式也非常了解,完全能满足许跃新的疑问。

  访谈一直持续到晚上才结束,许跃新记了满满的一笔记本。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只要不是在监工,就往涂明呆的派出所跑,碰上哪位警察有空就问谁,内容都是些和警察工作生活相关的。

  经过数次奔波,许跃新总算完成前期资料收集工作,可以对这个年代的警察工作生活情况进行总结了。

  根据从涂明那得到的资料,许跃新可以确定一点,就是这个年代警察的破案方式比他想象中要多得多。

  指纹鉴定技术、血型鉴定技术、脚印鉴定等等全都有。

  缺的就是DNA比对技术、以及后市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首节 上一节 150/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