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166节
隔着一行行字,许跃新切身感受到沈阿姨的温柔。
信的最末,沈阿姨表示在办妥绿卡后,应该会回来一趟,希望届时能和他见面。
果然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许跃新搁下书信,不禁想象其日后和她见面时的场景。
数日后,新生开学。
许跃新的《重案六组之八女案》也在人民文学上刊发。
随着新印上油墨的杂志被运往一座座新华书店,一间间报刊亭,天南海北的读者们终于看到了这部小说。
很快,雪片一般的读者来信被寄到人民文学。
整整装了三大包的书信,充分说明了《重案六组之八女案》的火爆程度。
许跃新收到王潮垠的通知,骑上摩托车来到人民文学,往返两趟终于把所有信运回了国公府。
前院厢房,已经成为许跃新存放读者来信的专门地点。
从《高山》到《牧马人》,再到目前的《重案六组之八女案》,所有小说的读者来信都被存在这儿,占了整整半间屋子。
许跃新打开一份读者来信,认证阅读起来。
“春风同志您好,我是您的忠实读者,从未错过您的任何一部作品。”
“对于您的最新力作《重案六组之八女案》,我只想说三个字,太吓人了!”
“自从这部小说问世,我们这一带的女同志晚上都不敢出门上厕所。”
“导致每天清晨女厕所门口都得排队……”
好吧,表达得很真实,但下次别这么真实了。
还有,“太吓人了”是四个字。
许跃新默默表示道。
这是他回复读者来信的特有方式,即在内心中回答一遍。
这么多读者,相信总有人能跟他产生心电感应!
收好这一封信,许跃新打开下一封。
这封倒不是就《重案六组之八女案》发表感想的,而是讨论起许跃新不断出版单行本,乃至于发行连环画的行为。
“个人认为,春风同志你作为知名作者,收入必定相当不菲。如果再为了谋取利益不断出版,那么未免令人失望。”
“一位优秀的作者,不应当掉进钱眼儿里……”
??
兄弟,你清高不食人间烟火可以,能不能别拉上我?
许跃新一脸问号道,果断把这封信扔回了信件堆里。
还好,虽然不同意信中的观点,但他仍能做到心平气和。
这是成名之后的磨练造成的,世界上有那么多读者,如果受到批评就生气,那岂不是得气出病来。
接着,许跃新又拆开几份读者来信,中间基本都是夸奖,也有在公安干警给他指出一些细节上的错漏。
真好,多谢同志您嘞。
看到这些信,许跃新心情好了起来。
无论是夸奖,还是有理有据的指正,都是他所需要的。
看完信,许跃新打算回复一名夸奖他的读者,再回复一名指证他的公安干警。
《重案六组》是一部长期创作系列,许跃新需要不断吸收各方意见,将作品打磨得更好。
《重案六组之八女案》刊发后,许跃新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上课,中间还和《延河》、《鸭绿江》等杂志的人商谈了《大明1566》和《悟空传》的出版问题。
等到一圈谈下来,许跃新又收获了15万印数稿酬,手头的现金正式突破20万大关!
10块钱一张的大团结,许跃新柜子里有整整两万多张!
当把《延河》支付的20000块印数稿酬带回家里,和之前的钱放在一起清点时,许跃新终于体会了什么叫数钱数到手抽筋。
更别提,他的香江银行卡上还有1020万的港币!
这么多钱,该干啥好。
许跃新陷入了思考中。
明年香江的恒生指数,还有美国的纳斯达克走势都不好,不予以考虑。
买个股的话,能入手的只有苹果。
不过苹果属于长期投资,许跃新不想把所有钱全部投进去再慢慢等个四十年,那不是他的作风。
等到年底苹果上市时,买一点就可以了。
要不……去香江办个报?
报刊主题,就是介绍国家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政策变化。
这一方面可以向世界展现祖国的更好面貌。
只要报纸办得好,就可以抢在那些公知、抹黑的声音发育起来之前,在全球各地的人们眼中奠定下祖国昂扬向上,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形象。
先声夺人,正面形象确定下来了,任凭那些人后边怎么胡乱叫嚣都没用。
另一方面,很多华侨、外国商人正高度关注着中国的变化,希望能寻觅到投资机会。
嗯,就这么定了!
许跃新果断决定道,打算等什么时候有空去香江一趟。
这年头香江物价还没涨起来,1020万办份报纸应该够了。
至于流程该怎么走,许跃新打算找到林清霞,请她介绍传媒界的朋友聊聊。
谋定而后动,许跃新的报纸主要定位于社会财经类,主打面对全球致力于在华投资的高端人士。
高端人士的特点是舍得花钱,但要求很高,提供的内容不能出现差错。
毕竟报纸上的一条消息,可能关系到他们手中几千万、上亿的生意,马虎不得。
许跃新思考道。
第132章 阿姨的风韵
如此一来,就有必要组织起一支专业的写作班子,保证保质量的内容产出。
至于班子成员嘛,首先肯定是他自己。
其次,就是他大哥许立。
大哥是财税系中专毕业,目前正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即后世的央财任教,在这个年代属于妥妥的高级知识分子。
许跃新了解过大哥的专业水平,两个字,很高。
就是书生气太重,所以在单位不大混得开。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许跃新觉得大哥是目前的最优人选。
特别是在这种开创先河的事业中。
定下主意后,许跃新去外面买了些水果,前往大哥家登门拜访。
大哥正在学校上课,家中只有大嫂顾秋云。
大哥家是一间只有十来平方米的开间,两个人呆着都显得局促。
屋内的陈设更是十分简单,一桌两椅一张床,外加一只残破的五斗柜而已。
房子没有阳台,所有衣服都晒在室内,令狭小的房间内充满潮湿气。
眼下的知识分子就是这般清苦,至少得到副高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如果报纸开办成功,大哥的日子应该能好过一些吧?
许跃新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寻思道。
不一会,大哥回到家,大嫂连忙给他让座。
许跃新也想让座,不过被大哥制止了。
没办法椅子有限,容不下三个屁股。
许跃新和大哥聊了一会,接着谈起自己创办报刊的设想。
大哥表现得很感兴趣,在和许跃新谈了一会后立刻答应下来。
写作班子的问题得到解决,下回去香江时可以看看报纸行业是什么情况。
许跃新离开大哥家时心想道。
……
秋衣渐浓,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厚。
一个多月后,许跃新收到一封来沈清茹的信件,她在信中表示已拿到绿卡,将在两个星期后回国看看。
许跃新收好信,在沈清茹回国那天的早上前往机场等待。
天冷,他临出发前备了一条白色围巾。
抵达机场后没多久,沈清茹就到了。
只见沈清茹穿着白色风衣和肉色厚连裤袜,脚踏高跟小皮靴朝他走来,容颜打扮非常富有成熟女人的韵味。
在距离许跃新还有十几米时,沈清茹就露出优雅的笑容。
“好久不见,最近学业怎样。”
沈清茹在走到许跃新面前时问道。
“还行,不上不下。”
“你呢,在那边安定下来了?”
“嗯,买了套房子,自己一个人住。”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