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179节

  “真好,又过去了一年。”

  “等到明年,我就该毕业了。”

  “你在想毕业分配,是吧?”

  “嗯……”

  陈巧巧充满希望地点点头道。

  刚恢复高考时,大家都在猜测这些天之骄子们究竟会分配得怎样。

  如今,关于77届考生的将来去向已透露出一些风声,逐步为大家揭晓了悬念。

  嗯,不能说分配得好,只能说分配得很好。

  这给了陈巧巧极大鼓舞,令她期待起自己的未来。

  “我们这一批是明年分配,等到今年年底就可以开始计划了。”

  “我目前成绩是全专业第三,分配时选择应该不会太差。”

  陈巧巧露出自信的微笑道,“到时候你帮我参谋参谋吧。”

  “嗯,一定。”

  许跃新点头道。

  和两个人刚在一块时相比,陈巧巧的气质明显变得更加干练,也更加自信。

  就在放寒假前,她还拿了个全专业唯一的校级优秀班干,颇受到同学们瞩目。

  这可是燕大78届的校级优秀班干啊。

  许跃新从媳妇身上,已若隐若现能看到未来女大佬的影子。

  而她刚才的话,也引发了许跃新对于自己未来的思考。

  许跃新今年春天开学是大二下学期,距离分配还早。

  不过,任何事早点考虑都不为过。

  就毕业后的前途而言,许跃新更倾向于从商,因为他觉得纵横商海更加自由自在。

  而且国家后边对于经商的政策会一步步放开,许跃新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

  ……

  一晃神功夫,新年到了。

  许跃新将存在他手中的年货送给沈清茹,还问了她还有没有什么缺的。

  “缺的倒没有,我上次临走前把需要的东西都买齐全了。”

  “你呢,这个学期学业有没有进步,期末考试成绩怎样?”

  沈阿姨关心地问道。

  “还行,不上不下就那样。”

  “要是能有沈姨你在身边及时提点,成绩肯定能提高些。”

  “又乱说。”

  沈清茹明白许跃新华丽的意思,微微一笑后嗔怪道,“我都在那边读博了,还怎么回来。”

  “恭喜,以后就是学者了。”

  许跃新笑呵呵地说道,实际上在思考该怎样把沈阿姨劝回来。

  

  虽说按照美国目前的形势,就算读博出来也很难找到教职。

  但要考虑到一点,沈阿姨在美国那边投入的沉没成本越高,以后回来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是个值得仔细琢磨的问题。

  “不敢当,得博士毕业才能算学者。”

  “那边博士想毕业很难的。”

  沈清茹说道,“你呢,毕业后想不想进一步深造?”

  “目前没这个打算。”

  许跃新拉起沈清茹的手道,“对了,过两天我会来看你,到时候你在家不?”

  “嗯,在家。”

  沈清茹回避着目光道,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等许跃新走后,她呆在屋里,重重地叹了口气。

  人情薄如纸,沈清茹发现在自己卖掉国公府后,和国内那些亲戚朋友的关系一下子就淡了。

  以前时常小聚的亲朋好友,纷纷开始托故不见,偶尔见一两次态度也很冷淡。

  沈清茹明白里头的缘由,只是她总不可能放着院子不卖,钱包空空地去美国。

  事到如今,她身边唯有许跃新一人。

  小许啊小许……

  一想到许跃新的陪伴,沈阿姨欣慰的同时,也感到心慌。

  亲密归亲密,两人却有着超过十年的年龄差,而且小许还是个有妇之夫。

  本来,沈清茹在那天把自己交给许跃新时,打算的是今后永远不回国,就当是一次性的交代。

  谁知那天刚到机场,她面临着分离立刻就改变了想法。

  是故,就有了如今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

  可该怎么办呢……

  沈清茹惆怅地想道,起身走向阳台,想用远方的辽阔景色来化解内心纠结。

  偏偏这时,外面一阵冷风吹过,呼呼的风声卷起几片被雪水浸泡到发黑的残叶,从她面前经过。

  沈清茹看到落叶,感觉有点惆怅,于是将目光移向远方的树木。

  远处,一棵光杆树正孤零零地矗立在寒风中,显得形单影只。

  还不如不看……

  沈清茹郁闷地离开阳台,回到家拨开暖气片。

  这一刻,深深的孤独感袭上沈清茹心头。

  要是小许还在……能陪自己就好了。

  一个念头浮现在她脑海中。

  等等,自己怎么能这样想。

  小许可是有家室的人,不能对他有这样过分的念头。

  沈清茹连忙打断想法,在心里警告自己道。

  她明白,过分的眷恋,往往指向将来的失控……

  此刻,科源社区。

  许跃新给沈阿姨送完年货,已回到自己家中,和父母一起过小年。

  许强今年回来得比去年早不少,因为他们已经将特殊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工作量少了一大截。

  眼下全国范围内正在展开大基建,又没有私人企业的竞争,因此市焦化集团的生意非常好做,基本不用许强操太多心。

  压力骤减下,许强相比起去年胖了一些,谈起工作也是乐呵呵的,不像过去那样凝重。

  “集团目前效益很好,给市里上缴的利税比年初预计的数字多六成,市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相当满意。”

  许强坐在沙发上,欣慰地比划出数字道,“有厚实的资金底子在,集团明年就可以开展技术改造了。”

  “改造归改造,也得注意自个身体。”

  吴燕在他身旁提醒道。

  “没错。”

  许跃新赞同道,“身体健康,才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嗯,我明白。主要是这次技术改造相当重要。”

  “只要能引进先进生产线,今后十年就能一劳永逸了。”

  许强缓缓说道。

  不过就在这时,他注意到儿子笑了笑没有吭声,像是有什么想法。

  “小新,有看法就说出来。”

  许强笑着看向许跃新到,他心里对这个儿子一直很器重。

  “爸,你说得很有道理,先进技术肯定能把你们集团的效益提升起来。”

  “不过,我觉得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得跟上。”

  “否则光有技术,没有制度,恐怕还是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许跃新认认真真地说道。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国企都引进过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对自身的生产进行改造。

  然而,并非所有进行技术提升的企业,最后都经受住了时间考验。

  原因很简单,技术提上去了,管理制度仍原地踏步。

  大锅饭、相互推诿、权责不明……

  很多曾经优秀的国企,最后因此走向了没落。

  只有那些管理制度相应跟上的,才能在今后的市场化大潮中经受住考验。

  “哦?你觉得应该进行怎样的制度建设?”

  许强同样认真地追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79/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