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213节

  “是我忙里偷闲写的稿子,今天带过来,想找您聊聊出版的事。”

  说完,许跃新把《挪威的森林》底稿递给王潮垠。

  “成,我先看看啊……”

  王潮垠接过稿子,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

  许跃新在他身旁坐下,等他读完给出意见。

  20万5千字,是个不小的阅读量。

  哪怕作为一目十行的资深编辑,王潮垠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读完。

  许跃新也不着急,就这么坐在他身旁等着。

  过了许久,王潮垠终于放下底稿,冲许跃新点点头:“是言情作品对吧?我看情节挺好的,也很有新意。”

  “是部值得出版的作品。”

  “你对后续出版有什么想法不?”

  “我打算把印数往上提高一些,另外就是印数稿酬的分成比例,我想再调整调整。”

  “印数提高多少?”

  “先印100万册。”

  许跃新伸出一根手指道,“如果销量火爆,后续再加印。”

  “100万册……”

  王潮垠有点犹豫。

  近两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的书中还没有哪一本首印就印这么多。

  说白了,印这么多册,市场消化得了吗?

  “您有想法尽管说。”

  “嗨,我主要是担心印刷册数太多,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

  “我相信能很容易就卖完。”

  许跃新笃定而自信道,“言情的受众群体很广,下到中学生,上到成家的姑娘小伙都可以成为读者。”

  “它的市场要比严肃文学广阔得多。”

  听到许跃新的看法,王潮垠陷入思索中,片刻后露出爽朗的笑容。

  “好,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我相信你的判断。”

  “就印它个100万册!”

  “还有关于印数稿酬,你的想法是……”

  “我希望能实行阶梯式印数稿酬。”

  “首印100万册,是一个分成比例,等到加印时,比例再往上加一点。”

  “一直加到封顶为止。”

  “我明白了,等于书卖得越好,作者能分到的比例越高,是吧。”

  “你让我想想啊。”

  王潮垠陷入沉吟道。

  自从国家去年出台规定,正式允许作者领取印数稿酬后,人民文学这边能够享受到作品销售分成的作者是越来越多。

  不过,所有人都是按照合同上约定好的固定比例领取印数稿酬,还没有谁提出过这样的阶梯式比例。

  所以说这有点难办。

  当然,也要考虑到许跃新的特殊性,他可是落笔即爆款的文坛新星。

  王潮垠心想道,决定先问问许跃新再说。

  “你打算按照怎样的阶梯比例进行分成?”

  “首印的100万册,按照10%的比例进行印数分成。”

  “后面每多印100万册,即提高2%的分成比例,直至18%封顶。”

  许跃新从容不迫,端出早已准备好的方案道。

  18%?

  王潮垠被这个比例吓了一跳。

  如果按照这个分成比例,那么杂志社的利润空间将受到极大压缩,只能说是微利销售。

  不行,得说服许跃新降下来。

  王潮垠在经过计算后决定道。

  许跃新看出王潮垠的想法,抢在他墙边开口了。

  “老王,我知道你觉得18%的分成比例有点高。”

  “可你想过没有,我的书得卖到500万册,才能达到这个比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各大书店的书架上,将摆满《挪威的森林》一书。意味着你们人民文学出品的书籍,将铺满整个渠道。”

  “其他出版社将会在渠道争夺战中彻底地输给你们。”

  许跃新运用他的市场经济思维,有理有据地说道。

  改革开放初期,各类物资的供应尚未达到充裕状态,尚处于卖方市场。

  说白了,就是只要能生产出东西,就一定有人买。

  再加上物流、交通尚不及后世发达,所以对渠道的争夺战就成为各类商家在拼杀时的关键。

  以图书出版行业为例,只要谁能够占据各地书店的书架,谁就是行业的龙头。

  而渠道本身也是有依赖性的。只要《挪威的森林》能够真如许跃新所说,达到500万册的惊人销量,就意味着各大书店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人民文学维持合作关系,而这种长期合作关系一经建立,是很难拆掉的。

  “渠道是吧……”

  许跃新身旁,王潮垠认认真真听完他说的话,不禁再次陷入沉思。

  王潮垠本来已经决定婉拒许跃新提出的高分成比例。

  可是当听到许跃新口中所说的好处时,他又动摇了。

  眼下,各家出版社已模糊地建立起商品意识,开始重视旗下书刊在书店等终端渠道的铺货量。

  如果有一天《挪威的森林》真能达到18%的分成比例,那就意味着它的铺货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量级。

  人民文学将因此成为渠道之王!

  而出版社在和渠道洽谈上架销售事宜时,肯定不会一次只谈一本书。

  到时候,社里完全可以利用渠道上的优势,在其他书上把钱加倍地赚回来。

  思考到这里,王潮垠已然改变心中的决定。

  “对于你要求的分成方式,我个人表示支持。”

  

  窗外透进的晨光中,王潮垠郑重而谨慎地表态道,“不过这么大的事,我得向主编同志报告。”

  “你在这稍等一会。”

  “好的,不着急。”

  许跃新点头道。

  王潮垠说完带上《挪威的森林》的底稿,快步走出办公室,前往作协找张广年张老。

  人民文学目前的主编仍由张广年兼任。张广年有时在杂志社办公,有时会像今天这样呆在作协,处理本职工作。

  好在人民文学离全国作协并不远,王潮垠步行走一会就到了。

  当他向张广年说明情况后,张广年大气地挥了挥手:“我看可以答应小许同志的要求。”

  “更高的分成比例,可以激励作者创作出更多好作品嘛。”

  “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才会来向您请示。”

  “哦,下次碰到类似的事情,你可以和编委的其他同志们商量,不必事事请示我。”

  “那怎么行,张老您才是杂志社的主编,遇事还是离不开您把关。”

  “把关归把关。除了原则性的大事,其他事务我还是想放手交给你们年轻人去处理。”

  “上头不是强调吗,要做好干部梯队建设。我们老人家敢放手、放权,你们年轻人也要敢去闯,去拼嘛。”

  张广年信任道,“我看这位小许同志就很不错,胆子大,经常产生新想法,敢于动手执行。”

  “你们身为编辑人员,也得具备这样的精神。”

  “好嘞,谢谢张老指点。”

  王潮垠笑道,“按您要求的,我争取做到敢拼敢闯。”

  “这就对了嘛,路都是闯出来的。”

  张广年笑道。

  片刻后,王潮垠从作协回到人民文学,将最终结果反馈给许跃新。

  “张老同意了你的要求,就按照10%到18%的阶梯分成比例执行。”

  王潮垠振奋道,“咱们要不一起拟个合同?”

  “成,就在原来合同基础上改吧。”

  许跃新说道。

  许跃新和王潮垠一起凑到办公桌前,看着他去除一份之前的出版合同,接着一起在关键部分修改起来。

  很快,一份新的合同面世,由王潮垠拿出去交给杂志社的印刷工。

  这年头的印刷方式还是传统铅字印刷,不像后世那样有个电脑就能直接编辑文档,连接打印机打印。

  许跃新在副主编室又等了一会,直到王潮垠拿着刚刚印制出炉的合同回来,两人一起签字。

首节 上一节 213/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