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57节

  茅顿脸上泛起笑容道,“很好,肩上担起家庭的责任,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富有动力。”

  “只要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作家能够刻苦钻研,潜心写作,我们祖国的文坛就会后继有人。”

  说到这,茅顿变得语重心长起来:“要珍惜去年会议结束后,党和政府给我们文学界创造出的空前良好的创作环境。”

  “努力拿出更多的好作品,回报党和人民的期望。”

  “谢谢茅老,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殷切嘱托。”

  “好,时间表快到了,咱们等典礼结束继续再聊。”

  茅顿拍拍许跃新胳膊,眼神中带着欣赏道,在李纪等人陪同下前往前排就坐。

  他身后,不少人用羡慕的眼神看向许跃新。也有人在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猜测这位年轻作家究竟是什么来路,能得到茅老如此礼遇。

  许多道目光注视下,许跃新转过身打算回原来的位置上,这时有人在身后拍拍他的肩膀。

  转过头一看,是王朦。

  “来这坐。”

  王朦热情把他拉到礼堂前排,挨着自己坐下。

  “健功,振云。”

  许跃新坐下后,向后方招呼起自己的两位小伙伴。

  陈健功、刘振云原本正在羡慕许跃新,听到他喊自己后犹犹豫豫地走了上来。

  “我们能坐不?”

  刘振云弱弱地问道。

  “没事,随便坐。”

  王朦宽和地说道,“位子上又没写名字。”

  陈健功、刘振云这才敢慢慢地坐下。

  他们看得很清楚,前排并不是随便坐的,能坐在这里的都是文学界那些赫赫有名的作家。

  这回真是沾许跃新的光了。

  礼堂前方的舞台上,王潮垠手持拖着电线的麦克风,已经在宣布颁奖典礼开始。

  “在场的各位作家,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能在今天莅临我社,参加改革开放以来我社举办的首届优秀文学作品颁奖典礼。”

  “冰封十余载,而今一朝解冻。今天的这场颁奖典礼,就是春风吹来之际,泥土地里探出的一棵绿色嫩芽。”

  “有个词叫一叶知秋,同样的道理,一叶也能知春,相信在座各位文艺界的朋友们,此刻心情都和我一样地激动!”

  王潮垠语气壮怀激烈地说道,“现在我宣布,颁奖典礼开始,由茅顿茅老为大家发表开幕致辞!”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王潮垠的开场白,拨动在场许多人的心弦。

  正如他所说,春风吹过,作者们终于又能拿起笔写作,靠文字生活了!

  创作的题材、尺度,终于放开了!

  掌声中,茅顿从座位上起身,无需搀扶独自走向舞台。

  舞台上,刘渐青从后台走出来,小心地扯开麦克风电线,以防茅顿上台时被绊倒。

  这年头物质条件有限,全场只有一支麦克风。王潮垠在茅顿登台后迎上前,把麦克风交到他手中。

  “各位朋友们好,今天能在这里见到各位,是一件令人很愉快的事。”

  “就像王潮垠同志说的那样,今天这场颁奖典礼,象征着咱们文学界的冬去春来。”

  

  “而我想说的是,春天到来,不仅意味着冰雪消融,也意味着新枝萌发。”

  茅顿手持麦克风,语速缓慢道,在场作家、来宾们无不全神贯注听着她讲话,“就像今天的获奖名单一样。目前名单仍处于保密状态,不过我可以向大家透露的是,上边不仅有我们熟悉的老朋友,更有许多新面孔。”

  “新面孔好啊,有了新面孔,咱们文学界才能生生不息。”

  “经历了前些年的特殊时期,国内仍然能够涌现出这么多的优秀的新作家,新作品。这足以说明咱们国家的文脉没有断,也断不了!”

  “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照呵护下,咱们的文学事业会不断向前,继续涌现新的优秀作品。”

  说到最后,茅顿的语气变得越发坚定。

  而台下,也再次响起如潮水一般的掌声。

  掌声中,茅顿将麦克风交给王潮垠,由他继续进行颁奖典礼。

  “感谢茅老刚才为我们发表讲话,这是一场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的讲话!”

  王潮垠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道,“就像我们今天即将面向大家,接受颁奖的作品一样。”

  “下边,让我们开始颁奖仪式。”

  “报告文学一等奖:《哥德巴赫猜想》,获奖作家:徐迟同志!”

  王潮垠声音落下后,一名身量高大,头发花白的老人从前排站起来,在掌声中走向前方,逐级登上舞台。

  茅顿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金色的奖状、红色缎面的获奖证书,连同一捧鲜花交到徐迟手中,勉励了他一番。

  “谢谢茅老。”

  徐迟眼含热泪,微微躬身道。

  “恭喜你,徐迟同志。”

  王潮垠手持麦克风致贺道,“你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风靡大江南北,用出众的文采,饱含感情的笔触,树立了科研工作者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高大形象。”

  “因此,我们人民文学决定向你,以及你的作品授予报告文学一等奖。请问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感慨?”

  徐迟接过麦克风,先拭干眼角的泪花,接着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向观众们娓娓道来:“谢谢人民文学,也谢谢那些愿意抽出时间,阅读我作品的读者们。”

  “我是在听说大数学家陈景闰先生的事迹后,有感而发创作出的作品。”

  ……

  当徐迟致辞完毕,在热烈的掌声中下场后,王潮垠简短地总结一番,宣布进行报告文学二等奖、三等奖颁奖仪式。

  接着,是长篇小说一、二、三等奖颁奖仪式,负责颁奖的都是茅顿。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各大报刊的记者在下边不断拍摄,抓取镜头,现场时不时响起清脆的咔嚓咔嚓声。

  长篇小说三等奖颁奖结束后,开始轮到中篇小说。

  “南疆烽火尚未平,将士挥戈护人民。”

  王潮垠手持麦克风,用情感异常充沛的声音说道,“而在我们今天的获奖作品中,就有这样一部,它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向我们勾勒出前线子弟兵的伟岸形象。”

  “中篇文学一等奖:《高山下的花环》,获奖作家:许跃新同志!”

第67章 文坛有你我放心

  现场立刻响起哗啦啦的掌声,响亮得如同雷鸣。

  在场的作家、文艺界人士中绝大部分都读过《高山》,少数没看过的,也都听闻过它的大名。

  春风究竟是谁,是他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今,终于能一睹他的真容了。

  大家心头升起暗戳戳的期待。

  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从礼堂前排站起,全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副身影上。

  瞩目、沉默、而后是惊呼。

  “真年轻啊,原来就是这个小伙子。”

  “《高山》的作者,居然是这个年轻人!”

  “怪不得茅老那样看重他!他才20郎当岁,就能写出《高山》这样的作品。不愧为天才!”

  “我终于明白茅老说的后继有人是什么意思了。”

  惊叹声、称赞声、佩服声交织成一团,许多人伸长了脖子,争相目睹天才作家的风采。

  许跃新身旁的陈健功、刘振云二人更是一直在兴高采烈地鼓掌,把手都拍红了。

  全场瞩目中,许跃新从前排大步流星地走上舞台。

  “许跃新同志,祝贺你和你的大作《高山下的花环》,获得了中篇小说一等奖。”

  王潮垠手持麦克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道,“请问你目前心境是怎样的?”

  说完,他把麦克风递给许跃新。

  “我现在既高兴,又感恩。”

  “高兴是因为获奖,感恩是因为书中所描绘的将士们仍身在前线,为祖国的安宁浴血奋战,给后方的我们创造出了和平环境。”

  “故事是由他们谱写的,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许跃新语气平实,神情谦虚地说道。

  “哗啦啦啦!”

  包括茅顿在内,下方观众们自发地为许跃新的话鼓起掌声,一些人的眼眶中浮现泪水。

  “确实。是无数位梁三喜、靳开来用他们的生命,保卫了我们的生活。”

  王潮垠深有同感道,“请问你对书中的哪些角色印象较为深刻?”

  “给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有两个,一个叫人民,一个叫解放军。”

  许跃新眼中闪着光亮,声音中充满感情。

  现场所有人都被他感情真挚的话语打动了!

  坐在茅老左手边的李纪,抹下一把热泪后带头唱起了军歌。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

首节 上一节 57/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