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13节
林三七肯定说道:“你女儿这病,中医讲叫烂喉痧,西医则叫猩红热,属于传染病的一种。”
这话一出,旁边一位中年医生对同伴说道:“你们瞧,我就说是烂喉痧吧。”
另一名医生则有些皱眉:“烂喉痧,这病十死九生呀,就算诊断明确又如何呢?”
传染病,别说是缺医少药的当年了,哪怕到了现在也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
张兴邦一听是瘟疫就急哭了:“啊呀,这可怎么办呀,我苦命的女儿呀。”
黄立强却是旁观者清:“老张,先别急,林同志又没说不能治。林同志,你看张晶晶这病……”
林三七怎么能轻松说自己能治?太容易得到的别人不会珍惜,人情不是这么卖的。
“对了,几位老师,你们之前是怎么在治疗的?”
一位中年医生回道:
“林同志,是这样的,我们之前选用的是连翘双花饮治疗,后来又用了片仔癀退烧护肝,开始有疗效,后来皮疹全身都是,体温重新又上去了。”
林三七奇怪问道:“你们有考虑过抗生素治疗吗?”
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林三七知道这个时代应该是有这只药的。
这时候黄立强帮着解释道:“林同志,你说的是盘尼西林吧?”
林三七听到这名字特别亲切,仿佛在看抗日神剧似的,地下党用黄金去换盘尼西林,然后牺牲多少同志才带到大后方。
“对,就是盘尼西林。”
黄立强有点尴尬:
“我不知道首都的情况怎么样,但是咱们新中华成立后,国外已经对我国实行盘尼西林禁运,所以每年流入我国的盘尼西林数量并不多。
我们医院仅有少数存货,但省里明确这是战略药品,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能动用。我也想尽办法才帮着搞到两瓶,使用后没有太好效果。”
林三七心想盘尼西林肯定是有效果的,不过才两瓶,抗生素刚要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就没了,疗程不够,会有效果才怪呢。
这让林三七对五十年代的医疗用药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
张兴邦这时候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小心翼翼问道:
“小林大夫,那我女儿这病……”
林三七心想自己救肯定会救的,做为一名医学生这点起码的人性和医德还是有的,但留在福州救人就耽误事情,毕竟他的采购任务也挺重的。
“能救!”
张兴邦、黄立强和旁边几个当地医生都小小激动了一下。
“但是有几个困难:
第一个困难,黄科长也知道,我是单位派出来采购药材的,我们单位还等着我的药呢。现在我要是留在福州,治疗起码要7~10天,耽误这么多天会打乱我们首都中医院的临床用药……”
张兴邦一拍胸脯:“小林大夫,你放心,别的省我不敢说大话,但只要我们胡建省内有的,包在我身上,你要的是……”
“穿心莲,要两吨。”
“两吨穿心莲是吧?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今天就找人帮你去漳浦收购,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厦门火车站直接托运到首都。”
林三七心想果然是地方有人好办事呀,人家一句话的事情。
黄立强也在旁边帮着好友说好话:
“另外,小林大夫你感兴趣的片仔癀,你说个数字,我和老张共同帮你想办法。”
片仔癀虽然现在并不是太珍贵,但因为原材料稀缺导致产量受限,没有关系的人一时也难以搞到货。
林三七心里高兴,准备赶紧落实:
“是这样的,片仔癀我是帮首都其他朋友购买的,多多益善,首批需要5000粒,不知道张主任和黄科长你们能不能……”
“能!”
张主任斩钉截铁说道:“五千粒不算少,我现在就以供销社的名义去订货,让樟州制药厂马上加班加点生产。”
林三七比较关心价格:“这个多少钱一粒?”
他心想,如果药品贵,自己只有一万块钱,还得想办法。
张兴邦有点为难地说道:
“小林大夫,是这样的,我可以让樟州制药厂按你要的数量发货,但是价格是没办法优惠的,一般他们的出厂价在1元钱一粒,可以正规开票。”
林三七心里松了一口气,1元钱一粒,他的钱足够了。
拿到2013年,那些合成材料制成的片仔癀都能卖个1600元一粒,自己这个可是正宗天然材料制成,那还不得卖上万元一粒啊。
“张主任,价格我不用优惠,一切按规矩来,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多进点片仔癀。”
张兴邦又是一拍胸脯:“这事以后包在我身上,没问题。”
林三七满意了,对方讲义气,那自己也不能小气:
“那行,张主任,你现在马上给我准备好板蓝根、竹叶、赤芍、丹皮、芦根、生地、银花、豉翘、柴桂、牛蒡子。50年份以上野山参7支,另外铁皮石斛、藏红花、血竭、冰球子,等级越高越好。”
林三七是乱报一气,他哪懂什么中药方子呀。
之所以报了许多名贵中成药,是因为林三七不想让张家人觉得救人很容易,否则怎么显得他岭南派传人的水平?
张兴邦不懂药,看向了旁边的黄立强。
黄立强和旁边几个医生商量了一下,重重点头道:
“林同志,没问题,这些药材我们的药库里都有备着,我们一定拿最好的药材出来。”
林三七这时候故作神秘说道:
“那你们再给我准备一个房间,再准备一个炉子和药罐,我配的药都是我们家的祖传秘方,不能被外人知道,希望大家见谅。”
黄立强瞬间懂了,怪不得这位小林大夫要这么多药材,恐怕真正目的是混淆视听,让外人难以猜测真正的药方。
但这正符合了中医世家的门户之见。
有黄科长做保,林三七的要求迅速得到了满足,所有药材和煎药工具全部都准备好了。
林三七躲在一个无人的房间里,故弄玄虚地开始准备药汤来。
其实他懂个屁啊,又怕乱配伍一会儿生产毒副作用,没救回人反而先害人了。
所以他挑了其中最安全的甘草开始在火炉上煎药。
甘草这味药几乎在所有中药方子里都有,非常百搭,但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这药毒性小,作用也不大,吃不死人。
煮了半小时看差不多了,林三七把药汁倒出,在里面掺进去一粒洛索洛芬胶囊,打开搅拌均匀。
洛索洛芬属于苯丙酸类非甾体消炎药,具有非常好的镇痛退热作用,虽然从中医角度来讲这是治标不治本的。
但林三七想要让张家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希望,肯定要用到西药退烧药。
再说了,病人烧得都要死了,你还讲什么标呀本呀的,这不是扯蛋嘛。
急救用药,先把烧退下来救命最重要。
第159章 西药冒充中药剂
张兴邦一直在屋外等着,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一会儿门开了,林三七拿出一碗汤药来:
“张主任,赶紧给病人服用下去,这个是管退烧的。”
张兴邦拿到药,兴奋地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好好好,小林大夫,太感谢了,那我去了。”
“行,你去吧,一会儿还有药。”
林三七返回屋里,把门关紧,张兴邦赶紧往病房跑去,刚拐了个弯就被几个白大褂拦住了。
“张主任,这是那位小林医生亲自熬的药?能不能让我们看看?”
胡建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对这位首都来的同行用药很感兴趣,他们非常好奇岭南派会用什么药?
这绝对不是同行相轻,而是抱着一种互相学习的态度,当然里面有没有想偷师学医的念头就天知道了。
张兴邦虽然心里急,但也知道不好得罪医生,于是将药碗递了上去。
几个医生围着药碗闻了半天,然后又用手指沾了沾尝尝味道,然后全部都一脸迷茫。
“老王,你,尝出几种药材来了?”
“奇怪,我只尝出了一味甘草,其他用了什么药我根本尝不出来,这味道苦得很怪啊。”
“是啊,我也尝不出其他还用了什么药,不应该呀,我这味觉也没问题呀。”
几个白大褂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几十年的医术了,就是没怀疑人家小林大夫用的根本不是中药,而是后世来的西药片。
张兴邦有点小小不耐烦,“几位,我可以给小女喝药去了吗?”
“可以可以,我们也跟去瞧瞧疗效如何。”
张晶晶很快捏着鼻子把这碗“甘草汤”全部都喝了下去,差点没吐出来,实在是太苦了。
中药苦,可是西医片不是吞服,而是磨成粉泡到汤水里,其实这种味道非常苦,回味更加苦。
旁边的小护士赶紧拿了水银温度计测了一下体温,38.8℃。
包括医生和家属在内的所有人都在等结果,喝完药10分钟后,张晶晶开始全身出汗,肉眼可见的汗珠出现,不一会儿头发都湿透了,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其中一个医生看到后连连点头:“好,这是开始退烧了,护士,赶紧测下体温。”
一测,38.0℃,跟十多分钟前比,有了小小下降。
半小时后,张晶晶全身已经被汗湿透了,连垫铺都可以看到一个人形水渍,整个人湿嗒嗒的说不出难受。
张母有点焦急,看到女儿烦躁赶紧问道:
“医生,我女儿这是在变好还是在变差呀?”
旁边一个中年医生连连摆手:
“没事,能出汗是好事,病人难受不是因为疾病,而是汗出得太多不舒服,一会儿给擦擦身子或洗个澡就好。”
另外一个中年医生有些反对:“发高烧的时候不好洗澡吧?”
“那是你们中医认为高烧不能洗澡,我们西医不管这些的,我们认为洗澡反而能物理降温。”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