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14节
这两个医生开始有点小争论,张兴邦则更焦急:“护士,能不能再帮测个体温?”
37.6℃
“哇,体温降下来了?大半个小时直接从高温降到低烧,这么神奇的?”
“岭南派还有这等本事,佩服佩服!”
张兴邦和妻子这时候一个兴奋地真想鼓掌:“太好了,太好了!!”
另一个医生泼冷水道:“别高兴太早,到底是暂时退烧,还是真正退烧还要继续观察,而且退烧药是治标不治本,别忘了这可是烂喉痧啊。”
病房里瞬间安静下来。
几个医生听后,把口罩更戴得严实一些,毕竟这可是传染病,是瘟疫。
一个医生有些不解:“最近咱们医院没接到其他烂喉痧病人,张晶晶的烂喉痧是从哪里传染来的?”
张兴邦这时候想起来了:
“我女儿前面几天学校组织一直在农村搞血吸虫病宣传,会不会是从农村传染来的?”
几个医生连连点头:“八九不离十了,得通知当地赶紧防控起来,这要是传染开去麻烦就大了。”
偏僻小屋里。
林三七又用柴桂煎了一碗中药出来,然后将阿莫西林胶囊打开,掺到了药汤里面,一边嘴里还在嘟囔着:
“嘿嘿,这是中西医结合疗效好,今天也让老子充当一回神医。”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青霉素中含有青霉烷,能够激活溶酶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达到治疗猩红热的目的。
而阿莫西林是在青霉素的结构基础上引用了一个羟基和氨基,疗效更好更广谱,1959年还没有被发明,所以全世界都是独一份的。
当张兴邦拿着今天第二碗药汤出现在病房的时候,马上又被医生们给围住了。
然后满心探究的医生再次被打击得怀疑人生,因为他们这么多人还是猜不出林三七用了哪几味药。
甚至医生们还把中药房最老资格的中药师给请来,结果答案还是不能确定用了什么药材。
这让医生们一个个都急得抓耳挠腮。
当林三七走进病房来观察病人的时候,马上被医生们团团围住了:
“林大夫,你刚刚原两碗汤药疗效非常好,能不能冒昧问下,这两个药方是您家里祖传的,还是公开的药方?”
林三七眨眨眼,笑呵呵道:
“我用的药方,呃,当然是祖传的啦,第一贴退热药,用的是洛索方,第二贴的作用是清毒,叫阿莫方。”
“洛索退热方?阿莫清毒方?似乎没听说过呀。”
林三七微微一笑,装逼道:“这些都是我们家祖传的药方,你们没听过也正常。”
同时心想:如果你们谁听过,那不用说,都是穿越党好兄弟,以后可以一起共襄大业。
没听说过?知道这是秘方,还问?
“噢~~~原来如此,佩服佩服!”
如果说洛索洛芬是治标不治本,那么阿莫西林就是正宗的治本了。
或许有人会说林三七这是作弊,怎么能中西药一起用?中药就是中药,西药就是西药;
或许还有人会说,林三七这样治疗,病好了到底算是中医好,还是西医灵?
然后中医粉和西医粉就吵成一团,谁也不服谁,最后炒不赢就开始人身攻击,人肉搜索,一地鸡毛。
其实这些从医生的角度来讲都是扯蛋,管你是中医还是西医,能治好病的就是好医药,哪有这么重的门户之见?
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医生只看疗效,只有傻X才在乎一个名份。
第一天治疗结束,张晶晶的体温虽然仍有反复,但最高温都没有超过39℃,疗效不明显,但让人看到了希望。
随后几天,林三七每天都固定给三碗“阿莫清毒汤”,除开前面几天,“洛索退热汤”已经不用了,说明病情有明显好转。
可惜张晶晶因为是成人猩红热,加之进入了重症,所以病情恢复得没有想像中快,这让林三七有点小焦虑。
毕竟他还想去“流量变现”发大财呢。
可他是有单位的人,不可能随意在外面浪,时间差不多就必须回去报到,病人还等着用药呢。
现在为了救人只能干等着,让林三七觉得自己亏了几个亿。
张家人也不可能亏待了林三七,在餐饮上已经下足了功夫。
这不,又托人从海边买到一条大黄唇鱼,特意在医院食堂蒸好后,请小林大夫品尝。
张兴邦和黄立强几人亲自作陪:
林三七这几天其实吃鱼呀蟹呀的已经吃腻了,现在特别想吃点肉,可是地方上猪肉牛肉太罕见了,张家人也只偶尔提供,不能畅开了吃。
林三七自己的通道空间里是有肉的,可他也没机会拿出来不是。
所以当林三七走进食堂,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条巨大的海鱼时,心里就是一声哀嚎,又吃鱼呀~~~
“小林大夫,呵呵呵,咱们幅州也没有什么好吃的,这是今天早上刚捕到的黄唇鱼,你尝尝看,味道很不错的。”
本来一脸假笑客套的林三七一听是黄唇鱼,瞬间呼吸都停止了一下,激动问道:
“这是黄唇鱼?”
张兴邦有点搞不懂了,茫然点头:“是,是呀?这鱼怎么了?”
“哇,黄唇鱼呀,是不是也叫金钱鳘?这可是大宝贝呀,张主任,你太客气啦,哈哈哈。”
张兴邦有点摸不着头脑,你要说这鱼新鲜是真的,可黄唇鱼又不是什么罕见的鱼,要不是没办法保鲜,给你一口气拉个几吨过来都是小意思。
这就是两个时代的信息差。
在2013年,黄唇鱼几乎已经在沿海绝种了,曾经有一个渔民捕捉到一条122斤重的黄唇鱼,成交价每斤2.85万元,总价347.7万元。
一条鱼卖300多万,可以想像黄唇鱼,或者说金钱鳘有多珍贵,堪比百年野山参啊。
而且黄唇鱼不但鱼肉鲜美,更珍贵的是黄唇鱼的鱼泡泡,也就是鱼鳔。
被制作成鱼胶后是治疗妇女产后血崩和久婚不孕的良药,对重症病人术后身体恢复有明显效果。
因此,黄唇鱼胶被视为稀有且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因此被有钱人家视为传家之宝,贵不可言。
林三七突然脑海里灵感又在不停闪现了。
第160章 金钱鳘鱼胶禁售
在各种鱼胶中,其中又以金钱鳘,也就是黄唇鱼胶被认为是最昂贵的。
在广东,曾有商家以280万的价格售出一斤多重的金钱鳘鱼胶,由此创下一个交易记录。
而市面上五百克重的黄唇鱼胶售价通常在150余万以上,被媒体评选为全球最贵的9种食物之一。
在胡建东广两省,有钱人家嫁女儿,嫁妆里面除了陈皮,往往还会有“鱼胶”。
所以一份好鱼胶,根本就不愁没人买,在市场上非常紧俏,炒作鱼胶的老板全都发了大财。
但在1959年,黄唇鱼跟舟山大黄鱼一样,那是相当寻常的“家常鱼”一样的存在。
如果还不能理解,就想想过去的1958年,黄唇鱼捕获量有180万吨,就知道这鱼有多不值钱了,简直跟后来的秋刀鱼是一个级别的。
等到八九十年代,由于商业对黄唇鱼鱼胶营养价值的过度炒作,以及水域污染的加重,捕捞超限、生存环境恶化等等原因,导致黄唇鱼数量大为减少。
“物以稀为贵”。
到2013年时,黄唇鱼的价格能够达到1、2万一斤。
黄唇鱼成鱼一般体重15-30千克,大者重达100千克,黄唇鱼便宜的大几十万一条,贵的高达几百万一条。
当然这是后话,未来怎么样是张兴邦、黄立强这批人能想像得到的。
正因为他们这一代人想不到,竭泽而渔,这才导致像黄唇鱼、大黄鱼、长江刀鱼等等都被捕捞得几乎灭绝。
看到林三七的惊讶,张兴邦只当祖籍广东的林三七特别喜欢吃黄唇鱼,以为送礼送到人家心坎上了,于是也特别高兴:
“对不住呀小林大夫,我们胡建也没有什么特产,只能请你吃鱼了。这条黄唇鱼也不是什么名贵鱼,但胜在新鲜,渔船直接开到苍霞码头,立即送到医院就上锅蒸了,中间也就几个小时而己。”
说说是请客吃饭,饭桌上除了鱼蟹外,就是几盘炒青菜,肉沫是看到的。
估计就这桌子简单的饭菜,也是花了张家人不少心思,林三七知道自己也不能要求太多。
“挺好挺好,咱们南方人吃鱼就要吃个新鲜,那今天我也托张主任的福了。”
张兴邦呵呵一笑,“小林医生,你是贵客,请你先动筷子。”
林三七也不客气,迫不及待就打开了鱼肚白,然后露出了里面的白中带黄的鱼鳔出来,然后咽了咽口水。
就这玩意儿,烘干了以后,一斤居然要卖上百万,真的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哪怕能治产后大出血,你用止血针不行吗?一针也就几块钱。
真的血崩了那也是需要手术治疗,鱼胶就一定有用?
这也是林三七活了二十多年,第一次见到真正的金钱鳘鱼鳔,夹到碗里后,是左看右看想看出特别在哪里。
黄立强为了活跃气氛也笑呵呵道:
“林同志果然是咱们南方人呀,看来也是知道金钱鳘鱼鳔的好处,你尝尝,这新鲜金钱鳘鱼鳔是肥而不腻、富有嚼劲、味道鲜美,而且吃了大补,绝对的好东西呀。”
林三七也假装感慨道:
“是啊,我们林家离开花都10年了,在北方根本就吃不到海鲜,更别提这种鱼鳔了。”
说到这里,林三七假装不经意问道:
“鱼胶不但好吃,还能入药,这个张主任,不知道你有没有办法帮我搞一批鱼胶?”
张兴邦也是老狐狸了,听到林三七的话,心想这小子难道背地里在做一些“倒卖生意”赚差价。
就像他之前要片仔癀,现在又要鱼胶,这些应该都不是首都中医院采购,而是运送到北方,然后从中捞一笔好处。
当然他不认为林三七是私人拿去投机倒把。
一来他认为林三七没这胆子,二来他也不觉得这些东西在北方有市场。
毕竟他是老供销人了,胡建往北方发货都有什么心里一清二楚,片仔癀和鱼胶绝对不在其中。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