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243节
在半信半疑中,邱敏利亲自打开了密封的药丸。
半小时后,邱敏利和妙春堂的几位坐堂大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彼此眼里看到了震惊。
“正宗,绝对正宗,比现在市场上的所有类似中成药都正宗。”
“对,岭南堂安宫牛黄丸用料比同仁堂还正宗,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完全是按古法制作的。”
“这片仔癀也与众不同啊,无论是药味还是气味都比漳州厂的更浓郁,想必药效也更好!”
妙春堂这边所有大夫都是赞不绝口,岭南堂这边几人都是表情轻松。
邱敏利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药丸,咂了咂嘴:
“小林总,我算是服气了,岭南堂的底蕴远不是我们妙春堂可以比的,我有一个不请之请,如果你们想在香江办厂,厂房选址和所有手续都可以交给我来办,毕竟这方面人脉我更熟。
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嘿嘿,就是如果可以,等你们的药品批量生产的时候,我能不能成为你们岭南堂药品在香江的总代理?你们放心,我们完全按市场价走。”
林三七和林天华互看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喜。
这药厂还没有开起来呢,这销路就找到了一个,别人都如此对岭南堂产品有信心,那么自己就应该更有信心才对。
既然药厂准备开建,那么剩下就是最重要的中药材来源必须搞定了,比如麝香从哪里来的。
麝香和牛黄的来源不解决,无论是香江生产还是内地销售都会是个大麻烦,经不起查。
陕西,凤县。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是林麝世代繁衍的地方。
从上世经80年代起,凤县开始人工养殖林麝,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操作性强的养殖技术。
经过40年的努力,凤县已建成林麝规范化养殖场351个,人工养殖林麝存栏数1万余头,麝香产量占了陕西80%、全国数量的60%以上。
被称为“中国林麝之乡”。
林三七、林天华、尹涟漪、孟鹏四人这次一起出现在了凤县,在当地一位药材经销商董双牛的陪同下,来考察凤县当地新建林麝养殖基地的可能。
岩湾镇的一个山沟里,当地林麝养殖基地的老板娘刘根花正在给林三七一行人做着介绍:
“额跟你们说,你们这些外乡人把养麝想得太简单了,当初额买了100头林麝,第一年就死了一半,一只林麝幼崽要一万三,一下子没了60多万,那可把额们亏到姥姥家了。”
林三七看着远处几只像小鹿一样的动物,有点惊讶:
“哟,林麝幼崽都要一万多,那这一头成年林麝要多少钱?”
刘根花一五一十开着算账起来:
“成年林麝现在的市场价是三万五一头,每年大概能产15到20克麝香,每克麝香卖给收购商是400块,一年大约能卖七八千。
不过你们不要以为这七八千是净利润,这里面还要伺候林麝的吃喝拉撒。
这种动物呀特别难养,一天要吃三顿,早上吃干树叶,下午要吃营养餐。营养餐里面有胡萝卜,苹果,南瓜等等,
一天内要吃掉七八十斤树叶,还只吃甜的,涩的树叶,不喜欢吃酸的,辣的。
夏天的时候我爱人就满山找林麝喜欢吃的树叶,找到还要亲自品尝,因此还中过毒。”
尹涟漪听了有点惊讶:“个子不大,挺能吃啊,还要求这么高?”
刘根花也难得跟人吐槽,这时候一拍大腿诉苦道:
“林麝不光是吃的要求高,只吃新鲜的,绝对不吃隔夜的。另外光是喝水又有新的要求,它们只喝山泉水,但偏偏一喝生水就拉肚子,我们要烧开了冷却后才敢给它们喝。
而且你们瞧瞧,一头林麝只能关一个笼子,平时雌雄分居,过着独居的生活,因为它们怕人,怕声音,怕吵闹等等,如果你在门外汽车喇叭多按几下,马上就死给你看。
林麝还特别会跳,跳起来跳个2米都是轻轻松松,这笼子还得加固,上面要盖防护网。一头林麝一个笼子,你们光是算算这个建筑成本又是一大堆。”
刘根花的老伴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农民,这时候也是嘿嘿一笑:
“太难伺候了,还特别容易生病,一个小感冒就要了它们的命,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的养殖基地都是我们两个在伺候,外人一般不来的。”
林三七这才想起来,怪不得他们进基地之前,都全身消杀了一番,连鞋底都喷了消毒药水。
看来要不是林天华有当地朋友董双牛介绍认识,他们还进不来呢。
林天华这时候问道,“刘大姐,那你们这个养殖基地一年麝香产出能达到多少?利润又能达到多少?”
这可是商业秘密,刘根花自然是不肯说实话的,只能含糊其词道:
“这算算也简单,平均一头雄林麝生产算15克好了,我们养殖基地有60头雄林麝,大约能产1000克左右的麝香吧,根据品相,一般一克能卖三四百块钱。”
尹涟漪是学财会的,马上就脱口而出:
“一年的产值是40万左右,扣掉成本,赚个一半总有的,那就是二十万,虽然辛苦,这利润也还行。”
刘根花苦笑道:“这是正常年景的收入,但你要是碰到个瘟疫或者意外,死上个十几二十头林麝,这一年又是白干。”
当地药材经销商董双牛也帮着解释道:
“养林麝的风险非常大,辛苦一些赚个二三十万辛苦钱,但是林麝太难养,太容易死了,养林麝破产的农户不在少数,而且前期的投入成本非常巨大,一般农民承受不起。”
刘根花插话道:“我们一开始就投入了100万,是我们全家的积蓄,还借遍了亲戚。”
董双牛继续说道:
“林麝难养,绝对不是宣传得那么好赚钱,现在你们在网上找到的资料,都是卖林麝幼崽商忽悠的。人家不靠麝香,就是靠卖幼崽赚钱,自然要鼓吹林麝怎么赚喽。
我们凤县号称林麝之乡,全县林麝养殖数量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多头,还没有一个养猪基地规模大呢。如果真这么赚钱,以我们中国人的尿性,早就一哄而上,养个几百万头了。
孟鹏听了突然笑了出来:
“我想到了网上的一个笑话,说如果股市真能赚钱,那我们开户就要托关系,开后门才行。”
董双牛突然想到了什么,这才提醒道:
“说到托关系,如果林总真有意在凤县投资新建林麝养殖场,就算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道,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林三七和林天华都有点奇怪了:“噢?怎么说?”
“林总,是这样的,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你们别看这小家伙灰灰的不起眼,跟大熊猫可是一个待遇的。你们想想,让你们养大熊猫,可能性大不大?”
尹涟漪笑道:“的确噢,如果大熊猫能随便养,我都想养一头当宠物。”
董双牛搬着手指,继续介绍道:
“要想养林麝,你们得办好多证件,比如要申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这两个证非常难办。
另外你们要在凤县投资,还要办理生产设施用地的备案手续、签订用地协议在国土局和农业局备案、通过环评审批、办理排污许可证、进行工商登记,并到畜牧局办理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等。
北方的营商环境,呵呵,你们也懂的,这么多证办下来,除了这个意思意思外,整套手续没有几年根本就办不下来。如果意思不到位,那就更是白费力气。”
林三七有点惊讶:
“如果证难办,那刘阿姨他们这个养殖基地是怎么审批下来的?”
林三七心里想的是,这两个老农民都能养殖林麝,那他这种正规军怎么偏偏不能申请下证件来?
董双牛呵呵一笑,刘根花解释道:
“其实我们属于是挂靠性质的,挂靠在某个大养殖基地名下,所以我们生产出来的麝香全部都要卖给他们,自己是不能私自出售,因此价格也被压得死死的。”
噢,林三七和林天华都轻轻点头,这就跟干工程的,刘家的养殖基地属于分包商,总包商另有其人。
董双牛这时候才说出了一些内幕:
“你们广东人都知道麝香的珍贵,千里迢迢想来凤县办林麝养殖基地,这说明什么?说明麝香只要生产出来,完全是供不应求的。只要能赚钱,就有人想垄断。
目前我们凤县的麝香,基本上被国内几家大型药企给垄断了,凤县所有的养殖基地都只能给他们供货。你们想偷偷买点回去可以,想大批采购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你们到凤县来想投资办林麝养殖场,想自产自销,那你们相当于是动了别人的蛋糕,恐怕就算你们关系通天把证件都办下来了,这养殖场也办不安稳。
如果有人捣乱怎么办?不用太复杂,就围着你的养殖场每天放鞭炮,就这一招就可能让你们的林麝全吓死。
但你也没办法报警呀,人家又不是在你养殖场内放,在场外放,用的是堂堂阳谋,你拿他怎么办?”
第296章 西安偷看前女友
林三七和林天华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明白想在凤县弄个养殖基地是不可能了。
对岭南堂来说,时间就是成本,他们搞个养殖场只是幌子,不值得花几年时间去打通上下关系办个证。
尹涟漪的脾气有点像小辣椒,否则当初也不会一脚把人踢废了,遇到不平之事拍案而起:
“太过份了,都什么年代了,只允许他们赚钱,不允许别人来投资,哪有这么霸道的?”
林三七握了握尹涟漪的手:
“别气别气,商场如战场,适者生存嘛。再说了,这是人家的主场,人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们这些外地人玩不过他们的。再说了……”
林三七悄悄在尹涟漪的耳边轻声说道:
“再说了,我们办养殖基地又不是真的为了麝香,而是掩人耳目的,不要那么认真啦。”
“呃,差点忘了。”
尹涟漪尴尬地吐了吐舌头。
林三七有麝香,还是野生麝香,足足2000公斤,这么多麝香足够支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生产需要了。
中药用麝香,那都是稍稍洒一点,跟兰州拉面店的牛肉似的,哪怕面店倒闭了那头牛也只是受了点轻伤,所以用量不大的。
岭南堂想办一个林麝养殖基地,无非就是装装样子给外人看。
到时随便养一些林麝,然后虚报产量,明明只生产了两千克,你随便报个两万克,总之只要临床需要多少,养殖场这边就报多少产量。
只是林三七想不到的是,林麝养殖产业水这么深。
林天华思考了一下,对林三七说道:
“凤县只是最大的养殖基地,各种配套齐全些,但别的地区也是可以养殖林麝的,我们没必要在一颗树上吊死。”
董双牛点点头:“对,我知道一个地方,更适合你们……”
林天华奇怪问道:“哪里?有什么优势吗?”
“清海省的祁莲县。”
“我只听说过祁连山,可没听说过祁莲县的。”
尹涟漪动作很快,很快就从手机里百度出来了:
“祁莲县?对,还真有这么个地方,似乎这个县正在大力发展林麝养殖产业。
介绍上说祁莲县当地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QH省藏医药研究院、青海大学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从饲料研究、疫病防治、养殖场建设、养殖技术培训等等进行技术指导。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