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265节
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又不是为了当老师当医生来的,他是为了流量变现赚钱来的,于是赶紧小声解释道:
“沈伯伯,你别急,我做事情你还不放心?我自然有我的打算,保证对咱们中医院是最有利的。”
沈院长一想也是,别看林三七平时性格跳脱,但做事却是非常有章法,的确不像是胡闹。
但该威胁的话还是要威胁,否则其他中医院的职工们要有反对意见的。
“好,我看看你小子准备怎么样个合作法,否则今天我非扒了你的皮。”
林三七嘿嘿一笑,在沈院长的耳朵旁边轻声说道:
“沈伯伯,你看好了,什么叫用其他医院的钱和人,来给咱们中医院办事,我要让他们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胜利看了不爽了,骂道:“你们两个咬什么耳朵?”
林三七直起身来,笑道:
“刘院长,屠院长,刚刚我和我们沈院长商量过了,你们提出的合作要求不是不可以,但你们要如你们所保证那样做到以下两件事情。”
“你说,你说!”
“第一件事情,就是你们保证要给我们肺痨科建一个新医院,我的要求也不高,按200张床位来配置,怎么样?”
刘胜利点头:“这个我来想办法,我们部队里凑凑还是能凑出来一些建材的,到时让工程兵来干活,一个月就可以搞定。”
屠院长接话道:“我们协和可以出一部分钱。”(反正钱也没啥用)
沈院长嘲笑道:“真的假的?这么快?一个月?”
林三七却是坚信可以的,因为火神shan医院从开工到结束,只用了9天时间,就建成了一家1000多张病床的医院,而且全部都是单人单房,带空调加呼吸机的。
我国的基建狂魔可不是白叫的。
“第二个要求,你们协和和数字医院,我各要10名医生、15名护士,这样加起来就是50人。
要求是医生要有10年以工作经验,会讲英语,有留洋学历的最好,如果全部是呼吸内科或者胸外科的,那我最欢迎。
护士要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相貌好差我不作要求,但工作一定要细心、认真、听话,另外最好要有高中或护校学历,如果还懂英文的话我同样最欢迎。”
现在刘胜利和屠斌都是满脑子载员,恨不得林三七再多加几个人呢,根本不为难。
刘胜利问道:“一个医院要25个人,够吗?你这要求对别人高,对我们两家医院一点都不高,要不再多来几个?”
10多年前,也就是民国时期接受的西医教育,这批人可不得了,基本上都是留洋回来的,个个是医学界的顶尖人才。
但是这批人有一个严重的成份问题,要么是大地主出身,要么是资产家庭出身,再加上留洋经历,林三七相信这批人现在日子并不会太好过。
跟12位老国宝一样,要么……要么……
反正好处永远轮不到,裁员或者戴帽子却一个也跑不了。
林三七把这批人弄到中医院来,以临时工的身份养着他们,一个是对这批西医宝贵人才的保护,第二个也可以帮助自己的肺结核事业的规范化。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行,隔行如隔山,中医生毕竟专业不对口,大学生嘛缺乏临床经验,都用得不趁手。
林三七认真思索,“多来几个也不是不行……”
沈院长赶紧打断掉:“行了行了,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加50个名额就要我的命了,不能再多了。”
屠院长有些担心:“那小林同志,这50人的编制你怎么解决?”
林三七摇了摇头,按住了想要发飙的沈院长:
“编制没办法解决,现在国家把编制卡得很死,我给你们50个编制,就要清退我们中医院50个职工,那我可就真成为中医院千古罪人,要被万民唾弃的。”
沈院长和围观的中医院职工们悄悄松了一口气。
刘胜利和屠斌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没有编制,那怎么留在首都?怎么解决吃饭问题?”
林三七指了指院子外面成片的玉米地笑道:
“这就是我们中医院的成功经验了,可以把这50个人以中医院临时工的身份留在首都,户口暂时挂在集体账上,我每个月还是按正式工的工资标准和粮食给予发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那,那这些医务人员的家属呢?”
“家属更好办了呀,参加我们农场的农业生产呀,凡是下地干活的家属,我们都视同为临时工,同样可以发粮食的,养活自己没问题。”
沈院长听到林三七准备把这批人当临时工养,心里松了口气,多一些口粮对其他单位来说是要命的大事,但对中医院来说,小意思。
只要不占正式编制名额就行,养几个人就养几个人吧。
而且沈院长心里清楚,协和和数字医院的医生护士,出来个个是宝贝,怪不得林三七会眼馋了。
“老刘,老屠,行吧,既然林三七同志开口了,那我做院长的也就答应了,这50个临时工名额我给了,待遇也参照正式工,怎么样,我够大气吧。”
刘胜利和屠斌两位院长这时候真的服气了,伸出大拇指:
“老沈,这次我对你是真服气,你们中医院是真的猛,日子是真好过。”
林三七这时候给两位院长吃了另一个定心丸:
“其实留在首都,将来一切皆有可能,万一等粮食危机解决了,全社会不缺一口吃的了,医院又要重新招人了,做生不如做熟,各大医院肯定优先照顾老职工,对不对?”
刘院长和屠院长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说得对,如果有一天医院重新扩招,我们肯定招回被清退的老职工!”
“就是,咱们不能让自己的职工们受苦啊!”
林三七心想,这个时代的领导真好,真的全心全意在为职工着想,有一种大家长思维。不像后世,职工就是被压榨背黑锅的,是自己成功的垫脚石。
想到这一点,林三七决定继续画个大饼:
“而且就算医院不扩招,你们想,只要我们中医院的肺痨科真的办起来了,真能在全世界率先攻克肺结核这种传染病,那我们肺痨科完全是前途无量啊。
到时我们完全可以成为院中院,甚至独立建院也不是问题。万一有机会挂一块首都肺结核医院的牌子,这不就有了工作名额,那这50名医生护士又将重新拿到编制,你们说对不对?”
刘院长和屠院长一拍大腿:“说得对!”
沈院长的胡子要翘起来了,“好哇,你小子野心真不小,还要独立建院?”
林三七赶紧安抚道:
“沈院长,沈伯伯,你消消气,我要不这么说,那些高水平高文凭的医生护士怎么肯到我们中医院来?只要画好大饼,才能引得凤凰来呀。”
沈院长一想也是,没有好的条件怎么留得住人才?
再说了,如果林三七的肺痨科真的成功了,那也是几年后的事情,到时他是不是院长还两说,管他独不独立呢。
刘院长和屠院长长叹一口气,跟当初的沈院长一样:
“行吧,回去我就安排人,希望你能善待我们的职工。”
潘晔有些奇怪,悄声问道:
“三七,你为什么要求医生护士都要会讲英语啊?我们连国外的医学杂志和教科书都不能看,更别提出国了,哪怕要学也是学俄语呀。”
林三七嘿嘿一笑:
“以前没机会,以后说不定出国机会会有很多,学好英语,走遍全世界都不怕。你也要抓紧时间学,到时你可是科主任夫人,要起带头模范作用的噢。”
潘晔脸又红了一下,轻轻点头:
“行,我们7个大学生英文基础还好,就是你们中医院的子弟兵英文不行啊。”
民国时期,国内是开设英语课程的,后来解放后改为了俄语课程,后来1956年开始国内大学再次开设了英语课,一直到陆陆年停止。
所以潘晔这批大学生刚好是学过英语,也学过俄语的,绝对是精英人才。(本章完)
313.第311章 汝窑笔洗鸡缸杯
313.
开业仪式后,乱哄哄的人群离开了,肺痨科又成为了白虎山下一座安静的小院儿。
马连良和赵燕侠两位病人这时候才开始接受治疗。
林三七从托盘里面分别取出一粒药丸,交给了眼前的两位名角儿。
马连良捏起药丸看了看,这才笑呵呵问道:
“小林大夫,这就是你说的什么,什么丸?”
赵燕侠年轻,记忆力好,提醒道:“叫乙胺吡嗪利福异烟丸。”
马连良重复了一遍重复了一边,还是摇摇头:“这名字太复杂了,记不住啊。”
林三七笑道:“记不住就记不住,反正这只药你们也是暂时服用的,等半年后你们的肺痨治好了,这辈子都不用再记住这药名了。”
马连良有些焦急,不放心问道:
“小林大夫,我们真的能在半年内治好?我还能重新登台演出?”
林三七也坐了下来,反正暂时只有这么几个病人也不忙,于是坐下来聊聊天,安抚一下病人的情绪。
医疗界有一句名言:总是在安慰,常常在帮助,偶尔能治愈。
也就是说进了医院,除了临床治疗外,对于病人的心理安慰,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毕竟在医疗实践中,治愈是医生有时能够做到的,而更多的情况下,医生是通过帮助和安慰来缓解病人的痛苦。
“马老师,赵老师,是这样的,我的肺痨治疗周期一般分为两期,强化期一般为2到3个月,巩固期一般为4到6个月。这两个周期药物种类和剂量是不一样的。
另外根据X光片和验血报告,我判断赵老师的问题不大,如果乐观一点,6个月内应该能痊愈。”
赵燕侠一听,眼睛闪亮闪亮的,戏剧演员的眼睛都特别漂亮,这一闪亮就差点亮瞎林三七。
“但马老师您这里麻烦一些,你这病程长、病情重,加上身体的亏空,还是比较严重的。加上您这五六年时间里面国内国外的药用了一大堆,就怕出现耐药反应。”
说说是1960年的国人没有使用过抗生素等西医,纯洁得像一张白纸。
但对于马连良这种月工资一千多的名角,又是国家重点照顾人群,其实世界上已有的抗生素已经用过不少了。
如果病情严重时,疗程需要延长至9-12个月。
对于单耐药和多耐药的结核病总疗程也需要9-18个月,如果是最严重的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则需要24个月以上的治疗时间。
而且这种病人可不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这四联疗法能治的,得上更好的药物。
比如康替唑胺、拜复乐、贝达喹啉、利奈唑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等。
这些药物那就贵了,哪怕在2013年,那一个月光是药钱起码也要八九千,甚至上万元,而且大多是自费的,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林三七目前暂时是从2013年搞药,然后拿到1960年来给人治病。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