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1995 第354节
比如坐地铁。
人家那是爱读书吗?
那是因为坐地铁手机没信号,不读书就只能发呆啊老铁!
米洛记得,貌似在华夏都已经开始普及5G了的时候。
伦敦的一部分地铁才刚刚有3G信号。
就这样,英国一些本地媒体还拿出来吹了一通。
还导致伦敦市场上,许多以网络通讯有关的本地公司股票上涨了一段时间……
跑题了。
英国的报业发达,所以大型报纸自然就有很多。
比如诞生于1785年元旦的《泰晤士报》,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纸,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是一份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报纸。
《泰晤士报》定位是主流高端,读者自我定位是政治家和社会精英,当然普通民众也喜欢看。
米洛要是没记错的话,在1981年的时候,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就花了2200万英镑收购了《泰晤士报》。
两千两百万英镑,还是1981年的两千两百万英镑,卖的确实很不便宜。
除了《泰晤士报》外,还有定位为自由民主派的《卫报》。
读者多是年轻人,在欧洲知识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中产阶级同样青睐,《卫报》的特点是热爱生活、热爱和平。
唯一没有公开支持某党派的《独立报》。
英国最高端,对英国政治和英国社会有很大话语权的《金融时报》,财经新闻方面的南玻旺。
曾经一度当过英国报业老大的《每日电讯报》,全国日发行量在一百六十万份左右,读者是广大中产阶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
还有主打严肃路线,读者是中产阶级,偏向女性方面,女性读者比例最大的《每日邮报》。文章短小精悍,文字通俗易懂,适合普通老百姓和小知识分子阅读的《每日快报》,读者多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以娱乐、八卦、体育、丑闻为主的著名八卦报纸《每日镜报》,基本不涉及政治,但是喜爱调侃政治人物和抨击政党政策。
以及以中下阶层读者为根基,在上流社会臭名昭著,却又销量极高的《太阳报》。
值得一提的是,资料上显示,《太阳报》在1969年被鲁伯特·默多克给收购了。
出身澳洲的默多克,显然对祖家传媒的入侵早就蓄谋已久。
关键是还让他做成了。
如今的新闻集团,就算是在美国也已经有一席之地。
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级传媒集团了。
上面的这些报纸,都是英国全国性的大报纸,销量从七八十万份到几百万份不等。
此外还有电视台,主要电视台包括著名的BBC外,还有和收费电视Sky。
此外,BBC的商业部门参与的UKTV也属于主要电视台之一。
在这个世界上,话语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权利,从古至今的掌权者都知道,这是能够影响政权的力量。
米洛来到伦敦,心中想法和目标十分的多。
但是他一个美国人,想要做这些事情,是很容易引起英国人提防的。
而且这时候的英国,老实说能捞的油水已经不多。
重工业废掉了,轻工业基本依靠欧洲和正在崛起的世界工厂。
服务业在 Gdp里的占比一直在增加,失去全部殖民地的老殖民帝国唯一的下场就是变回他们曾经的模样。
除了服务业里的金融以外,英国现在已经在世界上没什么强势产业了。
所以斟酌之后,米洛还是选择从媒体行业切入。
只要他握住了一定的话语权,正值激烈交锋的几个政党都会对他伸出手,希望它提供帮助。
当然前提是需要他的话语权足够的重。
也幸好,因为英国曾经殖民全球,英裔后代遍布全球,所以相对于美国,英国媒体行业对外的限制并不多。
默多克是澳大利亚国籍,英国是澳大利亚的君主国,所以鲁伯特·默多克有资格买下《太阳报》,甚至后来买下第一大报《泰晤士报》,以及欧洲最大的天空电视台。
而米洛是美国人,就像英国人在美国投资几乎没什么限制一样。
美国人在英国这边投资,也一样没什么法律限制。
有需求、有资格、有资本,米洛当然要好好挑选收购目标。
看完所有资料之后,米洛思考良久,从中拿出了两份资料,分别是《金融时报》和《每日电讯报》!
这两份,是最适合他收购的报纸!
《金融时报》创办于1888年,是英国最好,也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和财经报纸。
此时全球日总销量在只剩下80多万份,巅峰时期日销量超过两百万。
其中70%的销量由国外贡献,到了后世《金融时报》更是以8.44亿英镑的价格易主日经新闻集团。
虽然到了后世,因为《金融时报》积极拥抱互联网,所以读者几乎转移到了电子端订阅,纸质方面订阅就较少,日发行量也就几十万份,但是其电子订阅的读者拥有六七百万。
此时的《金融时报》集团,归属于培生教育集团,培生集团持有其71%的股权。
并且《金融时报》集团又持有《经济学人》公司50%的股权。
而《经济学人》公司是世界四大财经杂志之一的《经济学人》的拥有者。
所以米洛只要收购了《金融时报》,就可以顺便把《经济学人》杂志也给收购了。
米洛顷刻间就可以打造出英国最大的财经新闻公司,成为财经新闻领域的无冕之王,影响力可想而知。
到时候,美国有《纽约世界报》和《美国新闻》周刊,英国有《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杂志,起码就垄断了英美两国金融媒体四成以上的声音。
而英美两国的金融业加起来,基本就相当于全球金融业。
收购要是能达成,帕拉丁传媒起码在金融方面能成为霸主了。
当然,收购《金融时报》的难度也很大。
毕竟其母公司是培生教育集团,英国文化传媒及教育行业的霸主,也是世界文化传媒及教育行业的霸主之一。
早先的时候,美国那些传媒集团在培生脚下还要瑟瑟发抖呢。
不过得感谢如今英国的整体经济大环境,培生教育集团此时的经营状况也不太好。
且培生教育集团主要是扎根教育行业,米洛认为,只要价钱出的合适,培生教育集团还是会愿意卖了《金融时报》的。
毕竟培生教育集团是《金融时报》的后妈,把其收购过来也才二十多年,偏心的后妈卖了非亲生的儿子养育亲儿子也不是没可能。
相比较于《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的收购难度就更小了。
此时《每日电讯报》日发行量在八十十万份左右,只在英国国内发行,报纸的政治立场不鲜明,很符合帕拉丁传媒政治立场中立的属性。
很有收购价值。
《每日电讯报》几经易主,此时的所有人是加拿大人布莱克,十四年前被布莱克抄底买过来的。
布莱克买《每日电讯报》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贪图有利可图。
所以米洛相信,用钱砸也能砸过来。
暂时,米洛就打算收购这两份报纸。
至于电视台方面,目前还是稍微安静一些,免得引起一些本地人的注意。
决定之后,米洛把这两份资料丢给安德烈,吩咐道:“安德烈,尽全力把这两份报纸收购到手,之后再把《经济学人》杂志也收购过来。”
说着,米洛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看向他,掷地有声道:“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只要结果,我允许你溢价一倍收购!”
安德烈一惊,表情变得极其严肃,他感觉到了老板的坚决,竟然说出了允许溢价一倍收购的话。
但是他要是真的溢价一倍收购过来,虽然老板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那会显得他的无能!
这是老板第一次交给他的任务,必须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出来。
因此,安德烈心中压力很大!
但是他并不畏惧,反而胸中涌起一股豪气。
老板有如此雄心壮志不更好吗?如此方能让他一展才能!
安德烈重重地点头,保证道:“老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米洛微微颔首,再次说道:“如果有困难,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期待你的好消息!”
“是!”
安德烈高声应道。
之后,他拿着资料离开,前去制定收购方案。
卡文厉害,今天只有这些了
第234章 不算偶遇的偶遇
整个上午,米洛还是有在工作的。
既然来都来了,而且还是对美国不设防的伦敦金融城。
要是不来一发,那他会觉得自己是白来了的。
如果说以前的英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的话。
那是因为那时候,英国也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和市场,以及本土到处都是的吞进大量原材料,吐出大量工业品的工厂。
铸就了伦敦当年的世界中心,还有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但随着日不落帝国的日已经落下。
还有不列颠长久以来的去工业化。
坦白来讲,要不是还有英联邦内部的市场,加上两百多年的阔绰生涯留下来的影响力。
伦敦连想当纽约的分部,连当华尔街影子的资格都会失掉!
不过现在嘛,伦敦就是华尔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