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半岛2007 第140节
按照父亲的命令,罗载勋没有直接把车开出元通里的村子,而是绕着村中坑洼不平的小路兜了半圈,最后停在一处二层的小楼前面——整个元通里村子中,只有三栋二层小楼,这里便是一处。
罗载勋把车停在小楼所在的庭院外面时,庭院的正门外已经停了两辆车,还有两三个穿的西装革履的人,站在其中一辆车的旁边。
“胜奎叔家里好像有客人,”罗载勋没有第一时间推门下车,他把车熄了火,一边看着前方不远处的那两辆车,一边头也不回的说道。
不用他说,坐在后座上的罗经亘也已经看到了那两辆车,他不仅看到了那两辆车,还从车边的几个人中,隐约看到了一个面熟的人,只是因为对方没有面朝着他这边,因此他只能看到对方的一个侧脸,一时间不太好认。
不过,随着罗载勋把车停下,对面那几个人也把头扭过头来,朝这边看了一眼。就是对方看的这一眼,让罗经亘确定了对方的身份。
“哎呦,是金面长,”在确定了对方的身份之后,罗经亘轻呼一声,随后迅速推开车门,第一时间钻出车外。
他所说的“金面长”,名为金熙烈,是水洞面的面长。
“面”是韩国行政区划中的一级,所谓“邑、面、里”,实际上就相当于国内的县、乡、村,面长就类似于乡长、镇长。而元通里在行政归属上,就是归由水洞面管辖的。
罗经亘虽然平素都是住在近德面那边的,但与这边的联系却是一点都不少,因此,他是认识金熙烈的。
作为水洞面的面长,金熙烈年纪并不大,三十出头的样子,身材适中,气质文雅,像学者多过官僚,实际上,他原本就是教师出身,只不过干了几年便投身政治了。
罗经亘下了车,一路小跑的赶过去,离着车边的三人还有十几米远呢,便率先大声笑道:“哎呀,金面长今天怎么有空来元通里?我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啊。”
罗家毕竟是元通里的大地主,平素有什么选举之类的事情,地方上对他也有诸多的仰仗,所以,金熙烈也认识他。
“呵呵,是罗先生啊,”远远地认出他,金熙烈也很给面子的迎上前几步,笑着说道,“我们也是刚到,有些公务要处理。”
“哦,”说话间,罗经亘已经赶到了近前,他伸出双手,同金熙烈握手,说道,“那,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有没有需要我效力的地方?”
他这话刚说完,院门大开的庭院内,恰好走出来一个中年人。
中年人身材消瘦,脸上有着明显的沧桑感,他的身上也没有穿西服,而是穿了一件黑色的羽绒服。
“经亘哥也回来啦?”看到与金熙烈站在一块的罗经亘,中年人笑着说道,“正好,安三哥家的老大回来了,金面长还专门过来拜会,经亘哥,咱们一块过去看看?”
中年人正是元通里的里长罗胜奎,他可不知道罗经亘已经同安家闹了矛盾,因此,在这番话说完之后,他也不等罗经亘开口,便朝着金熙烈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咱们走过去吧,没有几步路,要是开车的话,反倒要绕个路。”
罗经亘直接被罗胜奎这一番话给干懵了,他眨巴眨巴眼睛,似乎是思索了一会儿,才整明白对方口中所说的“安三哥”,就是安如松那个窝窝囊囊、沉默寡言的老子,才整明白金面长今天专程过来,竟然是为了拜会安家老大安如松的。
“那就走过去,”金熙烈也没有注意到罗经亘脸上的表情,当然,在他的心目中,罗经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在江原道的“北选区”,保守派的扎根是非常深的,可以说是扎根到了最基层。像金熙烈,他的政治立场就是属于保守派的,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罗经亘其实也是保守派的支持者,每次地方选举的时候,他都会为保守派的参选人提供政治献金。
也正因为如此,罗经亘才会认识金熙烈,同样的,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身为水洞面面长的金熙烈才会认识他。
不过,要说罗经亘在金熙烈的心目中有多么重要,那倒也不至于,毕竟水洞面人口过万,而元通里才不过有村民数百,罗经亘在元通里是个小地主,可放在水洞面这个层次上,就有些不太够看了。
尤其是在当下,金熙烈心里想的全都是有关安如松的事情,他哪还顾得上关心罗经亘的情况?
与罗经亘这个村里的小地主不同,安如松在金熙烈的眼里可就完全不同了,对方不仅是身价上千亿韩元的富豪,同时,背景还足够的深。金熙烈在昨天的时候,就已经接到了党内大佬打来的电话,专门要求他与安如松多多接触。因此,在金熙烈的心目中,安如松与罗经亘这两个人,就是完全不同的存在,两者之间的重要性根本没的比。
不管是金熙烈还是罗胜奎,都没有注意到罗经亘脸上的表情,这两人就那么聊着有关安如松的事情,顺路朝前走。后面两个应该是金熙烈助理的年轻人,也紧紧地追了上去。
此时的罗经亘已经察觉到情况不对头了,要知道,哪怕是在地方选举的时候,类似金熙烈这样的人,也从没说上门拜访过他。作为保守派的支持者,他得亲自把钱送到人家门上去才行。即便是这样,也不一定能捞到同对方见面的机会。
而现在呢,就因为安如松回了元通里老家,金熙烈这个面长便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上门拜会人家。这说明什么?
还是那句话,罗经亘虽然眼界窄、见识少,但却不是个蠢人,所以,在意识到情况不对的时候,他没有咋咋呼呼的将他与安如松之间的矛盾嚷嚷出来,而是第一时间保持了沉默。
他不仅自己保持了沉默,还狠狠瞪了儿子一眼,示意他闭上嘴,别乱说话。而后紧赶两步,追上了走在前面的金熙烈与罗胜奎。
从罗胜奎家到安家,总共就是不到五分钟的路,而在走过去的这一路上,金熙烈也说了一些他过来拜会安如松的目的。
第263章 建个厂
“清溪先生提出的‘747经济发展规划’,振奋人心啊,”安家的客厅内,金熙烈侧身坐在沙发上,他面对的方向,就是安如松的位置,“尤其是贯穿整个规划的实用主义策略,这才是咱们大韩民国现在最需要、最急需的施政方略。”
面对侃侃而谈的金熙烈,安如松始终面带微笑,他也不插嘴,只是拿过一包香烟,给在座的众人一一分烟,即便是之前与他闹的不愉快的罗经亘、罗载勋父子俩,也一人分到了一支。
“不过,清溪先生所提出的这个发展规划,毕竟是宏观上的,是着眼于整个大韩民国的,”接过安如松递过来的香烟,金熙烈将它夹在手指缝中,随后一边继续说着,一边抢先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打火机,抢着替安如松将烟卷点燃,“对于我们水洞面,甚至是对于整个巨津邑来说,都是不具备太大指导意义的,至少是不具备直接的指导意义。”
他这番话倒不是在拆李民薄的台,而是实话实说。实际上,李民薄现在对外公布出来的所谓“747经济发展规划”,也只是一个很粗略的规划蓝图,说的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给国民画大饼,规划中的目标要如何实现,能不能真正的实现,那是一点都没有谈到的,它就是一个宏观上的路线图。
而水洞面就是一个“乡镇”,即便是水洞面的上级行政区巨津邑,也不过相当于一个县的存在,如此,不管是巨津邑的邑长,还是金熙烈这个水洞面的面长,都不可能对自己治下的民众大谈宏观了,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实在是太过基层了。
基层嘛,就是直面人民群众的,金熙烈要想继续得到水洞面民众的支持,他就必须在自己的任期内,让自己治下的万余民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像李民薄那般的画饼,不仅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反倒有可能挨上揍。
所以,金熙烈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说李民薄提出的经济发展规划非常好,非常有指导意义,但放在水洞面这种基层的地方,这种规划是无法说服人的,基层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只听对方这番话,安如松便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毫无疑问,金熙烈的来意,与当初的柳善庸是一样的。
柳善庸作为恩平区厅的厅长,为了给自己拉政绩,竭力邀请NGN公司将数据中心和公司总部建到恩平区去,为此,甚至不惜为NGN公司提供廉价的商业用地。
NGN公司搬迁到恩平区,对当地有什么好处吗?这个好处当然是有的。首先,NGN公司的迁入,会增加恩平区的税收。
其次,尽管NGN公司的迁入,不能为恩平区提供直接的就业岗位,但却可以为该地区提供间接的就业岗位。
比如说,NGN公司迁入恩平区之后,公司的职员是不是会在恩平区内购买、租住房子?是不是要在当地消费?NGN公司的迁入,会不会提升当地的地价,等等等等,这些都能够为恩平区带来一定的就业岗位。
所以,这些才是柳善庸费尽心思,要将NGN公司拉到恩平区的最直接目的。
而对于金熙烈来说,他当然不可能要求安如松将NGN公司搬迁到水洞面来,那根本不现实,他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
整个水洞面下辖不到二十个里,总人口才不过是一万出头,NGN公司的估值现在都超过2500亿韩元了,如果这么一家公司搬到水洞面来,那意味着什么?水洞面撑不起这么大一个公司的。
金熙烈的确没想过安如松会把NGN公司搬到水洞面来,他所需要的,就是安如松这个新晋的富豪,能够多多少少的给水洞面投点钱。不需要太多,比如说投资修条路啊,再比如说投资建个小厂,招上百十号工人啊,这些都可以。
“水洞面太落后了,不仅仅是元通里,整个面下辖的十七个里,都很落后,都很穷困,”替安如松将香烟点燃了,金熙烈才替自己点了香烟,随后,他吸了一口烟之后,表情严肃的继续说道,“过去十几年,大韩民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惠及到这里,而在过去几年里,由于农产品市场的放开,这里受到的冲击又是最大的,所以,这里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一些实际的利好。”
说到这儿,他笑了笑,恭维道:“安会长是从咱们水洞面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家,在政治立场上,又与咱们北选区的民众站在一起,所以,我今天才觍颜前来拜会,希望安会长能够伸出援手,为咱们水洞面的发展出一份力。”
在金熙烈的侧后方,罗经亘尽管是坐在沙发上,但却总觉得屁股下面似乎扎了一根.不,应该是扎了无数根针似的,使得他总有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
在刚才来安家的路上,他已经听金熙烈简单的说了一些有关安如松的事情,也是从后者的口中,他才得知安如松的那个什么互联网公司,好像并不简单,与此同时,这家伙似乎也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暴发户,他似乎结识了不少身份地位都很高的人。
按照金熙烈的说法,他之所以知道安如松回了元通里,是因为从李良守议员那里得到了消息,而这就意味着李良守议员,也在关注着安如松的动向。
尽管罗经亘的见识不广,但对江原道北选区的国会议员李良守,他还是有着一定了解的,那可是国会议员,不是地方议员,是他倾家荡产都巴结不上的大人物,而这样的大人物,却在关注着安如松,这说明了什么?
罗经亘又不蠢,就算他看不出别的,至少也能明白一点了,那就是安家的这个老大是真的发达了,发达到了他根本惹不起,也不该去惹的程度。
所以,尽管刚才他很不想再跟着来安家,但还是巴巴的跟着过来了,他没指望着能够巴结上安如松,只盼着对方能够别记恨他,至少是不要想着去报复他。
而在金熙烈的对面,安如松还真是没怎么关注罗经亘父子俩,他之前之所以在罗经亘的面前表现的那么暴躁,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就是罗载勋觊觎妹妹的态度,令他感觉很膈应;其次,是前身留在他脑海中的记忆,令他本能的对罗家父子俩非常不爽;最后,他的暴躁未尝不是在安父安母面前的一种表态,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老两口,不用畏惧罗经亘这样的人,对方如今已经与安家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但态度暴躁也好,将罗家父子俩怼出家门也罢,都只是言语上的冲突,是小矛盾,远不到要打生打死的地步。最重要的是,罗经亘之所以想要让儿子迎娶如彬,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了拉近与安家的关系,只是对方的态度没有摆端正罢了。
自始至终,罗家父子俩也没有威胁到安如松,更没有侵害到安家的任何利益,再加上大家又是乡里乡亲的,若是安如松把事情做的太过分了,说出去也不好听。
就像现在,有金熙烈这个面长出面,安如松都不需要说什么,做什么,罗经亘不是一样得老老实实的坐下来听话?有了今天这一场会面,难道这老家伙还会有什么拎不清的地方吗?若真是那样的话,安如松也不介意再多费点力气。
安如松此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金熙烈的身上,刚才甫一见面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做过自我介绍了。
面相看着已经三十好几的金熙烈,其实是N86世代的人,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呢。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却能够以直选的方式,就任一个面的面长,这只能说明一点:金熙烈本人的能力很强,同时,他的家庭背景也不简单。
没错,这两者缺一不可。
在韩国的保守派政客中,有一些人是属于政治世家出身的,比如说朴大小姐这样的。
有趣的是,这类带有家族传承性质的政客,只存在于保守派中,而在进步派的党团内,这种人不说一个没有吧,至少也是很少见的。
至于在保守派的内部,这种家族传承性质的政客,也大都可以算作是进步派所抨击的那类“亲日韩奸”群体,在安如松看来,金熙烈的父辈、祖辈上,肯定有日帝强占期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
当然,这种猜测准不准的,安如松并不在乎,他又不是韩国的民族主义者,更不是进步派,关心这些干什么?
“金面长言重了,”笑着接了一句,安如松说道,“就像你说的,我也是从元通里,从水洞面走出去的人,当然很清楚这里的情况,也知道这里需要的是什么。”
语气一顿,他的目光朝着一旁的罗胜奎瞟了一眼,与对方目光交汇的时候,还朝着对方笑了笑,这才接着说道:“其实这次回来,我也慎重的考虑过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准备在元通里投资建一个厂。”
第264章 资源
作为一家IT企业,NGN公司自然是没有可以在水洞面投资的项目,但“DreamToys”玩具厂却是没有问题的。
在过去几个月里,产品线主打解压玩具的“DreamToys”玩具厂,迎来了一个业务上的爆发期,安如松帮忙设计的几款玩具,在韩国国内、日本、东南亚,乃至于中国等地,都有很可观的销量,像是惨叫鸡、大眼蛙之类的玩具,甚至在美国、欧洲等地,都拥有大量的订单。
现如今,“DreamToys”在玩具领域已经算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品牌了,只不过作为玩具厂会长的孙曼珠,并不是那种具备多大野心的女强人,所以,玩具厂才没有执行积极地扩张的策略,为了消化来自各地的订单,玩具厂选择的解决办法并不是扩大产能,而是寻找可以合作的代工企业。
从某种程度上讲,“DreamToys”玩具厂已经有了向品牌经营类企业转化的趋势了。不过,在订单有保障的前提下,玩具厂在水洞面投上一笔钱,建一个厂也不是什么问题。
其实,金熙烈的胃口并不大,想要的也并不多,对他以及水洞面来说,安如松若是能够在这里投上个两三亿韩元,雇佣个几十号工人,为水洞面解决掉几十个人的就业问题,就已经是很显著的政绩了。
关键点在于,水洞面这破地方就在山区里,整个面17个里,连一家可以算得上是小型规模的工业企业都没有,仅有的几家微型企业,也是农产品粗加工类的,像什么榨油啊、面粉加工啊、泡菜加工啊等等等等。这些微型企业大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不仅雇佣的人手很少,效益也不高,能够贡献的利税更是少的可怜,所以,只要有一家能够提供几十个就业岗位的小型企业出现,它就是水洞面的支柱型企业了。
“是这样的,金面长,”吸了口烟,安如松面带微笑的说道,“其实除了NGN公司之外,我还与一家名为‘DreamToys’的玩具厂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你知道最近很流行的那一款惨叫鸡玩具吗?”
“哦,就是那种捏一下,就会发出刺耳惨叫声的黄色塑胶玩具吗?”金熙烈想了想,试探着问道。
“对,就是那一款玩具,它便是由‘DreamToys’玩具厂生产的,”安如松点头说道,“因为最近投入市场的几款玩具大受欢迎,‘DreamToys’玩具厂接到了大笔的订单,而玩具厂原有的几条生产线,已经完全无法支撑当前的生产需求了,所以,扩大产能就是‘DreamToys’玩具厂目前最紧要的一项工作。”
“安会长的意思是”金熙烈面露喜色,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插口说道。
“是的,玩具的生产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并不高,而水洞面的经济虽然相对落后,但交通条件也还算可以,”安如松笑着说道,“完全可以满足玩具厂的建设需求。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两个方面”
“有什么问题安会长尽管提出来,”金熙烈毫不犹豫的说道,“只要我能够帮忙解决的,就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将这些问题解决掉。”
话题再次被对方打断,安如松也不生气,他等着对方把话说完,这才微笑着继续道:“我所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雇工的问题,一个是土地的问题。”
“我可以向金面长保证,一旦‘DreamToys’玩具厂选择在水洞面投资建厂的话,资金总投入肯定不会少于20亿韩元,”伸出右手,安如松一根根的竖起手指,同时说道,“安装生产线不会少于六条,总体的雇佣人数不会少于300人。”
玩具生产这个行当,属于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尽管“DreamToys”玩具厂主要是生产热塑性橡胶、硅胶、聚氨酯等玩具的企业,但它同样具备大多数玩具厂的同一特点,即:技术含量低、资本投入少、劳动力投入大。
“DreamToys”玩具厂其实没有成体系的生产线,安如松准备在水洞面投资创办的这个玩具厂,同样也没有成体系的生产线,他所说的六条生产线,大体与六个生产车间差不多,其所需要的人工,差不多就在三百人左右,至于20亿韩元的投资,如果地皮能够便宜一点的话,估计还用不了。
但对于金熙烈来说,他可不会关心安如松的这个玩具厂究竟投资多少,也不会关心玩具厂究竟引进多少条生产线,他就关心一件事:玩具厂到底会雇佣多少人,雇佣的每个工人每月薪水能到多少,而这些东西,也是水洞面的居民最为关心的事情。
如果这个工厂真的能够雇佣三百人,然后每人每月薪水能开到六七十万韩元左右,那金熙烈就能把这件事拿出去大肆宣传,作为他在水洞面面长一职上所做出的政绩。
“而相应的,我需要金面长为玩具厂解决我刚才所提出的两个问题,”安如松放下手,接着说道,“首先是这个土地的问题,毕竟建厂需要土地,这一点到任何地方都是避免不了的,我可以提供征地所需要的资金,但具体的征地工作,却需要由麻烦金面长出面解决了。”
“哈哈,这算什么问题,”金熙烈豪爽一笑,他原本还担心安如松提出什么特别的要求,如今一听只是土地的事,顿时便松了一口气,“如果安会长有时间的话,可以在咱们水洞面转一转,看看哪里适合投资建厂,咱们就做哪里的工作。”
在目前的水洞面,并不存在国有土地一说,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可利用土地,都是掌握在私人手中的。不过,韩国虽然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永久所有权,但国家同样也有相关的征地政策,所谓的《关于对公共事业征地补偿相关法》,就是专门在征收私人土地时使用的。
过去十几二十年里,是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韩国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各种各样的用地需求层出不穷,国家也不可能采取自愿的原则。从普通人的手里征收土地,在保障给予相应补偿的前提下,施行强制性征收才是最主要的手段。
所以,在金熙烈看来,安如松所提出的这项要求,根本就不是什么要求,因为不管是在任何地方,为投资企业提供用地都是必须的。
最重要的是,水洞面下辖的17个里,都是穷的叮当响的地方,这里的征地补偿价格也不高,金熙烈相信,为了拿到相应的地皮,安如松肯定不介意掏1亿韩元出来。
没错,不管安如松投资建的玩具厂需要多少用地,他都只需要拿出1亿韩元来就够了,至于说超出的那一部分,则可以用债券来代替,这是韩国土地征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的。
“呵呵,这件事都不用麻烦到金面长,”一直坐在一边旁听的罗胜奎,在这个时候插嘴说道,“咱们元通里就能把这个厂的用地问题解决掉,而且,把玩具厂建在咱们这里,还有一个便利条件,那就是咱们元通里离着岭东高速路很近,直线距离只有不到12公里。咱们只需要修一条路直通岭东高速路,就能把交通的问题解决掉,而.”
上一篇:只想摆烂的我,怎么成顶流巨星了
下一篇:高中毕业就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