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文豪1983

文豪1983 第122节

  “余先生,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您在泰国获得了国王勋章,这是我们亚洲人第一次……”

  余切打断他:“社长,客套话不必讲,你直接说吧。”

  “我们能否得到您的作品《出路》和《团圆》在日本的出版权?”

  “怎么出版?”

  “它将会成为一个合集单行本,《出路·团圆》,发行在20世纪名家选——中国作家书丛系列里,面向全日本阅读者。在过去,巴老、舒鸿来、曹禹等中国作家都在这上面,预计是五万册……”

  余切在脑子里面想了一下舒鸿来是谁?

  然后才反应过来,舒鸿来是写《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的作家,这是他的本名。

  “为什么不是新现实系列?”

  原先余切以为,他被引进的主要作品是他的大部头长篇,没想到竟然是才写完不久的这两本书。

  此时,电话那头竟然有一些慌乱。

  连带着另一边的编辑部众人也蒙了,以为事情出了什么纰漏。

  然而,接下来的消息却是更为令人惊讶。

  隔了几秒后,绿川亨缓慢的说道:“我们认为您的新现实系列,就像是日本经济腾飞之前的五六十年代,它有可能在日本大受欢迎,但对这样一个系列作品的编纂工作……可能要用上一年,我们无比的重视,请来了对中国文学有研究的翻译者,所以……”

  “我明白了。”余切说。

  “岩波出版社会换一个人来代替之前的小林,今后由这个人和您联系……还有,一些文学家很欣赏您的小说,建议我们把《狩猎愉快》推送至芥川龙之介奖参评,如果有那样的提名,甚至获奖的可能的话,希望明年的3月份,您能再来一趟日本。”

  “我知道了,感谢出版社,感谢绿川亨社长。”

  余切放下电话的刹那,编辑部众人互相看了几秒,仿佛是在确认消息的真假,余桦发誓自己都能看到他对面一个叫“骆一禾”的人瞳孔可见的缩了一下,然后这个骆一禾的脸飞快的变红。

  骆一禾也第一个叫了出来:

  “芥川龙之介!是芥川龙之介!”

  什么是芥川龙之介奖?!

  余桦现在啥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日本的最高文学奖是川端康成奖,在此之前,他知道芥川龙之介这个作者,但没怎么听说过“芥川龙之介奖”。

  中国人的小说,也能参评日本人的文学奖吗?

  《十月》编辑部已经如同火山迸发!

  他们都来自于国内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没有人会不知道芥川龙之介奖。

  几十个人围起来看那一张写有对话的翻译纸,传来传去,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下意识动作,挥拳头、跺脚、张大嘴巴……最终,凝聚成响亮的鼓掌声,杂乱无章但越来越大,余桦顿时明白了为什么人们用“海浪”来形容这一举动:

  每当余切伸出手想要让大家安静下来时,停顿不了两秒,立刻是更加响亮的掌声,然后周而复始,直到两三轮之后,空气里都有一种躁动的气味!人们开始不满足于鼓掌这件事情,而开始拥抱着怪叫起来。一个人说“有过吗?是不是第一次?”另一个人伸出指头大叫“第一次,就是第一次!”

  其他的人又重复这一句话,然后又开始鼓掌!

  这个说:“芥川龙之介奖,始终是观测日本文学动向的重要方向标之一!《狩猎愉快》这部小说的受捧,说明余切的日文小说创作,已经达到了一流的水平!”

  另一个人说:“他才二十多岁,是不是有望打破最年轻的获奖记录?我得查查资料……国内有没有芥川龙之介奖作品的介绍?为什么我们对日本文坛了解的这么少……这可是日本呀!”

  “同志们!同志们!”余切大声道:“这不是要获奖了,也不是要提名了,只是被推荐去,能不能有机会呢?我们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众人看了“泼冷水”的余切一眼,然后继续庆祝。

第195章 芥川龙之介

  “余切!有机会,一定有机会!”骆一禾回答道。他向其他人解释:“据我所知,之前是没有过这种情况的——张主编,王主编,您两位见多识广,有过这样的事情吗?”

  张守任喜气洋洋:“我做编辑几十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据说舒老先生曾经被推荐过诺贝尔文学奖,可惜该奖项并不公布提名,然而,仅仅是这样,也足够舒先生的小说被赋予一层新的色彩!他家里面的人接受采访,总是说到这一件事情……”

  “可惜,舒先生已经死了,但也因为这样,人们总觉得,如果他还活着,是不是就能成为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了——须知道,获奖和不获奖,提名和没提名,完全是两回事。”

  王世民则道:“我看提名有希望!岩波书库正像是沪市译文在出版社的地位!他们但凡是要推荐某一本书,相信是有些把握的!”王世民神采奕奕,竟然表现得比余切还要激动。

  那么,岂不是真能获得一个提名?

  芥川龙之介的提名……即便是一个提名,也是中国作家之前没有过的!

  想到这里,众人顿时又激动起来!就连不知其所以然的余桦,现在也忍不住喃喃道:“芥川龙之介?余切有机会拿到芥川龙之介奖……”

  到底什么是芥川龙之介奖?

  这个名字陌生又充满魔力。

  一种自豪感充斥了余桦的内心,原来他过去一个月多的模仿,并不是胡乱瞎写,而是在揣摩一位有本事的作家!

  竟然连国外也要认可他的作品了!

  女朋友“要挟分手”的电话,一直在余桦的心里面悬着,他本来是要妥协的,此时他却忽然被这一刻打动。牙科医生余桦有敏感的一面,他成熟而早慧,往往对一件要反复揣摩,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小时候,余桦在海岸边上游泳,他的家乡并没有美丽的海岸线,这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沿海小县城。在余桦的人生故事里面,他没有见过“蓝色的清澈大海”,而只有灰黑色被泥沙夹杂的大海,这既不美丽,也不能满足余桦的梦想。

  于是,余桦觉得自己只要一直游下去,就能游到海水变蓝,看到书中那种美丽的大海。

  然而,年少的他差点被溺死,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回到了岸边,他对这件事情一直感到恐惧,他知道大海太大,他是见不着那种美好的。

  然而今天,那湛蓝色的清澈海洋,正在他的面前涌来,余切不仅在里面遨游,甚至踩上了冲浪板,尽情的嬉戏。

  一切假装余切写给读者回信的记忆,都在余桦的脑海里浮现,每一次写下“余切”的签名,都让文学在他心中重上了一分,他猛然觉得,这才是他想要过的生活。

  海洋啊海洋,我再一次的要做出抉择了!

  众人不只是因为《十月》做出了成绩而欢呼,而更因为有中国作家得到国际上的肯定而欢呼。这代表中国文学还没有走远,而是渐渐的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至少有人这么做到了。

  翻译家赵德明解释道:

  “芥川龙之介奖,其实是一个面向于全世界作家的文学奖项,主要以发表在日本,并以日语创作的日文短篇或是中篇小说为主,对国籍并无要求。”

  “并且,该奖项的获得者主要是新人作家。”

  “当然有很多伟大的中国作家的成就远远超过这一奖项,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几乎不能满足其前置条件!虽然还没有资料来佐证,但我想余切如果拿到提名,他应该是史无前例了。”

  八十年代的日本究竟有多发达?它是西方国家的第一阵营,是美国之下的经济第二大国,大陆的主要贷款和资金来源国。

  哪怕只是提名,它的影响力都要超过泰王勋章。

  消息迅速传开,很多人才知道余切竟然还有能力写日文小说。《狩猎愉快》这一本书,从来没有在大陆发行过,而是直接发去了日本,它竟然误打误撞满足了“芥川龙之介奖项”的提名条件。

  不到一周,余切已经被不少人问到这件传闻!

  他烦不胜烦,每一次都说“没有的事情”。芥川龙之介奖项的提名名单还未公布,就算编辑部分析了各种可能性,他本人还不能提前庆祝。

  是啊!

  每一次,听到他回答的人就会想:

  怎么可能呢?

  中国作家怎么会拿到日本的文学奖提名?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京城的圈子太小,事情传的太快,竟然连张俪从剧组回来,也找到余切问:“他们说你好像发了小说去日本,还能拿到日本的文学奖?”

  “他们胡说的!最多是个提名而已。日本的书商要卖书,拿我来炒作。”余切摇头。

  “炒作什么?什么叫炒作?”

  这又是个八十年代人听不明白的词语啊。余切简单解释了一下他的想法:在日本,凡是获得芥川龙之介奖项提名的作品,往往销量都能得到一段时间的爆发,数量达到几十万份,更不要说是拿到奖项,能冲到数百万份之多。

  考虑到日本的人口更少,娱乐方式更多——这种销量换算到大陆,相当于一年卖了两千万本小说!

  实际上大陆没有任何人能把小说卖到这个地步,更不要说新人作家!可见日本书商开发市场的手段十分成熟。

  岩波书库旗下的书籍,一度创造了一种“岩波现象”,就是说日本的青年男女抱着岩波书库旗下昂贵的“世界名著”,假装自己是文艺青年,实际上从没翻开看过。

  张俪很失落,问道:“真的一点机会也没有吗?”

  “好吧,有这种可能性,但你不要和人说,因为还没有定下来。”

  她立刻激动起来了:“真的?天啊,可能性大吗?”

  “我不知道,还没有过这种先例……”

  那就是很难很难了!

  张俪对国外奖项的评选标准一知半解,余切说什么,她就信什么。她担心余切因为拿不到提名而失望,也害怕别人嘲笑余切,就守口如瓶。

  剧组很多人通过她,打听余切这事儿保不保真,她也学余切一样,回答“我不知道。”

  “——余切那事儿是真的吗?”

  陈小旭也来找她打听。

第196章 你要和他齐头并进

  张俪柳眉一竖,生气了。“小旭?你怎么知道的。”

  陈小旭连忙安慰她:“哎呀,剧组都在传呢!我们剧组就一台摄像机,磨叽得要死,女人多、闲人多……不传些风言风语,还能做些什么呢?我还知道,你的收录机是余切买的呢!甜蜜蜜,甜蜜蜜……”

  陈小旭模仿邓丽君唱歌的样子,说:“日本收录机效果真好,就像是邓丽君在人面前唱歌一样。余切送了你一件好东西!我羡慕死了!”

  “这也知道?这些人真讨厌,到处打听!你跟我来。”

  张俪拉陈小旭去了墙角,左右张望。

  “没人,哎呀,没人呢!我看着的!你紧张个什么?”

  “这可是他的事情,事关重大!”

  张俪确认了没人后,小声说:“余切的书确实卖去了日本,第一轮卖光了,要再印十万册……但拿奖却不太可能,他是这么给我说的。”

  啊?

  余切的书,真卖去了日本?

  这可不是华人多的东南亚啊,要知道,东南亚的华人上千万,这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日本却不一样。

  陈小旭惊呆了,反复追问:“是不是搞错了,比如这一次是把书卖给了日本华人,或者是咱们的留学生……对了,听王福林导演说,宝岛人也看我们的小说呢,说不定他们也看过余切的书!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张俪摇头道:“是真的!就是卖去了日本,余切亲口跟我说的,不会错!”

  “余切这么说的?”

  “他说的!”

  陈小旭心里的石头落下了,她心里有种怪异的感觉。一方面觉得,张俪简直是余切的跟屁虫,余切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22/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第一次世界妖法大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