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17节
第27章 留学手册
“我们要打回去!”余切说,“凡是整过我的人,我一个都不会放过。”
俞敏宏不想惹麻烦:“要不算了?反正你也没有受伤……我们只有两个人,他们却有一群人,你跑的快,挨打的就是我。”
“俞敏宏,你拉不到人了吗?再找些人来!”
俞敏宏这人在学校中平平无奇,没什么号召力可言,他苦道,“西语系好多人呢,但大家凭什么帮我们呢?”
“你错了,这不是我们求别人来帮我们,而是让他们自发的来帮我!”
“你要怎么做?我反正是不知道。”俞敏宏道。
五四文学社人多势众,而俞敏宏无非是往西语系的人里面拉帮手,偏偏这些帮手中,很多人也有喜好文学,要是起了冲突,这些人能不反过来揍俞敏宏就不错了。
然而,他很快就看到了余切是怎么做的。
余切在他眼皮子底下,写了一篇《留学手册》,就像是一篇缜密精细的论文,有要囊括学生从思维方式、工作、研究一切行为的霸气……当然了,余切写不完,所以他只罗列了提纲。
“余切,这些你全都知道吗?”俞敏宏惊讶道。
“我当然不能全知道,但是,让人以为我知道就行了。最起码我是知道这个的……”余切的手指,停在了一个“如何拿到签证,如何和交外国朋友”的标题上。
余切说:“我真知道这个。”
拿签证,交外国朋友?
俞敏宏眼睛瞪直了,他确实感兴趣。
为什么要西语系的俞敏宏来喊人?为什么非得拉西语系?
因为西语系的人对留学话题最狂热,最心甘情愿。
燕大80级西语系人才济济,这里未来将走出亿万富豪,天使投资人、翻译界中坚人物等等。
俞敏宏也是其中之一,他会成为某教育集团的创始人。
然而,在1983年,他们所有人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出去,去到外国,尤其是美国去。
西语系泛指一切西方语言,英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英语,他们比美国人更爱美国。
俞敏宏说:“我确实想去国外去,我想交个外国朋友,一旦我出了国,一切都会变好的……但是余切,你怎么能知道呢?”
余切写下了这个“留学拿签证、和外国朋友交流”的内容,他把这一节称之为“润学提纲”。
“什么是润?”
“run(走)的意思。”
俞敏宏看着余切在上面写:
“当你和外国人交朋友的时候,你收到了礼物,一定要立刻打开它,这才能显示出你有多么热爱你这位朋友所送出的礼物……”
“签证官并不喜欢你过分表达美国的崇拜,应该首先表示,你极其热爱自己的祖国,你是这个国家极少数拥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人,你没有任何理由滞留在美国,但实际你为了留美已无所不用其极……”
“谈论美国正流行的文学,将有助于你找到真正的朋友……就像是一个美国人起了中国名字,会打乒乓球喜欢少林寺,他不一定热爱中国文化,当他和你聊到了鲁迅和如何给领导送礼,这代表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通……”
俞敏宏如痴如醉的看着余切写这些内容,“我感觉美国比五四文学社,吸引人多了。自由女神比中国诗歌,吸引人多了。”
余切奇怪的看着他,用一种不知道是悲哀还是戏谑的眼神道:
“绝大部分人其实不喜欢文学,他们只是喜欢穿‘牛仔裤’。”
“什么叫穿牛仔裤?”
“因为牛仔裤穿着不舒服,但是引人关注。俞敏宏,你拿这些东西多拉几个人,再找几个托,让他们在五四文学社和我的演讲之间徘徊,然后恰到好处的加入我们。”
余切写的东西已经拿到了俞敏宏的信服。他说,“我去找我的室友们,有个很有面子的人,他们一定办得到。”
俞敏宏回了寝室,找到了他最佩服的人,一个叫王锵的同班同学。这个人英语说得极好,对人对事都充满自信,是他们西语系的最大名人和班长。
俞敏宏之前以为,他最崇拜的人,是这个叫王锵的朋友,他简直崇拜这人到了想要去模仿他的程度。
“王锵,我这几天认识了个新朋友,他是个写小说的经济系学生……事情的经过特别离奇,我还挨了打,但我只想告诉你这个,他写了这个……”
俞敏宏拿出那篇文字。“那个朋友把这个称为‘润学手册’。”
“什么是‘润’?”朋友王锵问了同样的问题。
俞敏宏答道:“就是run,他要我们逃的意思,逃离这里。”
王锵起了兴趣,他拿来一看,先是漫不经心,后来就眉头紧皱了,再后来很激动,“是我要的东西,也是我想看的!你那个朋友是谁呢?我也要认识他!”
“他叫余切,明天会在未名湖畔做演讲,叫我们多请些人来听。”
“要叫多少人?”王锵问。
“你能叫多少叫多少。”俞敏宏咬牙道。“还需要几个托,找机会过来。”
“我就是托儿!”
俞敏宏从来没有见过王锵这么失态的时候,这让他从这一刻,心底里模仿的人不再是王锵,而是那个叫余切的新朋友。
他幻想自己就像是余切一样无所不知,充满对未来的自信,以及对任何人毫不相让的进攻性。
光是这种幻想,就让俞敏宏激动的快要发抖了。
俞敏宏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余切写的那些文字,很久都不愿意睡觉。
王锵过来叫他:“俞敏宏,你不睡了?明天还要去未名湖畔听讲呢。”
“我再看看?”
王锵摇头:“多和你那个朋友接触,比你死记硬背一辈子都管用!”
是的,王锵说的是对的!
俞敏宏放下稿子,但是,他更加不稀罕王锵了,而是觉得他已经和王锵一起处在了余切的追随者的地位上,在这个程度上是平等的。
于是,在余切进入燕大的第一个月的第二天,余切在未名湖畔开坛设讲。
第28章 诗人们
一开始来的人并不多,只有五四文学社那些诗人们早早的来了。
他们发觉余切没有要挑事儿的意思,而是坐在那里像是假寐,就去拉拢他:
“余切,我们本来是朋友,你小说写得好,为什么不让我们发?”
“骆一禾?”
“你看,你都认识我了,余切。”
余切摇头道,“骆一禾,你们胡说八道到了我头上,我们燕大的社团又太有影响力,全国很多人会去学你们的,我是防患于未然。”
很快西语系的人来了:俞敏宏带着几个朋友正在朝余切打招呼。
骆一禾察觉到了,立刻站起来,“余切,你又要来打架?”
余切说,“我是来分享知识的。”
——“你们知道国内外文化差异有多大吗?”余切站在了台阶上,背后是未名湖的湖水,他影子在湖面上晃荡蔓延出很远,就像是一种魔法师在施法,把未来的拿到了现在。
他说,“比如中国人总是习惯于晚上洗澡,而外国人习惯于早上洗澡,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同学们答道:“他们更加礼貌,在意自己的外在,中国人只注意到自己洗完澡后舒服。”
“因为他们有淋浴间,而我们的澡堂子早上不开。”
“不知道。”
有这么几类答案。
余切说:“因为外国人的汗腺更发达,有很浓郁的体味,所以他们不得不早上洗澡,这是为了去除身上的异味。所以,在学校里面如果有老外歧视你,你只需要做出这个动作……”
余切露出自己的腋下,轻轻扇风,然后作出臭不可闻的表情。
聚集在余切身边的人开始变多,他的动作幅度大,讲的又是爱听的。
“我们追求外国妞的时候,要更加注重自我表现,更直接,比如现在有个外国妞愿意跟你了,你们才约会不久,时间已经到了晚上,你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
俞敏宏举手说:“绅士的送她回宿舍。”
他旁边的王锵大声喊,“至少要给她说一句情话,中国人是浪漫的!”
五四文学社有的人忍不住了,插嘴道,“也可以分享我们刚创作的诗,爱情正是在诗里面来表达。”
余切揭示答案:“不不,你要请她上来看电影……没有电视机怎么办?让她上来陪你看书,你说你也没有书?你一张嘴总有吧,你还想和她说说话,但是在街上不方便了,请她到你的房间来……她进来了,然后怎么办,难道聊一晚上吗?”
余切说:“你就可以大胆的亲下去,其他的动作是否进行下去,应该以当时的感觉来确定,没有明显的抗拒,绝不停止,于是,你现在就是一个拥有美国灵魂的中国人了……”
“现在我们再聊聊,怎么真正的去做一个真正的美国人。”
“很多人都想要拿签证,他们都在签证那里失败了,他们非常的努力,学好外语,打扮好自己,恳切的说明了自己怎么仰慕美国的文化,以及到了美国之后怎么养活自己……他们不知道,一个朝圣者反而离美国更遥远了。”
“因为想要去美国的人太多了,当你要达成一个事情的时候,你首先要隐藏好你自己,从a到b不行,从a到c再到d,回到了b,就行了。”
余切的演讲开始起了作用。不仅仅是西语系的,其实连五四文学社自己的人都想要叛变了,他们情不自禁的竖起耳朵听。
因为余切在讲美国,那可是美国啊!
先前安排的托开始起了作用。
头一个人来五四文学社询问,“我在《未名湖》上看到了诗歌,也想要创作……等一下,那边说的倒是挺有意思,我先去那边看看。”
文学社的急了:“你同学,你走了干什么?”
“因为没意思。”
第二个人脑袋尖尖,他问:“那我问你,中国诗能帮我搞外国妞吗?”
“你可以学外语,然后再把自己的诗翻译……”
“那我问你,为什么不直接念外国诗呢?”
第三个人是王锵,他已经彻底懒得演了,他说,“那边人多,那边也有姑娘,那边还能教我们留学,我不想来你们这个社团,我想去他那边去听讲……”
那边在讲什么?
余切正在聊乔公访美,在得克萨斯州这个美国最保守的红色州,怎么亲吻了一个美国唱诗班的小女孩额头,打破了国外对国内妖魔化的叙事,并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好感。
听众们惊呼:“怪不得乔公访美那么成功?他符合了美国人的表达方式。”
这些惊讶的声音,对于文学社的人听来格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