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文豪1983

文豪1983 第18节

  后来事情对五四文学社的诗人们,发展得更加糟糕了。

  慕名而来的听众,要求他们挪动位置,因为余切的声音在外圈听不清楚,他前面已经一层一层很多人,如果文学社的朋友能让开,就又能腾出一片地方。

  “请让一让我们吧。”有同学说。

  诗人们让了。

  而余切在聊1979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度假过程中遇见了一只跳上船的兔子,卡特总统大吃一惊,惊慌的用船桨去驱赶兔子……于是,媒体们用夸张化的“巨魔”兔子和一个矮小的卡特,来嘲笑这位“害怕兔子”的善良总统。

  “仁义礼智信不会让你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不玩这个,他们需要的是你表现出你强的一面,乒乓球、功夫都是我们强的地方,他们只愿意聊这些东西,但光是这些不够……”

  这是一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新闻,它直接导致了卡特这个老好人输掉了下一次的连任选举,而此时燕大的学子们就像是听一个离奇的异国故事。

  想要听的同学实在是太多,新过来的人并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他们只看到了有人挡在这,围起来念自己的诗。

  “你在干什么,我不想听你们念诗!”

  “是我们先,我们先到这个地方……”

  “闪开闪开,你的诗一点都没有意思,我要听那个人说美国的事情。”

  “我们在创作中国的诗歌!同学你听听,在古城上空/青天巨蓝丰硕/象是一种神明一种切开的肉体……”

  “你让开得了!那个人在说什么?他在说美国文学,有意思……”

  一种忍无可忍的愤怒,在“诗人们”的内心爆发了,这种爆发并非针对余切,也不是针对俞敏宏这些西语系的,而仿佛是针对这个世界。

  为什么你们不来关注我?

  为什么我轻易失去了关注。

  诗歌、摇滚乐、牛仔裤,包括对余切文章的批判……他们永远追寻的是同一个东西,那就是无与伦比的受关注感,和与之而来的自命不凡。

  诗歌只是成为八十年代的最广泛最易得的载体,引来了这些跟风者。

  于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社员们开始推搡、谩骂,挥动拳头,一场比之前更大的争斗开始了。

第29章 大撒把

  余切发起的未名湖畔大乱斗,直接导致十多个人受伤。

  受伤最重的是俞敏宏,老俞的眼镜再次被打碎,踢进湖里淹了个半死,被余切一行人捞起来后,送去校医院吊了盐水。

  俞敏宏期间睡得很死,脸是沱红的,王锵怕自己室友挂了,反复问校医:“俞敏宏他没事儿吧。”

  “没事儿。”

  “那他怎么输个液脸红成这个样?”

  “他营养不良,一输液让他血糖升高了,就有皮肤红肿、过敏的情况,其他情况也有。虽然我们是燕大,但是报考的学生里面,营养不良的还是有很多。”

  卧槽!

  余切有点无语了,燕大学生居然营养不良?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俞敏宏的辅导员也来看他,知道俞敏宏没事儿后,还有心情跟大家开玩笑:

  “俞敏宏不是第一次掉进湖里了,之前他为了追一个女生跳进湖里面,逼迫那个女的心软答应她,但是那个女的看着他在水里扑腾,还是不愿意答应。”

  余切问:“然后呢?”

  “然后俞敏宏继续追了下一个!你们说啊,死都不能在一起的感情,还有什么意思呢?”

  有人起哄道:“老师,怎么才能追到西语系的美女?”

  “我们燕大西语系的女学生眼光高,不是一般人拿不下!除非你有留学的计划,那就可以做阶段性的共同战友了,因为大家都要去美国嘛。”

  一谈论到美国,病房里有种轻快的气息。那是代表先进、美好和实现梦想的地方,大家简直习以为常。

  别说学生趋之若鹜,就连校长也感到震撼啊。

  现在的燕大校长是丁磊孙,今年十月份刚刚上任。丁磊孙在美国哈佛大学游学了两年的研究员,据说在美两年深感国内大学教育的落后,得知自己上任后,有一揽子改革计划准备实施。

  他的计划可以归纳为:学生们可以宽容,对教师们则必须出重拳!彻底的能者上庸者下。

  余切关注到了“阶段性”这三个字:“为什么留学情侣是阶段性的共同战友?”

  辅导员摆摆手:“这我可不能说,这不好。

  “王锵?你知道吗?”余切找刚认识的这个朋友。

  “一定要说?”王锵不愿说闲话。

  “说吧,我正巧想到了个小说,看看能不能针对这个写个现实类小说——我是个作家,来燕大也不能光动手动脚,本职工作不能忘记。”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王锵就从了,他先打了个免责声明:“我不是针对之前的女同学,我只是在说一个事实……好,我要说了……”

  “我们观察发现,但凡是男的去国外立足了的,都会想办法把女朋友接到国外,但凡是女朋友在国外立足了的,她就和男朋友失联了,哪怕是结婚了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果男的不识相,跨越大洋非要辛辛苦苦找到了,女生这时候往往已经嫁给华裔或者白人了,她会说,请你放我走吧,你让我得到解脱……”

  这……似曾相识啊!

  余切在后世看过一个电影,叫《大撒把》,剧情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男的送女的出国,另一个女的送另一个男的出国,然后果不其然,这俩双双都失去了自己原配……

  再然后,这俩看对眼,在一块儿了。

  再然后,女的又要出国,男的又给送出去了。

  这就是大撒把!

  也就是啥也不管,啥也不操心,透露出一种“毁灭吧,我已经无所谓”的凄凉。

  它真实的发生在了八十年代的许多知识分子情侣中。

  如果让余切来写这种事情,他肯定不会搞一模一样的剧情,这有点太把国产男人写的窝囊了。

  俞敏宏忽然醒来,手脚扑腾:“我要死了!”

  “你好着呢,俞敏宏!”大家说。

  “我都看不到人,我瞎了吗?”

  “你只是眼镜又碎了,再配一副就好了。”

  俞敏宏摸索着余切的手,望着余切的方向说:“余切,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榜样了。”

  众人哄堂大笑。既是笑俞敏宏被揍成这样,还心心念念着认老大,又在笑一个谈不到女朋友的屌丝,靠着挨打,实现了自己情绪的释放。

  这辅导员看到大家都没什么事儿,也跟着笑了一阵子,然后说,“你们这个事情被文学系主任季线林知道了,也是他来主管,余切,他要约谈你。”

  季线林?

  这不是课本上的人物吗?

  “是那个国学大师,研究梵语很有水平的老教授吗?”

  “就是他。”辅导员说,“季老今年就要退休,你是他最后一个约谈的学生,你做好准备吧,余切。”

  ——————

  现在复盘一下,参与湖畔大乱斗的主要是召唤师余切,西语系小兵和群众若干,敌方五四文学社……

  其中主力是五四文学社,先打人的也是五四文学社。

  因此,如何处理这场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大的事件,落到了文学系主任季线林的头上。

  季线林,副业写散文,主业做东方学(专指印度)研究。

  八十年代的燕大校园,每天都有偶然的争斗,但要发展到这个程度也很罕见,似乎没有任何人应当承担责任,而且,任何人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

  季线林迅速查明推波助澜的人是余切,如果没有这个人,一切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高考1977》上了《未名湖》,一切也不会发生。

  这个余切,不简单!

  有政治觉悟的季线林,首先请教了十月份刚刚上任的校长丁磊孙,他陈述道,“余切这个人没有打架,也没有煽动谁,他确实是在那演讲,然后就打起来了……但他肯定不能是无辜的。”

  丁磊孙问:“他什么也没做,为什么不是无辜的呢?”

  “因为余切之前的小说被刊登到《未名湖》了,大概是评价他小说评价的不合他意,又没得到他版权许可,他就想法子整了五四学社的一顿!这些学生太年轻,几下就被整傻了!”

  “余切呢?我没听说过这个人,他不是学生吗?”

  “余切是大一经济系的。”季线林说的时候,自己也觉得荒唐。

  难道作诗的脑子天生就缺一根筋,容易被人忽悠吗?

  校长丁磊孙是学数学的理工男,不觉得文艺青年挨打有什么大不了。

  他一副不要大惊小怪的表情:“凡是合规的,我们就不要阻止。我们要从严治校,但也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家都要得到自由的发展。”

第30章 文学系主任

  燕大现在的校长是刚上任的。

  83年之前的一段时间,燕大校长职位空缺出来,燕大因此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大家进行一次无记名投票,填写自己心目中的校长人选。副处级以上的行政干部、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均可以参加。

  由于之前做数学系主任时搞得好,丁磊孙是得票数最多的人。他以“蔡元培第二”的名头当选,主打兼收并蓄,宽容并包。

  所以,丁校长是靠票选政治上台的,但是他上台后对自己的投票基本盘重拳出击,发誓要淘汰一切超龄教授,季线林也是他的打击范围之内。

  好在季线林已经72岁,他也感到累了,愿意配合下台。

  季线林的学术水平很高,但他明年开始,不能再担任文学系主任,也不能参加学术委员会,丁磊孙要求这些岗位以后只能由65岁以下的“年轻人”来担任。

  针对这一场学生间的事件,丁磊孙又特意强调,“我上台是来针对混日子的老师的,针对现在的僵化体系的,而不是针对几个学生小打小闹,何况他们是合规的。余切是经济系大一吗?我正好教微积分,后面我亲自跟他聊,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罢,丁磊孙叹了口气,“至于你说的版权?我之前在哈佛做访问学者,发觉美国人确实重视版权……他们那边的教材贵的夸张,以至于好多学生要用盗版……可是一旦抓到了,就要开除学籍那种地步!”

  “我一开始不能理解,后来他们说,没有给够版权费,大家就不会用心编教材,然后教材就越编越烂……说的是有道理,版权那么重要,但我确实没办法在国内这么搞,但我也知道,别人这个是有道理的。”

  “不然,怎么会那么发达?”

  “这个事情就这样吧,我精力要放在其他地方。现在不干事的人太多了,我要腾出地方,提拔一批年轻人上来,燕大落后世界其他学校太多……”

  显然丁磊孙不愿意小题大做。

  季线林于是又去查余切的其他背景和档案。

  余切是万县的文科状元,《高考1977》的小说作者,家里边儿有两代知识分子。

  除此之外,季线林又拿到了还未在《外国文学研究》上出版的《拉美文学的现实主义》,为什么会拿到呢?

  这个事情就比较碰巧了——该文一鸣惊人,《外国文学研究》编辑室收到后炸开了花,在拉美文学的小圈子内引起了极大争议。

首节 上一节 18/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第一次世界妖法大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