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文豪1983

文豪1983 第64节

  王锵羡慕道:“余切,你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你对有些事情总能看得明白,挣的也多——将来你被外国女人喜欢上,我也不觉得奇怪。”

  结果真是这样。

  前女友露西来找王锵,那会儿王锵正在隔壁备课,苦练口语,露西觉得无聊,又来新现实社团参观。大家一看到这个美国大白妞,对她就很热情,给她介绍社团的情况啥的……

  但露西小姐不喜欢舔狗,她一眼相中了在社团最中间,眼皮儿都没抬一下的余切。

  余切正在翻看《1984》,这是一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小说,1949年发表,据说是影射苏联老大哥。

第106章 思如泉涌

  在这部书里面,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处于被监视之中,他们的思想自由被剥夺,从肉体到精神都习惯了被奴役的状态,所有的感情就是对唯一的领袖人物“老大哥”的敬仰与爱。

  “老大哥正在看着你!”这句话就是《1984》的名句。

  反苏是当时的正确,不仅美国是,这边也是。露西看红宝书,她当然不支持老大哥那一套。

  露西来找余切探讨文学:“这是一部写给苏联人的小说,你说是吗?”

  余切抬头道:“不,我觉得这是写给美国人,因为美国人在反对美国人。”

  露西又问:“高度集中的经济,造成了人们的分化,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大家仿佛不在一个世界中生活,这不正是说的你们北方那个大国吗?”

  余切则说:“高科技、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不仅延伸人们的感官,也将延伸人们的思想,最后完全取代它——人们自愿放弃了思考……这到底是在说什么地方?”

  又总结道:“我们毁于我们憎恶的还不可怕,因为我们本能的会反抗,可怕的是毁于我们所喜欢的……与其看《1984》,不如看看另一本书《美丽新世界》,因为无穷无尽的娱乐文化,最终使得底层人丧失了奋进的勇气。”

  然后,露西同志就觉得余切很有想法,敢于批评美国。她竟然找王锵来给余切送情书:“余,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我和你同样的思考这个世界的未来,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靠,朋友还是那什么友?

  美国人怎么这样随便?

  可想而知,王锵是多么的无语。

  余切连着拒绝露西几次之后,露西抓狂了:“你怎么能拒绝我?你是个中国人,中国人从来不拒绝我!”

  这一句话说出来,说明露西是个假粉红,她没啥阶级兄弟意识,仍然是看不起穷兄弟的美国人。

  余切就整了个大活,他当场表演起美国人在越战失败之后,在西贡朝着登上直升机的南越政府官员挥拳头的事情。

  “呼噜呼噜呼噜……直升机!”

  “啪!”拳头!

  “砰!”南越人从直升机上被打下去了。

  余切表演的活灵活现。

  越战影响了美国一代人,而这一段发生在美国人仓惶撤退的时候,被称之为“西贡铁拳”,拍摄这一幕的照片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算是这会儿美国人的民族伤痛。

  露西破防了,扭头就走:“可恶的中国人。”

  “——看明白了吗?”结束掉闹剧之后,余切重新安慰起王锵起来:“她根本上是一个美国嬉皮士,她不是真的讨厌美国,她也不是真的爱中国,你只是她的猎奇对象。”

  舔狗王锵沮丧道:“我宁愿做她的狗。”

  结果这露西隔了一天,又来找余切道歉,表示自己不应该言辞过激,她还希望和余切聊聊文学,有可能的话,在无人的新现实社团教室,彻夜长谈。

  余切当然拒绝了,别人刚去过的地方,他自然是不会去的。但王锵以为露西改过自新了,又跑回去询问,结果被一脚踢开。

  他来问余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余切说:“你已经忘记了我最开始在未名湖畔的话,美国人崇拜强者,为啥红宝书受追捧,而不是啥甘地或者尼赫鲁的理论受追捧……根本原因在于这个。”

  王锵惊呆了:“余切,你是个没有规矩的人,王权富贵、国家差距……对你来说,好像都不存在一样。”

  留学生公寓新来了一批朝鲜乒乓球运动员,他们短暂的在燕大待几天,然后乘坐飞机到巴基斯坦参加这一届的乒乓球世界大赛。

  有个叫李粉姬的朝鲜女选手,在燕大力克群雄,于是燕大学生请来了业余乒乓球王余切,让他和李粉姬对战。

  余切使了个遮挡发球的坏招,因为男性的发球力大,旋转强,李粉姬没能接住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当乒乓球回到李粉姬那边之后,业余球王被一顿惨虐。

  这群朝鲜运动员随后到了巴基斯坦,众人在电视上看到了她们的精彩表现,她们在团体赛事中,先是在预选阶段击败韩国,然后在半决赛中,击败了日本人。

  当时朝鲜女队仅靠李粉姬一人实力较强,另一位主将赵正姬实力偏弱,比赛进入到赛点,十分焦灼。

  主持人忽然惊叫道:“李粉姬发了一个了不得的球!日本队正在狂吃发球,吃两个了……”

  这球完全是对余切的致敬:乒乓球被胳膊挡住,几乎是粘着巴掌挥动的轨迹,然后在触球那一下给一个极大的旋转,但从正面来看,却像是平平无奇的直发球。

  “朝鲜队赢了!”燕大学生激动道。

  “李粉姬赢了日本队,四舍五入,就相当于余切赢了日本人,就相当于中国人赢了日本人!”

  燕大如今真是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势头。余切在这种环境里面,简直是思如泉涌。

  到月末,他先后完成了对《大撒把》单行本的修订,以及小说《和你在一起》。

  《血战老山》也完成了一小半。这是一部三十来万字的长篇小说,要把医疗兵“张兴武”加入部队的前因后果,他的家庭通通写出来,然后还要设计数量繁多的老兵角色。

  历史上张兴武救了足足四十七个人,而这些人是可以拿出几个写出来的。史光柱、何志光就很值得拿出来写。

  《军文艺》给余切寄来了上个月的样刊,那上面有短篇小说《死吻》。这是一个大包裹,其中还有很多前线战士的信件,余切还是不厌其烦的尽可能回复。

  很多战士把余切当做心中最信任的人,一开口就是“亲爱的余切老师,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随着包裹寄来的,还有刘家炬的信件:“余切,《死吻》这部小说好评如潮,尺度把握得当,是前线不可不看的作品。”

  “你之前提到过的,直接用艺术作品,去向敌人宣传的做法起到了效果。119团某连俘虏了一个越军上校,他说前线那些思乡曲,小说和小品,败坏了他们军队的意志!”

  “我此时不得不表达对你的感谢。越南人打了十几年仗,他们怎么可能比我们更能忍受呢?猫耳洞的生活虽然糟糕,但越南人更为糟糕,我们从前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现在这么做了,效果是很好的。”

  顺理成章,刘家炬希望余切能授权《死吻》也拿去改编连环画。当然这本书就要比《未婚妻的信》短得多,很可能比《高山下的花环》连环画还要短。

  “当你的《血战老山》写出来之后,我们就会有一部长篇的军事连环画了,期待你完成作品的那一天。”

  “最后,请你关注最近的《军报》,我们为你写了一篇纪实文,我的文章和朱世茂的文章,也都发在那上面。”

第107章 《老山纪实作家所引发的宣传革命》

  《军报》?

  这份报纸,可是军中的最高级别宣传刊物,并不以刊登文学作品为主。

  相反的是,这份报纸很少刊登文学作品。

  余切就开始关注这份报纸,但连着三天啥也没有看到。第四天时,余切跑去看他的四合院,那里多了一些信件和报刊。

  原因是余切有了住处之后,张守任就把寄给余切的信,直接一摞一摞的带去给余切的四合院。他找杂志社要钱给余切打了个信箱竖在门口挂着,有锁,钥匙只有余切才有。

  一些读者会把粮票、钱什么的也寄给作者,而张守任在这方面有口皆碑,从不贪墨。

  这天余切终于看到了《军报》,张守任贴心的把有关于他的部分裁剪下来。

  题目是《老山纪实——作家所引发的宣传革命》,照片是双方阵地前到处竖起的天线和喇叭,“119团某连正在向越南人放歌曲。”

  正文部分开篇,刘家炬讲道,“我从前线慰问回来之后,又去了两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

  “尽管战场上气氛越来越紧张,但到处播放的歌曲和小说,却让我以为来到了图书馆。双方在这里反复拉锯,身处由天然岩洞或者石缝改造而成的掩体之中,彼此距离很近。最近处两边相距不到10米,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另一边越南士兵的喊叫声或者说话声。”

  “这代表他们也能听到我们的小品、小说和歌曲。自从四月末登上211高地以来,逐渐成为我们常见的宣传策略。”

  “事情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我们播放歌曲《十五的月亮》,越南人一枪不发的听,‘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以至于我想对面是否知道我们歌词在讲什么,我常常怀疑他们是否会唱这首歌。”

  “我们播放了余切的新作《死吻》,阵地上也是静静的。我问这边的连长,难道那边没有人吗?连长立刻下令关闭收音机,然后我惊讶的发现,在十几秒钟之后,对面扔来了糖果。”

  “于是,《死吻》小说开始继续放。但这毕竟是一部短篇小说,放完之后,越南人又扔来了磁带,部队的人告诉我,这是越南那边的越语歌曲,他们现在不许带收音机,不许看外界的东西……就渴望于我们来替他们播放,大家保持了这样的默契。”

  “第二次来,抓到了一批越南俘虏,俘虏说我们这是软性攻势,违背了战场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求士兵们都捂住耳朵,不许再听中国这边的广播……我却想到了几个月前我刚去老山的时候,那时不许听广播的是我们,现在全部反过来了。”

  “到底是谁导致了这一切发生?确实有一个引发的年轻人,余切,他察觉到了这个事情。”

  “然后,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有更优秀的歌曲,更丰富的小说,对面却拿不出同等的东西出来,想不到这一场发生在南边的战争,创作者却能起到影响,我作为作家,今天也与有荣焉。”

  刘家炬在这里感慨,“我们有猫耳洞,越南人有‘蝙蝠洞’,我们有211高地,越南人有‘死亡海滩’,我们有一系列的艺术作品,而越南人却没有……这是否象征了他们必将输掉这场战争?”

  “艺术已经成为了战争的一部分,它就是完全的字面含义。艺术就是艺术,也不止是艺术。”

  刘家炬的纪实当然不光是这些,他还提到了余切怎么和119团营、连级干部上课,以及在上级的大胆决策下,新一批次老山慰问汇演,会请到歌手直接在猫耳洞中搞起大合唱。

  要把歌唱的声音,彻底传到对面那边去。

  这是何等的浪漫和自信。

  真是前所未有的盛况。余切看的心潮澎湃,恨不得又去上一遭,但恐怕他已经上了越南人那边的黑名单。冯拱当时去了前线,被神枪手看到了没有射杀他。

  而余切但凡被发现,恐怕要被自己的国外粉丝杀掉了。如果他有枪的话,他也会给越南粉丝来一枪,这种畸形的作者和书友关系真是亘古未有。

  七月份他去泰国随行访问,最好是适当隐藏身份。泰国这个国家被人渗透得跟筛子一样,余切要是被越南特工整死了那就完了蛋了。

  刘家炬这篇文章影响很大,不然它不可能发到《军报》上面。上级热情赞扬了各界人士慰问的作用。

  刘家炬后来又写信给他,说了一件他不在场的趣事。

  在一场部队于边境举办的庆功宴中,许多军旅作家都照例参加了,主办方得知余切没来,大吃一惊。

  “余切呢?”他们问。

  刘家炬当时还在南边,他说:“余切不是我们部队现役的人,也不是服役过的人……实际上,他是唯一一个没进过部队的‘军旅’作家,这真是神奇。”

  “啊!我真是想要给余切一个大大的金星,给英雄留下一个位置……我现在讲一句话,他是我们的战友。”

  在场人举起第一杯酒,前线的领导说“为英雄干!”说罢,大家都干掉,然后拿起手中的第二杯,领导又说“祝你们再立新功”。到了第三杯的时候,领导说,“祝愿你们永远爱祖国,永远当英雄!”

  这些话自然不是白说的,余切很快收到了回报。

  六月份,日本东京即将举办一场国际作者笔会,这场笔会是由巴老带队,挑选一些中国作家去往东京参会。名单报上去之后,由一些一线二线刊物的主编、副主编共同来投票。

  有人说,“我们这里还缺少一个年轻人。”

  反对的意见道:“去日本交流,怎么能有年轻作家,哪怕是余切,他也没有作品在国外出名,选个年轻人是不妥当的。他第一次出国,就代表了中国青年作家,又是去日本这么重要的国家……”

  也有支持的:“日本那边有漫画家,有青年作者,甚至有演员……我们凭什么不去一个年轻人,难道我们只有老头子吗?”

  大家争得不可开交,但意见逐渐倾向于带上余切。因为余切素质过硬,而且师门关系也过硬。

  马识途正在燕京开会,和领导打桥牌,要是让他知道了谁带头反对不让余切上进,这恐怕不太过得去。

首节 上一节 64/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第一次世界妖法大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