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261节
他迅速脱下呢子外套反穿在身上,又从一个乘客的行李箱中,顺出一顶灰色的毛线帽子,反手就扣在头上。
之后他才直接下了火车,头都没回,直接向车头方向走去,并很快消失在列车轨道的远方。
他知道自己的情况,他不能假装被抓,对比那些为国家无私献身的英雄们,他的意志力并没有多高。
如果他被KGB抓住,那帮KGB为了情报,虽然不会杀他,但像自白剂等审讯药物肯定会用在他身上。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他有这么大的外挂,遇到危险肯定不可能忍住不用。
到时候就麻烦了,KGB可不是一个人,他们的背后还有如日中天的毛熊国。
他就算能凭着空间能力横扫KGB总部,也不可能干的过一个国家。
这里可是人家毛熊的腹地,而且毛熊国还是个基层组织健全,动员能力超强的国度。
到时候他怕不是要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所以,这时候的最优解就是避免被抓住,只要他不出现就好了,只要保持在暗中,他就可以有无数种办法回国。
前段时间他之所以被困在使馆,并不是不能走,而是不想自己的能力暴露出来而已。
如今既然出来了,自然无需再顾忌什么,他快速从火车站离开,走进附近车站附近一个大商场。
等他出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大胡子的老毛子,手里还提着一个行李箱。
他在商场门口直接喊了一辆出租车,目的地是卢比扬卡广场的中央儿童商店。
他可不是要去买儿童礼物,这次KGB已经对他出手了,他可没准备就这么灰溜溜的逃回去。
他自得到空间开始,从来都没这么狼狈过,不狠狠的报复回来,怎么能顺了他这口气。
而距离卢比扬卡广场11号最近的,超大人流量的儿童商店,就是他想到的最好的藏身地。
第434章 档案馆长的特殊癖好
就在孙志伟乔装混入卢比扬卡广场的中央儿童商店的时候,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中开往东方的列车正式发车了。
此时,所有的车门已经关闭,感觉到已经万无一失的KGB们,开始搜查14号车厢的每一个包厢。
等他们搜查到孙志伟他们的包厢时,得知孙志伟出去上厕所了,而且走了很久了之后,他们才紧张的搜索起整列火车。
最后确认没找到人后,他们检查了孙志伟的行李箱,可惜,里面只有一整箱的书籍,并没有他们寻找的文件。
这些人并不甘心失败,于是,更大范围的搜索开始了。几个小时后,整个火车站都被搜索完毕,依然没有找到人。
就在孙志伟还在儿童商店地下方挖掘地道的时候,火车上的两名同事已经被抓回了广场对面的KGB大楼。
3月20号下午,孙志伟完成了地道的挖掘工作,并且在KGB大楼地下建好了自己的临时住所。
随后,他就发现楼上被关押的两位同事,他们可以说是被他牵连的。
对此,孙志伟深感抱歉,但并不后悔在当时果断的逃离。
这两位同事应该是没有危险的,顶多吃点苦头,因为他们本来就不知道什么秘密情报。
而他们两人对孙志伟的了解也仅限于他的名字。
而且他们知道的名字还不叫‘孙志伟’,而是当初在京城,被孙志伟顶替了名额的那位同事的姓名。
KGB得到那个名字后如获至宝,还特别组建了一个新的小组,来寻找他。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名字根本不是孙志伟的真名,所以他们查询到的结果自然也就南辕北辙了。
之后的几天,孙志伟就呆在KGB大楼地下,好好的浏览了一番KGB档案馆中,那浩瀚如烟的机密资料。
因为现在时间宽裕,而且没有紧急任务,他倒是仔细观察了一下KGB内部的运转情况。
有一天,他还看到KGB的现任局长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亲自接待了两位明显来自外国的老夫妻。
通过他们的谈话,孙志伟才知道那对老夫妻中的妻子诺伍德是个来自伦敦的坚定信仰者。
诺伍德从30年代起,连续48年向毛熊传递重要情报,直到退休却没有收过KGB一分钱。
据说,当初毛熊家之所以能快速攻克核武器的制造技术,诺伍德提供的情报居功至伟。
所以才有KGB局长亲自接待她的一幕出现。
期间局长尤里还想给诺伍德发放大笔的奖金,但却被她拒绝了,只是接受了一枚战斗红旗勋章。
对于这种纯粹的信仰者,无论是内心多么阴暗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们,孙志伟也不例外。
他并没有打扰这次会见,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目送她的到来与离开。
之后不久,他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现任的档案馆的馆长瓦西里·米特罗欣,居然每天都会以工作的名义偷偷复印一些机密档案。
然后在下班的时候,将复印的机密档案带回家。
因为他馆长的身份,从来没有任何人会检查他的行李和汽车,这让他可以轻松的带走各种机密文件。
在确认这位档案馆馆长确实是在非法获取机密资料后,孙志伟就对他充满了兴趣。
因为,现在他虽然可以看到所有的机密档案,但是,档案馆里的资料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这些资料鱼龙混杂,真假交错,他根本没办法在这浩瀚如烟的资料库中,寻找到多少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但那位馆长每次带走的资料却都很有价值,这明显是经过他仔细筛选过的。
如果能够获得这位馆长以前获取过的资料,那他就可以节省大部分寻找资料的时间。
于是,在一天下班后,他驾驶着一辆偷来的小车车,跟在米特罗欣馆长的车子后面,找到了他的家。
那是一栋宽大的郊区别墅,防护并不严密,孙志伟可以轻易的潜入进去。
就在他扫描地形,准备行动时候,他发现了别墅地下宽大的地下室。
地下室里面没有其他杂物,也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排排整齐的文件柜。
文件柜里面装的,全都是自八年前他接任馆长以来,带回家里的所有机密档案的复印件。
目前已经有十几个柜子,被那数万份机密档案装满。
这时,孙志伟才突然想起了记忆里这位馆长的身份。
十几年后,这位已经退休的前馆长米特罗欣,好像因为生活特别困难,带着部分情报档案去了伦敦,把这些情报在军情六处卖了个好价钱。
后来还有个剑桥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安德鲁,对部分米特罗欣档案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研究。
最终,于1999年写成了一本轰动世界的书—《剑与盾:米特罗欣档案》。
而正是这本书,导致了前几天在KGB大楼,接受战斗红旗勋章的那位老太太间谍身份的暴露,使得她在87岁时被捕。
幸运的是,当时的伦敦法庭并没有起诉诺伍德,最终,她在93岁高龄时安然离世。
这么说来,这位馆长偷藏机密文件,似乎就是他的一个特别爱好了。
如果不是后来,他年老后经济拮据无法生活,他还真未必会卖掉这里的部分档案。
不过,这却给了孙志伟一次特别的机会,他可以安全的获取这些机密文件,而不必担心引起太大的轰动。
就是这个数量有点多啊,近2万份文件,他要怎么才能运回国内呢?
用空间运输倒是可以,但事后根本无法解释,他必须要使用一个正常人可以办到的方法,把文件运回去才行。
孙志伟坐在车里想了一会,并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只能决定暂时先把文件拿到手,毕竟回去还要等几天,他的报复还没有开始,运输的问题可以后面慢慢再想。
于是,他就把车停在路边,等米特罗欣馆长放好今天的文件,锁上地下室的铁门后。
他才施展空间能力,将米特罗欣家地下室中,书柜上的所有文件全部收进空间里,然后才掉头返回卢比扬卡广场。
第435章 燕子特工
第二天上午,孙志伟在地下室洗漱完毕后,吃了点东西就继续翻看档案馆的资料。
上班时间快到的时候,馆长瓦西里·米特罗欣才神色惊惶的进了大楼。
这一整天,他就看到米特罗欣在办公室中坐卧不宁,应该是他家中的资料不见了,把他给吓住了。
孙志伟也没管他,他笃定米特罗欣不敢向上汇报,不然,第一个死的就是他自己,连他的家人都会被连累。
上午的时候,他继续翻看资料库中英国的部分,在里面找到了一个单独的盒子,盒子上还有独立的暗锁。
盒子里面存放的是5份个人资料,这5个人都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
他们分别是唐纳德·麦克林,盖伊·弗朗西斯·伯吉斯,哈罗德·金·菲尔比,安东尼·布兰特和约翰·克恩克罗斯。
孙志伟立即想到了他们的身份,他们正是KGB历史上招募到的最杰出的5位外国间谍。
他们虽然出身伦敦贵族,但是却是最坚定的信仰者。
其中,盖伊的父亲是海军军官,母亲是富豪家的女儿,他本人曾担任过BBC广播主持人,军情六处探员,英国外交部部长秘书等职。
唐纳德曾任英国驻法国、美国、埃及等国的外交官员。
哈罗德的父亲是英国伯爵,他本人却潜入‘呐啐’组织中获取了很多重要情报。
安东尼是剑桥三一学院的艺术教授,英国艺术界的权威,同时兼任伊丽莎白女王的艺术顾问。
上面4人已经先后因为各种原因暴露了身份,只有最后一人约翰·克恩克罗斯的身份至今成谜。
今天孙志伟终于成为KGB之外,第一个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
约翰·克恩克罗斯,1936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先后在英国外交部、英国国库、政府部长私人办公室、政府通讯密码学校、秘密侦察机构任职。
在剑桥五人组中,他的身份一直是最保密的,也是获取情报最多的一人。
在KGB的几十万外国情报人员当中,剑桥五杰的经历堪称传奇。
他们兢兢业业数十年为KGB提供情报也是分文不收,全靠信仰的坚持。
知道了五杰的身份,满足了好奇心,孙志伟继续搜集有用的情报,特别是情报人员的训练规划,这个东西是国内最欠缺的。
全世界目前只有苏美两国,才有对情报人员完整而系统的训练规划。
而在KGB训练出的成千上万的情报人员中,最特别的一支,是一个叫做“燕子”的特工队伍。
在50年到80年这三十年中,她们在东西方情报战中的表现尤为出色。
她们一共策反了427名北Y内部人员转变立场,并从中获取了超过2000份高度机密资料。
她们还亲自策划并执行了37次针对特定目标的暗杀及颠覆行动。基本上被她们盯上的人,很难逃脱她们的温柔陷阱。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