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31节
第54章 寻宝童子
“这时候大家要做的就是把东西拿过来放在中间的桌上,等待工作人员过来分辨和处理,咱们宁可看错,不可放过。”
“大家记住,我们只是做基础清理,不是来搞破坏的,明白没有?”
“明白了。”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好,大家按原计划行动,解散。”同学们巴掌一拍,一哄而散。
人群一散开,就显露出同学们背后的一群人来,他们有的西装有的长衫,看着都文绉绉的。
孙志伟多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就要走开去参加打扫,结果被中间的一个长袍老年人喊住。
“这位同学,刚才你说的真好,学过?”
孙志伟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好多说,只是谦虚道:“略知。”然后点点头提着笤帚去里间清扫去了。
老年人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啊,连个小孩子都不如,人家都能看清楚这是咱们的文化事业,咱们是来保护的,不是来破坏的。”
“您老说的是,所以才请您老过来主持大局啊。”
“唉,我也不算什么,也就出一把力,你们记一下,我对文物修复的要求就一个--修旧如旧。”
“就好比这地上的金砖,咱们重新找到会做金砖的师傅,把金砖重新做出来,然后换掉地上的坏砖,这叫修复;”
“如果是直接把地面坏掉的金砖和缝隙用水泥一封,那就叫破坏,那你还不如不来。”
几人正说着呢,就见孙志伟手里捧着一堆书册从后面转了出来。
原来他刚才进入后殿去打扫,就在角落里发现了很多,散落在地上的纸张书本。
他大致翻阅了一下,发现上面记录的是,清宫早年跟皇帝相关的一些事件,应该是宫内的起居注。
起居注这种文件应该被保存在翰林院啊,怎么跑到乾清宫来了?这他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它们都是珍贵的文献资料,他赶紧将它们从地上捡起来,然后按年代简单的做了顺序分类,这才捧着来到大殿中。
看到那群人还没走,他想着这应该是工作人员,于是带着东西走上前来。
那个长衫老人眼睛可毒的很,只看了一眼纸张大小样式就知道是好东西。
他立即开口道:“同学,你拿的是什么?”
“哦,刚在里面发现的几本起居注,我打算交给相关部门。”
“快拿来我看,我就是相关部门。”
孙志伟也知道这个东西只有文化价值,真要卖,卖不出几个钱,喜欢这个的那应该是真文化人。
而且,现场这么多人看着,这人的话应该不假,于是就将手上的几本起居注递了过去。
老人接过起居注,就沉浸在书中,没再理他,孙志伟也不在意,掉头回里间继续打扫去了。
等长衫老人看完一本一抬头,才发现刚才给他资料的同学已经不见了。
他拦住路过的一个同学询问,才知道了孙志伟的名字。
同学们打扫了一整个下午才把主要建筑粗略打扫了一遍,期间还真遇到了不少那种擦不掉的污渍。
大家谨记着孙志伟的话,弄不掉就不弄,只是记录下来,最后汇总到孙志伟这里。
临走前,孙志伟才跟负责的工作人员交接,又将大家汇总的,难以清理的位置记录交给工作人员,才带队离开。
这项工作今天是结束了,但是在后续的9个月中他又带队来过多次。
几乎每次,他都能在打扫的地点,找到一些被遗忘的甚至是隐藏起来的文物,后面都被工作人员们戏称为寻宝童子了。
等到50年底,历时九个多月的故宫清理活动才全部结束。
整个清扫过程中累积出动7万多人,清理出垃圾25万方,找到各种文物数千件。
这里面也有十来件是孙志伟贡献出来的,他在打扫的时候凭着戒指空间,自然能将各个角落的暗格都找出来。
所以,他还真无愧于寻宝童子这个称呼。
可惜啊,这里翻出来的文物,大部分都是文化隗宝,真要卖钱,也值不了几个钱,所以他一样都没留下。
他不知道的是,虽然他没有得到什么真金白银的好处,但是他的名字还真在故宫单位内部留下了名号。
这倒不是因为他找出了多少件文物,而是因为他找出的文物,每一件他都能明确的报出出处和来历。
而且事后工作人员检查的时候,发现与他所说分毫不差,这可就很难得了。
国内各种文物成千上万,很多人见宝山却空手而回,见面不识宝的人大有人在。
这次故宫清理中找到的数千件文物,也是在工人们上交的数万件物品中被分拣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上交的都是文物。
孙志伟能准确的认出各种文物,这就说明他在文物鉴定方面有很深的功底。
而最先把他的名字记下的,自然就是那位长衫老人了。
长衫老人可是亲眼看到,他将几大本连封面都没有的纸张,交到他手里的,他看当时就注意到了,这些纸张已经做好了时间顺序分类。
而且当时孙志伟可是很自然的说出了,这是几本起居注的,这种见识哪里是一般人能有的。
现在故宫这边人才紧缺,很多古物都没有鉴定,外面还在不停的收回遗失的文物,现在这边工作量巨大。
而长衫老人如今身为故宫的主事人,因为年事已高,已经不堪负荷。他正在向上申请,调一位年富力强的主事人过来接班。
像孙志伟这种鉴定人才,都是他为下一任主事人准备的人手。
类似的有天赋的年轻人还有好几个,一旦成长起来都能成为一个门类古物鉴定的顶梁柱。虽不如孙志伟这么全面,也会成为门类专家。
孙志伟就是这些人中,最有希望成为全类别专家的天才人物。
当然,他本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看上了,他现在正在准备考试。
这是他申请的跳级考试,通过了就能直升高一。
因为更换了新教材的原因,有很多课程都需要重新掌握,前面一年的学习他主要就在忙这个,着实费了他一番功夫。
第55章 奋斗的50年
运气的是,他认的干爹孙老和干妈陈姨,两人常年担任中学老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十分全面,有他们的教导,省去了他不少时间。
整个50年上半年,孙志伟主要精力都在学习新教材上。
囡囡就幸福多了,陈姨对她比亲妈还亲,几个哥哥也都十分喜爱这个妹妹,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她。
只有最小的小萝卜头最伤心,原本最爱他的妈妈喜欢上了新姐姐,那委屈劲哦,看的孙志伟都有点不忍心。
所以,每次过来,他都要带点好吃的、好玩的给这个小家伙,以弥补他损失的母爱,这次也不例外,他带了一副七巧板。
这副七巧板却不是买的,而是他抽空自己做的。也不复杂,就是用几块木板拼接而成。
用的木板也是从故宫捡回来的废料,因为木材来源不同颜色也不同,还省下了上色的步骤。
老孙看到了,还说了他几句:“男孩子,没那么娇气,不要每次都给他带东西。”
小家伙被训的臊眉耷眼的,手里依然抓着七巧板,站在那里不敢吱声。
孙志伟嘴上虽然答应了,却还偷偷给小家伙眨眨眼。意思是,咱们下次偷偷的,差点把小家伙逗笑了。
老孙看见了,也没再说什么。小孩子们有自己的相处方式,他一般教育孩子只说一次,孩子们有所收敛就行了。
6月初,孙志伟成功通过了提前考核,即将于9月跟随初三届的学生一起升入高一年级。
14号下午5点,学校准时放学,大院的同学们一起登上卡车往回赶。
10几分钟后,卡车刚进入大院大门,就听到东北方向两声巨响,车子也猛烈的震动了一下,旁边门卫室的玻璃窗户哐当哐当的响了一会。
卡车紧急制动,门口和车上的警卫战士立即动了起来,他们第一时间打开了车厢挡板,对后车厢喊道:“孩子们快下车。”
车上所有孩子都是战乱年代过来的,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应付突发情况的反应还是很快。
大家都没有慌乱,而是立即开始往车下跳,下面的战士们准确的将孩子们一个个接住往院子里面送。
这其实是战时的应对方法,以前咱们没有制空权,遇到空袭都要先下车远离车辆,因为车辆目标明显,很容易成为轰炸目标。
刚才的那么巨大的爆炸声,司机和战士们都判断可能是飞机轰炸。他们都是有经验的,第一时间停车,然后让孩子们下车躲避可能的危险。
数位警卫战士护着孩子们远离了大门口才舒缓了下来,因为他们没有听到有后续的爆炸声,也没有警报和枪声,那就说明附近并没有危险。
虽然如此,警卫还是护着孩子们回到了宿舍大楼才离开。
孙志伟一边上楼一边计算日子,又仔细回想了一下曾经的记忆,才大致了解到了是什么情况。
同时,他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一起工厂爆炸事故,不是空袭。
回到屋内,老张还没下班,现在又出了事情,估计要晚点回来了。
后面几天,大院里气压飙升,大门的警卫也增加了守卫人员。各个部门都是一片忙碌,老张也是几日不着家,天天在加班。
一周后的一天下午,老张忽然提前下班,孙志伟看到几个邻居叔叔也一起下班回来。
他们的脸上都露出笑容,互相之间碰到了也开始闲聊。
他从老张那里得到消息,案子破了,不是敌人,只是一起安全事故。
孙志伟虽然早就知道结果,但还是为他们高兴。
“看来今天不用加班了,你这几天都没休息好,赶紧去睡一觉,晚饭我去打回来,等你醒了再吃。”
“好,辛苦你了,我也有点熬不住了,先去躺一会。”
老张说完就合衣躺在床上,不一会就发出如雷般的鼾声。
孙志伟找来个小毯子给他盖上肚子,然后带着饭盒去食堂打饭。
回程时他特意远远看了下侧门,那里前几天增加到四人的警卫,现在已经恢复到正常的两人。
很多重要部门的警卫级别变化,就像是周边安全形势变化的晴雨表。是紧张还是轻松,一目了然。
七月,学校开始放假了,但是大队的队员们却没有休息。
这两个月,大队的队员们是在龙须沟和故宫两个地方来回跑的。
故宫还好说,最累的打扫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后面都是为修复工作打下手,劳动强度不大。
龙须沟那边才是又脏又累,几百年累积下来的淤泥和垃圾足足有近十米深,苍蝇蚊虫多的能把人抬走,那腐臭的味道可以把人熏晕过去。
但在上万人的工地上,所有人都干的热火朝天,部队快板小队的姑娘们在岸上唱着节奏欢快的快板书,路过的工友们一次次加快行进的步伐。
如果不是这几个月,孙志伟逐渐适应了新获得的力量,他在这种环境中肯定坚持不下来。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